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灵魂和身体一起
上周三的沙龙分享课依然是刘小宁老师主讲,主题是“找到自己的凳子”。虽然第二天凌晨就要出发和同事们出行,仍然不忍错过。晚上回到家十点多,脑袋里像灌满了浆糊不能开动。浑浑噩噩睡到三点多,只好起床收拾东西。
于是欠着答应齐大哥的文章,和自己写了一半的一篇,把灵魂封锁,只带着身体上路了。关于“我究竟是谁”的答案,恐怕在这样的团队旅行中是不可能找到的。只好没有期待,就这么单纯的,戴着新买的卖萌镜框出发了。
九寨和黄龙的风景很美。不足之一是阴天下雨,游人的雨伞遮挡了大部分视线,雨雾也让如画的风景更加朦胧。之二是团队旅行时间紧凑,令我怀疑这美景的价值,难道不足令我驻足片刻沉静感受么?可惜景是景,人是人。景不过是背景和道具,在那些符号般的恣意表情后,我们只有面对镜头时才有欢愉欣喜。然而这毕竟是我们的河山,怎能让祖国的女儿不醉心,不骄傲。不过是看看就好,记在心里。
坐很久的飞机,很久的汽车,有足够看着窗外发呆。一掠而过的幻影,随山路起伏的心情,我想着在课堂上写下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舍弃了家人,因为不能因为亲情违背原则;舍弃了朋友,因为友情原本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结果;舍弃了健康,健康也就是生命,而生命还在苦苦追问自己的意义。在“艺术与美”和“精神自由”之中,犹豫很久选择了后者。因为艺术与美是形式,而纯粹的精神自由才是根本。我不知道怎么做,可是知道,事情就是这样的。
在九寨的导游叫尔玛云,一位情商很高的女子,年纪大概和我差不多。一天在山间中途下车休息,她看到我箍牙齿,惊异地问我成年人也可以么。告诉她很多详细的信息后,她突然很大声地问我的年龄。也许她是想确认自己的年龄还能否矫正,可是身边围了一大群人,我愣了一下也大声说:反正成年好多年了!然后和身边的人一起大笑。。。
尔玛云很会讲故事,无论她的故事是否是为了最后进那个特产店而铺垫,或者锻造。故事很美,就够了。我听着那故事,山里的孩子,山里的野花,如溪流般纯洁清澈的眼神,想入非非。晚上在九寨沟的剧院看了表演,看到表现藏族男女热恋欢爱的那段竟然流下了泪水。从来男人和女人不就是那么简单么,那迷人的柔情和狂狼的激情。看到老奶奶为了保护心爱的小羔羊而在朝圣的路途中去世,我没有难过,只觉神往。想到很久以来自己就很想去西藏,想要去寻找那种朴素的情怀,丢失了的纯真。
从九黄机场飞成都本是早上十点的飞机,结果到机场不久就被通告飞机晚点。机场方面一会儿说是天气原因,一会儿是机械故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就让大家回酒店。由于工作人员的前后解释不一致,说辞的模棱两可,到了午饭时间迟迟不提供用餐,乘客的愤怒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类事件。虽然领导不让掺和,还是蹭到咨询台前想看个究竟。虽然了解工作人员不过是传话筒,可是仍不觉得他们的生硬态度和冷漠表情是理所当然的。发盒饭的工作人员言语更是非常过分,一位气宇轩昂的女士一胳膊就把二十几份饭抡到了地上。不过到了中午十分,工作人员总算承认是机械故障造成的了。乘客们也略显疲惫坍塌,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结果我们在机场呆了整整八个小时,终于乘上了飞机,安全抵达让人流了几天哈喇子的成都。一到摆渡车,就有位航空公司代表前来道歉,并表示为大家进行经济补偿。于是我们各自窃喜地领取了四百块钱,上一天班才拿多少钱,赚了。似乎我们的时间也不值钱,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会议要开,重要的文件要签。我想,我们这么冷漠,也不过是因为事情没有落到自己头上。我们这么愤懑,也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对于事情本身,我们不那么感兴趣。
