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16 | 读《清日战争》#1
今日始读宗泽亚的《清日战争》,有几个问题如下:
1. “伊藤对清国一贯的弱势外交,在国会内早已让许多人感到厌倦”(P10)
所谓伊藤的“弱势外交”具体表现是什么?日本对其评价是什么?
2. “当时日本尚不具备与清国全面战争的信心,必须制造合理借口博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减少各列强的谴责。”(P13)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日本没有“与清国战争的信心”?为何日本怕受到西方各国的谴责?当时的国际关系,或者说国际法则是什么?
3. “朝鲜政府同时受到两个国家军队介入的压力,被迫请求各国政府出面,敦促日清两军尽快撤兵。”(P14)
当时的外交关系是什么?朝鲜面对东亚的清国、日本,再到西方“列强”的心态是什么?清国和日本又在国际外交上处于什么位置?为何朝鲜在那是会想让西方各国出面?
4. “日本历史上把金玉均事件与朝鲜东学教农民军起义,共同视为引发日清战争的直接原因。”(P18)
“金玉均事件”具体是什么?(本书在第三章“金玉均之死”一节或许会做详细讲说。)
5. “大清国面对倭邦小国的挑衅,无论从保卫国土的主权角度考虑,还是为维护东方大国的面子,都有必须与日本一战的理由。”(P24)
大清国将自己视为“大国”,而前文说道当日本决定与清国开战,也是铤而走险的决定,说明日本也是不敢轻视清国。那么,日本何时又为何将清国作为“假想敌”?日本认为清国对其的威胁是什么,有多大?实际上清国是否有威胁?威胁又是什么?
6. 在对清日两国军事装备的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清军虽有先进的武器舰队和更多的部队,但是其管理混乱,军队分散难于运输调配;而日本既有先进的武器又科学化的管理。并且,日本全国齐心,一致对外抗击清国;而清国一无民意,二来犹豫不决。这些是导致清国战败的重要原因。这种分析的局限性在哪里?是否忽视了别的因素?
PS: 朝鲜真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如果从朝鲜的视角看这场战争绝对是另外一个样子。
PS:两幅日本版画,反应日本人眼中的清日战争。
宗泽亚《清日战争》,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HK$178.00 (借于多伦多郑裕彤东亚图书馆)
1. “伊藤对清国一贯的弱势外交,在国会内早已让许多人感到厌倦”(P10)
所谓伊藤的“弱势外交”具体表现是什么?日本对其评价是什么?
2. “当时日本尚不具备与清国全面战争的信心,必须制造合理借口博得国际社会的认同,减少各列强的谴责。”(P13)
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日本没有“与清国战争的信心”?为何日本怕受到西方各国的谴责?当时的国际关系,或者说国际法则是什么?
3. “朝鲜政府同时受到两个国家军队介入的压力,被迫请求各国政府出面,敦促日清两军尽快撤兵。”(P14)
当时的外交关系是什么?朝鲜面对东亚的清国、日本,再到西方“列强”的心态是什么?清国和日本又在国际外交上处于什么位置?为何朝鲜在那是会想让西方各国出面?
4. “日本历史上把金玉均事件与朝鲜东学教农民军起义,共同视为引发日清战争的直接原因。”(P18)
“金玉均事件”具体是什么?(本书在第三章“金玉均之死”一节或许会做详细讲说。)
5. “大清国面对倭邦小国的挑衅,无论从保卫国土的主权角度考虑,还是为维护东方大国的面子,都有必须与日本一战的理由。”(P24)
大清国将自己视为“大国”,而前文说道当日本决定与清国开战,也是铤而走险的决定,说明日本也是不敢轻视清国。那么,日本何时又为何将清国作为“假想敌”?日本认为清国对其的威胁是什么,有多大?实际上清国是否有威胁?威胁又是什么?
6. 在对清日两国军事装备的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清军虽有先进的武器舰队和更多的部队,但是其管理混乱,军队分散难于运输调配;而日本既有先进的武器又科学化的管理。并且,日本全国齐心,一致对外抗击清国;而清国一无民意,二来犹豫不决。这些是导致清国战败的重要原因。这种分析的局限性在哪里?是否忽视了别的因素?
PS: 朝鲜真是个多灾多难的国家!如果从朝鲜的视角看这场战争绝对是另外一个样子。
PS:两幅日本版画,反应日本人眼中的清日战争。
![]() |
“Great Japanese Naval Victory off Haiyang Island” by Nakamura Shūkō, October 1894 |
![]() |
"The Japanese Navy Victorious off Takushan " by Ogata Gekko, October 1894 |
宗泽亚《清日战争》,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HK$178.00 (借于多伦多郑裕彤东亚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