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机,与手机一同的我
说来,我是个很不赶潮流的人。用到了第四个手机才开始能够拍照。到了第五个手机才开始有了自己关于随身物品的真正诉求。这背后折射的是生活品质的提升,和对生命的真实内省。
是个崇尚简单生活的人。不喜欢随时都能被找到的感觉。所以在开始有手机的日子里,我甚至在多数时候选择不带。独自来到另一个城市生存,要找工作,要不让母亲担心。手机开始成为我随身携带的物品。来北京的第一个手机后来坏了。那时我还没工作,于是用了不到三百块钱买了第一个手机。不能上网,不能收彩信。比较独特的功能就是听广播。这个功能陪我度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没工作的迷茫期。依然记得那个手机只能存下四十条短信,多收了,就会不工作,我只能随收随删,那个手机接电话超过一小时就必须要充电。但即使那样,我还是用了它足足两年。
再之后就是之前的手机。诺基亚c5那个手机集中折射了我生活最剧烈的变迁。不高的380万像素让我开始学着用影像记录生活,继而爱上了摄影。对光,色,影的敏感度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于是长期沉浸在大量文字的二维世界里的我,第一次主动走出来,面对真实的世界,开始试图用文字以外的东西表达自己。继而一发不可收,买了单反,开始外拍,寻求更真实更精确也更加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之前的那个手机,开始不再存在短信存储量的问题,4G的卡,理论上短信是无限量的,可那个手机存储的东西却变得只剩下大量的手机报,生活常识。朋友之间的随感渐渐地变少。其实我不能就此说朋友就因此远离,因为更多时候,我们在运用网络的方式更为集中彻底的感受彼此。
也是从之前的手机开始,我的生活和工作变得不分彼此,休息时总是会接到各种需要我加班的电话,而我也又完全的抗拒变成自觉地遵从,可以说我成熟了。可我总觉得这个代价让我内心有些许苍凉。
通讯录里的人也由之前的几十个骤然变成接近一千。即使我明白,对我声明有意义的人依然是那么几个,可我却真实的发现,我就是在混圈,我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某个圈子里。圈里圈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而我并不认为这个圈子就是围城。
说来,我是个有着典型旧式情感的人,偏爱用文字抒发自己真实的心情。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开始变得越来越习惯用电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指。确实所谓干练了,却也不复拥有我一直迷恋的含蓄美。
那个不论做什么都渴望诗化的我,渐渐地变得不再梦幻。性灵生活的方式离现实的我越来越远,而我依然愿意偏执的选择坚守内心。
文字难道只是为给别人看的么?我依然渴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如此说来,字影相生,影像世界的存在反倒开拓了我开掘生命深度的能力,对文字的触感变得不再散漫,开始变得精干而且集中。
之前的手机是白屏黑字,纯净而清朗。带有着诺基亚独有的务实与安静。新手机是黑底白字,4.3英寸的大屏幕看起来有着格外的自在。可浓重的黑色,总让我有一种脱不去的沉重。
可这也是第一步我心心念念想了很久的手机。之前不过是前一个没法用了,于是我要换。换到上一个,我本打算安安生生用完两年,然后让它寿终正寝。
可总是天有不测风云,进入今年,手机开始不显示来电人姓名。我总是像个傻子似的跟人聊了很久又不知道人家是哪位。
这时就不得不说,我务实之外的恋旧一面,一旦习惯了一样东西,就舍不得再扔。不用满了我认为是的年月就总是妥协和讲究。于是一拖就是半年,直到昨天,手机功能区的键盘打完电话直接粘在了我的脸上。我明白,不管我如何习惯如何不舍,这个手机必须要换了。
之前的手机总是不能放太多的歌曲,每次最多不过几十首,于是我总是一批一批的更新,却也让我时时的能够更明确的感知自己心情和品味的变化。
可我终了,依然不是个喜欢被外物太多侵入生活的人。虽然是智能手机,我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没在里面下载软件,也没用那个手机看过小说,甚至游戏都很少玩。短信,电话,拍照,听歌。这四个功能中,我安静地度过了这些许时间。
新手机最吸引我的就是1200万像素和超好的音质与画质。音乐与影像开始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我对两者品质的追求也越发强烈。是个很懒的人,不喜欢随身背着单反,就只能为自己配备一个类似单反功能的手机。这是我的务实,也是我的贪婪。
