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期待,不一样的失望
最近公事缠身,几天都钻在项目里,今儿才算刑满释放。在这的一前一后,刚好看的TDKR和普罗。看之前,期望值高高的:蝙蝠侠系列,不管是不是诺兰的,我从小学就开始看了,正巧上一部TDK一下子推上系列最高峰,TDKR作为诺兰序列的终章,当然期待;普罗原本没太多关心,昨天忙完了刷会儿微博,居然被各种夸张形容词刷屏,本着“不能让丫剧透了”的考虑,拖着行李箱灌了两瓶红牛就直奔电影院。
不过,很遗憾,两部都不尽人意。
当然,这个不尽人意是相对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着这两部也都是值得进影院一看,更谈不上是烂片,不过相对诺兰粉赋予他的光环和对普罗的极高赞誉,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先说TDKR。
诺兰一贯的问题在这部中仍未改善。由于他想交代给观众的信息量极其庞杂,尽管片长已经达到160多分钟,他还是不可抑制地用快剪破坏节奏。在他的影片中,往往有着分明的界限:前半段刷刷刷往观众脑子里塞信息,后半段刷高潮,这个中间的转折点就是橄榄球一场。这种设计本身就违背了戏剧规律,只是TDK和Inception高潮段都做得比较精彩,大家不介意而已。
得,人诺兰有大才,咱们不跟他搞教条,可这次明显不灵了。前半段塞信息虽然对普通观众理解相当必要,但几乎无桥不俗,没什么新鲜段子,只要有大量类型片积淀,漏掉几分钟丝毫不影响你对影片的理解。所以看着一个又一个意料之中的设计,我昏昏欲睡。橄榄球一场,拍得还是不错的,成功地让我清醒一点,一看这架势,好嘛,上一部集中火力探讨人性恶,这一回改玩社会学和无政府啦?一下子我兴致又上来了。不料,影片最后令人无语的30分钟出现。这nm是诺兰的蝙蝠侠吗?这分明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特种部队》嘛!反派上天入地,世界指日可得,好人忽然发了一丢丢力,瞬间反转。而且就是这么个阶段,最后一秒营救还被滥用了无数次……最可惜的是,前半部苦苦建立起来的贝恩形象,虽然还不是很稳固,好歹也有点切格瓦拉的气质了,结果在最后三十分钟被还原成个色迷心窍的傻缺!而且还被随随便便一炮就给轰了!我x你大爷,你当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吗?!这要命的最后三十分钟把整部影片降了个档,本来可以顺承TDK的高调,结果一下子降到了复联的水准。
好好一个胚子,为什么会玩成这样?
人心不足蛇吞象。上一部里玩到死也就小丑发起的讨论人性善恶,哈维登特虽另埋一线,但主题上是一致的。这一部呢?玩一帮无政府主义者的不意外暴动,结果玩成了Love Story;玩蝙蝠侠重新自我认知,结果玩成了最俗的美式励志片桥段;至于猫女、罗宾,戏份根本没必要这么拖,当然,我对安妮海瑟薇的养眼是毫无异义的。所有东西都沾一点,然后浅尝辄止,诺神,你让我说什么好?
