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松的《在澜沧江这边》
有两周没记日记。
干些什么,读书和写作。读何松的《在澜沧江这边》,这是何松几年积下来的短文集结,味道不错。他让我写篇评论,这是我最怕写的,写了两天,写得千字,寄给报社,报告给他说写好寄去了,用不用是编辑的事,我的任务完成了。
我最怕写评论,没有理论基础。
我觉得在临沧地区,写作水准上,何松是一流的。只是他没有大部头,大部头是一个通行证。
很奇怪临沧号称有200多万人,写作队伍却是不成气候。可惜有相当一批人,起点时就错了,喜欢一稿百投,一星期至少有十章汇款单。他们是报刊上的渔夫,不停地撒网出去,收网上来,多少会挂着几条。这些人回不来了,他们为钱,并不是真的爱文学。
我对此也纠结,我也爱钱的,正在按揭房子,但要我去一稿百投,我觉得有失身份,面子。
我现在对我的写作满意,就给春城晚报写点短文,然后学写短篇小说。其他报刊不想去投了。给“春晓”写了一年,提高很大,自己悟出了一点。最大的好处是愉快。
干些什么,读书和写作。读何松的《在澜沧江这边》,这是何松几年积下来的短文集结,味道不错。他让我写篇评论,这是我最怕写的,写了两天,写得千字,寄给报社,报告给他说写好寄去了,用不用是编辑的事,我的任务完成了。
我最怕写评论,没有理论基础。
我觉得在临沧地区,写作水准上,何松是一流的。只是他没有大部头,大部头是一个通行证。
很奇怪临沧号称有200多万人,写作队伍却是不成气候。可惜有相当一批人,起点时就错了,喜欢一稿百投,一星期至少有十章汇款单。他们是报刊上的渔夫,不停地撒网出去,收网上来,多少会挂着几条。这些人回不来了,他们为钱,并不是真的爱文学。
我对此也纠结,我也爱钱的,正在按揭房子,但要我去一稿百投,我觉得有失身份,面子。
我现在对我的写作满意,就给春城晚报写点短文,然后学写短篇小说。其他报刊不想去投了。给“春晓”写了一年,提高很大,自己悟出了一点。最大的好处是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