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
英国人怪异的幽默感
奥运将至,关于英国和伦敦的书也多了起来。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出了一本《约翰逊的伦敦生活:创造了伦敦和世界的人》。几个星期之后,许多外国人将因为奥运会而光临伦敦。但鲍里斯•约翰逊说,世界各地的人其实每天都在去伦敦,人们不仅去伦敦,还靠伦敦创造的东西而生活,如互联网、抽水马桶。他也向伦敦市民指出,伦敦的许多地标是外国移民创造的。如伦敦桥,第一个跨越泰晤士河的桥,它不是伦敦人建造的,而是意大利移民在公元43年建造的。也就是说,两千多年来,伦敦一直吸引着各国的人才。约翰逊并不同意世界正在变得美国化这一观点,他能在世界各地找到伦敦的痕迹。
几年前出版的关于英国人的书籍有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的《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历史学家彼得•曼德勒写的《英国的国民性》、杰里米•帕克斯曼写的《英国人》。英国学者哈利•芒特最近出了《英格兰如何缔造英国:从木篱笆到希思罗》。
芒特着重介绍英国的建筑材质,岩石、路标和暖房等等,提出英国的环境形成了英国的民族性。由于天气瞬息万变,所以英国人天黑后很少在户外活动。还说,英国人喜欢饮酒是因为,英国男子不擅长跟异性聊天。这又是因为英国男人和女人相互隔绝得太久。这又跟很早就工业化有关,工业化又跟英国的地质条件有关。所以五步之后,英国的岩石构造导致了英国人酩酊大醉。
排队、买房子、天主教、团队游戏、虚伪、雨中漫步、朋克音乐、童子军、买传记、园艺、普通法猜火车、酒馆:英国人列举的自己的性格特征无穷无尽(列清单本身也是他们的一个特征),但有一个特征能够统摄和解释其他的特征——古怪。英国人的幽默感也很古怪。西班牙人会搬出唐•吉珂德,法国人会搬出雅克•塔蒂,这两个人也许确实怪异,但唐吉珂德的烦恼太形而上,塔蒂的疯狂又太恼人。对英国人来说,怪异是一位慰藉。跟英国人爱好讽刺的特征一样,偏狭的怪异不是要惹怒人,还是用来帮助自己接受荒谬、残酷和邪恶的现实。这种慰藉是一个等级社会中为数不多的人人可享的慰藉。
17世纪末,出现了英国人独有的性情。他们的幽默感也很古怪,不同于欧洲大陆贵族的风趣。英国人觉得揭穿装腔作势比文字游戏更有趣(虽然如莎士比亚所示,英国人玩双关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习性更喜欢逗弄人,而不是玩概念。它的显著特点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反英雄主义。莎剧中的福斯塔夫说荣誉不过是一个词。英国文学一直是反史诗、愤世嫉俗的,对宏大的风格与架势持怀疑态度。
英国人的幽默感也导致他们的漠不关心。下雨时也能笑出来是自由的表现,这是专制统治的整齐划一所不喜欢的。有一个也许会让人感到心酸的英国笑话:一个人去拜访他一位农夫朋友,看到有一头猪有一条腿是木头做的。他便问:“为什么你的猪有一条腿是木头的?”农夫回答说:“那头猪很了不起。它每门课都是优秀,它能做算术,还是我的孩子最好的朋友。”那个人接着问:“是,但为什么它有一条腿是木头的?”农夫回答说:“失火时它救了我妻子和孩子的命,它是最好的。”那人说:“但是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农夫说:“你傻啊?这么好的猪你不会一下子全吃了。”
有人提出,英式幽默已经死了。在这个单口相声的套路前所未有地国际化、英国顶尖笑星前往洛杉矶挣大钱、全球各地都能在YouTube上观看到各种喜剧的年代,谈论英式幽默还有多大意义?保守的评论人士认为英式幽默衰落了,列奥•麦金斯特里在《每日邮报》上感叹英国电视喜剧悲剧地衰落了,被政治正确给毁了。英式幽默真的歇菜了吗?
