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岛战争”看英美关系裂痕
2012年03月05日 19:59参考消息网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发表题为《朋友如斯》的署名文章,作者巴德学院英国历史与文学教授理查德·奥尔德斯在文章中指出,随着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30周年的临近,南大西洋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现在来回忆“马岛战争”似乎有点不同了:这场冲突通常被盛赞为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之间“特殊”关系的最高点。然而,美国当时的反应以及接下来改弦更张的企图突出表明了,这一历史关系实际上是多么复杂,甚至是多么难以驾驭。
里根1981年走马上任时,撒切尔夫人已经在位一年半有余。他们自称是保守的精神伙伴。“你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在与里根首次在华盛顿举行会谈时对他说,“如果你们要找朋友,我们随时都在。”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S·布拉迪之后开玩笑说:“只有铁撬棍才能把他们分开。”
然而,在“马岛战争”期间,看上去更有可能的是,撒切尔夫人会用同一根铁撬棍击打里根。
虽然多数美国人从未真正理解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纷争,但对英国来说,阿根廷对这些受风侵袭的岛屿的入侵是严重的事情。
-
面临辞职压力的撒切尔夫人原指望得到里根的坚定支持,通过武力夺回这些岛屿。但相反,她得到的却是美方有意的中立态度。“我们跟两个国家都是朋友,”里根总统轻描淡写地说。真的值得参加那场他称之为“又小又冷的一堆岛屿”引发的战争吗?
里根用轻松的言辞掩盖了一个战略困境。美国与英国是长期盟友,但到了1982年,阿根廷的右翼军政府成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重要冷战盟友。
在入侵前,当时的阿根廷领导层曾问里根的巡回大使弗农·沃尔特斯,如果阿方占领马岛会发生什么。沃尔特斯对他们说,英国会“吸气,呼气,抗议,然后什么也不做”。
当然,这一估计不正确。撒切尔夫人派了一支特遣部队去收回这些岛屿的主权。而当里根向撒切尔夫人施压让她不要发动战争时,她“深感震惊”。美国国务卿小亚历山大·M·黑格在华盛顿、伦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穿梭数千英里,但未能说服有关方面达成协议。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接待黑格时挂出了英国最伟大的战争英雄——惠灵顿公爵和纳尔逊勋爵——的画像,以此表明英国已做好战争准备。
撒切尔夫人让黑格知道,她对里根的态度以及“不停施压以削弱我们的立场”的行动“感到失望”。当里根5月31日打电话给她,敦促她“显示我们都仍然愿意谋求解决方案”时,这位首相最后失去了耐心。“这是民主和我国岛屿的问题,”她怒气冲冲地大声说道,“如果我们现在失败了,这是对民主而言最糟糕的事情。”她想知道,如果阿拉斯加遭到入侵,美国会怎么做。
几乎未发一言,里根挂断了电话。
英国在1982年6月击败了阿根廷,但胜利无法掩盖里根与撒切尔夫人之间的裂痕。当乔治·舒尔茨取代黑格担任国务卿时,他发现里根总统“对撒切尔夫人飞扬跋扈的态度感到厌烦”。
在摄像机前,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继续展示个人和政治礼节。“很特殊,”撒切尔夫人在提到1985年的关系时说,“就这样。”
但是在私下里,这两位领导人几乎在他们面临的每个国际决定上都发生争执:对苏联天然气管道实施制裁、预算赤字、军备控制、“战略防御倡议”、甚至是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等。与“马岛战争”相反,这回是里根对撒切尔夫人不支持美军的入侵行动感到震惊了。
在里根与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关系上面,里根与撒切尔夫人之间尤其剑拔弩张,特别是在1986年的雷克雅未克首脑峰会上。在此次峰会上,撒切尔夫人认为里根咄咄逼人地推动核裁军几乎相当于背叛整个西方联盟。
其实所有都跟19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勋爵的一句名言有关:“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戈尔巴乔夫在首次与撒切尔夫人会面时就援引了这句名言,令后者感到惊喜。