流了几天哈喇子,想念着成都的麻辣火锅,拌着耗油的蒜泥碗,屁股裂成几瓣的香肠。。。到了酒店放了行李已是夜幕紧闭,全体在酒店附近的小店吃饭。只是我忘了,饭不总是饭。而我只是带了身体,吃饭对我而言就是吃饭。我既没带那个时刻狂妄激舞的灵魂,也没带灵魂的面具。那面具不合尺寸,不舒服,还是一戴就许多年。可我既已摘下它,也许从此就永远摘下了吧。所以只能傻傻地吃,呆呆地看。看那熟悉的场面,熟悉的喧闹,熟悉的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只是个看客。
第二天去了成都的农家乐,倒是蛮精致蛮惬意。晚上又有人撮合饭局,我只是被通知参加。但我不喜欢神秘的气氛。原来是一位同事的几位朋友请大家,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角色我知道这饭局的主旨。虽然总共将近二十人的长桌,我却不幸坐在了东家斜对面。我是说,专心致志的吃相似乎不那么令东家满意。但我无法掩饰那乏味的感觉和厌恶的情绪,或者只是无法装出饶有兴致地配合状。一个人若是真心请对方吃饭,尽地主之谊,为何一直滔滔不绝自选自夸呢?一个人究竟是有多么乏味无趣,才能在饭桌上只谈工作只谈财富呢?一个真心淡泊的人,是无需一边晃着亮闪闪的金表一边强调着如何放弃了别墅和名车的?一个真心尊重客人的人,也不需要反复讲述那些与省长市长及其秘书们吃饭的经历,仿佛抬高了谁的身价。似乎我们不是来吃饭,而是来听故事的,可是这故事好乏味。我低头啃着硕大的鸡爪,想着街边小摊,夜风小醺,三两朋友,插科打诨,便是不能再有趣的,再开怀的。其实,虽然是公家给的机会,每当旅行间隙这样的时候,总令我有种被鞭尸的感觉。比喻难听,心情实则如此。
蜀南竹海颇令大家失望,因为和电影上的场面相差太远。长途车很舒服,座椅之间的距离很大,身体可以充分舒展。除了睡觉,和大家一起看电影,我也偶尔发发呆,跑跑神。是啊,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愤怒?那时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很不快乐,还以为有充分的理由愤怒。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怀揣着一颗被现实与冷漠击得粉碎的心在无数个夜里流浪街头,暗自哭泣。我想,这是个令人失望的世界,到处都是令人厌恶的嘴脸;我想,为什么这么认真却这么悲催,不如学人家轻浮自在实用地活。就是这样。那时我不知道,背离了真我,怀揣着假面地活了多少个妄为之年。
我开朗么?其实是没经历过风雨。我自信么?只不过是虚荣带来的自负?爱自己么?连信任都没有怎么能爱?只是以爱和自私的名义,让自己越来越怯懦和渺小。标签塑造了虚假的自我,后来又击垮了虚假的自我。你看,被击得粉碎的镜身是千千万万个支离破碎的影子,身形模糊。我拼命健身减肥,拼命学习考试,用力微笑,用力坚强,只是因为不能接受失败的自己。有一种失败,是毋庸置疑无可回避的。过去的失败,种种天真与无知,像噩梦一般拽着我的脚步;对于明天未知的期待,更由于那虚妄的标签增添魔力。我不是现在你看到的,我不存在于此时此地。我的心时而在风雨飘摇的往事中跌宕,时而在坠落天堂的羽翼上飞翔。我不在这里,不该在这里。很久很久,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一直到回到西安前,和两位姐姐讨论婚姻的观点。她们一面表示出对老公强烈的心理依赖,一面讲述那令人讶异的家庭暴力。我是说,由她们发起的暴力。这种纠结和矛盾令我困惑。我也曾用泪水打造一个楚楚动人的形象,在一段关系中以此表现自己的女性特征,博得男人的怜爱。她们讲述自己和孩子的事情,仿佛一切都无能为力。我们坐在成都最美的巷子里最美的宅子,我听着那些芝麻谷子的琐事归心似箭。
