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忆记……(二)
2012/07/24
频繁地感到,有很多的人都还处于过去的时代。
这样说也并不那么准确。
他们至少会关注中央政策。但是,从电视中并不能了解到那么多。政策只会介绍大概,没有细则。不过起码政策本身并没有那么多不益,但到了地方,传到人民的耳朵里,就变了样。如果是好的东西,就不因该有指标这样的食物,而是人心向之。村干部的宣传从来不应上升到代替百姓意志的地步。
我不能说他们是否寄希望于我们。也许有很多的人这样,来了又走。
抱或不抱远大的理想,失或不失去热血和自信,不得而知。我不知道,回去以后,我可以将多少我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写进书写光辉的报告里。我还没有学会在理性的文字下伸出不留情面的利剑,而在这之前早已有不止一个人在说,有些东西还是不要表露得那么鲜明的好。我想说,请你们不要再给幼稚的我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也许你们已经麻木,也许你们已经看惯,也许你们早已无意识地告诉自己,这些工作不过是in vain。问题就在这里,明明很多人看到了问题,却宁愿选择偏激也不敢对需要改变的人大声说。他们是做错事的人,他们是没有履行承诺的人,他们使用侵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人,他们是必须被鞭笞、声讨的人。返乡安置的3000元,拆迁重建的1500元,玉米4亩,每亩17元的投保费,受损后的赔偿,始终弄不清楚,重建后的房子如何分配,如果是抽签,村长是不是运气太好,如果是按编号分配,编号的顺序如何确定,门牌号的顺序又为什么那么混乱?今天的路算是好走的,不过是有些石子,还好天气是不错的。我从未感觉过我在这里有什么苦。很多人说你们大老远跑过来,应该很辛苦,可是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不缺什么,不过是走了些泥泞崎岖的路,淋了些飞飘的雨,湿了几次鞋和衣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苦?我采访过的村民,除了个别生活还算不错,其余的都不小康。每次询问他们收入,他们总说没有,在他们心中,每年的进帐减去支出,只能说刚好够花,再没有什么结余,更很少有银行存款。也有许多村民,他们种的、养的只是自己吃,很少贩卖。他们的房屋或许还算坚固,但也有不少还住在板房里;他们的道路状况大多堪忧,雨大,水涨,就会冲刷山石,封闭道路,隔绝内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要用剩余的钱中的绝大部分或是很大比例购买保险,但始终没有弄清“保险”二字分散风险的含义,赔付机制又是可怜地不完善,高明地利于牟利。我可以理解重建的急迫,却不能理解为什么表面工程总是多于实际,生活尚不富足,却预先支付了富足后的保障,这样做永远都不能改善发展水平,永远都是乱为政的证明。
现在想来,震前的这里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比现在好一点?
频繁地感到,有很多的人都还处于过去的时代。
这样说也并不那么准确。
他们至少会关注中央政策。但是,从电视中并不能了解到那么多。政策只会介绍大概,没有细则。不过起码政策本身并没有那么多不益,但到了地方,传到人民的耳朵里,就变了样。如果是好的东西,就不因该有指标这样的食物,而是人心向之。村干部的宣传从来不应上升到代替百姓意志的地步。
我不能说他们是否寄希望于我们。也许有很多的人这样,来了又走。
抱或不抱远大的理想,失或不失去热血和自信,不得而知。我不知道,回去以后,我可以将多少我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写进书写光辉的报告里。我还没有学会在理性的文字下伸出不留情面的利剑,而在这之前早已有不止一个人在说,有些东西还是不要表露得那么鲜明的好。我想说,请你们不要再给幼稚的我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也许你们已经麻木,也许你们已经看惯,也许你们早已无意识地告诉自己,这些工作不过是in vain。问题就在这里,明明很多人看到了问题,却宁愿选择偏激也不敢对需要改变的人大声说。他们是做错事的人,他们是没有履行承诺的人,他们使用侵害别人来满足自己的人,他们是必须被鞭笞、声讨的人。返乡安置的3000元,拆迁重建的1500元,玉米4亩,每亩17元的投保费,受损后的赔偿,始终弄不清楚,重建后的房子如何分配,如果是抽签,村长是不是运气太好,如果是按编号分配,编号的顺序如何确定,门牌号的顺序又为什么那么混乱?今天的路算是好走的,不过是有些石子,还好天气是不错的。我从未感觉过我在这里有什么苦。很多人说你们大老远跑过来,应该很辛苦,可是我在这里吃得好,住得好,不缺什么,不过是走了些泥泞崎岖的路,淋了些飞飘的雨,湿了几次鞋和衣服,这些又算得了什么苦?我采访过的村民,除了个别生活还算不错,其余的都不小康。每次询问他们收入,他们总说没有,在他们心中,每年的进帐减去支出,只能说刚好够花,再没有什么结余,更很少有银行存款。也有许多村民,他们种的、养的只是自己吃,很少贩卖。他们的房屋或许还算坚固,但也有不少还住在板房里;他们的道路状况大多堪忧,雨大,水涨,就会冲刷山石,封闭道路,隔绝内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要用剩余的钱中的绝大部分或是很大比例购买保险,但始终没有弄清“保险”二字分散风险的含义,赔付机制又是可怜地不完善,高明地利于牟利。我可以理解重建的急迫,却不能理解为什么表面工程总是多于实际,生活尚不富足,却预先支付了富足后的保障,这样做永远都不能改善发展水平,永远都是乱为政的证明。
现在想来,震前的这里是怎样的呢?有没有比现在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