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中最大的bug
前几天上社会心理学,老师又提出那个古老的问题:“从[灰姑娘]的故事中可以看出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么?”
最经典的回答当然是那只在午夜12点后没有变化的水晶鞋。
有趣的是非主流的回答:天下鞋号一样大的女子多的是,王子怎么能仅凭一只鞋就认出灰姑娘呢?接着有同学根据姐姐们削足适履的细节断定:灰姑娘的脚一定很小……
无厘头的提问与解释之后,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王子怎么会凭那只水晶鞋来找他的爱人呢?我更深一层的问题是:王子爱上的究竟是灰姑娘?还是舞会上光芒四射的公主呢?他们之间是真爱么?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灰姑娘穿上华美的眩如日月的衣裳,踩着澄澈的水晶之鞋,在随从的簇拥下款款走下马车,在众人的惊羡中走向王子……然后同他翩翩起舞。请注意,在整场舞会中,可提到过灰姑娘与王子的交谈?在我们听过的所有的童话故事中,大概都很少有王子和公主在语言和精神上的交流吧!童话中的爱情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灰姑娘的故事亦是如此,王子在看到这个艳光夺目的姑娘的第一眼就深深地爱上了她。
但是然后呢,当这个他所谓深爱的姑娘站在他的面前,穿着破旧的布衣,头发散乱的包裹,素实无华地站在他的面前,他却认不出她,却要靠一只鞋子来鉴别出她。
我突然想起[射雕英雄传]里黄蓉扮乞丐那场戏,之后焕然宛如仙女的黄容对郭靖说:我穿这样的衣服,自然人人喜欢我……”我们对真爱的判断标准之一,不正是其对繁芜丛杂的外物的淡定和泯然么?
不管她是否穿着华美的衣衫,戴着名贵的珠宝,跟随浩荡的随从,她都是那个叫辛格瑞拉的姑娘,她勤劳,善良,聪慧,隐忍,当然还有那难掩的美貌,难道不正是这些才是一个女子可爱的原因么?但是这些都不是王子爱上她的理由,除了那用钻石和水晶烘托出的国色天香。
那么,我有理由推断,王子爱上的可能不是灰姑娘这个人,而是那一夜风华绝代富贵倾城的公主。
分析到这里,我觉得那个始终高高在上完美无瑕的王子形象坠落摔裂了,他也有好色,势力和肤浅的一面,尽管这些都是隐晦的表达出来的。
假如说,在舞会上出现的不是灰姑娘这样勤劳善良的女孩,而是一个懒惰,愚笨且自私成性的美貌公主,大概王子也会爱上她吧。
童话的结尾总是: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假如王子和公主的婚姻是建立在色欲和权益的媾和上,想真正的结局大概是王子失望于公主美丽之下的懒惰自私,而人老珠黄的公主则终日恨恨于王子的喜新厌旧,在嫉妒,猜疑,谎言,背叛中维持着岌岌可危的婚姻吧。
童话残酷和悲伤的一面渐渐露出冰山一角。
作为女孩子,我们从小在床头灯下听浪漫的爱情童话,童话给与我们甜蜜的希望,也给我们危险的错觉,以至于我们会认为足够的忍耐和退让妥协,最终会等来王子曙光般的救赎。我们甚至主动抛弃了争辩的机会,激进的权利,创造的情怀,将自己摆在被动而委屈的位置上来迎合灰姑娘的角色。
在生活中,我将一些女孩子称之为“灰姑娘”,不是因为她们有麻雀变凤凰的传奇,而恰恰相反,她们总是拉里邋遢,不修边幅,不爱打扮。而她们的内心深处却深深渴望有灰姑娘般的奇迹。她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像鸵鸟一样埋下脑袋。只要她们一天不去打扮自己,她们就仍是等待救赎的公主,她们既高傲又自卑。但在我看来,把自己圈入灰姑娘的角色是可悲的,那是脆弱的不经推敲的自我欺骗。
童话带来的消极的结果十分明显,使女孩子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觉得成长的代价就是不在相信童话,这有些可惜,毕竟童话是那样的美丽,但是那种美丽,就如同闪闪发亮的塑料珠子,其质地是廉价而薄脆的。