很高兴看到有人提到TDKR的配乐问题。这其实不是这一部了,TDK、Inception都有这个问题。某次单独拿Inception的原声听,发觉还不错,当初看片时怎么没感觉。拉片一看,太满了!TDKR中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就算人汗死寂寞价格高,你也不能为了用到位每一分钟都不放过啊!知道什么叫留白吗?真是可惜了,音乐声一大还盖着音效,音效这块恐怕是这片不多的无争议绝佳之处了。
片子都被我说成这样了,还值得影院看吗?当然,诺兰的片子,再差影院看都是值得的。
再说普罗。本来这片我没多大期待,也就当一科幻动作片看得了,结果前两天晚上微博众群high把我胃口钓上来了。得,我对这片挑三拣四都怪你们,要不是你们乱吹,说不定我还会看得惊喜连连呢。
片子是不错的片子,但绝上升不到多高的高度。它就是个科幻惊悚的壳,加了一点点料,搭上异形这个系列就好比是:爸爸昨晚为晚回家撒了个谎,陪领导开会,为了圆这个谎,他得说清楚是哪个领导什么会,会上讨论了什么……结果一个谎套一个谎,一不小心,一个新世界就出来了。只是它的体量决定了它只能给你提供个瓶子,瓶子里装什么,由你自己,只是等瓶子装满了,你也已经连瓶子带里面的东西都当成是它本来就有的而已。
影片无非是建立在一句话的假设之上:人类是被外星人创造出来的,被创造出来的人又为造物主所不爽,于是那帮家伙又搞出异形,想让异形来干人,不料自己先被异形给办了……这个概念很简单,但短短一句话中就含有太多可以被过度阐释的概念:生命起源,自我认知,人与人造人的伦理关联……具体到影片中,也是符号横飞:启动飞船的竖笛,缺环状的造物主飞船,就连影片的名字也是个大大的符号。这给看的人提供了不少话题,你可以往这些能指里天马行空的塞所指,但是……那又怎样呢?这部电影说白了还是基于异形一那个为了增添故事神秘色彩的薄弱背景而扭扭捏捏做出来的,讲透了其实还只是部动作惊悚。别看到可阐释的空间就自high了,用了再多交响乐的哥特还是摇滚而非古典。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与时常让人纠结、往往片红人不红的莱德利·斯科特比,卡梅隆的科幻路数就要简单直接很多:哥不装逼,哥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给你提供个大爽片。普罗花了两个小时,只是宣告了“一段伟大友谊的开始”,还不知道后面这段“伟大友谊”会“郭”成啥样呢。就算真要大夸特夸,你也别急啊,等话说圆络了再封圣不急。女猪的“天问”只是甩了出来,还没结果呢。我最反对的就是因为这片有怎样怎样的题,所以就应该得高分。就跟去年的《精英部队2》似的。立意是一方面,完成度怎样是另一方面。
不过,顺应个潮流吧,既然都这么夸它,我也来夸一句:本年度院线片最佳片头应该非它莫属了。
看到不少人埋怨它没IMAX版,我也来埋怨一句,没IMAX版是可惜,不过这片缺IMAX影响的也不过是开头结尾和中间的沙暴,其他反正都黑糊糊的;这片最恶劣的是,丫居然是tm 3D!!!即便开头拍得波澜壮阔,但它的3D感还是一般,到中间的洞穴和飞船部分,3D简直就是鸡肋,基本看不出太明显的景深感。IMAX我支持,但2D就行,别再用3D骗钱了!
吐槽完了,骂得众粉丝怕是已磨刀霍霍了吧?得,爱拍就拍,爱砍就砍,这两片虽然各有各的弱点,但跟七八月份折腾大伙儿已久的广大国片相比,何止是该去影院看,简直是该把浪费在国片上的钞票刷它一遍一遍又一遍。
不过,很遗憾,两部都不尽人意。
当然,这个不尽人意是相对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怎么着这两部也都是值得进影院一看,更谈不上是烂片,不过相对诺兰粉赋予他的光环和对普罗的极高赞誉,都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先说TDKR。
诺兰一贯的问题在这部中仍未改善。由于他想交代给观众的信息量极其庞杂,尽管片长已经达到160多分钟,他还是不可抑制地用快剪破坏节奏。在他的影片中,往往有着分明的界限:前半段刷刷刷往观众脑子里塞信息,后半段刷高潮,这个中间的转折点就是橄榄球一场。这种设计本身就违背了戏剧规律,只是TDK和Inception高潮段都做得比较精彩,大家不介意而已。
得,人诺兰有大才,咱们不跟他搞教条,可这次明显不灵了。前半段塞信息虽然对普通观众理解相当必要,但几乎无桥不俗,没什么新鲜段子,只要有大量类型片积淀,漏掉几分钟丝毫不影响你对影片的理解。所以看着一个又一个意料之中的设计,我昏昏欲睡。橄榄球一场,拍得还是不错的,成功地让我清醒一点,一看这架势,好嘛,上一部集中火力探讨人性恶,这一回改玩社会学和无政府啦?一下子我兴致又上来了。不料,影片最后令人无语的30分钟出现。这nm是诺兰的蝙蝠侠吗?这分明是小时候看的动画片《特种部队》嘛!反派上天入地,世界指日可得,好人忽然发了一丢丢力,瞬间反转。而且就是这么个阶段,最后一秒营救还被滥用了无数次……最可惜的是,前半部苦苦建立起来的贝恩形象,虽然还不是很稳固,好歹也有点切格瓦拉的气质了,结果在最后三十分钟被还原成个色迷心窍的傻缺!而且还被随随便便一炮就给轰了!我x你大爷,你当是《我的团长我的团》吗?!这要命的最后三十分钟把整部影片降了个档,本来可以顺承TDK的高调,结果一下子降到了复联的水准。
好好一个胚子,为什么会玩成这样?