这些利益通常要求撒切尔夫人把自己对里根的看法深埋在心里。那些通过表象看本质的人则了解到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亨德森爵士在“马岛战争”期间担任英国驻华盛顿大使。在20世纪90年代,当被问及他是否知道什么绝密的事情时,他回答道:“如果我对你说出撒切尔夫人对里根总统的真实看法,就会破坏英美关系。”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日前发表题为《朋友如斯》的署名文章,作者巴德学院英国历史与文学教授理查德·奥尔德斯在文章中指出,随着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30周年的临近,南大西洋的紧张局势再度升级。现在来回忆“马岛战争”似乎有点不同了:这场冲突通常被盛赞为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与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之间“特殊”关系的最高点。然而,美国当时的反应以及接下来改弦更张的企图突出表明了,这一历史关系实际上是多么复杂,甚至是多么难以驾驭。
里根1981年走马上任时,撒切尔夫人已经在位一年半有余。他们自称是保守的精神伙伴。“你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问题。”撒切尔夫人在与里根首次在华盛顿举行会谈时对他说,“如果你们要找朋友,我们随时都在。”白宫新闻秘书詹姆斯·S·布拉迪之后开玩笑说:“只有铁撬棍才能把他们分开。”
然而,在“马岛战争”期间,看上去更有可能的是,撒切尔夫人会用同一根铁撬棍击打里根。
虽然多数美国人从未真正理解关于马尔维纳斯群岛的纷争,但对英国来说,阿根廷对这些受风侵袭的岛屿的入侵是严重的事情。
-
面临辞职压力的撒切尔夫人原指望得到里根的坚定支持,通过武力夺回这些岛屿。但相反,她得到的却是美方有意的中立态度。“我们跟两个国家都是朋友,”里根总统轻描淡写地说。真的值得参加那场他称之为“又小又冷的一堆岛屿”引发的战争吗?
里根用轻松的言辞掩盖了一个战略困境。美国与英国是长期盟友,但到了1982年,阿根廷的右翼军政府成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重要冷战盟友。
在入侵前,当时的阿根廷领导层曾问里根的巡回大使弗农·沃尔特斯,如果阿方占领马岛会发生什么。沃尔特斯对他们说,英国会“吸气,呼气,抗议,然后什么也不做”。
当然,这一估计不正确。撒切尔夫人派了一支特遣部队去收回这些岛屿的主权。而当里根向撒切尔夫人施压让她不要发动战争时,她“深感震惊”。美国国务卿小亚历山大·M·黑格在华盛顿、伦敦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间穿梭数千英里,但未能说服有关方面达成协议。撒切尔夫人在唐宁街10号接待黑格时挂出了英国最伟大的战争英雄——惠灵顿公爵和纳尔逊勋爵——的画像,以此表明英国已做好战争准备。
撒切尔夫人让黑格知道,她对里根的态度以及“不停施压以削弱我们的立场”的行动“感到失望”。当里根5月31日打电话给她,敦促她“显示我们都仍然愿意谋求解决方案”时,这位首相最后失去了耐心。“这是民主和我国岛屿的问题,”她怒气冲冲地大声说道,“如果我们现在失败了,这是对民主而言最糟糕的事情。”她想知道,如果阿拉斯加遭到入侵,美国会怎么做。
几乎未发一言,里根挂断了电话。
英国在1982年6月击败了阿根廷,但胜利无法掩盖里根与撒切尔夫人之间的裂痕。当乔治·舒尔茨取代黑格担任国务卿时,他发现里根总统“对撒切尔夫人飞扬跋扈的态度感到厌烦”。
在摄像机前,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继续展示个人和政治礼节。“很特殊,”撒切尔夫人在提到1985年的关系时说,“就这样。”
但是在私下里,这两位领导人几乎在他们面临的每个国际决定上都发生争执:对苏联天然气管道实施制裁、预算赤字、军备控制、“战略防御倡议”、甚至是1983年美国入侵格林纳达等。与“马岛战争”相反,这回是里根对撒切尔夫人不支持美军的入侵行动感到震惊了。
在里根与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之间的关系上面,里根与撒切尔夫人之间尤其剑拔弩张,特别是在1986年的雷克雅未克首脑峰会上。在此次峰会上,撒切尔夫人认为里根咄咄逼人地推动核裁军几乎相当于背叛整个西方联盟。
其实所有都跟19世纪英国首相帕默斯顿勋爵的一句名言有关:“国家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戈尔巴乔夫在首次与撒切尔夫人会面时就援引了这句名言,令后者感到惊喜。
这些利益通常要求撒切尔夫人把自己对里根的看法深埋在心里。那些通过表象看本质的人则了解到不同的东西。尼古拉斯·亨德森爵士在“马岛战争”期间担任英国驻华盛顿大使。在20世纪90年代,当被问及他是否知道什么绝密的事情时,他回答道:“如果我对你说出撒切尔夫人对里根总统的真实看法,就会破坏英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