谈论英式幽默,就暗含着英国人的幽默具有辨别得出来的、统一的特质。作家和戏剧评论家斯蒂芬妮•迈瑞特说:“英国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力。我们喜欢感伤的东西,我们喜欢失败者的喜剧,喜欢让我们觉得可怜的人物。”爱丁堡喜剧奖总监Nica Burns说:“英国人总是喜欢嘲笑掌权者,擅长笑话爱尔兰人。” 如这样一则笑话:英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导弹。它叫公务员——这种东西用不了且不能fire(发射,还有解雇之意)。另外一则嘲笑布莱尔的:戈登•布朗死后葬天堂门口遇到圣彼得。布朗注意到,墙上挂着显示不同的时间的钟。他问是干什么用的。圣彼得解释说:“每个钟分给了一个人,代表他说多少谎话。每说一个谎话,钟表就快一分钟。特蕾莎修女的钟表还是正午,因为她从不说谎。林肯的钟快两分钟,因为他只在小时候说过谎。”布朗问:“布莱尔的钟表呢?”圣彼得说:“哦,耶稣拿去当吊扇用了。”
BBC 4台喜剧部主任Shane Allen认为英式幽默的特点是有许多关于性压抑的笑话,还有恶劣的讽刺。萨姆自己能列举出的英式幽默的常见元素是:阶级、猥亵、种族、闹剧、唐突、阶级……“只要仍存在信仰和民族差异,只要我们仍为阶级地位而焦虑,英式幽默就不会死。”
幽默感的民族性是显而易见的,幽默跟焦虑和惊奇有关。这两件东西都是族群性的:有赖于一套共同的假定。如果你正在打破的禁忌、你挑战的假定、你取笑的焦虑不是你的听众也具有的,你就没法逗笑他们。吉米•卡尔在《赤裸的笑话》(The Naked Jpae)一书中说:“没有外国人,笑话就会少很多。埃及人讲努比亚人的笑话。美国人讲墨西哥人的笑话。英国人讲爱尔兰人的笑话。以前讲傻瓜的笑话往往讲的是邻近的镇子。”全球化使地方政治变得更重要,英式幽默变得更加英式。
微博账号“英式没品笑话百科”翻译和模仿sickipedia上的英式笑话,其粉丝前段时间刚突破5万,或许证明了英式幽默没有死,但越来越英式,其主题从阶级变成了移民,如:一名6岁女童差点被人拐走,亏得一名男子及时出手救助。接受采访时,该男子称自己是一名非法移民。哎哟喂,他们连蝙蝠侠的工作都开始偷了啊?或仍旧在嘲笑傻瓜:“我家孩子们想要养条狗,但我不肯让他们养拉布拉多。你看,有那么多养拉布拉多的人最后都瞎了,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仔细想想,可怕极了!”笑话老婆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夜里,一女的叫醒她丈夫说:“厨房里,有个小偷在吃我做的牛排和腰子派!” 她丈夫说:“哦,亲爱的,我该打电话叫谁呢,警察还是急救车?”
有品的英国笑话就太有品了:英国人Asurly站在伦敦一个建筑工地的大门口监工。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爱尔兰人问他是否需要临时工。Asurly说:“我看你不像一个知道大梁(girder)和托梁(joist)的区别的人。”那个爱尔兰人愤愤不平地说:“我知道。头一个是《浮士德》的作者,后一个是《尤利西斯》的作者。”(两个建筑术语分别与两位文豪的名字谐音。”
奥运将至,关于英国和伦敦的书也多了起来。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出了一本《约翰逊的伦敦生活:创造了伦敦和世界的人》。几个星期之后,许多外国人将因为奥运会而光临伦敦。但鲍里斯•约翰逊说,世界各地的人其实每天都在去伦敦,人们不仅去伦敦,还靠伦敦创造的东西而生活,如互联网、抽水马桶。他也向伦敦市民指出,伦敦的许多地标是外国移民创造的。如伦敦桥,第一个跨越泰晤士河的桥,它不是伦敦人建造的,而是意大利移民在公元43年建造的。也就是说,两千多年来,伦敦一直吸引着各国的人才。约翰逊并不同意世界正在变得美国化这一观点,他能在世界各地找到伦敦的痕迹。
几年前出版的关于英国人的书籍有人类学家凯特•福克斯的《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历史学家彼得•曼德勒写的《英国的国民性》、杰里米•帕克斯曼写的《英国人》。英国学者哈利•芒特最近出了《英格兰如何缔造英国:从木篱笆到希思罗》。
芒特着重介绍英国的建筑材质,岩石、路标和暖房等等,提出英国的环境形成了英国的民族性。由于天气瞬息万变,所以英国人天黑后很少在户外活动。还说,英国人喜欢饮酒是因为,英国男子不擅长跟异性聊天。这又是因为英国男人和女人相互隔绝得太久。这又跟很早就工业化有关,工业化又跟英国的地质条件有关。所以五步之后,英国的岩石构造导致了英国人酩酊大醉。
排队、买房子、天主教、团队游戏、虚伪、雨中漫步、朋克音乐、童子军、买传记、园艺、普通法猜火车、酒馆:英国人列举的自己的性格特征无穷无尽(列清单本身也是他们的一个特征),但有一个特征能够统摄和解释其他的特征——古怪。英国人的幽默感也很古怪。西班牙人会搬出唐•吉珂德,法国人会搬出雅克•塔蒂,这两个人也许确实怪异,但唐吉珂德的烦恼太形而上,塔蒂的疯狂又太恼人。对英国人来说,怪异是一位慰藉。跟英国人爱好讽刺的特征一样,偏狭的怪异不是要惹怒人,还是用来帮助自己接受荒谬、残酷和邪恶的现实。这种慰藉是一个等级社会中为数不多的人人可享的慰藉。
17世纪末,出现了英国人独有的性情。他们的幽默感也很古怪,不同于欧洲大陆贵族的风趣。英国人觉得揭穿装腔作势比文字游戏更有趣(虽然如莎士比亚所示,英国人玩双关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习性更喜欢逗弄人,而不是玩概念。它的显著特点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反英雄主义。莎剧中的福斯塔夫说荣誉不过是一个词。英国文学一直是反史诗、愤世嫉俗的,对宏大的风格与架势持怀疑态度。
英国人的幽默感也导致他们的漠不关心。下雨时也能笑出来是自由的表现,这是专制统治的整齐划一所不喜欢的。有一个也许会让人感到心酸的英国笑话:一个人去拜访他一位农夫朋友,看到有一头猪有一条腿是木头做的。他便问:“为什么你的猪有一条腿是木头的?”农夫回答说:“那头猪很了不起。它每门课都是优秀,它能做算术,还是我的孩子最好的朋友。”那个人接着问:“是,但为什么它有一条腿是木头的?”农夫回答说:“失火时它救了我妻子和孩子的命,它是最好的。”那人说:“但是你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农夫说:“你傻啊?这么好的猪你不会一下子全吃了。”
有人提出,英式幽默已经死了。在这个单口相声的套路前所未有地国际化、英国顶尖笑星前往洛杉矶挣大钱、全球各地都能在YouTube上观看到各种喜剧的年代,谈论英式幽默还有多大意义?保守的评论人士认为英式幽默衰落了,列奥•麦金斯特里在《每日邮报》上感叹英国电视喜剧悲剧地衰落了,被政治正确给毁了。英式幽默真的歇菜了吗?
