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贝——千古不变之城
轉自《儆醒!》杂志驻意大利通讯员报道
厨房砖灶上放着烤锅,商店内货品琳琅满目,喷水泉干涸良久,街道完好无缺——一切都犹如往昔;可是这个城市却渺无人迹,沉寂凋零。这就是庞贝,千古不变的古城。
跟1900多年前遭逢劫难的那天相比,古城面貌没有丝毫改变。当天,俯瞰那不勒斯湾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赫库兰尼姆、斯塔比奥以及近郊一带的地区就这样被淹没在熔岩和灰泥中去了。
《古城庞贝》一书评论说:“对于维苏威是个火山,当代人只有模糊的观念。在他们心目中,这座山郁郁葱葱,有茂密的树林,也有悦目的葡萄园。”然而,在公元79年8月24日,沉寂多年的火山突然睡醒,掀动了一次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
公元79年的火山爆发
火山喷出阵阵遮天蔽日的浓烟、岩浆和碎石,灰土混着火山砾更如雨落下,情景触目惊心。只在两天之内,庞贝城以至大片郊野地区已封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平均厚度为2.5米。在猛烈余震未了的同时,各种毒气已翻起巨云,无声无色地笼罩全城,古城就这样被“死亡的魔掌”攫住了。庞贝城固然是逐渐被泥土掩盖的,但赫库兰尼姆城却在瞬息间已消失影踪了。据《庞贝出土记》一书指出,赫库兰尼姆城完完全全被埋在“火山碎石和湿泥中,在近海一带地区,火山岩层竟深达22米”。
庞贝城内的1万5000居民对这场天灾反应各异。只有立时逃生的人才得以保全性命。有些人因为舍不得撇下家园和财产,宁愿留守家中,以为可以在那里避难。有些人则为了贵重财物,稍为犹豫才决定逃生。可惜在这个时候,房顶在大量灰泥重压下不胜负荷而倒塌,把他们全都活埋了。
“农牧神殿”的主人正是一例。这位女主人看来不甘放弃丰厚的家财,因而丧命。罗伯特·艾蒂安在《庞贝古城之生活面貌》中写道:“女殿主仓皇地收拾了较贵重的财物——包括有雕成蛇形的金手镯、戒指、发夹、耳环、银镜以及满袋的金币——正准备离开之际,却被外面灰泥如雨落下的情景吓呆而却步。”艾蒂安继续报道说:“不到一会儿,屋顶开始塌下,把这个可怜的女子,和她的财宝一并埋葬了。”至于其他许多人,则因为吸入弥漫四周的毒气窒息致死。
这时,街道早已被岩浆泥泞所重重覆盖,现在决定逃生的人必须拼命奔跑才行。不慎跌倒的,也就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了。他们有的因吸入毒气窒息致死,有的则被不断落下的灰土所淹没。他们的骸骨在多个世纪后被发掘出来时,他们的财物还在他们身旁。古城和它的居民就这样被厚达6米的火山灰层所活活埋葬了。
然而,多亏有这些如雨落下的火山灰泥,现在古城居民的面貌也可以重现眼前。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吗?请看看本页一些人体模压品的照片。这些模压品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方法是,把烧石膏倒进尸身因腐烂而腾出的空间去。这样,考古学家遂能够把这些可怜的灾民作垂死挣扎的情景,一一重现我们眼前。我们看见“一位年轻女子手抱着头;一个男的用手帕蒙着口,可惜仍挡不住灰土和毒气的侵袭;公众浴室的服务员窒息至死,颠簸不堪;……一位母亲可怜兮兮地把小女儿抱在怀中,爱莫能助”。——《阿切罗》。
赫库兰尼姆危险重重
