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的大奶奶
记我的大奶奶
写于2012-8-3
我的大奶奶是大爷爷的老婆,确切地说是续弦,大爷爷比他大出许多,早已过世。
在我的记忆力,大奶奶始终是一个人住在那两间低矮的蓝灰色的老屋,那老屋就与我们家隔了个狭窄的过道。屋子有两间,外屋放着矮凳和矮桌,同时兼做厨房,里屋放着老式的木床、桌子和几个木箱,里外用编好的蜀黍杆隔开,屋顶是蜀黍芘编的顶棚,外屋兼做厨房,整个屋子由于长年的烟熏火燎,显得黑黢黢的。老屋屋顶的小瓦上稀稀拉拉的长出几棵说不上名的草,叶子很厚,绿不绿紫不紫的。窗前有棵石榴树,皱巴巴的,看上去跟大奶奶一样的老,好像从来都没有结过果子,就那样年复一年的开花,挂果,落掉。
大奶奶太老了,老的人们都忘了她的来历,以至于在我们孩子中间流传着她的种种说法。她好像永远的包着头巾,瘪着没牙的嘴,缠着绑腿,裹着小脚,一个人终日坐在屋里或者过道里,似睡非睡的晒着太阳。并且,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八十时代的农村,她好像每天都有零花钱,每天都有糖果,不过大半的糖果都落在了我的肚里。直到如今,老家的婶婶婆婆类的还总拿我小时候拉着大奶奶手,每天一遍遍的指着代销店的方向要她买糖的事来取笑我。
我妈妈常跟我说,你是你大奶奶带大的,要不是她你会怎么怎么样。然后,就是一顿对我亲奶奶的抱怨,说她如何如何的嫌弃我,因为是女孩家。其实也不能怪我奶奶,左邻右舍都有孙子,可是,她等来等去,一个接一个的孙女,能不失望嘛!
可大奶奶毕竟年岁大了,何况还裹着小脚,说是带我,其实也就是看着。每天妈妈出去干活之前,都把我放在童床上,或者蜀黍席上,就摆在过道里,大奶奶就守在旁边看着,饿了喂点稀汤,渴了给点水喝。亏得我不哭不闹,除非生理需要,才会哼哈两声。妈说我的大扁头就是那个时候睡出来的。
然而,我却无论如何都记不清她的长相。只记得有那么一次她弓着腰吃力的烧火做饭,可柴火潮了,怎么也点不着,白色的烟雾迷漫了整个房间,烟雾中,她剧烈的咳嗽着,后背晃得好像连烟雾都跟着抖了起来。后来,还是妈妈来帮她把饭做好了。那次,我问妈妈为什么不让大奶奶在我们家吃饭?妈妈却说不合规矩,在本家里我们与她不是最亲的,最亲的都还在,我们没法那样做。我不懂,我不懂什么是本家,什么叫我们不是最亲的,她每天领着我带着我,我们应该是最亲的。
还有一次,家里做了菜馍,软软的,很好吃,妈妈让我趁热拿给大奶奶一个。夏天的夜晚,天很黑,幸亏有月亮,我胆很小,手里托着妈妈给的菜馍,飞快地穿过过道。到大奶奶家,门没锁,我叫了声,便推门进屋。大奶奶就坐在里屋的床沿上,左边是老式的桌子,右边是摞起来两口旧式木箱。屋里没有点灯,月亮斜斜地穿过细碎的木窗格照在桌子上和床沿上,隐约可以看见那盏熄了的煤油灯。那么黑,她却不点灯,一个人难道不害怕吗?我把菜馍连同托盘往桌上一放,说了,我妈让我拿来的,转身就要走。可大奶奶却叫住了,要我一起吃,我赶忙说我吃过了,我要走了。我急于逃离这个阴暗可怕的像个黑洞一样的屋子,但不知怎么的,我留下了。我清晰的记的,后来我坐在靠窗的床沿上,旧式的床沿又硬又高,咯的我屁股难受。我手里拿着半个菜馍,眼睛四下的瞅着,周围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蛐蛐声,和我们吃东西的声音,还有顶棚上时不时传来的细细索索的响动,大概是老鼠吧。大奶奶就坐在我的旁边,借着月光,我仿佛看见她的眼睛呆呆的看着前方,又好像什么都没看,瘪瘪的嘴巴,有节奏的缓慢的蠕动着,蠕动着,异常的漫长。
在那之后,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只记得有天放学回来,大奶奶不见了,她的屋门被锁上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邻居家的小孩跑来告诉我,说你大奶奶去北京了,来了辆卡车,蓝色的,她被人扶上了卡车的前座,她还带了个蓝色的大布包。之后还有小孩说,大奶奶在里屋的柜子里留的有钱,还说有五块,五块对于那时的我们这些小孩来说,是很大很大的数额。他们反复的问我,知不知道这回事儿,是不是留给我的,甚至还问你大奶奶会不会将来也把你带到北京。北京对于我们这些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是遥远而神圣的。我不记得我当时怎么回答的,也许我虚荣的说了,对呀,我大奶奶留给我的,我大奶奶会带我去的!
