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老猫YY版 の 序
序
话说老猫网路漫游,偶尔瞥见一篇《增广贤文》,饶有兴趣,全篇读下来,感慨颇多。然而有些句子却不能马上就能深刻理解,在网路上搜索一番,找到几个比较简单版的翻译,随即发现其中最为广泛传播的一个版本居然错误百出,对于很多句子的理解完全脱离本意(例如“虎生犹可近”居然翻译成“对于陌生的老虎也可以亲近”),更有些句子里有错别字,而翻译出来的结果,居然是对错误的版本的生硬解释(例如“黄芩无假”写成了“黄金无假”,而且还为了自圆其说给翻译成:黄金不容易造假……囧!)。
看了几遍之后觉得,觉得此版本里的翻译,很多地方过于简单,虽然本就是大多白话文的叙述,然而解释却拘泥于字面解释,没有写出较为深入的理解。还有不少地方是歪曲、偏离了寓意甚至句子本意,未免让人得到错误的理解,留下错误的印象,如果用于指导生活、工作、学习,恐怕是有些害处的。于是很想自己写一篇,对于其中的一些地方写出自己的看法,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下个人的观点,以资参考,同时也算加强一下自己对于通篇文章的理解,让自己更加主动更加深刻的去思考其中含义。
当然,老猫才疏学浅,作为一个连本行都没有学好学精学透的理科生,对于蕴涵无数先人智慧与经验的此文,倾尽全力恐怕只得窥豹一斑,定有疏漏谬误之处,还望高人海涵莫笑吾之班门弄斧,再拜谢能有达人不吝指教。老猫最希望的,是能借此篇与他人交流,不管是相同理解的探讨还是各有千秋的辩论,能够热烈而友好的进行相互学习。深入汲取其中精华,剖析剔除其中糟粕,最好能够结合当代的中国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形势、人文道德伦理探讨其现代应用意义。望能得见老树发新芽,让前人文化遗产得到继续的发扬光大。
对于瞥过以上文字还能头脑清晰、坚持不懈的人表达下感谢和膜拜。其实也没有写多少东西,对于字字句句的翻译,不想再像中学时代一样通篇对照——想来逐字分析,逐字翻译的语文教学阴影还残留在N多人心中,所以只是大体写下对于句子的直译,然后写下老猫的思考,所谓愚见便是了。一些分析一些想法,至于其真伪对错、是否达意,还望各位见仁见智,慷慨地给予建议、纠正、探讨……
关于思想
所谓老猫之YY版,重在YY不在严谨,所以并不重点讨论这其中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生在齐鲁之地,本当感受圣人思想,研习大儒之风,然而孔老二消逝多年,至今干不过孔方兄,想来我们国人对于儒家思想的领会甚至已经都赶不上高丽棒子了,惭愧啊惭愧。对于《增广贤文》中的主流道家思想和非主流儒家思想,老猫不是不想研究,而是不会、不懂……以至无法研究,也罢,省却不少笔墨。
看文评有人说贤文主导的是一种“性本恶”思想。这里的“性本恶”,愚见是跟李宗吾《厚黑学》里的说法是不同的。李宗吾的性本恶是说人生下来就是“恶”的,其实也就是描述人之生存根本,吾所厌恶者只是标榜伪善的人弄出来的刻画而已;贤文里的性本恶,不能说是对人性的描写,而应该说是对这个社会的性质描述。性本恶的是社会而不是人。虽然文评不少人写其消极,但其中劝人积德为善的句子也不少,而更多的消极其实是对社会现象的揭批,可见其性本恶之所指。
《厚黑学》本来是指对敌人的,当时的形势是面对着无数正在瓜分中国的帝国列强,而现在的人却不明所以,或者说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拿来变作什么老狐狸经之流,称其为人处世之道,用来厚黑自己得阶级弟兄,老猫非常之仇视。当然真正掌握其厚黑之道,之后大概也就上升为统治阶级,脱离了被奴役阶级了。
同样,贤文里只能说是对过去封建社会的一种描述,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用现在的标准去判别,这是一样的白痴行为。就在我们全心全意发展经济、一切向钱看的阶段,贤文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正如我深信着,在那山的这边、海的那边、路的前边、河的上边、车的下边、云的后边…在那…呃…没有一群蓝精灵的地方…在那遥远的,遥远的未来,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人都他母亲滴以劳动为最根本需要了,就不会有贤文里描述的所谓消极现象了(虽然不明白那个遥远的时代,生产力怎么还底下到需要人劳动)。其实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境况么,研究研究丫的当代适用范围就得了。
PS:所见所闻皆已变得不可信,所以老猫思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些遥不可及,这辈子活不到的时候,承诺也好理想也罢,反倒显得较为可信了,反正都是诌么。始终都在盲信着,然而即使多利诞生,人类也从未掌握上帝之手,女娲的手艺。老猫之意见是为,未来犹如平行世界的岔路前,不甚了解之下,要如无法肯定般,否定,要如无法否定般,肯定。
其实善恶之分又当如何解释呢?就连正义也有着正反两层含义,何况善恶?人人自有心在,五十亿人五十亿个善恶标准。即使是所谓科学顶端的相对论也有着狭义广义之分,对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结局的思想又何必强加规则呢?不由想起一种惯性的恐怖说法:“一小撮人”,算了,这个危险词汇牵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太多、太严肃,不加讨论。对于真正掌握“思想自由”之人表示钦佩、拜倒及巨大的同情怜悯。