在庞贝几公里以外的赫库兰尼姆城,没有立即逃难的人都被困在城中。很多人奔向海滩,以为可以从海路逃生,不料一场海啸令船只无法出航。在赫库兰尼姆古时的海滩,近期发掘出300具人骨。这些人本来在海边一座阳台下避难,却不幸被火山碎石和泥流所活埋。跟其他人的情况一样,这些人也曾极力保存自己珍贵的财产,包括有金饰、银器和外科手术用的整套仪器——一切财物都依然在物主身旁,可惜对他们毫无用处。
依然如故
庞贝城的遭遇斑斑可鉴,证明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世上没有其他遗迹比庞贝更具考古价值,可供现代学者和其他喜欢探究历史的人,对第一世纪的人的生活作深入探讨。
这一带地区得以繁荣昌盛主要是靠农业、工业和商业。这里有大量劳工——有自由人,也有奴隶——每天被雇开发肥沃的农田,使农作物收成丰富。粮食交易是城中的主要活动。今天,到庞贝游览的人依然可以见到玉米磨坊、菜市场、以及售卖水果和酒的商店。你还会见到一些用作工业生产的工场——有生产羊毛和布料的,也有用作纺织的。一路上另有十来间小型工作坊,从首饰店以至五金店都有,古城就是由这些小商店和民居所构成的。
狭窄而热闹的街道由大块大块的石头铺砌而成。两侧人行道比地面略高,喷水泉则是利用导水管的巧妙设计而建成的。主要大道弯角处的设计相当奇特,俨如现代斑马线的前身,大道中央都放着一块一块的石头,用来疏导人潮,且有防止行人在下雨天弄湿脚的妙用。当然,在街道上拉车的人倒要身手敏捷,才能避开这些路障。一块一块的石头原封不动!古城依然如故。
私人生活
庞贝城居民私生活中较隐秘的一面也逃不过现代人无礼的端视。珠光宝气的女子在营房内躺在斗士的怀里。民居和商店的大门敞开。厨房情景一目了然,砖灶上放着烤锅,烤炉中有未弄好的饼,大水瓶倚在墙角,仿佛屋主只在几分钟前才离开一样。在大宅的房间内,有精致的石膏制品,壁画和镶嵌工艺。在这里,富贵人家优哉游哉地欢宴作乐,用的尽是贵重的银杯和精雕细刻的容器。屋外,柱廊四面围着清幽的庭园,到处是赏心悦目的喷水泉,虽然它们早已寂静无声。此外,巧夺天工的大理石像和铜像,以及家神的祭坛等都清楚可见。
固然,平民百姓的生活则简朴得多。很多家中没有煮食设施的人喜欢上小旅馆去,在那里,他们花钱不多,可以闲聊、赌钱、吃喝。然而,这一类的小旅馆必然有不少是变相的妓寨。女奴奉茶敬酒之余也卖身。除了这类多不胜数的小旅馆外,显然也有不少正式的妓院,因为考古发现这些地方有一些猥亵不堪的画像和文字。
厨房砖灶上放着烤锅,商店内货品琳琅满目,喷水泉干涸良久,街道完好无缺——一切都犹如往昔;可是这个城市却渺无人迹,沉寂凋零。这就是庞贝,千古不变的古城。
跟1900多年前遭逢劫难的那天相比,古城面貌没有丝毫改变。当天,俯瞰那不勒斯湾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庞贝、赫库兰尼姆、斯塔比奥以及近郊一带的地区就这样被淹没在熔岩和灰泥中去了。
《古城庞贝》一书评论说:“对于维苏威是个火山,当代人只有模糊的观念。在他们心目中,这座山郁郁葱葱,有茂密的树林,也有悦目的葡萄园。”然而,在公元79年8月24日,沉寂多年的火山突然睡醒,掀动了一次惊天动地的火山爆发。
公元79年的火山爆发
火山喷出阵阵遮天蔽日的浓烟、岩浆和碎石,灰土混着火山砾更如雨落下,情景触目惊心。只在两天之内,庞贝城以至大片郊野地区已封上了一层厚厚的火山灰,平均厚度为2.5米。在猛烈余震未了的同时,各种毒气已翻起巨云,无声无色地笼罩全城,古城就这样被“死亡的魔掌”攫住了。庞贝城固然是逐渐被泥土掩盖的,但赫库兰尼姆城却在瞬息间已消失影踪了。据《庞贝出土记》一书指出,赫库兰尼姆城完完全全被埋在“火山碎石和湿泥中,在近海一带地区,火山岩层竟深达22米”。
庞贝城内的1万5000居民对这场天灾反应各异。只有立时逃生的人才得以保全性命。有些人因为舍不得撇下家园和财产,宁愿留守家中,以为可以在那里避难。有些人则为了贵重财物,稍为犹豫才决定逃生。可惜在这个时候,房顶在大量灰泥重压下不胜负荷而倒塌,把他们全都活埋了。
