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李卫东事件
成功的花 / 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 / 然而当初的芽儿 /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酒遍了牺牲的血雨。
——《大学生》1999年
http://news.ifeng.com/society/5/detail_2012_07/18/16098842_0.shtml
长江学者反感学术体制 阻止博士生发论文引争议
通过对小木虫里不少南开学生和兰大人对此长江学者的评论,基本可以概括为三方:
反对派:李卫东为了一己私欲埋没天良,置学生利益于不顾,自己在那玩高尚玩伟大,真是恬不知耻。
这可以判定为反此学者的基本论调。通过调查李的CV及发家史,准确的说,从李的身上可以完整的看到兰州大学或者更准确的说兰州大学的化院有机实验室在90年代到2000年这10年的风雨历程,如果这个世界非得用非黑几百来区分,非得以对错来评定功过是非的话,兰州大学在李卫东事件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兰大艰难奋斗的那些年,以及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声誉也是不容忽视的。
十年前的大火,如果没有像李YU林这样的中国化学有机合成界元老级人物的支持,如果他不是李卫东的硕士和博士指导教授,我相信之后的平步青云应该不会到来,包括去了哈佛师从nobel prize
得主,乃至29岁成特聘教授,30岁获得第一批长江学者,31岁拿杰青。
简单点说,李卫东在30岁的时候就把一个科研工作者一辈子在中国要争取的荣誉都拿到了,我们可以查一下究竟他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或者发表了什么样的文章:
可惜的只查到了2005年到2007年10篇代表作,主要是OL和,JOC,有机合成领域的代表作,抛开行业不说,如果只是这些文章的话,这些荣誉与这些文章是不匹配的。
当然,很多反对派会在你身后说一句,他身后有李裕林教授,这些我就不得而知了。
支持派:如果人数可以量化为百分比的话,这个人数是在2%左右。而且支持李的人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体制感到厌恶的人,因为李卫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博士学位需要与论文挂钩这么一个土政策。
在当前学术界,这个政策有反感的声音,只是支持者也仅仅表示支持他的对抗这种土政策的态度,对其做法还是持保留态度,比如让指导的数10个博士无法正常在正常时间取得学位。
中立观望派:如我,因为并不十分了解全部事件,只得搜集各方面信息。
一个小故事结尾并持续观望:
以前人家讲一个小故事,说那个秀才写文章写不出来,他的太太说:你怎么写不出来?我一生儿子一生生出来!秀才说:你肚子里有货,我肚子里没货啊!
——《大学生》1999年
http://news.ifeng.com/society/5/detail_2012_07/18/16098842_0.shtml
长江学者反感学术体制 阻止博士生发论文引争议
通过对小木虫里不少南开学生和兰大人对此长江学者的评论,基本可以概括为三方:
反对派:李卫东为了一己私欲埋没天良,置学生利益于不顾,自己在那玩高尚玩伟大,真是恬不知耻。
这可以判定为反此学者的基本论调。通过调查李的CV及发家史,准确的说,从李的身上可以完整的看到兰州大学或者更准确的说兰州大学的化院有机实验室在90年代到2000年这10年的风雨历程,如果这个世界非得用非黑几百来区分,非得以对错来评定功过是非的话,兰州大学在李卫东事件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兰大艰难奋斗的那些年,以及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取得的声誉也是不容忽视的。
十年前的大火,如果没有像李YU林这样的中国化学有机合成界元老级人物的支持,如果他不是李卫东的硕士和博士指导教授,我相信之后的平步青云应该不会到来,包括去了哈佛师从nobel prize
得主,乃至29岁成特聘教授,30岁获得第一批长江学者,31岁拿杰青。
简单点说,李卫东在30岁的时候就把一个科研工作者一辈子在中国要争取的荣誉都拿到了,我们可以查一下究竟他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或者发表了什么样的文章:
可惜的只查到了2005年到2007年10篇代表作,主要是OL和,JOC,有机合成领域的代表作,抛开行业不说,如果只是这些文章的话,这些荣誉与这些文章是不匹配的。
当然,很多反对派会在你身后说一句,他身后有李裕林教授,这些我就不得而知了。
支持派:如果人数可以量化为百分比的话,这个人数是在2%左右。而且支持李的人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体制感到厌恶的人,因为李卫东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把矛头对准了中国博士学位需要与论文挂钩这么一个土政策。
在当前学术界,这个政策有反感的声音,只是支持者也仅仅表示支持他的对抗这种土政策的态度,对其做法还是持保留态度,比如让指导的数10个博士无法正常在正常时间取得学位。
中立观望派:如我,因为并不十分了解全部事件,只得搜集各方面信息。
一个小故事结尾并持续观望:
以前人家讲一个小故事,说那个秀才写文章写不出来,他的太太说:你怎么写不出来?我一生儿子一生生出来!秀才说:你肚子里有货,我肚子里没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