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着急,山河岁月还很长
别着急,山河岁月还很长
依然记得读高中时候那每一个闷热灿烂的下午。那慵懒的阳光不经意的缓缓的通过被蓝色窗帘铺满的玻璃的缝隙照在黄色课桌上的亮斑静静发出的炙热的味道。以及在那间被巨大的蓝色的影子包裹着的教室中间语文老师机械的声音如同一个声调的催眠曲催眠着我们每一个人疲乏的神经。还有那从蓝色窗帘余散进来的阳光穿过窗户边竖立的矿泉水瓶所打出的光芒中的缓慢游动的灰尘。以及每一个仿佛融化在如同奶油般粘稠的空气中的身体的燥热。一切都还记得,但一切都是那么冗长无趣。
可是我现在却怀念他们,并不是想矫情的怀念那些所谓的逝去的青春,而是怀念那时的我们还能如此乏味的奢侈掉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那种等在时间里的从容或者无知,我是多么想回味。但他们通通变成了一曲牧歌,在远处的山顶,在太阳金灿灿的光辉下,远远的吟诵着我们,但我们却永远也在弄不清那模糊的歌声了。
一切都在加速,一切变的都太快。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别着急,别着急,慢慢来,慢慢来。可是手中写字的笔却在加速,可是两只脚上的鞋却走的更快。
别着急,山河岁月还很长。你们却笑我,短短人生数十载,怎么说长就长?在火车上一个大三的姑娘还很急切的问我:“怎么看你都不像个毕业的。还不找工作?家里肯定是x二代啊!”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随便聊天就说到我是一个毕业生的话题了。然后这个维族小姑娘就急切的问我:“现在找工作了吗?准备干什么?”我说:“不准备干什么,就是看看书,练练字,陶冶情操。”“哦”她恍然大悟:“原来你考上了研究生是不是?”我说:“没有。”“那你一定是一个x二代吧,什么都不用想,天天就吃喝玩乐。”我笑了笑:“真不是。只是还没有想好干什么而已。先不着急,看看书,沉淀,沉淀。”她似乎觉得我有所隐瞒,但还是继续说:“你这样等着有意义吗?你说你学习,我跟你打赌,你新的知识还没学会,旧的就全部都要忘掉。再等到新一届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你怎么和他们竞争?还不抓紧点找工作啊!”
我只是笑,因为我反驳不了她,但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反驳的。可是如果把只是也看得那么功利的话,也算很悲哀吧。如果我套用毛姆的话说:“没干什么。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晃膀子。”她会不会以为我疯了。末了我就把毛姆的《刀锋》推荐啊给她了。不知道这位维族小姑娘会看吗?生活还是要有些诗意的,那才有趣。
或许她的选择也没有错,在这样一个迅捷的时代,你原地踏步,其实就是一种退后。但这是从外部世界来衡量你的生活的。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当然要抓紧了,因为面对宇宙你的确转瞬即逝。
但内在的你,那山河,那岁月,悠长壮丽无比,延绵很久很长,只看你是否用心经营。
最近在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二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新的里程碑。但他没写太多的人物,也没有丰富独特的经历,单单是描写了他儿时的消暑假日以及对以后岁月中的爱情友情亲情的惘惘回忆的艺术。
从宏观看他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并没有什么两样,没有壮丽的事业,没有童话的爱情,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普鲁斯特从这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了他永恒的山河与岁月。这种永恒的感觉是建立在他企图通过回忆来对抗时间的基础之上的,所有的文字都缓缓透露出一种对于往昔的无限追忆,在回忆的角色中他慢慢的触碰了时间从而得到了一种回忆与现实交接的片段,因此时间在回忆中永久了。从他细密绵长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敏感的孩子细密华美的内心,从现实与记忆的一次又一次碰撞中我们发觉了永恒的意义。最终他完成了一次“逆向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
他的山河与岁月,在他努力与时间做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延长且变的绵密,慢慢的慢了下来露出了瑰丽的一面,仿佛那填满晚霞的深蓝夜幕,让人渐渐、缓缓的融入其中。
当你担心你这一生就要这么快碌碌而为的走过时,当你焦急感叹时间如水岁月如梭时,不妨停下来,告诉自己,我是宇宙的中心,我是独一无二的自我,我何必着急,何必担心,慢慢来,一切都会到来的,只是时候未到。从精神上先给自己一个笃定,再坚实的走向明天。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急什么?该来的总会来,不来的也不必奢求,晃晃悠悠的为自己生活吧,不为他人的言语而活,不为这匆忙的世界而活,仅仅为自己而活。我一直跟我朋友讲,一毕业就马上去找工作,我是决计不干的。你的一生还未走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要着急的去找一份你要干一辈子的事情,听上去就显得的悲凉。所以我要先想清楚,想啊仔细,再去投身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中。
