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
在天涯旅游板块上看到过这个走遍中国的图文帖。初看并不惊奇,类似的风光帖看太多了。细赏才发觉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他的镜头不仅瞄向无限辽远的天空大地,而且更多地对准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的各式各样的人群。透过他的镜头,我看到了不同水土孕育出来的不同的风情和文化,看到了那么多让我感觉陌生而又熟悉的生活。赞赏之余,也禁不住感叹,在全球化的车轮滚滚人们日益被异化被同质化的今天,仍然有那么多鲜活的面孔在演绎他们不为人知的原汁原味的生活,纵然充满艰辛,也履行他们自先辈那继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于是,你会开始思考,这个欲望都市、物质社会强加于我们的,是每个人都必须选择的生活吗?是否还存在别样不同的价值,值得我们更加坚韧不拔地发自内心地去寻求?在我,是有的,那绝对不是金钱和荣誉。
作者在发帖的过程中接受了网友的建议,将图片汇集整理成书,7月已出版,现在还不知道能否买到。他的前言已写好,与您共赏。
看帖去这里 http://www.yidu365.com/read_4907_49.html
冲破思想的禁锢
走遍中国,相信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愿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得浮躁而繁忙,慢慢地淡忘了曾经有过的梦想。每天只是为了生存而辛劳的时候,把它藏于心底深处,总说等等吧,等我有了钱和时间,就去走走。等到我终于明白,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时光静静地流逝,年龄越大,才越是理解生命的短促,不断重复的生活模式,让人渐渐地疲惫和麻木,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每个夜晚躺在沙发上,被迫地打开电视,欣赏着虚幻的精彩。心里却很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需要一种“能解脱自己”的智慧!
一定要冲破自己思想的禁锢,从困守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尽管没有停止过学习和思考,现在必须要接合现实转动的齿轮。整合自身具备的能力和兴趣,走出去的想法更加强烈。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与其在沙发里终日混沌,不如在路上禅悟。
很多的问题要逐一解决,卖掉了车,处理掉可以变现的东西加上积蓄,基本上达到了预算的经费。辞职、计划线路、买相机等等同时进行。
终于踏上了旅程!在路上,有伴就结伴,乘坐了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我的指导思想是:尽量不去那些热闹的名胜景点,深入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去发掘朴素而真实的生活细节,原始而神奇的自然美景。
路上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有美妙的风景,都会在一两个月之后变得不足为奇。每天都要去克服相同的疲惫和寂寞,还有偶尔不得不面对的恐惧和危险!有时 在深夜还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坚持。为了减负,摄影附件通通寄回家,路上买的书籍都要先撕掉封面和无关的页面,看完就扔。
我用400天走遍了中国大陆27省和4个直辖市,小结之后,为了弥补没有拍到的地方,又走了三个多月,总共行程500天,拍摄图片一万余幅。
那些一天天积累的平凡而美好的、奇妙而不可思议的画面,在有意无意间构筑了一幅祖国壮美的风情长卷;那些风尘仆仆的旅途时光,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汇集的图片故事,每翻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震撼!
她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行动的初衷,再一次赋予我全新的动力和信念,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我所记录的一切,看到当今主流社会普世价值观之外的另一面!
附上几张我很喜欢的图片
《爬坡上坎》
重庆人的勤劳和智慧来源于他们对人生深刻的理解----生活离不开"爬坡上坎"!
《旁观打牌的"重庆棒棒"》
重庆人不分高低贵贱,都有自己的生活观与生活方式,他们会巧妙地规避生活的烦恼
《我喜欢的重庆小面》
高尚的楼宇在不断的崛起!但重庆人平实的生活画面还没有失去!
《每个人都在尽量地工作和休闲》
《爬不完的坡》
重庆"扫街"最累,太多的坡坡坎坎
《小雨中的老街巷》
淅沥沥的小雨,拍打着记忆中的老街。
《稠密的老居住区》
狭小而稠密的老居住区,各家各户总会后继延伸出一小部分棚户小屋,让这些房子看上去总是参差错落的格局
《在门口缝补衣服的老奶奶》
《烧"别墅""二奶"等将受处罚》
近年来,有些居民在祭祖烧纸将"别墅","二奶"扎纸"轿车","伟哥","三陪小姐"等……
二、韩城
韩城同样是个古城,很多建筑风格与党家村雷同。
《扫街》
记得我小时侯住在街道上的场面就是这样,家家户户清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己屋门口见方范围的街道,起得早的会主动多扫一些邻居的区域,如果起的晚,见邻居帮忙打扫得多的,会主动在第2天早起。
当时一条大街就一个清洁工,只打扫实在无人清扫的角落,和将垃圾清倒到郊外。
所以我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当时的人,虽然生活清贫,但总有一种无形的情谊相互连系!记忆中的街道总是干干净净,与当下很多城镇遍地垃圾的街道形成强烈的对比!
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吗?
