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咖啡吧台
很多做过咖啡的人都有这样一个经验, 就是一进咖啡店, 只要稍许看一下咖啡师制作习惯,就基本上知道你将要喝到的咖啡会是怎样的味道。 例如, 有没有研磨机现磨,听打奶声音是否先有刺刺声音, 后面是否就停止了,等等。
其实, 即使在他们制作之前, 去看他们的咖啡吧台,也基本上能够看到一二。 在这里我不强调设备的好坏, 也不强调需要怎样华丽的吧台。 我们只谈-----摆放。
合理的吧台设计不仅仅能够提升效率,而且更能在短期之内对新咖啡师的技能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甚至能够反映出这家咖啡店所注重的文化。
当然, 我不可能把所有摆放的组合一一尽述。但我很鼓励大家先根据大家制作的流程设想一下, 然后摆放就一切顺理成章了。
假设, 我们制作两杯卡布基诺。一个人制作
一般来说, 好的习惯是:
1. 先摆放好咖啡杯的盘子
2, 接粉前可能要把先前的粉饼敲掉,
3. 接粉后布粉压粉萃取。
4. 并且,根据研磨机的快慢, 决定先倒奶,或者研磨机很快, 接好粉再倒奶。 但一个娴熟的咖啡师, 会在萃取同时打奶的。
5. 萃取时候, 开始打奶。
6. 然后倒奶把制作好的卡布放在碟子上,
呈现给顾客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按照这个流程制作咖啡的。或许多多少少有一些出入。 但流程的意义不亚于设备和技术水准, 这我在后面会特别阐述, 这里要阐明的是, 根据这个流程, 我们就可以看图说话了。
:)如果你有一台研磨机, 一台咖啡机, 一个敲粉盒, 那么, 你该如何摆放呢? 我们先看这张图:
看出问题了吗 如果把碟子和敲粉盒放在一起, 首先不干净。 再有经验的咖啡师都无法保证任何粉的洒落。 其次, 左边的空间显得局促了。因此, 我们应该调整一下。
这样方便很多, 而且咖啡碟子准备好后, 可以直接放置桌面上, 并不会收到咖啡粉的污染。下面, 我们再加一些东西, 奶缸。
很明显, 如果我们把奶缸放在右侧, 依旧会遇到咖啡粉污染的问题。 再者, 根据流程, 萃取完毕, 打奶完毕, 就是倒奶完成了。 因此比较顺畅的方式, 是把奶缸放在成列碟子一处,即左侧。
下一个, 我们应该用哪一个蒸汽口。我想大家都会选择蒸汽口A。 因为靠近奶缸。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就是如果两个人同时制作的时候, 不会有冲撞。
假设, 一个人负责打奶(蓝线),倒奶完成成品, 一个人负责萃取(红线), 我们可以回顾刚刚流程, 并用蒸汽口B的话,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
显而易见, 两个人会"打架”, 因为负责打奶的人会越过冲煮头在蒸汽口B打奶。
因此,相对而言,合理的流程是:
两个人一起制作咖啡的意义可能要比很多人想象大很多,
因为一方面, 一个人可以负责好相对简单的动作, 出品质量可以有一致性。 而且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时间是可以快过一个人制作的一半时间。
更重要的是, 这里可以引申到一个咖啡馆营运模式。 因为即使在不忙的时候, 一个有经验咖啡师可以监督和帮助一个新咖啡师同时操作。 通过有经验咖啡师的帮助, 每次制作都变成了新咖啡师的练习机会, 也变成了有经验咖啡师和新咖啡师交流的机会。这不仅仅增进了咖啡店团队之间融洽, 从咖啡店主人角度, 不依赖于单个咖啡师的唯一办法是合理系统的操作和配方来把咖啡制作技术复制下去。 因此, 某种意义上, 吧台的设计是有助于此的。(我知道, 国内咖啡行业有一个错位, 新人想制作咖啡, 而咖啡店角度, 没有抹上几个月桌子是不能进吧台的。 而且也的确有过度依赖某个咖啡师的现象。 )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桌子没有这么长,没办法一字排开。 其实, 明白了流程原理,不难的。 比如, 按照刚刚的流程, 转弯角的设计可以变成这样:
今天只是粗浅谈了一下吧台, 当然还有水池的放置, 以及制作好的咖啡, 服务生如何走动的路线。 这些以后再叙述。 我只想强调的是, 设备也好, 还是咖啡豆也好, 终究还是用的。 了解了制作过程对咖啡店营运是非常有帮助的。