可事实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人跟我说过她会走,在大人的眼里,这种事情实在没有必要知会一个小孩子,你该上学上学去。于是,在后来我编造记忆里,反复的上演着,穿着大褂的大奶奶被人扶上蓝色的卡车的背影,一次次的,车开走,车尾消失在路两边腾起的灰尘中。
大奶奶再也没有回来,她老死在了北京,火化了,但葬礼是在老家办的,印象中,我好像五六岁的样子,那是我平生正式参加的第一个葬礼,也是到现在唯一一次。
只记得,有天傍晚放学到家,爸爸妈妈正在堂屋聊着什么,见我进来,停了会儿后,妈妈对我说:平平啊,你大奶奶没了。那时据她到北京好像不足一年。妈妈告诉我大奶奶一个月前在北京过世了,被火化了,过几天回来办丧事。我摇头表示不信,一个人跑到里屋趴在床上。直到葬礼前的晚上看到很多本家的大人聚在老屋,商谈着什么,我才开始觉得妈妈讲的也许是真的。第二天我照例去上学,中午回来时,老屋屋里院子里,都是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白孝,街边是请来的两个响器班,专门吹丧曲的,上午的哀乐已经结束,这会儿正歇着。大人们都三五一堆的,低低地说着话,没有人哭,我呆呆的看着这些人,不知所措,直到妈妈看见我,把我拉了过去。
她指着旁边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对我说,“平平,这是你梅姐,你大奶奶就是被她接到了北京。”我抬头看了她一眼,没有叫人。
“你就是平平啊。”她好像在问我,又好像在自言自语:“你大奶奶,老之前天天坐在门口叫你的名字,平平啊,平平啊,你是她带大的最后一个孩子,我也是她带大的……”
我低着头没有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大奶奶没有生育过,梅姐是她前任的儿子的女儿,也就是她继子,大大伯的女儿。
屋里屋外的人们持续的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好像这不是葬礼,而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也是,九十多岁了,算是喜丧,何况又是一个月前在北京火化的。我后来走到老屋门口,趴在门框上,望着屋里,大姑和另外几个姑姑婶婶坐在外屋的矮桌旁闲聊着,没有人注意到我。矮桌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黑匣子,我想那大概就是他们说的骨灰盒吧。我呆呆的想,我的大奶奶怎么会被装进一个小盒子里,不可能的。
下午,下学再回来时,办丧事的人已经抬着棺材去了墓地,路上满是纸钱,我跟着看热闹的小孩子也跑到了墓地。那片墓地并不在我们现有的祖坟那里,而是在另一处,他们说那最早是我们本家的地,大爷爷他们就葬在了那里,按理大奶奶也应葬在那里。傍晚的时候,棺材都安放好后,开始烧纸钱,我夹在人缝里,穿过大人的腿,看着黄色的火焰在田野里熊熊的燃烧着,黑色的烟带着灰色的纸屑飘荡在暮色中,我终于明白我的大奶奶再也回不来了。
纸钱烧得差不多了,人们开始散去,办丧事的人按规矩还回到老屋那里,吃主家招待的豆腐汤,算作答谢。他们说豆腐汤料很足,大大伯家招待的很好,他们还说棺材很轻,没费什么劲。
那之后,老屋就被彻底的锁了起来,几年后,干脆拆了,拆房的时候,我在城里上学。周末回来时,照旧是邻居小孩告诉我,屋里的东西被挪了出来,箱子也打开了,没再提五块钱的事。里面倒是有很多老照片,照片上的男的留着大辫子,那些照片被大大伯家带回城了,我始终没有看到。不知道那男的是不是大爷爷,旁边有没有站着我的大奶奶。
写于2012-8-3
我的大奶奶是大爷爷的老婆,确切地说是续弦,大爷爷比他大出许多,早已过世。
