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一两个月下来的几点感触。
首先是发现寻找新闻点逐渐成为了一件虚伪的事情,很多时候逼的自己要去想出一件事情深远的意义,让我很承受不住。其次是有关吹牛的问题。从前对语言的掌握可能还到不了用英语讲花里胡哨的话的地步,这次突然发现很多文章读来读去真是一点内容都没有,但是语言很美,自己前段时间写了一篇,觉得是中国人看了要恶心,美国人看了觉得神奇。真是不一样。
好的感悟倒是,很多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反而是一件坏事情,还是要给自己更大自由度,随性多一点才有发挥,这点自己总是忘记。新闻稿处于记叙和议论之间,所以这个平衡的确很难掌握。一篇简单的稿子就是简单翻译,需要自己议论的稿子,需要记者倾心关注这个事件,真心有感而发写出。所谓分配话题式的写作,似乎就给记者的空间少了很多。程式化的写作,时间长了,人就疲乏了。这也是我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论怎么喜欢新闻,生活里还是需要学术研究来增添新鲜感的。
再有就是前段时间和WSJ一个记者见面喝茶,发现记者的生活的确可以过得很hipster。倒是一个不错的发现。以上。
首先是发现寻找新闻点逐渐成为了一件虚伪的事情,很多时候逼的自己要去想出一件事情深远的意义,让我很承受不住。其次是有关吹牛的问题。从前对语言的掌握可能还到不了用英语讲花里胡哨的话的地步,这次突然发现很多文章读来读去真是一点内容都没有,但是语言很美,自己前段时间写了一篇,觉得是中国人看了要恶心,美国人看了觉得神奇。真是不一样。
好的感悟倒是,很多时候对自己要求太高反而是一件坏事情,还是要给自己更大自由度,随性多一点才有发挥,这点自己总是忘记。新闻稿处于记叙和议论之间,所以这个平衡的确很难掌握。一篇简单的稿子就是简单翻译,需要自己议论的稿子,需要记者倾心关注这个事件,真心有感而发写出。所谓分配话题式的写作,似乎就给记者的空间少了很多。程式化的写作,时间长了,人就疲乏了。这也是我最终意识到,自己不论怎么喜欢新闻,生活里还是需要学术研究来增添新鲜感的。
再有就是前段时间和WSJ一个记者见面喝茶,发现记者的生活的确可以过得很hipster。倒是一个不错的发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