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作为励志偶像的作家们
![]() |
2012-07-17 23:04:34
最近在读《巴黎评论•作家访谈Ⅰ》,不怕大家笑话,这本书除了当文学访谈来看,我还把它当作励志书来认真研读。里面有十六位作家,我喜欢的作家访谈依次是海明威、村上春树、帕慕克和斯蒂芬•金,可以说他们是我的励志偶像。首先他们都严于律己,自我约束性极强。如果你看过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电影《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你会以为海明威是那种虚张声势、酗酒莽汉的形象,但是事实上,从这本书的访谈内容,你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自律、勤勉、坦诚和可爱的人。海明威习惯站着写作,还采用现在非常流行的笔记本圆梦计划来监督自己。“他把每天的工作进程记录在一张大表格上——‘以防自欺欺人’。这张工作表用包装盒侧面的硬纸板制成,立在墙边,上面悬挂着一个小羚羊头标本。表格上的数字代表每天产出的文字量,从450、575、462、1250,到512。高产的日子定是海明威加班工作,免得因为第二天要去海湾小溪钓鱼而内疚。”看看,简直就是自律又卖萌的勤奋大叔啊!斯蒂芬•金说,我认为你要尽可能每天都工作,这很重要。被问今天上午写了吗?他老实答,我写了四页。就只有这么多。然后还挺遗憾又无奈地补一句:过去我曾经每天写两千字,有时候还更多。但现在我一天只能写出可怜巴巴的一千字。这让我这种拖延症患者情何以堪啊,是想我死吗?很多人会以为作家或者其他艺术家都是晨昏颠倒、吸食大麻、夜夜醉酒,从混乱的生活中迸发灵感,实际上他们往往自律、勤奋又孤独。斯蒂芬•金曾经倒是又酗酒又吸毒的,不过为了不毁掉自己的写作生涯,他现在都戒掉了。“我早上会跪倒在地,说,主啊,帮助我不要想饮酒嗑药。晚上我会再次跪下来,说,感谢主,我不需要饮酒或者嗑药。”海明威的作息时间非常规律。“每天早上天一亮我就动笔,没人打扰;清凉的早上,有时会冷,写着写着就暖和起来。”从六点写到中午就停笔。我大爱他形容写作的充实快感,“停笔的时候,你好像空了,同时又觉得充盈,就好像和一个你喜欢的人做爱完毕,平安无事,万事大吉,心里没事,就等第二天再干一把,难就难在你要熬到第二天。”比海先生更自律,作息更严格的要算村上君了,“当我进入一本书的写作阶段,我会在早晨4、5点钟起床,工作五至六个小时。下午的时候,我会跑步十公里或者游泳一点五公里(或者两样都干)然后读一会书,听听音乐。我晚上九点钟就寝。我每天重复这种作息,从不改变。这种重复本身变得很重要,就像一种催眠术,我沉醉于自我,进入意识的更深处。不过,要把这种重复性的生活坚持很长时间——半年到一年,那就需要很强的意志力和体力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写大部头小说就想救生训练一样,体力和艺术敏感性同样重要。”相比前两位,帕慕克简直就是作家中的自律狂。他在家无法写作,“所以他每天都走出家门到自己写作的地方孤独地工作十个小时。”他说自己是就像一名职员一样工作“每天早晨,我都跟妻子告别,仿佛去上班一样,离开家门,走上几个街区……” 无论是作家也好,还是荧幕明星,灵感、才华固然需要,但是真正成功且能持续创作出好作品的都是自我约束力极强的人。一旦你的生活混乱,你的命也没法活太长。缺乏自制力的人,终究会毁了自己的事业,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节制的生活就像海先生所说的可以保持元气贯通,他这样比喻:“作家好比是一口井,有多少种井就有多少作家,重要的是井里得有好水,定量汲水比一下抽干再等井渗满要好”。吴淡如曾在《时间管理幸福学》一书写道:“暴红者是天生明星,持续发光却要靠自律。没有任何成功是容易的,暴红靠运气,能够在荧幕前持续对观众微笑,心里要有目标,每天都得卖力。” 其次这些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要求严格,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海先生在书中坦言,他那部讲述战争年代的杰作《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的结尾重写了39遍才算满意。前两天我看到了一个新闻,斯克瑞伯纳出版社将推出初版于1929年的《永别了,武器》的新版,其中会收录这些不同的结尾,以及书中其他一些段落定稿前的修改稿。实际上这次新版收了47种结尾,因为从被收藏的海明威书稿中发现了47种。混淡,47个结尾啊!村上君的小说则是“必须一遍一遍地改写。”“一共写四到五遍。”他不断地超越和打破自己的写作风格和结构。“每次当我写一本新书,我都想打破以往的结构,开创一种新的东西。我在每本新书里都尝试新的主题,或给自己设置新的限制,或者提供新的视野。”当斯蒂芬•金被问到由于新作太痛苦而失去部分读者,以及别人说他最杰出的作品是28年前写的这类问题时,他这样说:“作为作家,你总是要尽力成长,而不仅仅总是一遍又一遍做同样的事,因为那么做毫无意义。”除了自律、勤奋,不断迎接挑战,超越自我,他们还真心实意地热爱写作和阅读,很多人从小就梦想成为作家。接受访谈的作家们几乎都表达了对写作的热爱和对阅读的狂热,从写作和阅读中他们也获得了许多快乐。杜鲁门•卡波蒂被问是不是读得很多?他答,太多了。而且什么都读,包括标签、处方和广告。我平均每周读书五本左右……海先生的家里堆满的各种各样的书,被问的第一个问题:真动笔写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吗?答:非常。帕慕克写了整整七年的小说却一无所获,如果不是因为真正的热爱,他很难做到这样的坚持和执着。被问一天工作十小时时,他这样回答:我喜欢这样。人们说我心太野,或许没错。但是我喜欢我做的事情。我喜欢坐在桌子前,就如同孩子在玩玩具一样。我是在做事,可这也是玩,也是在游戏。对斯蒂芬•金来说写作则是一种瘾。他说,对我来说是这样,哪怕是我写得不顺的时候。如果我不写,这停滞就会让我很难受。能够写作是件很棒的事情。写得顺自然是超爽,写得不那么顺当的时候,只能说还可以,但也不失为一种极好的消遣。何况还能写出那么多小说来展示给大家看。这本书的访谈内容再一次证明这样一个观点:你想要成功,需先找到一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也就是你的梦想,然后愿意为它花上成千上万个小时,以一种极强的自律精神投入其中,坚持不懈的努力,终有一天你会梦想成真,成为你一直想要成为的那个人。虽然我不怎么看电视,但是还是了解到最近有好几档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国达人秀》、《声动亚洲》、《顶级厨师》、《今天我主持》等节目正在火热进行,激烈竞争着。这些选秀节目组异口同声地说:我们不是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还号称是“国内首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我个人认为,要论励志,要比评论,跟《巴黎评论•作家访谈Ⅰ》的比起来,神马励志节目都是浮云啊,神马选秀节目都弱爆了,而且这本书很多地方非常有趣,绝对引你发笑,要励志就看《巴黎评论》,谁看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