『城际』七里山塘—— 一曲江南挽歌
(1)
在十余岁那段岁月里对江南的执迷不是一星半点。我会把在报纸上看到的日历上的和江南有关的画
剪下来,珍藏起来。十二岁有一个机会学校组织夏令营去凤凰古城,期待了整整两个月,最后以非
典流行为由取消行程,心情如跌谷底。
想象中的鱼米之乡,老人挑着沉甸甸的担子穿过狭长的巷,雨后,残余的雨水从瓦楞边缘拉扯着
最终脱离,扑通地滴在了青石板上的小水洼里。这是我对梦里水乡的想象。然而远不止这些。应该
还会有九月的火烧般的凤凰木,一盏盏红灯笼摇摇曳曳,把英雄迷醉在暖红色的温柔乡中。
这是江南。
(2)
于是在2010年2月终于去了一趟华东。在苏州,七里山塘,我看到了曾经在梦里出现过无数遍
的,江南的样子。七里山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乡,因为它开辟在现代化城市的里面,像一个不售
门票的景点,里面逛的毫无疑问是游客,大家心照不宣。走进七里山塘,两边是冷色砖瓦的房屋,
里面售卖者颇有江苏特色的物品,缓缓走在石板街上,一条河流从眼前徐徐而过,载着渔船,载着
波光。
七里山塘实在是小,前后兜两圈就逛完了,于是坐在两边的木椅上仰头看灯火通明的两岸,尽是
黄灿灿的灯光和红彤彤的灯笼,糖人在光下透亮得好似要融化。是那样的楼呀,是那样的灯笼,装
饰精巧的木船载着游客缓缓开过,木牌坊上市木刻的简体字:“姑苏“。可是呀这江南,总是少了些
什么,和想象中不相符的,总是少了些什么。
如同一个从充满柔情的婉约少女变成了迟暮的老妇人,为了讨人欢喜硬是抹上了脂粉穿上了年轻
时的衣裳,是同一个女人,却无比牵强。
(3)
这让我想起了四处兴建的人文建筑。我去过的实在不少,总是一样的古建筑一样的城,穿着仿古
的衣服的演员在大大的园子里表演着民俗,政府美名其曰:弘扬中华文化 。看着千遍一律的纪念品
和带着黄色鸭舌帽的旅行团,味同嚼蜡。
(4)
悠长的光阴中,江南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里不曾散去。那秦淮河畔的后庭花溶释在歌舞升平的年
岁里,而商船上富商大贾的后代,乐此不疲地追忆先人在姑苏城里发迹的往事。我们期盼着再看到
那段已经流失了的岁月,蜂拥而至。旧楼翻新后透着的再也不是古老的木香,而是刺鼻的油漆味。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个山寨品。素布衣服的姑娘不在了,棒槌衣服的突突响随之而逝。江南
再也不是那个江南。
而我们,不过在零碎的剪影中拼凑江南的样子,在纷乱的冷雨中为逝去的江南,唱一曲挽歌。
在十余岁那段岁月里对江南的执迷不是一星半点。我会把在报纸上看到的日历上的和江南有关的画
剪下来,珍藏起来。十二岁有一个机会学校组织夏令营去凤凰古城,期待了整整两个月,最后以非
典流行为由取消行程,心情如跌谷底。
![]() |
【梦里水乡】 |
想象中的鱼米之乡,老人挑着沉甸甸的担子穿过狭长的巷,雨后,残余的雨水从瓦楞边缘拉扯着
最终脱离,扑通地滴在了青石板上的小水洼里。这是我对梦里水乡的想象。然而远不止这些。应该
还会有九月的火烧般的凤凰木,一盏盏红灯笼摇摇曳曳,把英雄迷醉在暖红色的温柔乡中。
这是江南。
(2)
于是在2010年2月终于去了一趟华东。在苏州,七里山塘,我看到了曾经在梦里出现过无数遍
的,江南的样子。七里山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水乡,因为它开辟在现代化城市的里面,像一个不售
门票的景点,里面逛的毫无疑问是游客,大家心照不宣。走进七里山塘,两边是冷色砖瓦的房屋,
里面售卖者颇有江苏特色的物品,缓缓走在石板街上,一条河流从眼前徐徐而过,载着渔船,载着
波光。
![]() |
【七里山塘】我的相机不好,如果画面光亮的就会很模糊。 |
七里山塘实在是小,前后兜两圈就逛完了,于是坐在两边的木椅上仰头看灯火通明的两岸,尽是
黄灿灿的灯光和红彤彤的灯笼,糖人在光下透亮得好似要融化。是那样的楼呀,是那样的灯笼,装
饰精巧的木船载着游客缓缓开过,木牌坊上市木刻的简体字:“姑苏“。可是呀这江南,总是少了些
什么,和想象中不相符的,总是少了些什么。
![]() |
【糖人】 |
如同一个从充满柔情的婉约少女变成了迟暮的老妇人,为了讨人欢喜硬是抹上了脂粉穿上了年轻
时的衣裳,是同一个女人,却无比牵强。
(3)
这让我想起了四处兴建的人文建筑。我去过的实在不少,总是一样的古建筑一样的城,穿着仿古
的衣服的演员在大大的园子里表演着民俗,政府美名其曰:弘扬中华文化 。看着千遍一律的纪念品
和带着黄色鸭舌帽的旅行团,味同嚼蜡。
(4)
![]() |
【烟雨江南】 |
悠长的光阴中,江南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里不曾散去。那秦淮河畔的后庭花溶释在歌舞升平的年
岁里,而商船上富商大贾的后代,乐此不疲地追忆先人在姑苏城里发迹的往事。我们期盼着再看到
那段已经流失了的岁月,蜂拥而至。旧楼翻新后透着的再也不是古老的木香,而是刺鼻的油漆味。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不过是个山寨品。素布衣服的姑娘不在了,棒槌衣服的突突响随之而逝。江南
再也不是那个江南。
而我们,不过在零碎的剪影中拼凑江南的样子,在纷乱的冷雨中为逝去的江南,唱一曲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