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命先于革命
革命自古皆流血,有人死,也有人生,还有一些人从这死之前巧而逃生。
很多时候,历史上我们一再歌颂的所谓君子大夫,事实上偏都是惜命怕死之辈。
据康有为的《自编年谱》记载,戊戌政变的前一天,也即9月20日一大早,他就离开了北京,当天傍晚就赶到了天津塘沽。而政变发生的同日,他顺利搭乘英国轮船逃往香港。
此时的康有为,貌似已嗅到政变前的血雨腥风,大风要来,他早知于青萍之末。
慈禧重新上台之后,即开始其第三次垂帘听政,所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调兵3000,关闭京师九城门,停运京津铁路,并令步军统领衙门立即逮捕康有为与其弟康广仁,其谕旨曰:“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着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步军统领崇礼亲自率领三百名缇骑,突袭包围了康有为住所——玄武门外米市胡同南海会馆,结果人到楼已空,只逮到其胞弟康广仁。
谋变法之事不周的康有为,谋保命之事却是极其周严的。戊戌变法之中,极力主张策划武装政变,一心一意要派人冲进中南海绑了慈禧的康有为,本人却极不愿意以身犯险。所以在政变之前,仅仅在派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讨论刺杀西太后30多个小时后,康有为便去了天津塘沽,临走时连胞弟康广仁也没有通知,他要在这里静候一场生与死、成与败的分晓。
塘沽位于京津要害,靠海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宋朝时黄河三次改道北移在此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造陆能力极强,浊水所经,即为平陆,塘沽陆地渐成。
这里可进,也可退,一地可作两地用,既是荣归的起航地,又是败退的下海处。
这似乎也正可以解释,康有为为什么不是在抵达塘沽的当日就乘船南下,而却是在第二天,即政变发生的当日——在他亲耳听到北京城的血染菜市口之后,才乘坐轮船逃走。
康有为的政治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明,他是成败两条路都可始于塘沽足下,政变侥幸成功了,慈禧被杀,光绪在手,他可以挟天子而令天下,“光荣”返京之后可以稳坐改革圣人和帝师交椅;而万一政变失败,他也不至于被捉拿归案,而是能于此从容逃走,江山另图。
后来,康有为在其《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中,回忆起这段“逃亡”经历时说:
是役也,身冒十一死,思以救中国,而竟不死,岂非天哉!事后追思,无一生理:吾先出上海办报,则上海掩捕立死;皇上无明诏、密诏之敦促,迟迟出京,必死;荣禄早发一日,无论在京在途,必死;搭招商局之海晏船,英人欲救无从,必死;是日无重庆之轮开,或稍迟数时行,追及必死;飞鹰快船不因煤乏还,必死;登莱道非因有事往胶州,则在烟台必死;上海道不托英人搜,则英领事不知,无从救,必死;英人不救,亦必死。凡此十一死,得救其一二,亦无所济,而曲线巧奇,曲曲生之,留吾身以有待其兹……
康有为口口声声、字里行间所说的“必死”,为何都化为最后的“大难不死”?
是康有为有天命在心保他金身不死,还是他早已洞察棋局,算计好了金蝉脱壳之计?康有为很希望后世都认为是前者,这样他的流亡才有价值,圣人和变法者地位才牢不可破!身冒十一死而“思以救中国”的康有为,看似是一心救中国,其实还是在一意救自己。
救中国没有救成的康有为,到底是救成了自己,以六人死而换得一人生。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的热血溅满北京菜市口。而一天之后,在英舰“帮那文尺号”的护卫之下,康有为也正好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乘坐英轮“琶里瑞号”抵达香港。
这一切给人造成的假象是,是他努力才挣脱逃出了那个阴云密布的北京城,当别人喋血之际,他却成了一个从杀机重重中漏网脱身的孤胆英雄。抵港后,康有为先由香港英国总督勃来克安排在警察署的楼上住了一周,后来康有为觉得不方便,又迁至朋友何东家中居住,此后便赴日、赴欧美,辗转国外15年,历经亚欧非南北美五大洲数十国的流亡生涯。
北京的胡同多,所以路口就多,菜市口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戏文中唱道的“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出红差”,一刀下去,人头落地,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朝时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每天早上天不亮之际已是人声鼎沸,阳气极重,放进去几个孤魂野鬼也镇得住。
所以清朝在此设刑场,一来可以阳气镇阴气,二来可以死人震活人。
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每年到了冬至前夕,便行秋后问斩。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或挂或插在木桩子上示众。
咸丰末年,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肃顺,也是因谋刺慈禧而在此被砍了头的。
今天的菜市口,人们只隐约知道,这里曾经是前前朝杀人的法场,只是物换星移,黄沙盖地,这一带几经变迁,如今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大街,另兼交通枢纽。
历史滚滚,人潮滚滚,今天一心一意谋欲望的街头中人步履慌张,可谁又记得、谁又知道,就是在这里,六君子用热血给康有为的大名铺了路,让他成了历史血酬的最大受益者?至此之后,康有为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屡试不中的秀才终于以“心”取“圣”了。
而当年菜市口滚落在地的六颗人头,恐怕至死还在为康先生一心一意谋左右吧!