不管怎样,我还是回到了家。给我侄子他妈送完成都特产后,刚到家就接到她的电话。原本只是问我是否安全,因为聊到了小侄子的成长趣闻却一直聊了两个小时。听她讲着小侄子,觉得她好会当妈妈,觉得好为她开心。是啊,那么多家长不开心,觉得孩子不听话,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样的烦恼是多么可笑啊。我侄子他妈最近也感到诸事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也皆是因为心境的转变。我们从7岁就在一起,到了三十的年纪方才共同悟出:快乐与幸福都是自己的选择,是智慧经营的结果。我们不再盲目自卑与自大,就算外面再怎么改变,仿佛拿到了那把秘密钥匙。我们不再抱怨,不再彷徨,不再随风摇摆。如果人生果真已被上苍安排,我们希望,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在那个已经安排好的地方尽量过好一些,快乐一些。有了一份坚定沉稳的自爱,才发觉此时方能真正地去爱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世界。我们不再惧怕选择,因为了解,没有完全正确或错误的选择。人生的起伏与回转,又岂是逻辑推理所能得出的结果。于是我们在电话里,向彼此确认:若没有从前那般噩梦般的经历,又怎会拥有岁月赋予的这份从容,这如此安静美好的二三素心。不带一丝说教,我们共同感谢那些艰难,然后笑着说:是真的走出来了。
我为她做妈妈的艰辛所取得的小小进步高兴,不知道是不是会有自己的孩子。我也喜欢孩子,但不知这笨拙的手脚无知的大脑能否承担一个神圣的使命。谁知道呢?顺其自然吧。孩儿他爹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回到了自己的家,把灵魂与身体重新安放,不想它们再分开。不管前面的路是怎样,在一起就能走得轻松些。
于是欠着答应齐大哥的文章,和自己写了一半的一篇,把灵魂封锁,只带着身体上路了。关于“我究竟是谁”的答案,恐怕在这样的团队旅行中是不可能找到的。只好没有期待,就这么单纯的,戴着新买的卖萌镜框出发了。
九寨和黄龙的风景很美。不足之一是阴天下雨,游人的雨伞遮挡了大部分视线,雨雾也让如画的风景更加朦胧。之二是团队旅行时间紧凑,令我怀疑这美景的价值,难道不足令我驻足片刻沉静感受么?可惜景是景,人是人。景不过是背景和道具,在那些符号般的恣意表情后,我们只有面对镜头时才有欢愉欣喜。然而这毕竟是我们的河山,怎能让祖国的女儿不醉心,不骄傲。不过是看看就好,记在心里。
坐很久的飞机,很久的汽车,有足够看着窗外发呆。一掠而过的幻影,随山路起伏的心情,我想着在课堂上写下的生命中最重要的。舍弃了家人,因为不能因为亲情违背原则;舍弃了朋友,因为友情原本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结果;舍弃了健康,健康也就是生命,而生命还在苦苦追问自己的意义。在“艺术与美”和“精神自由”之中,犹豫很久选择了后者。因为艺术与美是形式,而纯粹的精神自由才是根本。我不知道怎么做,可是知道,事情就是这样的。
在九寨的导游叫尔玛云,一位情商很高的女子,年纪大概和我差不多。一天在山间中途下车休息,她看到我箍牙齿,惊异地问我成年人也可以么。告诉她很多详细的信息后,她突然很大声地问我的年龄。也许她是想确认自己的年龄还能否矫正,可是身边围了一大群人,我愣了一下也大声说:反正成年好多年了!然后和身边的人一起大笑。。。