最好还是这样,我们长大了,童话还是童话,我们还会莞尔,但我们已从生活中汲取足够的力量,既能保护自己内心的柔软,又不受暗示,有自己的坚持。
(日记里提到的图书:格林童话)
最经典的回答当然是那只在午夜12点后没有变化的水晶鞋。
有趣的是非主流的回答:天下鞋号一样大的女子多的是,王子怎么能仅凭一只鞋就认出灰姑娘呢?接着有同学根据姐姐们削足适履的细节断定:灰姑娘的脚一定很小……
无厘头的提问与解释之后,我还在思考这个问题,王子怎么会凭那只水晶鞋来找他的爱人呢?我更深一层的问题是:王子爱上的究竟是灰姑娘?还是舞会上光芒四射的公主呢?他们之间是真爱么?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灰姑娘穿上华美的眩如日月的衣裳,踩着澄澈的水晶之鞋,在随从的簇拥下款款走下马车,在众人的惊羡中走向王子……然后同他翩翩起舞。请注意,在整场舞会中,可提到过灰姑娘与王子的交谈?在我们听过的所有的童话故事中,大概都很少有王子和公主在语言和精神上的交流吧!童话中的爱情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灰姑娘的故事亦是如此,王子在看到这个艳光夺目的姑娘的第一眼就深深地爱上了她。
但是然后呢,当这个他所谓深爱的姑娘站在他的面前,穿着破旧的布衣,头发散乱的包裹,素实无华地站在他的面前,他却认不出她,却要靠一只鞋子来鉴别出她。
我突然想起[射雕英雄传]里黄蓉扮乞丐那场戏,之后焕然宛如仙女的黄容对郭靖说:我穿这样的衣服,自然人人喜欢我……”我们对真爱的判断标准之一,不正是其对繁芜丛杂的外物的淡定和泯然么?
不管她是否穿着华美的衣衫,戴着名贵的珠宝,跟随浩荡的随从,她都是那个叫辛格瑞拉的姑娘,她勤劳,善良,聪慧,隐忍,当然还有那难掩的美貌,难道不正是这些才是一个女子可爱的原因么?但是这些都不是王子爱上她的理由,除了那用钻石和水晶烘托出的国色天香。
那么,我有理由推断,王子爱上的可能不是灰姑娘这个人,而是那一夜风华绝代富贵倾城的公主。
分析到这里,我觉得那个始终高高在上完美无瑕的王子形象坠落摔裂了,他也有好色,势力和肤浅的一面,尽管这些都是隐晦的表达出来的。
假如说,在舞会上出现的不是灰姑娘这样勤劳善良的女孩,而是一个懒惰,愚笨且自私成性的美貌公主,大概王子也会爱上她吧。
童话的结尾总是:英俊的王子和美丽的公主永远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假如王子和公主的婚姻是建立在色欲和权益的媾和上,想真正的结局大概是王子失望于公主美丽之下的懒惰自私,而人老珠黄的公主则终日恨恨于王子的喜新厌旧,在嫉妒,猜疑,谎言,背叛中维持着岌岌可危的婚姻吧。
童话残酷和悲伤的一面渐渐露出冰山一角。
作为女孩子,我们从小在床头灯下听浪漫的爱情童话,童话给与我们甜蜜的希望,也给我们危险的错觉,以至于我们会认为足够的忍耐和退让妥协,最终会等来王子曙光般的救赎。我们甚至主动抛弃了争辩的机会,激进的权利,创造的情怀,将自己摆在被动而委屈的位置上来迎合灰姑娘的角色。
在生活中,我将一些女孩子称之为“灰姑娘”,不是因为她们有麻雀变凤凰的传奇,而恰恰相反,她们总是拉里邋遢,不修边幅,不爱打扮。而她们的内心深处却深深渴望有灰姑娘般的奇迹。她们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像鸵鸟一样埋下脑袋。只要她们一天不去打扮自己,她们就仍是等待救赎的公主,她们既高傲又自卑。但在我看来,把自己圈入灰姑娘的角色是可悲的,那是脆弱的不经推敲的自我欺骗。
童话带来的消极的结果十分明显,使女孩子画地为牢,作茧自缚。我觉得成长的代价就是不在相信童话,这有些可惜,毕竟童话是那样的美丽,但是那种美丽,就如同闪闪发亮的塑料珠子,其质地是廉价而薄脆的。
最好还是这样,我们长大了,童话还是童话,我们还会莞尔,但我们已从生活中汲取足够的力量,既能保护自己内心的柔软,又不受暗示,有自己的坚持。
(日记里提到的图书:格林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