在我的记忆力,大奶奶始终是一个人住在那两间低矮的蓝灰色的老屋,那老屋就与我们家隔了个狭窄的过道。屋子有两间,外屋放着矮凳和矮桌,同时兼做厨房,里屋放着老式的木床、桌子和几个木箱,里外用编好的蜀黍杆隔开,屋顶是蜀黍芘编的顶棚,外屋兼做厨房,整个屋子由于长年的烟熏火燎,显得黑黢黢的。老屋屋顶的小瓦上稀稀拉拉的长出几棵说不上名的草,叶子很厚,绿不绿紫不紫的。窗前有棵石榴树,皱巴巴的,看上去跟大奶奶一样的老,好像从来都没有结过果子,就那样年复一年的开花,挂果,落掉。
大奶奶太老了,老的人们都忘了她的来历,以至于在我们孩子中间流传着她的种种说法。她好像永远的包着头巾,瘪着没牙的嘴,缠着绑腿,裹着小脚,一个人终日坐在屋里或者过道里,似睡非睡的晒着太阳。并且,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八十时代的农村,她好像每天都有零花钱,每天都有糖果,不过大半的糖果都落在了我的肚里。直到如今,老家的婶婶婆婆类的还总拿我小时候拉着大奶奶手,每天一遍遍的指着代销店的方向要她买糖的事来取笑我。
我妈妈常跟我说,你是你大奶奶带大的,要不是她你会怎么怎么样。然后,就是一顿对我亲奶奶的抱怨,说她如何如何的嫌弃我,因为是女孩家。其实也不能怪我奶奶,左邻右舍都有孙子,可是,她等来等去,一个接一个的孙女,能不失望嘛!
可大奶奶毕竟年岁大了,何况还裹着小脚,说是带我,其实也就是看着。每天妈妈出去干活之前,都把我放在童床上,或者蜀黍席上,就摆在过道里,大奶奶就守在旁边看着,饿了喂点稀汤,渴了给点水喝。亏得我不哭不闹,除非生理需要,才会哼哈两声。妈说我的大扁头就是那个时候睡出来的。
然而,我却无论如何都记不清她的长相。只记得有那么一次她弓着腰吃力的烧火做饭,可柴火潮了,怎么也点不着,白色的烟雾迷漫了整个房间,烟雾中,她剧烈的咳嗽着,后背晃得好像连烟雾都跟着抖了起来。后来,还是妈妈来帮她把饭做好了。那次,我问妈妈为什么不让大奶奶在我们家吃饭?妈妈却说不合规矩,在本家里我们与她不是最亲的,最亲的都还在,我们没法那样做。我不懂,我不懂什么是本家,什么叫我们不是最亲的,她每天领着我带着我,我们应该是最亲的。
还有一次,家里做了菜馍,软软的,很好吃,妈妈让我趁热拿给大奶奶一个。夏天的夜晚,天很黑,幸亏有月亮,我胆很小,手里托着妈妈给的菜馍,飞快地穿过过道。到大奶奶家,门没锁,我叫了声,便推门进屋。大奶奶就坐在里屋的床沿上,左边是老式的桌子,右边是摞起来两口旧式木箱。屋里没有点灯,月亮斜斜地穿过细碎的木窗格照在桌子上和床沿上,隐约可以看见那盏熄了的煤油灯。那么黑,她却不点灯,一个人难道不害怕吗?我把菜馍连同托盘往桌上一放,说了,我妈让我拿来的,转身就要走。可大奶奶却叫住了,要我一起吃,我赶忙说我吃过了,我要走了。我急于逃离这个阴暗可怕的像个黑洞一样的屋子,但不知怎么的,我留下了。我清晰的记的,后来我坐在靠窗的床沿上,旧式的床沿又硬又高,咯的我屁股难受。我手里拿着半个菜馍,眼睛四下的瞅着,周围静悄悄的,只有窗外的蛐蛐声,和我们吃东西的声音,还有顶棚上时不时传来的细细索索的响动,大概是老鼠吧。大奶奶就坐在我的旁边,借着月光,我仿佛看见她的眼睛呆呆的看着前方,又好像什么都没看,瘪瘪的嘴巴,有节奏的缓慢的蠕动着,蠕动着,异常的漫长。
在那之后,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只记得有天放学回来,大奶奶不见了,她的屋门被锁上了,这是从来没有过的。邻居家的小孩跑来告诉我,说你大奶奶去北京了,来了辆卡车,蓝色的,她被人扶上了卡车的前座,她还带了个蓝色的大布包。之后还有小孩说,大奶奶在里屋的柜子里留的有钱,还说有五块,五块对于那时的我们这些小孩来说,是很大很大的数额。他们反复的问我,知不知道这回事儿,是不是留给我的,甚至还问你大奶奶会不会将来也把你带到北京。北京对于我们这些没出过远门的孩子来说,是遥远而神圣的。我不记得我当时怎么回答的,也许我虚荣的说了,对呀,我大奶奶留给我的,我大奶奶会带我去的!