尔玛云很会讲故事,无论她的故事是否是为了最后进那个特产店而铺垫,或者锻造。故事很美,就够了。我听着那故事,山里的孩子,山里的野花,如溪流般纯洁清澈的眼神,想入非非。晚上在九寨沟的剧院看了表演,看到表现藏族男女热恋欢爱的那段竟然流下了泪水。从来男人和女人不就是那么简单么,那迷人的柔情和狂狼的激情。看到老奶奶为了保护心爱的小羔羊而在朝圣的路途中去世,我没有难过,只觉神往。想到很久以来自己就很想去西藏,想要去寻找那种朴素的情怀,丢失了的纯真。
从九黄机场飞成都本是早上十点的飞机,结果到机场不久就被通告飞机晚点。机场方面一会儿说是天气原因,一会儿是机械故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就让大家回酒店。由于工作人员的前后解释不一致,说辞的模棱两可,到了午饭时间迟迟不提供用餐,乘客的愤怒一浪高过一浪。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类事件。虽然领导不让掺和,还是蹭到咨询台前想看个究竟。虽然了解工作人员不过是传话筒,可是仍不觉得他们的生硬态度和冷漠表情是理所当然的。发盒饭的工作人员言语更是非常过分,一位气宇轩昂的女士一胳膊就把二十几份饭抡到了地上。不过到了中午十分,工作人员总算承认是机械故障造成的了。乘客们也略显疲惫坍塌,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了。结果我们在机场呆了整整八个小时,终于乘上了飞机,安全抵达让人流了几天哈喇子的成都。一到摆渡车,就有位航空公司代表前来道歉,并表示为大家进行经济补偿。于是我们各自窃喜地领取了四百块钱,上一天班才拿多少钱,赚了。似乎我们的时间也不值钱,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会议要开,重要的文件要签。我想,我们这么冷漠,也不过是因为事情没有落到自己头上。我们这么愤懑,也只是为了捍卫自己的一点小利益。对于事情本身,我们不那么感兴趣。
流了几天哈喇子,想念着成都的麻辣火锅,拌着耗油的蒜泥碗,屁股裂成几瓣的香肠。。。到了酒店放了行李已是夜幕紧闭,全体在酒店附近的小店吃饭。只是我忘了,饭不总是饭。而我只是带了身体,吃饭对我而言就是吃饭。我既没带那个时刻狂妄激舞的灵魂,也没带灵魂的面具。那面具不合尺寸,不舒服,还是一戴就许多年。可我既已摘下它,也许从此就永远摘下了吧。所以只能傻傻地吃,呆呆地看。看那熟悉的场面,熟悉的喧闹,熟悉的酒不醉人人自醉。我只是个看客。
第二天去了成都的农家乐,倒是蛮精致蛮惬意。晚上又有人撮合饭局,我只是被通知参加。但我不喜欢神秘的气氛。原来是一位同事的几位朋友请大家,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角色我知道这饭局的主旨。虽然总共将近二十人的长桌,我却不幸坐在了东家斜对面。我是说,专心致志的吃相似乎不那么令东家满意。但我无法掩饰那乏味的感觉和厌恶的情绪,或者只是无法装出饶有兴致地配合状。一个人若是真心请对方吃饭,尽地主之谊,为何一直滔滔不绝自选自夸呢?一个人究竟是有多么乏味无趣,才能在饭桌上只谈工作只谈财富呢?一个真心淡泊的人,是无需一边晃着亮闪闪的金表一边强调着如何放弃了别墅和名车的?一个真心尊重客人的人,也不需要反复讲述那些与省长市长及其秘书们吃饭的经历,仿佛抬高了谁的身价。似乎我们不是来吃饭,而是来听故事的,可是这故事好乏味。我低头啃着硕大的鸡爪,想着街边小摊,夜风小醺,三两朋友,插科打诨,便是不能再有趣的,再开怀的。其实,虽然是公家给的机会,每当旅行间隙这样的时候,总令我有种被鞭尸的感觉。比喻难听,心情实则如此。