用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我存下了所有的自己喜欢的歌曲,32G的内存,容纳我最爱的歌曲将不再是问题。想到这一点就默然欢喜,那些最爱的歌,我终于可以把你们变成我最忠实的朋友,随时表达我最精确地心情,随叫随到。那份心中的小小不安,这次得到了全然的满足。
我的手机,与手机一同的我
是个崇尚简单生活的人。不喜欢随时都能被找到的感觉。所以在开始有手机的日子里,我甚至在多数时候选择不带。独自来到另一个城市生存,要找工作,要不让母亲担心。手机开始成为我随身携带的物品。来北京的第一个手机后来坏了。那时我还没工作,于是用了不到三百块钱买了第一个手机。不能上网,不能收彩信。比较独特的功能就是听广播。这个功能陪我度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没工作的迷茫期。依然记得那个手机只能存下四十条短信,多收了,就会不工作,我只能随收随删,那个手机接电话超过一小时就必须要充电。但即使那样,我还是用了它足足两年。
再之后就是之前的手机。诺基亚c5那个手机集中折射了我生活最剧烈的变迁。不高的380万像素让我开始学着用影像记录生活,继而爱上了摄影。对光,色,影的敏感度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于是长期沉浸在大量文字的二维世界里的我,第一次主动走出来,面对真实的世界,开始试图用文字以外的东西表达自己。继而一发不可收,买了单反,开始外拍,寻求更真实更精确也更加个人化的表达方式。
之前的那个手机,开始不再存在短信存储量的问题,4G的卡,理论上短信是无限量的,可那个手机存储的东西却变得只剩下大量的手机报,生活常识。朋友之间的随感渐渐地变少。其实我不能就此说朋友就因此远离,因为更多时候,我们在运用网络的方式更为集中彻底的感受彼此。
也是从之前的手机开始,我的生活和工作变得不分彼此,休息时总是会接到各种需要我加班的电话,而我也又完全的抗拒变成自觉地遵从,可以说我成熟了。可我总觉得这个代价让我内心有些许苍凉。
通讯录里的人也由之前的几十个骤然变成接近一千。即使我明白,对我声明有意义的人依然是那么几个,可我却真实的发现,我就是在混圈,我已经深深地扎根在某个圈子里。圈里圈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景。而我并不认为这个圈子就是围城。
说来,我是个有着典型旧式情感的人,偏爱用文字抒发自己真实的心情。可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我开始变得越来越习惯用电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指。确实所谓干练了,却也不复拥有我一直迷恋的含蓄美。
那个不论做什么都渴望诗化的我,渐渐地变得不再梦幻。性灵生活的方式离现实的我越来越远,而我依然愿意偏执的选择坚守内心。
文字难道只是为给别人看的么?我依然渴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如此说来,字影相生,影像世界的存在反倒开拓了我开掘生命深度的能力,对文字的触感变得不再散漫,开始变得精干而且集中。
之前的手机是白屏黑字,纯净而清朗。带有着诺基亚独有的务实与安静。新手机是黑底白字,4.3英寸的大屏幕看起来有着格外的自在。可浓重的黑色,总让我有一种脱不去的沉重。
可这也是第一步我心心念念想了很久的手机。之前不过是前一个没法用了,于是我要换。换到上一个,我本打算安安生生用完两年,然后让它寿终正寝。
可总是天有不测风云,进入今年,手机开始不显示来电人姓名。我总是像个傻子似的跟人聊了很久又不知道人家是哪位。
这时就不得不说,我务实之外的恋旧一面,一旦习惯了一样东西,就舍不得再扔。不用满了我认为是的年月就总是妥协和讲究。于是一拖就是半年,直到昨天,手机功能区的键盘打完电话直接粘在了我的脸上。我明白,不管我如何习惯如何不舍,这个手机必须要换了。
之前的手机总是不能放太多的歌曲,每次最多不过几十首,于是我总是一批一批的更新,却也让我时时的能够更明确的感知自己心情和品味的变化。
可我终了,依然不是个喜欢被外物太多侵入生活的人。虽然是智能手机,我却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没在里面下载软件,也没用那个手机看过小说,甚至游戏都很少玩。短信,电话,拍照,听歌。这四个功能中,我安静地度过了这些许时间。
新手机最吸引我的就是1200万像素和超好的音质与画质。音乐与影像开始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我对两者品质的追求也越发强烈。是个很懒的人,不喜欢随身背着单反,就只能为自己配备一个类似单反功能的手机。这是我的务实,也是我的贪婪。
用了近一个小时时间我存下了所有的自己喜欢的歌曲,32G的内存,容纳我最爱的歌曲将不再是问题。想到这一点就默然欢喜,那些最爱的歌,我终于可以把你们变成我最忠实的朋友,随时表达我最精确地心情,随叫随到。那份心中的小小不安,这次得到了全然的满足。
我的手机,与手机一同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