《增广贤文》简介
大概甚少有人跟老猫一样孤陋寡闻,之前对《增广贤文》一点都不了解,不曾受教过。网罗搜索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不了解的人能有点帮助,也藉此让自己难得认真做回功课,知其前后所以。
书名:《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
作者: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对《增广贤文》加以修订,并刊行了《重订增广》一书),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内容: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义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科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三千八百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可以说,这是《增广贤文》深入民间的原因之一。
定位: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评价:《增广贤文》最能征服人心的是它的内容。这部数千字的妙文,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书中那些精辟的语句绝非凭空而谈、信口雌黄,而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人们既然不能真诚相待,那么他们追求的必然是真情以外的东西,这就是金钱。这种恶劣的世俗现象,使作者发出感慨。
其实,书中并不是片面地反对金钱,它是深知金钱的重要的。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富有呢?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二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当金钱与其他事物相比时,很显然,《增广贤文》认为金钱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增广贤文》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人们应该行善,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书中的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核心。书中十分强调自我保护。对他人之事要尽量少管,免得给自己添麻烦。交友要慎重,要对自己有帮助,有判断朋友的原则。书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小心和忍让可以减少矛盾,这种处世态度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书中有些内容是讲及时行乐的。书中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书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其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增广贤文》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与其他蒙学读本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文中极少运用典故。书中只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二句是明显地用典,前一句讲的是唐朝王勃去南昌时,得到马当地方的风神相助,路途虽远,但一夜即到南昌,在滕王阁的聚会上写出了名篇《滕王阁序》;后一句说的是宋代一个书生十分潦倒,在饶州作官的范仲淹十分同情他。饶州荐福寺中有一通欧阳询书写的碑文,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除以上两句外,《增广贤文》基本无须讲解,就可明了。
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老猫个人观点,与任何舆论、媒体、组织、网站……无关。
二,老猫才疏学浅又孤陋寡闻,文中释义定有不妥之处,欢迎有兴、有闲之士提出批评指正,吾必洗耳恭听,虚心采纳。
三,余之所见,乃自身所受之教育学习、成长环境所定。其中思想纯属个人观点,或有读来不适者,如须探讨研究欢迎之,鄙人球球:贰幺肆幺陆捌肆零零;如是较真抬杠者,还请自抱双臂平卧地上做圆周运动离去,恕余不屑浪费时间精力。
四,文中如有言论触犯法律法规、涉及败坏道德风气、具有反动反革命反人类……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罪行,敬请先行指出,老猫查证之后,必定删除之。
五,本文系老猫原创,版权所有,严禁窃为己作;未经本人授权,切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本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欲转载、建立镜像或选用,请联系本人先。