“农牧神殿”的主人正是一例。这位女主人看来不甘放弃丰厚的家财,因而丧命。罗伯特·艾蒂安在《庞贝古城之生活面貌》中写道:“女殿主仓皇地收拾了较贵重的财物——包括有雕成蛇形的金手镯、戒指、发夹、耳环、银镜以及满袋的金币——正准备离开之际,却被外面灰泥如雨落下的情景吓呆而却步。”艾蒂安继续报道说:“不到一会儿,屋顶开始塌下,把这个可怜的女子,和她的财宝一并埋葬了。”至于其他许多人,则因为吸入弥漫四周的毒气窒息致死。
这时,街道早已被岩浆泥泞所重重覆盖,现在决定逃生的人必须拼命奔跑才行。不慎跌倒的,也就躺在那里,必死无疑了。他们有的因吸入毒气窒息致死,有的则被不断落下的灰土所淹没。他们的骸骨在多个世纪后被发掘出来时,他们的财物还在他们身旁。古城和它的居民就这样被厚达6米的火山灰层所活活埋葬了。
然而,多亏有这些如雨落下的火山灰泥,现在古城居民的面貌也可以重现眼前。你知道是用什么方法吗?请看看本页一些人体模压品的照片。这些模压品是怎样造出来的呢?方法是,把烧石膏倒进尸身因腐烂而腾出的空间去。这样,考古学家遂能够把这些可怜的灾民作垂死挣扎的情景,一一重现我们眼前。我们看见“一位年轻女子手抱着头;一个男的用手帕蒙着口,可惜仍挡不住灰土和毒气的侵袭;公众浴室的服务员窒息至死,颠簸不堪;……一位母亲可怜兮兮地把小女儿抱在怀中,爱莫能助”。——《阿切罗》。
赫库兰尼姆危险重重
在庞贝几公里以外的赫库兰尼姆城,没有立即逃难的人都被困在城中。很多人奔向海滩,以为可以从海路逃生,不料一场海啸令船只无法出航。在赫库兰尼姆古时的海滩,近期发掘出300具人骨。这些人本来在海边一座阳台下避难,却不幸被火山碎石和泥流所活埋。跟其他人的情况一样,这些人也曾极力保存自己珍贵的财产,包括有金饰、银器和外科手术用的整套仪器——一切财物都依然在物主身旁,可惜对他们毫无用处。
依然如故
庞贝城的遭遇斑斑可鉴,证明在面对大自然的力量时,生命是多么的脆弱。世上没有其他遗迹比庞贝更具考古价值,可供现代学者和其他喜欢探究历史的人,对第一世纪的人的生活作深入探讨。
这一带地区得以繁荣昌盛主要是靠农业、工业和商业。这里有大量劳工——有自由人,也有奴隶——每天被雇开发肥沃的农田,使农作物收成丰富。粮食交易是城中的主要活动。今天,到庞贝游览的人依然可以见到玉米磨坊、菜市场、以及售卖水果和酒的商店。你还会见到一些用作工业生产的工场——有生产羊毛和布料的,也有用作纺织的。一路上另有十来间小型工作坊,从首饰店以至五金店都有,古城就是由这些小商店和民居所构成的。
狭窄而热闹的街道由大块大块的石头铺砌而成。两侧人行道比地面略高,喷水泉则是利用导水管的巧妙设计而建成的。主要大道弯角处的设计相当奇特,俨如现代斑马线的前身,大道中央都放着一块一块的石头,用来疏导人潮,且有防止行人在下雨天弄湿脚的妙用。当然,在街道上拉车的人倒要身手敏捷,才能避开这些路障。一块一块的石头原封不动!古城依然如故。
私人生活
庞贝城居民私生活中较隐秘的一面也逃不过现代人无礼的端视。珠光宝气的女子在营房内躺在斗士的怀里。民居和商店的大门敞开。厨房情景一目了然,砖灶上放着烤锅,烤炉中有未弄好的饼,大水瓶倚在墙角,仿佛屋主只在几分钟前才离开一样。在大宅的房间内,有精致的石膏制品,壁画和镶嵌工艺。在这里,富贵人家优哉游哉地欢宴作乐,用的尽是贵重的银杯和精雕细刻的容器。屋外,柱廊四面围着清幽的庭园,到处是赏心悦目的喷水泉,虽然它们早已寂静无声。此外,巧夺天工的大理石像和铜像,以及家神的祭坛等都清楚可见。
固然,平民百姓的生活则简朴得多。很多家中没有煮食设施的人喜欢上小旅馆去,在那里,他们花钱不多,可以闲聊、赌钱、吃喝。然而,这一类的小旅馆必然有不少是变相的妓寨。女奴奉茶敬酒之余也卖身。除了这类多不胜数的小旅馆外,显然也有不少正式的妓院,因为考古发现这些地方有一些猥亵不堪的画像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