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白冲卷经验(上)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关于冲黑白卷的事情,回答得多了,也总结了自己一些经验,记录下来。其实我走的也不算正路,不过正路的做法书上都有,所以我这些乱玩的经验也许也有些参考价值。
为什么要玩黑白呢?以前是因为黑白的便宜。我刚开始玩照相机的时候,彩照还是挺希罕的。那时候觉得彩照才是高档货色,黑白自然是穷人玩的。彩照普及得很快,我们渐渐都遗忘了黑白摄影了。
进入数码时代,我有时候也用Photoshop把一些彩色数码照片变成黑白的,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也有用过C-41工艺的机冲黑白胶卷,感觉也跟黑白数码照差不多。直到开始玩120海鸥双反,上同路人俱乐部(http://www.tlrclub.com) 才真正开始慢慢接触传统黑白银盐摄影,领略到黑白的魅力,逐渐沉迷其中。那是与数码黑白照和机冲黑白卷完全不同的一种优雅的色调,其中的味道,只有玩过才知道不一样。
一开始玩黑白,并没有掌握冲洗技术,拍玩后直接把卷交给冲印店处理。这年头冲印店几乎没接过黑白的单子了,所以冲印技术可想而知。我一个ILFord Delta3200和一个乐凯就毁在店里,底片上布满了水痕。经过一番考虑,终于决定自己冲片了,毕竟,这是真正玩黑白所必须要掌握的。
于是我翻出《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并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发现每个人的经验都有不同,真是百花齐放。看多了也头晕,不如自己动手。于是就去盛贤摄影器材城找齐了所需的东西。
所需要的东西:
1.暗袋,这个好找,我买的是大号的。用来把胶卷装到冲洗罐里。
2.冲洗罐。这个是明室中用来冲洗胶卷的容器啦,分为塑料的和不锈钢两种。塑料的便宜,传热慢,有利于保温,装片相对容易,但是国产塑料罐做工太粗糙,我看着都不喜欢,进口的 AP牌罐子相对好些,但价钱贵,我这人不喜欢一步到位,所以不考虑。不锈钢罐子看上去结实,导热快,水浴时候比较有利,但是装片的片芯多数不合格,特别135片芯,很容易造成粘片,不小心便会毁了你的作品。我买的两个罐子都是不锈钢罐子,当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后面说。
3.量杯。一共需要两个,塑料的1升量杯即可。不锈钢的罐子,135的需要250毫升的药液,120的罐子需要400毫升。两个杯子一个装显影液,一个装定影液,在杯子上做好记号防止搞乱。不过通常显影液因为氧化都会显点黄色,眼神好的话都可以辨认出来。
4.温度计。据说所有的酒精温度计都不准,不过我这人本来就对精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随便了。根据同路人站长驴宝宝的经验是要备两支,如果不小心打烂了还可以有备用。我于是买了两支,后来真的有一次冲片打烂了一支,马上有替补,这经验不错。
5.显影药。我开始买的是国产袋装药,标示不明,第一次买的是“通用显影液”,怀疑是D-72配方,氧化很快,第二天就变黄了,后来又买了“微粒显影液”,大概是D76。还买过一瓶上海产的派森BW-60浓缩显影液,浓缩液的好处是方便,兑水就可以用。