很多时候,历史上我们一再歌颂的所谓君子大夫,事实上偏都是惜命怕死之辈。
据康有为的《自编年谱》记载,戊戌政变的前一天,也即9月20日一大早,他就离开了北京,当天傍晚就赶到了天津塘沽。而政变发生的同日,他顺利搭乘英国轮船逃往香港。
此时的康有为,貌似已嗅到政变前的血雨腥风,大风要来,他早知于青萍之末。
慈禧重新上台之后,即开始其第三次垂帘听政,所发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调兵3000,关闭京师九城门,停运京津铁路,并令步军统领衙门立即逮捕康有为与其弟康广仁,其谕旨曰:“工部候补主事康有为,结党营私,莠言乱政,屡经被人参奏,着革职,并其弟康广仁,均着步军统领衙门,拿交刑部,按律治罪。”步军统领崇礼亲自率领三百名缇骑,突袭包围了康有为住所——玄武门外米市胡同南海会馆,结果人到楼已空,只逮到其胞弟康广仁。
谋变法之事不周的康有为,谋保命之事却是极其周严的。戊戌变法之中,极力主张策划武装政变,一心一意要派人冲进中南海绑了慈禧的康有为,本人却极不愿意以身犯险。所以在政变之前,仅仅在派谭嗣同夜访袁世凯,讨论刺杀西太后30多个小时后,康有为便去了天津塘沽,临走时连胞弟康广仁也没有通知,他要在这里静候一场生与死、成与败的分晓。
塘沽位于京津要害,靠海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宋朝时黄河三次改道北移在此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造陆能力极强,浊水所经,即为平陆,塘沽陆地渐成。
这里可进,也可退,一地可作两地用,既是荣归的起航地,又是败退的下海处。
这似乎也正可以解释,康有为为什么不是在抵达塘沽的当日就乘船南下,而却是在第二天,即政变发生的当日——在他亲耳听到北京城的血染菜市口之后,才乘坐轮船逃走。
康有为的政治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明,他是成败两条路都可始于塘沽足下,政变侥幸成功了,慈禧被杀,光绪在手,他可以挟天子而令天下,“光荣”返京之后可以稳坐改革圣人和帝师交椅;而万一政变失败,他也不至于被捉拿归案,而是能于此从容逃走,江山另图。
后来,康有为在其《康南海先生自编年谱》中,回忆起这段“逃亡”经历时说:
是役也,身冒十一死,思以救中国,而竟不死,岂非天哉!事后追思,无一生理:吾先出上海办报,则上海掩捕立死;皇上无明诏、密诏之敦促,迟迟出京,必死;荣禄早发一日,无论在京在途,必死;搭招商局之海晏船,英人欲救无从,必死;是日无重庆之轮开,或稍迟数时行,追及必死;飞鹰快船不因煤乏还,必死;登莱道非因有事往胶州,则在烟台必死;上海道不托英人搜,则英领事不知,无从救,必死;英人不救,亦必死。凡此十一死,得救其一二,亦无所济,而曲线巧奇,曲曲生之,留吾身以有待其兹……
康有为口口声声、字里行间所说的“必死”,为何都化为最后的“大难不死”?
是康有为有天命在心保他金身不死,还是他早已洞察棋局,算计好了金蝉脱壳之计?康有为很希望后世都认为是前者,这样他的流亡才有价值,圣人和变法者地位才牢不可破!身冒十一死而“思以救中国”的康有为,看似是一心救中国,其实还是在一意救自己。
救中国没有救成的康有为,到底是救成了自己,以六人死而换得一人生。
1898年9月28日,戊戌六君子的热血溅满北京菜市口。而一天之后,在英舰“帮那文尺号”的护卫之下,康有为也正好在落日余晖的笼罩下乘坐英轮“琶里瑞号”抵达香港。
这一切给人造成的假象是,是他努力才挣脱逃出了那个阴云密布的北京城,当别人喋血之际,他却成了一个从杀机重重中漏网脱身的孤胆英雄。抵港后,康有为先由香港英国总督勃来克安排在警察署的楼上住了一周,后来康有为觉得不方便,又迁至朋友何东家中居住,此后便赴日、赴欧美,辗转国外15年,历经亚欧非南北美五大洲数十国的流亡生涯。
北京的胡同多,所以路口就多,菜市口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戏文中唱道的“推出午门斩首”,其实是拉到菜市口“出红差”,一刀下去,人头落地,犯人被杀后,尸体被人运走,血迹即被黄土垫盖上,尔后便有人在此卖菜,菜市生意兴隆,故菜市口由此而得名。
一千年前的辽代,这里是安东门外的郊野,金代是施仁门里的丁字街,明朝时是京城最大的蔬菜市场,沿街菜摊、菜店众多,所以“四九城”的许多人都来此买菜,每天早上天不亮之际已是人声鼎沸,阳气极重,放进去几个孤魂野鬼也镇得住。
所以清朝在此设刑场,一来可以阳气镇阴气,二来可以死人震活人。
当年的刑场,就设于今天的菜市口大街北侧十字路口附近,每年到了冬至前夕,便行秋后问斩。死囚在天亮前被推入囚车,经宣武门,走宣外大街到菜市口,由东往西排好,刽子手手执鬼头刀也依次排列,头被砍下来后,或挂或插在木桩子上示众。
咸丰末年,八大顾命大臣之一的肃顺,也是因谋刺慈禧而在此被砍了头的。
今天的菜市口,人们只隐约知道,这里曾经是前前朝杀人的法场,只是物换星移,黄沙盖地,这一带几经变迁,如今渐成为宣外大街最繁华的商业大街,另兼交通枢纽。
历史滚滚,人潮滚滚,今天一心一意谋欲望的街头中人步履慌张,可谁又记得、谁又知道,就是在这里,六君子用热血给康有为的大名铺了路,让他成了历史血酬的最大受益者?至此之后,康有为的大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个屡试不中的秀才终于以“心”取“圣”了。
而当年菜市口滚落在地的六颗人头,恐怕至死还在为康先生一心一意谋左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