可事实是,我什么都不知道,没有人跟我说过她会走,在大人的眼里,这种事情实在没有必要知会一个小孩子,你该上学上学去。于是,在后来我编造记忆里,反复的上演着,穿着大褂的大奶奶被人扶上蓝色的卡车的背影,一次次的,车开走,车尾消失在路两边腾起的灰尘中。
大奶奶再也没有回来,她老死在了北京,火化了,但葬礼是在老家办的,印象中,我好像五六岁的样子,那是我平生正式参加的第一个葬礼,也是到现在唯一一次。
只记得,有天傍晚放学到家,爸爸妈妈正在堂屋聊着什么,见我进来,停了会儿后,妈妈对我说:平平啊,你大奶奶没了。那时据她到北京好像不足一年。妈妈告诉我大奶奶一个月前在北京过世了,被火化了,过几天回来办丧事。我摇头表示不信,一个人跑到里屋趴在床上。直到葬礼前的晚上看到很多本家的大人聚在老屋,商谈着什么,我才开始觉得妈妈讲的也许是真的。第二天我照例去上学,中午回来时,老屋屋里院子里,都是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带着白孝,街边是请来的两个响器班,专门吹丧曲的,上午的哀乐已经结束,这会儿正歇着。大人们都三五一堆的,低低地说着话,没有人哭,我呆呆的看着这些人,不知所措,直到妈妈看见我,把我拉了过去。
她指着旁边一个陌生的中年妇女,对我说,“平平,这是你梅姐,你大奶奶就是被她接到了北京。”我抬头看了她一眼,没有叫人。
“你就是平平啊。”她好像在问我,又好像在自言自语:“你大奶奶,老之前天天坐在门口叫你的名字,平平啊,平平啊,你是她带大的最后一个孩子,我也是她带大的……”
我低着头没有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大奶奶没有生育过,梅姐是她前任的儿子的女儿,也就是她继子,大大伯的女儿。
屋里屋外的人们持续的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好像这不是葬礼,而是一个大家庭的聚会。也是,九十多岁了,算是喜丧,何况又是一个月前在北京火化的。我后来走到老屋门口,趴在门框上,望着屋里,大姑和另外几个姑姑婶婶坐在外屋的矮桌旁闲聊着,没有人注意到我。矮桌上放着一个小小的黑匣子,我想那大概就是他们说的骨灰盒吧。我呆呆的想,我的大奶奶怎么会被装进一个小盒子里,不可能的。
下午,下学再回来时,办丧事的人已经抬着棺材去了墓地,路上满是纸钱,我跟着看热闹的小孩子也跑到了墓地。那片墓地并不在我们现有的祖坟那里,而是在另一处,他们说那最早是我们本家的地,大爷爷他们就葬在了那里,按理大奶奶也应葬在那里。傍晚的时候,棺材都安放好后,开始烧纸钱,我夹在人缝里,穿过大人的腿,看着黄色的火焰在田野里熊熊的燃烧着,黑色的烟带着灰色的纸屑飘荡在暮色中,我终于明白我的大奶奶再也回不来了。
纸钱烧得差不多了,人们开始散去,办丧事的人按规矩还回到老屋那里,吃主家招待的豆腐汤,算作答谢。他们说豆腐汤料很足,大大伯家招待的很好,他们还说棺材很轻,没费什么劲。
那之后,老屋就被彻底的锁了起来,几年后,干脆拆了,拆房的时候,我在城里上学。周末回来时,照旧是邻居小孩告诉我,屋里的东西被挪了出来,箱子也打开了,没再提五块钱的事。里面倒是有很多老照片,照片上的男的留着大辫子,那些照片被大大伯家带回城了,我始终没有看到。不知道那男的是不是大爷爷,旁边有没有站着我的大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