6.定影药。开始用的也是国产袋装药,估计是F5,后来就用上海派森BW-62定影液。
7.秒表。那种跑步用的很好用,我还买过一个厨房定时器,还是觉得秒表好用。
基本的步骤
1.开药:如果是浓缩液,那就很方便,按照说明书兑水就可以,国产袋装药粉就麻烦一些,先得用57度左右热水化开小包药,完全溶解后再化大包药,具体说明书上都有说,但是溶解过程极度慢,搅到你发疯。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很容易氧化。兑药用的水尽量用纯净水,不要用矿泉水。国产的药粉经常有杂质,所以有些人会过滤一下,不过我可没这个耐心。按照说明书开出来的药液一般我们称为原液,也有把原液再1:1兑水,增加显影时间的。一般原液冲片时间短,得到比较锐利和硬的片子,而1:1兑出来的显影液,可以获得比较细腻,柔和的效果。
2.胶卷装罐:一开始这是我的一个恶梦,虽然网上的文章说这个很难,但我还是估计不足,结果手在暗袋里摸索了半天都没把卷装上,想着那边20度的药液正在慢慢升温,我的汗都滴出来了。后来勉强塞了进去,冲出来完全是粘连的。第一次冲卷,我得到两张好的片子和一个练手用的废卷!我用这个废卷练习了几遍,终于熟悉了装卷的手感,闭着眼睛也基本可以装上了,所以废卷也是很有用的。同时我还发现国产的135罐芯的缺陷:钢丝太细而且不平行,这是造成装卷失败的重要原因,可以用钳子小心校正(不能用力过猛,可能会造成罐芯的焊点脱焊)。120的罐芯很好装,因为 120的片子短,罐芯钢丝比较粗。装卷的手法:首先用引片器把片头拉出来,剪平片头,把它牢固地夹在罐芯上,在放到暗袋里,注意把暗袋封闭好,这时候就开始摸索着把片稍微压弯成瓦片状,续到罐芯的钢丝螺旋的缝隙里。每续一圈就用手推拉一下片子,如果装卷正确的话,片子应该有活动的空间,如果卡住不能动,那八成是装得不好了,35张的135胶卷片子的长度一般刚好绕到罐芯的最外圈,如果发现装完后还没到罐芯的最外圈,那多半也是装得不好。没有引片器的,可以完全在暗袋里操作,打开暗盒把片头拉出来,再摸索着剪去片头,装上罐芯。120胶卷就完全在暗袋里摸索操作,先松开背纸,找到片头,卡在罐芯的夹子上,一边松开背纸,一边把片子装上。最后把粘着背纸和胶卷的胶纸撕掉,就可以了。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先洗手,并小心不要碰到胶卷的药膜面(向着胶卷轴心的一面),否则会留下不可消除的痕迹。装卷完毕后,把罐芯放到罐子里,盖上大盖子就可以从暗袋里拿出来了。
3.预洗。先用纯净水倒到罐子里,泡一分钟。预洗的作用是先让胶卷充分润湿,防止气泡的产生,有些胶卷比如上海GP3或者富士Acros 100等,表面涂了防晕光的染料,通过预洗可以把这些染料洗掉(洗完倒出来的水是蓝色的)。往罐子里注水的时候先把罐子倾斜,这样水流得快一点。注满水后,盖上罐子的小盖子,在硬实的平面(如地面或者洗手台的台面)上敲打几下,目的是把附着在胶片上的空气泡振走,避免显影的时候底片上出现白色的圆点。预洗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据说出来的片子会偏软,不知道,我通常都是1分钟左右。