我远远没有办法理解那些论文还没写好、还没毕业的同学就急忙找工作的心态。最后的学生生活都没有珍惜安静的度过,究竟生活的压力有多迫切?还是自己本身就浮躁不堪,随波浮沉?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我无法帮他人选择,只是希望自己能在这浮华的世界,慢下来,静下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该来的总归要来,只是时候未到。
别着急,山河岁月还很长。
依然记得读高中时候那每一个闷热灿烂的下午。那慵懒的阳光不经意的缓缓的通过被蓝色窗帘铺满的玻璃的缝隙照在黄色课桌上的亮斑静静发出的炙热的味道。以及在那间被巨大的蓝色的影子包裹着的教室中间语文老师机械的声音如同一个声调的催眠曲催眠着我们每一个人疲乏的神经。还有那从蓝色窗帘余散进来的阳光穿过窗户边竖立的矿泉水瓶所打出的光芒中的缓慢游动的灰尘。以及每一个仿佛融化在如同奶油般粘稠的空气中的身体的燥热。一切都还记得,但一切都是那么冗长无趣。
可是我现在却怀念他们,并不是想矫情的怀念那些所谓的逝去的青春,而是怀念那时的我们还能如此乏味的奢侈掉每一个四十五分钟,那种等在时间里的从容或者无知,我是多么想回味。但他们通通变成了一曲牧歌,在远处的山顶,在太阳金灿灿的光辉下,远远的吟诵着我们,但我们却永远也在弄不清那模糊的歌声了。
一切都在加速,一切变的都太快。我不断的告诉自己别着急,别着急,慢慢来,慢慢来。可是手中写字的笔却在加速,可是两只脚上的鞋却走的更快。
别着急,山河岁月还很长。你们却笑我,短短人生数十载,怎么说长就长?在火车上一个大三的姑娘还很急切的问我:“怎么看你都不像个毕业的。还不找工作?家里肯定是x二代啊!”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我随便聊天就说到我是一个毕业生的话题了。然后这个维族小姑娘就急切的问我:“现在找工作了吗?准备干什么?”我说:“不准备干什么,就是看看书,练练字,陶冶情操。”“哦”她恍然大悟:“原来你考上了研究生是不是?”我说:“没有。”“那你一定是一个x二代吧,什么都不用想,天天就吃喝玩乐。”我笑了笑:“真不是。只是还没有想好干什么而已。先不着急,看看书,沉淀,沉淀。”她似乎觉得我有所隐瞒,但还是继续说:“你这样等着有意义吗?你说你学习,我跟你打赌,你新的知识还没学会,旧的就全部都要忘掉。再等到新一届毕业生毕业的时候,你怎么和他们竞争?还不抓紧点找工作啊!”
我只是笑,因为我反驳不了她,但也觉得没有什么好反驳的。可是如果把只是也看得那么功利的话,也算很悲哀吧。如果我套用毛姆的话说:“没干什么。每天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晃膀子。”她会不会以为我疯了。末了我就把毛姆的《刀锋》推荐啊给她了。不知道这位维族小姑娘会看吗?生活还是要有些诗意的,那才有趣。
或许她的选择也没有错,在这样一个迅捷的时代,你原地踏步,其实就是一种退后。但这是从外部世界来衡量你的生活的。这样的时间与空间当然要抓紧了,因为面对宇宙你的确转瞬即逝。
但内在的你,那山河,那岁月,悠长壮丽无比,延绵很久很长,只看你是否用心经营。
最近在看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二百多万字的鸿篇巨制,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新的里程碑。但他没写太多的人物,也没有丰富独特的经历,单单是描写了他儿时的消暑假日以及对以后岁月中的爱情友情亲情的惘惘回忆的艺术。
从宏观看他的生活和普通人的并没有什么两样,没有壮丽的事业,没有童话的爱情,有的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但普鲁斯特从这平淡的生活中,活出了他永恒的山河与岁月。这种永恒的感觉是建立在他企图通过回忆来对抗时间的基础之上的,所有的文字都缓缓透露出一种对于往昔的无限追忆,在回忆的角色中他慢慢的触碰了时间从而得到了一种回忆与现实交接的片段,因此时间在回忆中永久了。从他细密绵长的文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敏感的孩子细密华美的内心,从现实与记忆的一次又一次碰撞中我们发觉了永恒的意义。最终他完成了一次“逆向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
他的山河与岁月,在他努力与时间做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延长且变的绵密,慢慢的慢了下来露出了瑰丽的一面,仿佛那填满晚霞的深蓝夜幕,让人渐渐、缓缓的融入其中。
当你担心你这一生就要这么快碌碌而为的走过时,当你焦急感叹时间如水岁月如梭时,不妨停下来,告诉自己,我是宇宙的中心,我是独一无二的自我,我何必着急,何必担心,慢慢来,一切都会到来的,只是时候未到。从精神上先给自己一个笃定,再坚实的走向明天。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急什么?该来的总会来,不来的也不必奢求,晃晃悠悠的为自己生活吧,不为他人的言语而活,不为这匆忙的世界而活,仅仅为自己而活。我一直跟我朋友讲,一毕业就马上去找工作,我是决计不干的。你的一生还未走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要着急的去找一份你要干一辈子的事情,听上去就显得的悲凉。所以我要先想清楚,想啊仔细,再去投身这样一项浩大的工程中。
我远远没有办法理解那些论文还没写好、还没毕业的同学就急忙找工作的心态。最后的学生生活都没有珍惜安静的度过,究竟生活的压力有多迫切?还是自己本身就浮躁不堪,随波浮沉?
生活终究是自己的,我无法帮他人选择,只是希望自己能在这浮华的世界,慢下来,静下来,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该来的总归要来,只是时候未到。
别着急,山河岁月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