Market Lane很多人很在意他们用了怎样的设备, 但忽略了整体布置。他们流程是左端是意式(留意研磨机在最左端, 中间有牛奶瓶), 右端是手冲, 所以制作好咖啡都是在中间摆放。
其实, 即使在他们制作之前, 去看他们的咖啡吧台,也基本上能够看到一二。 在这里我不强调设备的好坏, 也不强调需要怎样华丽的吧台。 我们只谈-----摆放。
合理的吧台设计不仅仅能够提升效率,而且更能在短期之内对新咖啡师的技能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甚至能够反映出这家咖啡店所注重的文化。
当然, 我不可能把所有摆放的组合一一尽述。但我很鼓励大家先根据大家制作的流程设想一下, 然后摆放就一切顺理成章了。
假设, 我们制作两杯卡布基诺。一个人制作
一般来说, 好的习惯是:
1. 先摆放好咖啡杯的盘子
2, 接粉前可能要把先前的粉饼敲掉,
3. 接粉后布粉压粉萃取。
4. 并且,根据研磨机的快慢, 决定先倒奶,或者研磨机很快, 接好粉再倒奶。 但一个娴熟的咖啡师, 会在萃取同时打奶的。
5. 萃取时候, 开始打奶。
6. 然后倒奶把制作好的卡布放在碟子上,
呈现给顾客我不知道有多少朋友是按照这个流程制作咖啡的。或许多多少少有一些出入。 但流程的意义不亚于设备和技术水准, 这我在后面会特别阐述, 这里要阐明的是, 根据这个流程, 我们就可以看图说话了。
:)如果你有一台研磨机, 一台咖啡机, 一个敲粉盒, 那么, 你该如何摆放呢? 我们先看这张图:
![]() |
看出问题了吗 如果把碟子和敲粉盒放在一起, 首先不干净。 再有经验的咖啡师都无法保证任何粉的洒落。 其次, 左边的空间显得局促了。因此, 我们应该调整一下。
![]() |
这样方便很多, 而且咖啡碟子准备好后, 可以直接放置桌面上, 并不会收到咖啡粉的污染。下面, 我们再加一些东西, 奶缸。
很明显, 如果我们把奶缸放在右侧, 依旧会遇到咖啡粉污染的问题。 再者, 根据流程, 萃取完毕, 打奶完毕, 就是倒奶完成了。 因此比较顺畅的方式, 是把奶缸放在成列碟子一处,即左侧。
![]() |
下一个, 我们应该用哪一个蒸汽口。我想大家都会选择蒸汽口A。 因为靠近奶缸。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就是如果两个人同时制作的时候, 不会有冲撞。
假设, 一个人负责打奶(蓝线),倒奶完成成品, 一个人负责萃取(红线), 我们可以回顾刚刚流程, 并用蒸汽口B的话,会出现这样一个状况
![]() |
显而易见, 两个人会"打架”, 因为负责打奶的人会越过冲煮头在蒸汽口B打奶。
因此,相对而言,合理的流程是:
![]() |
两个人一起制作咖啡的意义可能要比很多人想象大很多,
因为一方面, 一个人可以负责好相对简单的动作, 出品质量可以有一致性。 而且两个人一起合作的时间是可以快过一个人制作的一半时间。
更重要的是, 这里可以引申到一个咖啡馆营运模式。 因为即使在不忙的时候, 一个有经验咖啡师可以监督和帮助一个新咖啡师同时操作。 通过有经验咖啡师的帮助, 每次制作都变成了新咖啡师的练习机会, 也变成了有经验咖啡师和新咖啡师交流的机会。这不仅仅增进了咖啡店团队之间融洽, 从咖啡店主人角度, 不依赖于单个咖啡师的唯一办法是合理系统的操作和配方来把咖啡制作技术复制下去。 因此, 某种意义上, 吧台的设计是有助于此的。(我知道, 国内咖啡行业有一个错位, 新人想制作咖啡, 而咖啡店角度, 没有抹上几个月桌子是不能进吧台的。 而且也的确有过度依赖某个咖啡师的现象。 )
很多人也许会说我桌子没有这么长,没办法一字排开。 其实, 明白了流程原理,不难的。 比如, 按照刚刚的流程, 转弯角的设计可以变成这样:
![]() |
今天只是粗浅谈了一下吧台, 当然还有水池的放置, 以及制作好的咖啡, 服务生如何走动的路线。 这些以后再叙述。 我只想强调的是, 设备也好, 还是咖啡豆也好, 终究还是用的。 了解了制作过程对咖啡店营运是非常有帮助的。
![]() |
Market Lane很多人很在意他们用了怎样的设备, 但忽略了整体布置。他们流程是左端是意式(留意研磨机在最左端, 中间有牛奶瓶), 右端是手冲, 所以制作好咖啡都是在中间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