4.显影。倒掉预洗的水,注意倒干净一点,然后注入兑好的显影液。显影液的温度要控制在摄氏20度,冬天或者夏天就需要准备一大盆20度的水进行水浴控温,夏天可以准备冰块,冬天准备热水。注入药液的时候同样要倾斜罐身,使药液快速、均匀地流入罐中,如果倒得太慢据说会造成下面比上面显影多的情况,不过我经常用1:1的显影液,显影时间长达12分钟,显然几秒的差别可以忽略。倒完药液后,同样要把罐子在台面上敲打几下。显影的时间可以参照显影液的说明书,我的经验,派森BW-60兑水1:19,冲GP3大约12分左右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注入显影液后,每隔1分钟,轻轻地把显影罐翻动三次(大约10秒钟完成),这个动作通常称为搅动。搅动可以使罐里的化学反应更充分,但是搅动得越多越大力,颗粒会越粗,另外一个影响颗粒的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显影时间越短,颗粒越粗。其实我喜欢颗粒的效果,所以有时候会用力搅动并且不控制温度。
5.停显。留意着秒表,注意搅动的时间,显影时间一到,马上把药液倒出。这个时候可以倒入停显液,使显影反应停止,通常用的停显液是冰醋酸兑水,也有用食醋兑水的,也有倒纯净水的,还有用失效的定影液的,但是我的方法是:跳过这一步。根据网友Jojo的说法,停显的作用是:1)使显影马上停止,保证精确的显影时间。2)保护定影液,使定影液能多次反复使用。以上两条,我都不重视,所以忽略。
6.定影。把兑好的定影液温度保持在20度,倒到显影罐里,操作规范和敲打见第4点。定影就可以不太精确,一般我定个5分钟就拿出来看,如果片基通透的话就说明可以了,不够可以再扔进去定。定影的温度也可以不太精确,但是为了避免胶卷骤冷骤热引起裂纹,倒入药液的时候还是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和显影液一致。
7.水洗。这是最漫长的过程,需要半个钟头的流水冲洗,真不环保。我用大的可乐瓶,截成两段,用有瓶盖的一段,在瓶盖上钻个孔,就做成一个简单的水洗器。把水洗器瓶盖朝下放在量杯里,再把罐芯连胶卷放在水洗器里,开着水龙头让细水流到水洗器里,水会从瓶盖的小孔中流出来。这样冲半个钟头以上,大功告成。水洗是为了让片子更好地保存,如果水洗不充分,片子放久了就会变质。
8.甩干。没错,连着罐芯放到洗衣机里,开脱水,一会儿水就被甩干了,这是防止水渍的妙招,而且胶卷也干得快。
9.晾干。把胶卷从罐芯中取下,挂在通风处,下面在夹个重一点的夹子,让它自然风干,就可以收起来了,大功告成!
以上就是冲卷的一般方法,不过还有些我自己的小经验,下集再续
为什么要玩黑白呢?以前是因为黑白的便宜。我刚开始玩照相机的时候,彩照还是挺希罕的。那时候觉得彩照才是高档货色,黑白自然是穷人玩的。彩照普及得很快,我们渐渐都遗忘了黑白摄影了。
进入数码时代,我有时候也用Photoshop把一些彩色数码照片变成黑白的,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后来也有用过C-41工艺的机冲黑白胶卷,感觉也跟黑白数码照差不多。直到开始玩120海鸥双反,上同路人俱乐部(http://www.tlrclub.com) 才真正开始慢慢接触传统黑白银盐摄影,领略到黑白的魅力,逐渐沉迷其中。那是与数码黑白照和机冲黑白卷完全不同的一种优雅的色调,其中的味道,只有玩过才知道不一样。
一开始玩黑白,并没有掌握冲洗技术,拍玩后直接把卷交给冲印店处理。这年头冲印店几乎没接过黑白的单子了,所以冲印技术可想而知。我一个ILFord Delta3200和一个乐凯就毁在店里,底片上布满了水痕。经过一番考虑,终于决定自己冲片了,毕竟,这是真正玩黑白所必须要掌握的。
于是我翻出《纽约摄影学院教材》,并在网上找了很多资料,发现每个人的经验都有不同,真是百花齐放。看多了也头晕,不如自己动手。于是就去盛贤摄影器材城找齐了所需的东西。
