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观话剧《美人计》
颠覆传统
——观话剧《美人计》
西施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说是美人计的发端,是间谍战最高级别的成功典范。以西施为题材的厦门大学学生话剧社原创和演出的话剧《美人计》,在话剧这一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早以式微的今天,却超常地获得成功。能容纳四五千人的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座无虚席,人人屏息观看,这种情形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多年来被星光璀璨的歌舞占领的舞台,却被话剧这冷僻的艺术形式大出风头,这出戏的成功之魔力何在呢?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吴国打败越国后,将越王勾践虏往吴国。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以超强的韬晦行为,解除了吴王夫差的警惕,被释放回国。越国大夫范蠡施用美人计,将自己的情人西施进贡给吴王夫差。吴王从此深陷温柔乡,消磨了意志。越国则举国精进,厉兵秣马,经过十年生聚,终于一举消灭了对手越国。战后,范蠡和西施则从人间蒸发了,这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美人计和红颜祸水这对“孽生姐妹”被世俗认定为行事的权谋和世间的定律。美人计是一种权谋,西施向来被认为是美人计的鼻祖,对此,女性主义者认为这是男权话语,它忽视了女性的被支配不平等地位。本剧编织了西施返国之后的剧情,为女性被支配的地位大鸣不平,挞伐了男权社会肆意对女性情感的蹂躏。
《美人计》对西施故事的全新演绎诠释,是本剧能抓住观众的心的至要。本剧的西施回到越国后,被越王勾践封为王妃,对此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以一己私利,表演得淋漓尽致。王后因西施将被封为王妃害怕自己日后失宠,极力鼓动弟弟范蠡与越王争夺西施。范蠡虽对西施难以割舍旧情,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城”的思想桎梏下,对西施只有忍痛割爱。而当年与西施一道前往越国侍奉越王的密友,因得知西施肚子里怀着的是吴王的孩子,向越王出卖西施。当越王得知西施怀的是吴王的孩子,西施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西施在这种种矛盾纠葛中,向人们发出内心的呐喊,她说她爱的是吴王,她和吴王的关系才是真挚的爱情,而其他人都是在利用她。以“美人计”为发端,酿就的却是真挚的爱情。西施否定了自己间谍的身份,这也就颠覆了西施是“美人计”鼻祖的男性话语。
本剧是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林丹娅教授指导,厦大学生志愿演员排演,研究生张甜甜担纲编剧和导演。全剧在构思上很巧妙,三个场景相互穿插,浑然一体,打破了传统话剧的结构,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名人名言的傍白,体现了编导者的学术内涵,这与大学生这一表演阵容相得益彰,提升了本剧的品位,彰显了“阳春白雪”的定位,因而赢得了目标观众。
作者:分水关苏州馆
——观话剧《美人计》
西施的故事家喻户晓,可以说是美人计的发端,是间谍战最高级别的成功典范。以西施为题材的厦门大学学生话剧社原创和演出的话剧《美人计》,在话剧这一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早以式微的今天,却超常地获得成功。能容纳四五千人的厦门大学建南大礼堂,座无虚席,人人屏息观看,这种情形让许多人大跌眼镜。多年来被星光璀璨的歌舞占领的舞台,却被话剧这冷僻的艺术形式大出风头,这出戏的成功之魔力何在呢?
春秋时期,列国纷争。吴国打败越国后,将越王勾践虏往吴国。勾践在吴国卧薪尝胆,以超强的韬晦行为,解除了吴王夫差的警惕,被释放回国。越国大夫范蠡施用美人计,将自己的情人西施进贡给吴王夫差。吴王从此深陷温柔乡,消磨了意志。越国则举国精进,厉兵秣马,经过十年生聚,终于一举消灭了对手越国。战后,范蠡和西施则从人间蒸发了,这为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创作空间。
美人计和红颜祸水这对“孽生姐妹”被世俗认定为行事的权谋和世间的定律。美人计是一种权谋,西施向来被认为是美人计的鼻祖,对此,女性主义者认为这是男权话语,它忽视了女性的被支配不平等地位。本剧编织了西施返国之后的剧情,为女性被支配的地位大鸣不平,挞伐了男权社会肆意对女性情感的蹂躏。
《美人计》对西施故事的全新演绎诠释,是本剧能抓住观众的心的至要。本剧的西施回到越国后,被越王勾践封为王妃,对此各种人物纷纷登场,以一己私利,表演得淋漓尽致。王后因西施将被封为王妃害怕自己日后失宠,极力鼓动弟弟范蠡与越王争夺西施。范蠡虽对西施难以割舍旧情,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城”的思想桎梏下,对西施只有忍痛割爱。而当年与西施一道前往越国侍奉越王的密友,因得知西施肚子里怀着的是吴王的孩子,向越王出卖西施。当越王得知西施怀的是吴王的孩子,西施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西施在这种种矛盾纠葛中,向人们发出内心的呐喊,她说她爱的是吴王,她和吴王的关系才是真挚的爱情,而其他人都是在利用她。以“美人计”为发端,酿就的却是真挚的爱情。西施否定了自己间谍的身份,这也就颠覆了西施是“美人计”鼻祖的男性话语。
本剧是由厦门大学中文系林丹娅教授指导,厦大学生志愿演员排演,研究生张甜甜担纲编剧和导演。全剧在构思上很巧妙,三个场景相互穿插,浑然一体,打破了传统话剧的结构,给观众留下了思考的空间。特别是名人名言的傍白,体现了编导者的学术内涵,这与大学生这一表演阵容相得益彰,提升了本剧的品位,彰显了“阳春白雪”的定位,因而赢得了目标观众。
作者:分水关苏州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