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与诗意
很多次,别人问我最近在读什么书,我若回答小说往往被嗤之以鼻,我若回答诗集则看到一脸不可思议。这很有意思。我们对虚构的不屑的同时怀抱着对诗意不可接近的向往。
我们这个时代的畅销书榜就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广告,所有权年份有限的水泥建筑前会站着一个不知所云的端着红酒穿着晚礼服的金发女郎。在书名里人们总是如此优秀而上进,能在一个月内速成一门外语在两星期内减掉十斤在一星期内掌握花艺在几小时内学会鉴别红酒。
有一天,我突然想,其实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经历不同。
这就像开学前你想这学期你要每天早起读英语早睡不玩电脑去上每一节课一样,人有一种虚构的本性。
我们大多数人的中年会彻底陷入中产阶级。就像十九世纪法国的颓废派所致力于震惊的庸俗低趣的中产阶级,二十一世纪的中产阶级可能没有更公民化而只是更城市化,更同质化。
我们所以为的与众不同会慢慢变成可以察觉到的毫无质感。
但对大部分伪理想主义者而言,所默默期许诗意栖居的保鲜度,却决定了俗不可耐与“有趣”的界限。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伪理想主义时代。我们在努力填充诗意栖居的具体尺度,上海人的确可以在西湖旁边买套房然后在阳台上读黑格尔,那么没钱买这套房的乐观主义者则不得不将关注环境与身份之外的个人感受力,这都是伪理想主义时代的焦虑。我们太焦虑,所以我们都趋向于寻找一个主流价值观下的目标,同时越来越没有想象力。
虚构是圈套,是迷宫。而迷宫又是一种原始的人类心理。虚构类小说将这种迷宫心理的曲折表现出来,丰富化,在优秀的比喻中触到你情绪的深刻,这是语言之美。虚构小说将想象力进行折叠搓捻,完成解构或半解构,这是结构之美。
从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卡夫卡到雷蒙德麦克尤恩,这些人的作品无一不在传递一种现代性。他们关注符号背后的普世性。这有点类似加西特的整体观:“把严格的美学因素缩小到最小限度,并且使作品几乎完全成为一种充满人类现实景象的小说。在这一意义上,必须把上个世纪的一切正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的艺术。”
我们需要在纯语言中重新构建视觉,在对话中感知另一个人类的小宇宙,而不仅仅只是依赖影像与绘画来直接刻画我们的观看之道。这是对视觉时代的一种反抗。尽管视觉时代离不开人们的虚构能力。
我不解的是为什么虚构经常在很多人眼里与诗意断裂。如同当代文学与经典,翻译作品与本国语文,这也是虚构的没落。绝佳的比喻成为缩句的冗余部分,而定义成为一种狂热的疾病,在不知不觉的偏绝对化中成为自身的牢笼。
而我们也因此成为了信息量下训练有素的奴隶,快速,目的明确,而盲目。
我们需要虚构,亦需要诗意来曲折丰富我们的感受面。
青旅的'老爷”对我说,在这个社会,你要小心,但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猛然发现虚构与诗意在现代性的追求上是可以成为接近幸福感的一种途径的。
优雅地老去必先上善若水,善良需要被深刻。我们同样可以把善良当作追求现代性的一种诗意。
当我们的感受面不再单一,我们的承受力可以变得更宽容。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总会在不经意间也温柔地对待你。
2012.7.23 广州至阳朔途中
我们这个时代的畅销书榜就像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广告,所有权年份有限的水泥建筑前会站着一个不知所云的端着红酒穿着晚礼服的金发女郎。在书名里人们总是如此优秀而上进,能在一个月内速成一门外语在两星期内减掉十斤在一星期内掌握花艺在几小时内学会鉴别红酒。
有一天,我突然想,其实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只是经历不同。
这就像开学前你想这学期你要每天早起读英语早睡不玩电脑去上每一节课一样,人有一种虚构的本性。
我们大多数人的中年会彻底陷入中产阶级。就像十九世纪法国的颓废派所致力于震惊的庸俗低趣的中产阶级,二十一世纪的中产阶级可能没有更公民化而只是更城市化,更同质化。
我们所以为的与众不同会慢慢变成可以察觉到的毫无质感。
但对大部分伪理想主义者而言,所默默期许诗意栖居的保鲜度,却决定了俗不可耐与“有趣”的界限。
我总觉得这是一个伪理想主义时代。我们在努力填充诗意栖居的具体尺度,上海人的确可以在西湖旁边买套房然后在阳台上读黑格尔,那么没钱买这套房的乐观主义者则不得不将关注环境与身份之外的个人感受力,这都是伪理想主义时代的焦虑。我们太焦虑,所以我们都趋向于寻找一个主流价值观下的目标,同时越来越没有想象力。
虚构是圈套,是迷宫。而迷宫又是一种原始的人类心理。虚构类小说将这种迷宫心理的曲折表现出来,丰富化,在优秀的比喻中触到你情绪的深刻,这是语言之美。虚构小说将想象力进行折叠搓捻,完成解构或半解构,这是结构之美。
从卡尔维诺博尔赫斯卡夫卡到雷蒙德麦克尤恩,这些人的作品无一不在传递一种现代性。他们关注符号背后的普世性。这有点类似加西特的整体观:“把严格的美学因素缩小到最小限度,并且使作品几乎完全成为一种充满人类现实景象的小说。在这一意义上,必须把上个世纪的一切正规艺术称为现代主义的艺术。”
我们需要在纯语言中重新构建视觉,在对话中感知另一个人类的小宇宙,而不仅仅只是依赖影像与绘画来直接刻画我们的观看之道。这是对视觉时代的一种反抗。尽管视觉时代离不开人们的虚构能力。
我不解的是为什么虚构经常在很多人眼里与诗意断裂。如同当代文学与经典,翻译作品与本国语文,这也是虚构的没落。绝佳的比喻成为缩句的冗余部分,而定义成为一种狂热的疾病,在不知不觉的偏绝对化中成为自身的牢笼。
而我们也因此成为了信息量下训练有素的奴隶,快速,目的明确,而盲目。
我们需要虚构,亦需要诗意来曲折丰富我们的感受面。
青旅的'老爷”对我说,在这个社会,你要小心,但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猛然发现虚构与诗意在现代性的追求上是可以成为接近幸福感的一种途径的。
优雅地老去必先上善若水,善良需要被深刻。我们同样可以把善良当作追求现代性的一种诗意。
当我们的感受面不再单一,我们的承受力可以变得更宽容。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总会在不经意间也温柔地对待你。
2012.7.23 广州至阳朔途中
> 我来回应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65篇内容 · 4.2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305.0万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115篇内容 · 43.0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1159篇内容 · 142.5万次浏览
- 印象深刻的博物馆记忆1.0万+篇内容 · 4589次浏览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5653篇内容 · 7.4万次浏览
- 嫉妒的根源是对自己不满96篇内容 · 3684次浏览
- 当我和母亲谈起女性主义59篇内容 · 21.5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