所需要的东西:
1.暗袋,这个好找,我买的是大号的。用来把胶卷装到冲洗罐里。
2.冲洗罐。这个是明室中用来冲洗胶卷的容器啦,分为塑料的和不锈钢两种。塑料的便宜,传热慢,有利于保温,装片相对容易,但是国产塑料罐做工太粗糙,我看着都不喜欢,进口的 AP牌罐子相对好些,但价钱贵,我这人不喜欢一步到位,所以不考虑。不锈钢罐子看上去结实,导热快,水浴时候比较有利,但是装片的片芯多数不合格,特别135片芯,很容易造成粘片,不小心便会毁了你的作品。我买的两个罐子都是不锈钢罐子,当然也为此付出了代价,后面说。
3.量杯。一共需要两个,塑料的1升量杯即可。不锈钢的罐子,135的需要250毫升的药液,120的罐子需要400毫升。两个杯子一个装显影液,一个装定影液,在杯子上做好记号防止搞乱。不过通常显影液因为氧化都会显点黄色,眼神好的话都可以辨认出来。
4.温度计。据说所有的酒精温度计都不准,不过我这人本来就对精确度要求不高,所以随便了。根据同路人站长驴宝宝的经验是要备两支,如果不小心打烂了还可以有备用。我于是买了两支,后来真的有一次冲片打烂了一支,马上有替补,这经验不错。
5.显影药。我开始买的是国产袋装药,标示不明,第一次买的是“通用显影液”,怀疑是D-72配方,氧化很快,第二天就变黄了,后来又买了“微粒显影液”,大概是D76。还买过一瓶上海产的派森BW-60浓缩显影液,浓缩液的好处是方便,兑水就可以用。
6.定影药。开始用的也是国产袋装药,估计是F5,后来就用上海派森BW-62定影液。
7.秒表。那种跑步用的很好用,我还买过一个厨房定时器,还是觉得秒表好用。
基本的步骤
1.开药:如果是浓缩液,那就很方便,按照说明书兑水就可以,国产袋装药粉就麻烦一些,先得用57度左右热水化开小包药,完全溶解后再化大包药,具体说明书上都有说,但是溶解过程极度慢,搅到你发疯。温度也不能太高,否则很容易氧化。兑药用的水尽量用纯净水,不要用矿泉水。国产的药粉经常有杂质,所以有些人会过滤一下,不过我可没这个耐心。按照说明书开出来的药液一般我们称为原液,也有把原液再1:1兑水,增加显影时间的。一般原液冲片时间短,得到比较锐利和硬的片子,而1:1兑出来的显影液,可以获得比较细腻,柔和的效果。
2.胶卷装罐:一开始这是我的一个恶梦,虽然网上的文章说这个很难,但我还是估计不足,结果手在暗袋里摸索了半天都没把卷装上,想着那边20度的药液正在慢慢升温,我的汗都滴出来了。后来勉强塞了进去,冲出来完全是粘连的。第一次冲卷,我得到两张好的片子和一个练手用的废卷!我用这个废卷练习了几遍,终于熟悉了装卷的手感,闭着眼睛也基本可以装上了,所以废卷也是很有用的。同时我还发现国产的135罐芯的缺陷:钢丝太细而且不平行,这是造成装卷失败的重要原因,可以用钳子小心校正(不能用力过猛,可能会造成罐芯的焊点脱焊)。120的罐芯很好装,因为 120的片子短,罐芯钢丝比较粗。装卷的手法:首先用引片器把片头拉出来,剪平片头,把它牢固地夹在罐芯上,在放到暗袋里,注意把暗袋封闭好,这时候就开始摸索着把片稍微压弯成瓦片状,续到罐芯的钢丝螺旋的缝隙里。每续一圈就用手推拉一下片子,如果装卷正确的话,片子应该有活动的空间,如果卡住不能动,那八成是装得不好了,35张的135胶卷片子的长度一般刚好绕到罐芯的最外圈,如果发现装完后还没到罐芯的最外圈,那多半也是装得不好。没有引片器的,可以完全在暗袋里操作,打开暗盒把片头拉出来,再摸索着剪去片头,装上罐芯。120胶卷就完全在暗袋里摸索操作,先松开背纸,找到片头,卡在罐芯的夹子上,一边松开背纸,一边把片子装上。最后把粘着背纸和胶卷的胶纸撕掉,就可以了。操作的时候一定要先洗手,并小心不要碰到胶卷的药膜面(向着胶卷轴心的一面),否则会留下不可消除的痕迹。装卷完毕后,把罐芯放到罐子里,盖上大盖子就可以从暗袋里拿出来了。