话说老猫网路漫游,偶尔瞥见一篇《增广贤文》,饶有兴趣,全篇读下来,感慨颇多。然而有些句子却不能马上就能深刻理解,在网路上搜索一番,找到几个比较简单版的翻译,随即发现其中最为广泛传播的一个版本居然错误百出,对于很多句子的理解完全脱离本意(例如“虎生犹可近”居然翻译成“对于陌生的老虎也可以亲近”),更有些句子里有错别字,而翻译出来的结果,居然是对错误的版本的生硬解释(例如“黄芩无假”写成了“黄金无假”,而且还为了自圆其说给翻译成:黄金不容易造假……囧!)。
看了几遍之后觉得,觉得此版本里的翻译,很多地方过于简单,虽然本就是大多白话文的叙述,然而解释却拘泥于字面解释,没有写出较为深入的理解。还有不少地方是歪曲、偏离了寓意甚至句子本意,未免让人得到错误的理解,留下错误的印象,如果用于指导生活、工作、学习,恐怕是有些害处的。于是很想自己写一篇,对于其中的一些地方写出自己的看法,对有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下个人的观点,以资参考,同时也算加强一下自己对于通篇文章的理解,让自己更加主动更加深刻的去思考其中含义。
当然,老猫才疏学浅,作为一个连本行都没有学好学精学透的理科生,对于蕴涵无数先人智慧与经验的此文,倾尽全力恐怕只得窥豹一斑,定有疏漏谬误之处,还望高人海涵莫笑吾之班门弄斧,再拜谢能有达人不吝指教。老猫最希望的,是能借此篇与他人交流,不管是相同理解的探讨还是各有千秋的辩论,能够热烈而友好的进行相互学习。深入汲取其中精华,剖析剔除其中糟粕,最好能够结合当代的中国时代背景、政治经济形势、人文道德伦理探讨其现代应用意义。望能得见老树发新芽,让前人文化遗产得到继续的发扬光大。
对于瞥过以上文字还能头脑清晰、坚持不懈的人表达下感谢和膜拜。其实也没有写多少东西,对于字字句句的翻译,不想再像中学时代一样通篇对照——想来逐字分析,逐字翻译的语文教学阴影还残留在N多人心中,所以只是大体写下对于句子的直译,然后写下老猫的思考,所谓愚见便是了。一些分析一些想法,至于其真伪对错、是否达意,还望各位见仁见智,慷慨地给予建议、纠正、探讨……
关于思想
所谓老猫之YY版,重在YY不在严谨,所以并不重点讨论这其中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生在齐鲁之地,本当感受圣人思想,研习大儒之风,然而孔老二消逝多年,至今干不过孔方兄,想来我们国人对于儒家思想的领会甚至已经都赶不上高丽棒子了,惭愧啊惭愧。对于《增广贤文》中的主流道家思想和非主流儒家思想,老猫不是不想研究,而是不会、不懂……以至无法研究,也罢,省却不少笔墨。
看文评有人说贤文主导的是一种“性本恶”思想。这里的“性本恶”,愚见是跟李宗吾《厚黑学》里的说法是不同的。李宗吾的性本恶是说人生下来就是“恶”的,其实也就是描述人之生存根本,吾所厌恶者只是标榜伪善的人弄出来的刻画而已;贤文里的性本恶,不能说是对人性的描写,而应该说是对这个社会的性质描述。性本恶的是社会而不是人。虽然文评不少人写其消极,但其中劝人积德为善的句子也不少,而更多的消极其实是对社会现象的揭批,可见其性本恶之所指。
《厚黑学》本来是指对敌人的,当时的形势是面对着无数正在瓜分中国的帝国列强,而现在的人却不明所以,或者说是某些人“别有用心”的,拿来变作什么老狐狸经之流,称其为人处世之道,用来厚黑自己得阶级弟兄,老猫非常之仇视。当然真正掌握其厚黑之道,之后大概也就上升为统治阶级,脱离了被奴役阶级了。
同样,贤文里只能说是对过去封建社会的一种描述,非要给它下个定义,用现在的标准去判别,这是一样的白痴行为。就在我们全心全意发展经济、一切向钱看的阶段,贤文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正如我深信着,在那山的这边、海的那边、路的前边、河的上边、车的下边、云的后边…在那…呃…没有一群蓝精灵的地方…在那遥远的,遥远的未来,共产主义实现的那一天,人都他母亲滴以劳动为最根本需要了,就不会有贤文里描述的所谓消极现象了(虽然不明白那个遥远的时代,生产力怎么还底下到需要人劳动)。其实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境况么,研究研究丫的当代适用范围就得了。
PS:所见所闻皆已变得不可信,所以老猫思想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那些遥不可及,这辈子活不到的时候,承诺也好理想也罢,反倒显得较为可信了,反正都是诌么。始终都在盲信着,然而即使多利诞生,人类也从未掌握上帝之手,女娲的手艺。老猫之意见是为,未来犹如平行世界的岔路前,不甚了解之下,要如无法肯定般,否定,要如无法否定般,肯定。
其实善恶之分又当如何解释呢?就连正义也有着正反两层含义,何况善恶?人人自有心在,五十亿人五十亿个善恶标准。即使是所谓科学顶端的相对论也有着狭义广义之分,对于根本不可能有什么结局的思想又何必强加规则呢?不由想起一种惯性的恐怖说法:“一小撮人”,算了,这个危险词汇牵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太多、太严肃,不加讨论。对于真正掌握“思想自由”之人表示钦佩、拜倒及巨大的同情怜悯。
《增广贤文》简介
大概甚少有人跟老猫一样孤陋寡闻,之前对《增广贤文》一点都不了解,不曾受教过。网罗搜索了一些相关资料,希望对不了解的人能有点帮助,也藉此让自己难得认真做回功课,知其前后所以。
书名:《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增广便读昔时贤文》。