谈论英式幽默,就暗含着英国人的幽默具有辨别得出来的、统一的特质。作家和戏剧评论家斯蒂芬妮•迈瑞特说:“英国人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力。我们喜欢感伤的东西,我们喜欢失败者的喜剧,喜欢让我们觉得可怜的人物。”爱丁堡喜剧奖总监Nica Burns说:“英国人总是喜欢嘲笑掌权者,擅长笑话爱尔兰人。” 如这样一则笑话:英国人发明了一种新导弹。它叫公务员——这种东西用不了且不能fire(发射,还有解雇之意)。另外一则嘲笑布莱尔的:戈登•布朗死后葬天堂门口遇到圣彼得。布朗注意到,墙上挂着显示不同的时间的钟。他问是干什么用的。圣彼得解释说:“每个钟分给了一个人,代表他说多少谎话。每说一个谎话,钟表就快一分钟。特蕾莎修女的钟表还是正午,因为她从不说谎。林肯的钟快两分钟,因为他只在小时候说过谎。”布朗问:“布莱尔的钟表呢?”圣彼得说:“哦,耶稣拿去当吊扇用了。”
BBC 4台喜剧部主任Shane Allen认为英式幽默的特点是有许多关于性压抑的笑话,还有恶劣的讽刺。萨姆自己能列举出的英式幽默的常见元素是:阶级、猥亵、种族、闹剧、唐突、阶级……“只要仍存在信仰和民族差异,只要我们仍为阶级地位而焦虑,英式幽默就不会死。”
幽默感的民族性是显而易见的,幽默跟焦虑和惊奇有关。这两件东西都是族群性的:有赖于一套共同的假定。如果你正在打破的禁忌、你挑战的假定、你取笑的焦虑不是你的听众也具有的,你就没法逗笑他们。吉米•卡尔在《赤裸的笑话》(The Naked Jpae)一书中说:“没有外国人,笑话就会少很多。埃及人讲努比亚人的笑话。美国人讲墨西哥人的笑话。英国人讲爱尔兰人的笑话。以前讲傻瓜的笑话往往讲的是邻近的镇子。”全球化使地方政治变得更重要,英式幽默变得更加英式。
微博账号“英式没品笑话百科”翻译和模仿sickipedia上的英式笑话,其粉丝前段时间刚突破5万,或许证明了英式幽默没有死,但越来越英式,其主题从阶级变成了移民,如:一名6岁女童差点被人拐走,亏得一名男子及时出手救助。接受采访时,该男子称自己是一名非法移民。哎哟喂,他们连蝙蝠侠的工作都开始偷了啊?或仍旧在嘲笑傻瓜:“我家孩子们想要养条狗,但我不肯让他们养拉布拉多。你看,有那么多养拉布拉多的人最后都瞎了,难道真的只是巧合吗?仔细想想,可怕极了!”笑话老婆的段子也是层出不穷:夜里,一女的叫醒她丈夫说:“厨房里,有个小偷在吃我做的牛排和腰子派!” 她丈夫说:“哦,亲爱的,我该打电话叫谁呢,警察还是急救车?”
有品的英国笑话就太有品了:英国人Asurly站在伦敦一个建筑工地的大门口监工。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爱尔兰人问他是否需要临时工。Asurly说:“我看你不像一个知道大梁(girder)和托梁(joist)的区别的人。”那个爱尔兰人愤愤不平地说:“我知道。头一个是《浮士德》的作者,后一个是《尤利西斯》的作者。”(两个建筑术语分别与两位文豪的名字谐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