3.预洗。先用纯净水倒到罐子里,泡一分钟。预洗的作用是先让胶卷充分润湿,防止气泡的产生,有些胶卷比如上海GP3或者富士Acros 100等,表面涂了防晕光的染料,通过预洗可以把这些染料洗掉(洗完倒出来的水是蓝色的)。往罐子里注水的时候先把罐子倾斜,这样水流得快一点。注满水后,盖上罐子的小盖子,在硬实的平面(如地面或者洗手台的台面)上敲打几下,目的是把附着在胶片上的空气泡振走,避免显影的时候底片上出现白色的圆点。预洗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据说出来的片子会偏软,不知道,我通常都是1分钟左右。
4.显影。倒掉预洗的水,注意倒干净一点,然后注入兑好的显影液。显影液的温度要控制在摄氏20度,冬天或者夏天就需要准备一大盆20度的水进行水浴控温,夏天可以准备冰块,冬天准备热水。注入药液的时候同样要倾斜罐身,使药液快速、均匀地流入罐中,如果倒得太慢据说会造成下面比上面显影多的情况,不过我经常用1:1的显影液,显影时间长达12分钟,显然几秒的差别可以忽略。倒完药液后,同样要把罐子在台面上敲打几下。显影的时间可以参照显影液的说明书,我的经验,派森BW-60兑水1:19,冲GP3大约12分左右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注入显影液后,每隔1分钟,轻轻地把显影罐翻动三次(大约10秒钟完成),这个动作通常称为搅动。搅动可以使罐里的化学反应更充分,但是搅动得越多越大力,颗粒会越粗,另外一个影响颗粒的因素是温度。温度越高,显影时间越短,颗粒越粗。其实我喜欢颗粒的效果,所以有时候会用力搅动并且不控制温度。
5.停显。留意着秒表,注意搅动的时间,显影时间一到,马上把药液倒出。这个时候可以倒入停显液,使显影反应停止,通常用的停显液是冰醋酸兑水,也有用食醋兑水的,也有倒纯净水的,还有用失效的定影液的,但是我的方法是:跳过这一步。根据网友Jojo的说法,停显的作用是:1)使显影马上停止,保证精确的显影时间。2)保护定影液,使定影液能多次反复使用。以上两条,我都不重视,所以忽略。
6.定影。把兑好的定影液温度保持在20度,倒到显影罐里,操作规范和敲打见第4点。定影就可以不太精确,一般我定个5分钟就拿出来看,如果片基通透的话就说明可以了,不够可以再扔进去定。定影的温度也可以不太精确,但是为了避免胶卷骤冷骤热引起裂纹,倒入药液的时候还是要保证药液的温度和显影液一致。
7.水洗。这是最漫长的过程,需要半个钟头的流水冲洗,真不环保。我用大的可乐瓶,截成两段,用有瓶盖的一段,在瓶盖上钻个孔,就做成一个简单的水洗器。把水洗器瓶盖朝下放在量杯里,再把罐芯连胶卷放在水洗器里,开着水龙头让细水流到水洗器里,水会从瓶盖的小孔中流出来。这样冲半个钟头以上,大功告成。水洗是为了让片子更好地保存,如果水洗不充分,片子放久了就会变质。
8.甩干。没错,连着罐芯放到洗衣机里,开脱水,一会儿水就被甩干了,这是防止水渍的妙招,而且胶卷也干得快。
9.晾干。把胶卷从罐芯中取下,挂在通风处,下面在夹个重一点的夹子,让它自然风干,就可以收起来了,大功告成!
以上就是冲卷的一般方法,不过还有些我自己的小经验,下集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