人心不足蛇吞象。上一部里玩到死也就小丑发起的讨论人性善恶,哈维登特虽另埋一线,但主题上是一致的。这一部呢?玩一帮无政府主义者的不意外暴动,结果玩成了Love Story;玩蝙蝠侠重新自我认知,结果玩成了最俗的美式励志片桥段;至于猫女、罗宾,戏份根本没必要这么拖,当然,我对安妮海瑟薇的养眼是毫无异义的。所有东西都沾一点,然后浅尝辄止,诺神,你让我说什么好?
很高兴看到有人提到TDKR的配乐问题。这其实不是这一部了,TDK、Inception都有这个问题。某次单独拿Inception的原声听,发觉还不错,当初看片时怎么没感觉。拉片一看,太满了!TDKR中更是有过之无不及。就算人汗死寂寞价格高,你也不能为了用到位每一分钟都不放过啊!知道什么叫留白吗?真是可惜了,音乐声一大还盖着音效,音效这块恐怕是这片不多的无争议绝佳之处了。
片子都被我说成这样了,还值得影院看吗?当然,诺兰的片子,再差影院看都是值得的。
再说普罗。本来这片我没多大期待,也就当一科幻动作片看得了,结果前两天晚上微博众群high把我胃口钓上来了。得,我对这片挑三拣四都怪你们,要不是你们乱吹,说不定我还会看得惊喜连连呢。
片子是不错的片子,但绝上升不到多高的高度。它就是个科幻惊悚的壳,加了一点点料,搭上异形这个系列就好比是:爸爸昨晚为晚回家撒了个谎,陪领导开会,为了圆这个谎,他得说清楚是哪个领导什么会,会上讨论了什么……结果一个谎套一个谎,一不小心,一个新世界就出来了。只是它的体量决定了它只能给你提供个瓶子,瓶子里装什么,由你自己,只是等瓶子装满了,你也已经连瓶子带里面的东西都当成是它本来就有的而已。
影片无非是建立在一句话的假设之上:人类是被外星人创造出来的,被创造出来的人又为造物主所不爽,于是那帮家伙又搞出异形,想让异形来干人,不料自己先被异形给办了……这个概念很简单,但短短一句话中就含有太多可以被过度阐释的概念:生命起源,自我认知,人与人造人的伦理关联……具体到影片中,也是符号横飞:启动飞船的竖笛,缺环状的造物主飞船,就连影片的名字也是个大大的符号。这给看的人提供了不少话题,你可以往这些能指里天马行空的塞所指,但是……那又怎样呢?这部电影说白了还是基于异形一那个为了增添故事神秘色彩的薄弱背景而扭扭捏捏做出来的,讲透了其实还只是部动作惊悚。别看到可阐释的空间就自high了,用了再多交响乐的哥特还是摇滚而非古典。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与时常让人纠结、往往片红人不红的莱德利·斯科特比,卡梅隆的科幻路数就要简单直接很多:哥不装逼,哥就是老老实实讲故事,给你提供个大爽片。普罗花了两个小时,只是宣告了“一段伟大友谊的开始”,还不知道后面这段“伟大友谊”会“郭”成啥样呢。就算真要大夸特夸,你也别急啊,等话说圆络了再封圣不急。女猪的“天问”只是甩了出来,还没结果呢。我最反对的就是因为这片有怎样怎样的题,所以就应该得高分。就跟去年的《精英部队2》似的。立意是一方面,完成度怎样是另一方面。
不过,顺应个潮流吧,既然都这么夸它,我也来夸一句:本年度院线片最佳片头应该非它莫属了。
看到不少人埋怨它没IMAX版,我也来埋怨一句,没IMAX版是可惜,不过这片缺IMAX影响的也不过是开头结尾和中间的沙暴,其他反正都黑糊糊的;这片最恶劣的是,丫居然是tm 3D!!!即便开头拍得波澜壮阔,但它的3D感还是一般,到中间的洞穴和飞船部分,3D简直就是鸡肋,基本看不出太明显的景深感。IMAX我支持,但2D就行,别再用3D骗钱了!
吐槽完了,骂得众粉丝怕是已磨刀霍霍了吧?得,爱拍就拍,爱砍就砍,这两片虽然各有各的弱点,但跟七八月份折腾大伙儿已久的广大国片相比,何止是该去影院看,简直是该把浪费在国片上的钞票刷它一遍一遍又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