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
第一个重要原理就是要目标十分明确:要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我第一次考试没过也算情理之中,心理没什么压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考,准备不充分。后来几次为什么还过不了呢?道理很简单,目标不明确,杂事多,因为我自己开了小公司,杂七杂八的事情太多,精力总是分散。同学们啊,能够专心准备考试,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啊。千万不要三心二意。结果呢,公司开得不成功,考试呢,又总是受影响。人生的设计第一条就是目标要明确。
第二个重要原理就是要善用“能量集中”之道,这是我深刻总结多年来的教训得出的极为宝贵的经验。我的爱好很广泛,热爱书法、歌唱。。。书法也拿过不少奖、歌也唱得不错。可是我之前没有善用能量集中之法,虚掷了很多光阴,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毕竟我暂时还难以成为专业书法家,虽然我也是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更别提成为歌星了,虽然我和朋友们一起飙歌,他们常说:你也算得上个歌手了。然而,仅此而已。我想,当有一天,我的译著,我的著作大放异彩的时候,这些爱好或许就变得更为可爱了。但如今不行,因为,我还是个NOBODY. I believe that with enterprise,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everybody could be somebody eventually.
第三个重要原理就是“凡学问都有规律”,翻译资格考试毫无疑问也有自己的规律。这方面我算不上是专家,但我自己也很有些体会。其实,只要做到了两方面,考试自然会通过,过不了,那就是运气不佳。然而,只要你不放弃,总有时来运转的一天。做到哪两面呢?一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方面:基本功扎实、勤奋操练、不断总结,通过考试,那是水到渠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个总的指导原则。对于考试大纲的要求了然于胸,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了然于胸,然后就集中火力猛攻薄弱环节。准备充分了,自然弹无虚发。况且多年考试试题经过专家们的总结,出题规律、评分标准也逐渐清晰,靶子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有什么难的?难,无非就难在基本功不扎实、词汇量不够、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参照自己练书法、练口语(这两者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体会,自己笔译方面的练习实在是太少了。水平较高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无论你口语如何,笔译都是基础。笔译好,不见得口语好、口译好。但是笔译不好,口语、口译恐怕也不会真的好。至于怎么做笔译练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考一些顺利通过二级口、笔译考试的朋友意见,基本上都在笔译上下过大功夫,没有认认真真对一些英汉名篇下一番功夫,要想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那就是心存侥幸了。入门级的经典教材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有时间扎扎实实地过几遍,一定能够打下较为扎实的底子。对教程的文章要反复练习、反复对照,仔细揣摩文体、用词、结构,要做到烂熟于胸。针对考试,毫无疑问,还必须大量做真题及模拟题(以及报刊、专业杂志文章),所谓见多不怪。练得多了,见识广了,你自然不会手忙脚乱。另外,熟能生巧,翻译的速度也会加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速度也是不能不考虑的一个方面。我的英译汉每次都做得比较顺利,基本上都能拿下来,薄弱环节在汉译英。因此,这次我集中精力专门对汉译英进行了较大量的训练。也正是由于这次汉译英发挥得比较出色,能够顺利通过。综合考试呢,我每次考完都知道自己没问题,是百分之百的把握。停下来想一想,其实,似乎并没什么。最大的关键在于:准备充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很喜欢林超伦博士说过的一句话:与其四处找药方治病,不如扎扎实实沉下来练兵。功夫是练出来的。
最后总结:参加任何考试,都应该充分准备,心态积极、平和,营养跟上,睡眠充足。具体到三级笔译考试:语法扎实、词汇量保证、翻译量保证、阅读量保证、大纲了然于胸,十拿九稳。年纪轻参加各类考试的最大好处就是:心态平和、记忆力处在最佳状态。
第二个重要原理就是要善用“能量集中”之道,这是我深刻总结多年来的教训得出的极为宝贵的经验。我的爱好很广泛,热爱书法、歌唱。。。书法也拿过不少奖、歌也唱得不错。可是我之前没有善用能量集中之法,虚掷了很多光阴,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毕竟我暂时还难以成为专业书法家,虽然我也是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更别提成为歌星了,虽然我和朋友们一起飙歌,他们常说:你也算得上个歌手了。然而,仅此而已。我想,当有一天,我的译著,我的著作大放异彩的时候,这些爱好或许就变得更为可爱了。但如今不行,因为,我还是个NOBODY. I believe that with enterprise,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everybody could be somebody eventually.
第三个重要原理就是“凡学问都有规律”,翻译资格考试毫无疑问也有自己的规律。这方面我算不上是专家,但我自己也很有些体会。其实,只要做到了两方面,考试自然会通过,过不了,那就是运气不佳。然而,只要你不放弃,总有时来运转的一天。做到哪两面呢?一方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另一方面:基本功扎实、勤奋操练、不断总结,通过考试,那是水到渠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个总的指导原则。对于考试大纲的要求了然于胸,对于自己的薄弱环节了然于胸,然后就集中火力猛攻薄弱环节。准备充分了,自然弹无虚发。况且多年考试试题经过专家们的总结,出题规律、评分标准也逐渐清晰,靶子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有什么难的?难,无非就难在基本功不扎实、词汇量不够、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参照自己练书法、练口语(这两者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的体会,自己笔译方面的练习实在是太少了。水平较高的人都知道这个道理:无论你口语如何,笔译都是基础。笔译好,不见得口语好、口译好。但是笔译不好,口语、口译恐怕也不会真的好。至于怎么做笔译练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参考一些顺利通过二级口、笔译考试的朋友意见,基本上都在笔译上下过大功夫,没有认认真真对一些英汉名篇下一番功夫,要想取得好的考试成绩,那就是心存侥幸了。入门级的经典教材庄绎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有时间扎扎实实地过几遍,一定能够打下较为扎实的底子。对教程的文章要反复练习、反复对照,仔细揣摩文体、用词、结构,要做到烂熟于胸。针对考试,毫无疑问,还必须大量做真题及模拟题(以及报刊、专业杂志文章),所谓见多不怪。练得多了,见识广了,你自然不会手忙脚乱。另外,熟能生巧,翻译的速度也会加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速度也是不能不考虑的一个方面。我的英译汉每次都做得比较顺利,基本上都能拿下来,薄弱环节在汉译英。因此,这次我集中精力专门对汉译英进行了较大量的训练。也正是由于这次汉译英发挥得比较出色,能够顺利通过。综合考试呢,我每次考完都知道自己没问题,是百分之百的把握。停下来想一想,其实,似乎并没什么。最大的关键在于:准备充分。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很喜欢林超伦博士说过的一句话:与其四处找药方治病,不如扎扎实实沉下来练兵。功夫是练出来的。
最后总结:参加任何考试,都应该充分准备,心态积极、平和,营养跟上,睡眠充足。具体到三级笔译考试:语法扎实、词汇量保证、翻译量保证、阅读量保证、大纲了然于胸,十拿九稳。年纪轻参加各类考试的最大好处就是:心态平和、记忆力处在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