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是用来笑傲的
新闻报道的动机放在哪里,会决定内容的影响力。像一把插在牛排上的餐刀。刀锋如何摆置,运刀的轨迹转向何方,与牛肉纹理是保持平行还是垂直,抑或更随性无忌,皆会影响切割的艺术与效率。
这几日观看奥运转播,感慨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和眼界之价值。无论国际舞台还是自家班底,保持独立理性,超越种族国界,尊重人性的真朴与灵魂的平等,是我辈最奢求的品质。可是新闻业之难,难在它没有可能百分百的独立,而一旦有了百分百独立这样“诱人”的权力,没有足以与之匹配的监督执行体系,亦不过沦为欲望的失落园与短视腐败之工具。它会是谁的喉舌、传声筒,是否只消问问利益诉求在哪里?这世界应该存在主宰众生言教一致的神明么?它是宗教,是精英,是政党,还是偶像?它跟塑造每一个自我这件事有什么关系?今天看见另一个精英张悬,正用她精英的身份与影响力呼吁公众超越英雄情结,做自己选择的主人。权威可以让个人消声,大手一挥,从人群中捡三俩炮灰、塑几尊偶像。可是当个人的理想与世界的规律溶为一体,个人就不再是个人,而成了一种自然气象。试问,权威能封锁风雨雷电么?
《黑暗骑士崛起》让我失望到必须找前一部系列作品来平衡疗伤。在回顾小丑的绝唱时,参悟到——“当他不对抗某个人,而是对抗一个理念的时候,他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 我们能不能打开争抢得失的心房,看到一项运动或事业背后的理想,超越胜负与小我,无招胜有招,或许终有一天有幸笑傲江湖。于是当我在看林丹和李宗伟决赛时,被男主持的奇怪言论搞得有些心烦之后,所幸尝试着酝酿 “拈花一笑” 的心情,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球,却别有一番天地。
康老师回北京了。回顾这三年来与她相识、相交的历程,一如昨日般真切爽朗的谈天说笑。因为她换了工作,最近几个月,我们走得尤其近些。究竟在美国的留学生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的梦想和汗水、失落与希望、骄傲与不平⋯⋯最后,都淹没在一次次路灯下的拥抱中,随着规律滚动的绿皮车消失在浓重的夜色里。
我记得,她带我去Fulton那个暑假里人迹罕至的图书馆,她窝在旁边的沙发里敲击着键盘,只为喜爱的英语——她像个孩子一样热爱着它!以至每次回家路上都难奈激动,与我分享从书店淘来的小说中新鲜习得的词汇用法;她望着BC夜空不算璀璨的星河,声情并茂地用英文向我描述夜色之美;也因为责任心驱策着废寝忘食的备课而引发胃痛不止。
她心肠开阔直爽,是可以敞开心扉轻松谈天的对象——她会同我分析讨论面试与求职路上的各种疑惑与经验,其中穿插着各种笑料与想象;她也会关心我的感情状况,尤记得我们在玫瑰色的残阳余晖里讨论着 “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想要改变的三件事” 时她的感性、克制与洒脱。她会指着布鲁克林的麻雀因为衣食无忧而肥胖到贴地的便便肚腹嘲笑它们超低空飞行的憨态,我们在无人的林荫道上乐得近乎抽搐。她是活在每一个日子里的。
我们,北京见!
这几日观看奥运转播,感慨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和眼界之价值。无论国际舞台还是自家班底,保持独立理性,超越种族国界,尊重人性的真朴与灵魂的平等,是我辈最奢求的品质。可是新闻业之难,难在它没有可能百分百的独立,而一旦有了百分百独立这样“诱人”的权力,没有足以与之匹配的监督执行体系,亦不过沦为欲望的失落园与短视腐败之工具。它会是谁的喉舌、传声筒,是否只消问问利益诉求在哪里?这世界应该存在主宰众生言教一致的神明么?它是宗教,是精英,是政党,还是偶像?它跟塑造每一个自我这件事有什么关系?今天看见另一个精英张悬,正用她精英的身份与影响力呼吁公众超越英雄情结,做自己选择的主人。权威可以让个人消声,大手一挥,从人群中捡三俩炮灰、塑几尊偶像。可是当个人的理想与世界的规律溶为一体,个人就不再是个人,而成了一种自然气象。试问,权威能封锁风雨雷电么?
《黑暗骑士崛起》让我失望到必须找前一部系列作品来平衡疗伤。在回顾小丑的绝唱时,参悟到——“当他不对抗某个人,而是对抗一个理念的时候,他的力量就变得无比强大。” 我们能不能打开争抢得失的心房,看到一项运动或事业背后的理想,超越胜负与小我,无招胜有招,或许终有一天有幸笑傲江湖。于是当我在看林丹和李宗伟决赛时,被男主持的奇怪言论搞得有些心烦之后,所幸尝试着酝酿 “拈花一笑” 的心情,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分球,却别有一番天地。
康老师回北京了。回顾这三年来与她相识、相交的历程,一如昨日般真切爽朗的谈天说笑。因为她换了工作,最近几个月,我们走得尤其近些。究竟在美国的留学生是一群怎样的人?他们的梦想和汗水、失落与希望、骄傲与不平⋯⋯最后,都淹没在一次次路灯下的拥抱中,随着规律滚动的绿皮车消失在浓重的夜色里。
我记得,她带我去Fulton那个暑假里人迹罕至的图书馆,她窝在旁边的沙发里敲击着键盘,只为喜爱的英语——她像个孩子一样热爱着它!以至每次回家路上都难奈激动,与我分享从书店淘来的小说中新鲜习得的词汇用法;她望着BC夜空不算璀璨的星河,声情并茂地用英文向我描述夜色之美;也因为责任心驱策着废寝忘食的备课而引发胃痛不止。
她心肠开阔直爽,是可以敞开心扉轻松谈天的对象——她会同我分析讨论面试与求职路上的各种疑惑与经验,其中穿插着各种笑料与想象;她也会关心我的感情状况,尤记得我们在玫瑰色的残阳余晖里讨论着 “人生如果可以重来想要改变的三件事” 时她的感性、克制与洒脱。她会指着布鲁克林的麻雀因为衣食无忧而肥胖到贴地的便便肚腹嘲笑它们超低空飞行的憨态,我们在无人的林荫道上乐得近乎抽搐。她是活在每一个日子里的。
我们,北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