蜀南竹海颇令大家失望,因为和电影上的场面相差太远。长途车很舒服,座椅之间的距离很大,身体可以充分舒展。除了睡觉,和大家一起看电影,我也偶尔发发呆,跑跑神。是啊,老师问我们:为什么不快乐?为什么愤怒?那时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很不快乐,还以为有充分的理由愤怒。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怀揣着一颗被现实与冷漠击得粉碎的心在无数个夜里流浪街头,暗自哭泣。我想,这是个令人失望的世界,到处都是令人厌恶的嘴脸;我想,为什么这么认真却这么悲催,不如学人家轻浮自在实用地活。就是这样。那时我不知道,背离了真我,怀揣着假面地活了多少个妄为之年。
我开朗么?其实是没经历过风雨。我自信么?只不过是虚荣带来的自负?爱自己么?连信任都没有怎么能爱?只是以爱和自私的名义,让自己越来越怯懦和渺小。标签塑造了虚假的自我,后来又击垮了虚假的自我。你看,被击得粉碎的镜身是千千万万个支离破碎的影子,身形模糊。我拼命健身减肥,拼命学习考试,用力微笑,用力坚强,只是因为不能接受失败的自己。有一种失败,是毋庸置疑无可回避的。过去的失败,种种天真与无知,像噩梦一般拽着我的脚步;对于明天未知的期待,更由于那虚妄的标签增添魔力。我不是现在你看到的,我不存在于此时此地。我的心时而在风雨飘摇的往事中跌宕,时而在坠落天堂的羽翼上飞翔。我不在这里,不该在这里。很久很久,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一直到回到西安前,和两位姐姐讨论婚姻的观点。她们一面表示出对老公强烈的心理依赖,一面讲述那令人讶异的家庭暴力。我是说,由她们发起的暴力。这种纠结和矛盾令我困惑。我也曾用泪水打造一个楚楚动人的形象,在一段关系中以此表现自己的女性特征,博得男人的怜爱。她们讲述自己和孩子的事情,仿佛一切都无能为力。我们坐在成都最美的巷子里最美的宅子,我听着那些芝麻谷子的琐事归心似箭。
不管怎样,我还是回到了家。给我侄子他妈送完成都特产后,刚到家就接到她的电话。原本只是问我是否安全,因为聊到了小侄子的成长趣闻却一直聊了两个小时。听她讲着小侄子,觉得她好会当妈妈,觉得好为她开心。是啊,那么多家长不开心,觉得孩子不听话,只不过是因为孩子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这样的烦恼是多么可笑啊。我侄子他妈最近也感到诸事皆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也皆是因为心境的转变。我们从7岁就在一起,到了三十的年纪方才共同悟出:快乐与幸福都是自己的选择,是智慧经营的结果。我们不再盲目自卑与自大,就算外面再怎么改变,仿佛拿到了那把秘密钥匙。我们不再抱怨,不再彷徨,不再随风摇摆。如果人生果真已被上苍安排,我们希望,自己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在那个已经安排好的地方尽量过好一些,快乐一些。有了一份坚定沉稳的自爱,才发觉此时方能真正地去爱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世界。我们不再惧怕选择,因为了解,没有完全正确或错误的选择。人生的起伏与回转,又岂是逻辑推理所能得出的结果。于是我们在电话里,向彼此确认:若没有从前那般噩梦般的经历,又怎会拥有岁月赋予的这份从容,这如此安静美好的二三素心。不带一丝说教,我们共同感谢那些艰难,然后笑着说:是真的走出来了。
我为她做妈妈的艰辛所取得的小小进步高兴,不知道是不是会有自己的孩子。我也喜欢孩子,但不知这笨拙的手脚无知的大脑能否承担一个神圣的使命。谁知道呢?顺其自然吧。孩儿他爹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回到了自己的家,把灵魂与身体重新安放,不想它们再分开。不管前面的路是怎样,在一起就能走得轻松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