作者: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改成现在这个模样,称《增广昔时贤文》,通称《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对《增广贤文》加以修订,并刊行了《重订增广》一书),很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结晶。
内容: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义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科无所不含,但中心是讲人生哲学、处世之道。篇幅不长,通行本只有三千八百字左右。全书以韵文的形式,将格言排列在一起,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交错而出,灵活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从而突破了传统蒙学读物一种句式贯穿始终的基本格式,使语句更接近于口语,更易于为人们接受。可以说,这是《增广贤文》深入民间的原因之一。
定位:中国古代儿童启蒙书目。
评价:《增广贤文》最能征服人心的是它的内容。这部数千字的妙文,以格言的形式讲述了对人际关系的看法,介绍了待人接物的经验。书中那些精辟的语句绝非凭空而谈、信口雌黄,而是对中国人处世经验、智慧和原则的总结,因此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这正是它的生命力所在。
内容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谈人及人际关系,二是谈命运,三是谈如何处世,四是表达对读书的看法。
在《增广贤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虚伪的,人们为了一己之私变化无常,嫌贫爱富,趋炎附势,从而使世界布满了陷阱和危机。人们既然不能真诚相待,那么他们追求的必然是真情以外的东西,这就是金钱。这种恶劣的世俗现象,使作者发出感慨。
其实,书中并不是片面地反对金钱,它是深知金钱的重要的。财富的占有程度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怎样才能富有呢?书中有两种说法,一是"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二是"富从升合起,贫因不算来"。当金钱与其他事物相比时,很显然,《增广贤文》认为金钱是不可缺少的,但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增广贤文》有很多强调命运和报应的内容,认为人的一切都是命运安排的,人应行善,才会有好的际遇。人们应该行善,那些做恶的,迟早会受到报应。书中的这些内容有其消极的一面,但它倡导行善做好事,则是值得肯定的。
《增广贤文》有大量篇幅叙述如何待人接物,这部分内容是全书的核心。书中十分强调自我保护。对他人之事要尽量少管,免得给自己添麻烦。交友要慎重,要对自己有帮助,有判断朋友的原则。书中对忍让多有描述,认为忍让是消除烦恼祸患的方法。小心和忍让可以减少矛盾,这种处世态度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书中有些内容是讲及时行乐的。书中在主张自我保护、谨慎忍让的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这是做事的原则。
《增广贤文》虽以道家思想为主,但对儒家的说教并不排斥。书中强调了读书的重要、孝义的可贵,这些观点,体现了正统的儒家精神,与全书所弥漫的道家思想有所不合。但也正是由于这种庞杂,不同思想的人都可以从其中看到自己认可的格言,使《增广贤文》具有了广泛的代表性。
《增广贤文》与其他蒙学读本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文中极少运用典故。书中只有"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二句是明显地用典,前一句讲的是唐朝王勃去南昌时,得到马当地方的风神相助,路途虽远,但一夜即到南昌,在滕王阁的聚会上写出了名篇《滕王阁序》;后一句说的是宋代一个书生十分潦倒,在饶州作官的范仲淹十分同情他。饶州荐福寺中有一通欧阳询书写的碑文,其拓本在当时十分值钱,范仲淹想拓一些送给书生。不料,巨雷却都把碑击碎了。除以上两句外,《增广贤文》基本无须讲解,就可明了。
声明
一,本文仅代表老猫个人观点,与任何舆论、媒体、组织、网站……无关。
二,老猫才疏学浅又孤陋寡闻,文中释义定有不妥之处,欢迎有兴、有闲之士提出批评指正,吾必洗耳恭听,虚心采纳。
三,余之所见,乃自身所受之教育学习、成长环境所定。其中思想纯属个人观点,或有读来不适者,如须探讨研究欢迎之,鄙人球球:贰幺肆幺陆捌肆零零;如是较真抬杠者,还请自抱双臂平卧地上做圆周运动离去,恕余不屑浪费时间精力。
四,文中如有言论触犯法律法规、涉及败坏道德风气、具有反动反革命反人类……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罪行,敬请先行指出,老猫查证之后,必定删除之。
五,本文系老猫原创,版权所有,严禁窃为己作;未经本人授权,切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本人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如欲转载、建立镜像或选用,请联系本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