《珍贵的土地》
这里的土地,几乎都是陡峭不平,不利于庄稼生长。小山坡上唯一的小片平地,都要充分地利用,但是必须从山下抽水灌溉土地。
《推车叫卖水果的大妈》
烈日下,人迹消弭,唯有推车叫卖水果的大妈和她那特色的陕北高音穿行于巷道之间,三十七八度的气温已使我汗流浃背
《城老了!人老了!》
《孩子们在捉迷藏》
《学校门口》
我都等着按快门了,小点的孩子还一个劲儿地招呼同伴过来一起照相
《和睦的老,中,青三代人》
《对话的青年》
虽然听不清他们的谈话内容,但从表情和眼神,猜测他们可能是一对小情侣。如果我的想象不错的话,那么像这样漂亮的女孩和平凡的小伙子的爱情,也只有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才能看到了
作者在发帖的过程中接受了网友的建议,将图片汇集整理成书,7月已出版,现在还不知道能否买到。他的前言已写好,与您共赏。
看帖去这里 http://www.yidu365.com/read_4907_49.html
冲破思想的禁锢
走遍中国,相信是很多人都有过的愿望,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得浮躁而繁忙,慢慢地淡忘了曾经有过的梦想。每天只是为了生存而辛劳的时候,把它藏于心底深处,总说等等吧,等我有了钱和时间,就去走走。等到我终于明白,这一天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时光静静地流逝,年龄越大,才越是理解生命的短促,不断重复的生活模式,让人渐渐地疲惫和麻木,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真是我想要的生活吗?每个夜晚躺在沙发上,被迫地打开电视,欣赏着虚幻的精彩。心里却很清楚,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需要一种“能解脱自己”的智慧!
一定要冲破自己思想的禁锢,从困守的牢笼中解放出来!
尽管没有停止过学习和思考,现在必须要接合现实转动的齿轮。整合自身具备的能力和兴趣,走出去的想法更加强烈。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与其在沙发里终日混沌,不如在路上禅悟。
很多的问题要逐一解决,卖掉了车,处理掉可以变现的东西加上积蓄,基本上达到了预算的经费。辞职、计划线路、买相机等等同时进行。
终于踏上了旅程!在路上,有伴就结伴,乘坐了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我的指导思想是:尽量不去那些热闹的名胜景点,深入一些鲜为人知的地方,去发掘朴素而真实的生活细节,原始而神奇的自然美景。
路上的困难也是可想而知的,所有美妙的风景,都会在一两个月之后变得不足为奇。每天都要去克服相同的疲惫和寂寞,还有偶尔不得不面对的恐惧和危险!有时 在深夜还没有找到住宿的地方,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坚持。为了减负,摄影附件通通寄回家,路上买的书籍都要先撕掉封面和无关的页面,看完就扔。
我用400天走遍了中国大陆27省和4个直辖市,小结之后,为了弥补没有拍到的地方,又走了三个多月,总共行程500天,拍摄图片一万余幅。
那些一天天积累的平凡而美好的、奇妙而不可思议的画面,在有意无意间构筑了一幅祖国壮美的风情长卷;那些风尘仆仆的旅途时光,绚丽多彩的人文风情,汇集的图片故事,每翻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和震撼!
她已经彻底地改变了我行动的初衷,再一次赋予我全新的动力和信念,应该让更多人看到我所记录的一切,看到当今主流社会普世价值观之外的另一面!
附上几张我很喜欢的图片
《爬坡上坎》
重庆人的勤劳和智慧来源于他们对人生深刻的理解----生活离不开"爬坡上坎"!
![]() |
《旁观打牌的"重庆棒棒"》
重庆人不分高低贵贱,都有自己的生活观与生活方式,他们会巧妙地规避生活的烦恼
![]() |
《我喜欢的重庆小面》
高尚的楼宇在不断的崛起!但重庆人平实的生活画面还没有失去!
![]() |
《每个人都在尽量地工作和休闲》
![]() |
《爬不完的坡》
重庆"扫街"最累,太多的坡坡坎坎
![]() |
《小雨中的老街巷》
淅沥沥的小雨,拍打着记忆中的老街。
![]() |
《稠密的老居住区》
狭小而稠密的老居住区,各家各户总会后继延伸出一小部分棚户小屋,让这些房子看上去总是参差错落的格局
![]() |
《在门口缝补衣服的老奶奶》
![]() |
![]() |
《烧"别墅""二奶"等将受处罚》
近年来,有些居民在祭祖烧纸将"别墅","二奶"扎纸"轿车","伟哥","三陪小姐"等……
![]() |
二、韩城
韩城同样是个古城,很多建筑风格与党家村雷同。
《扫街》
记得我小时侯住在街道上的场面就是这样,家家户户清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扫自己屋门口见方范围的街道,起得早的会主动多扫一些邻居的区域,如果起的晚,见邻居帮忙打扫得多的,会主动在第2天早起。
当时一条大街就一个清洁工,只打扫实在无人清扫的角落,和将垃圾清倒到郊外。
所以我有种很强烈的感觉,当时的人,虽然生活清贫,但总有一种无形的情谊相互连系!记忆中的街道总是干干净净,与当下很多城镇遍地垃圾的街道形成强烈的对比!
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提高了吗?
![]() |
《珍贵的土地》
这里的土地,几乎都是陡峭不平,不利于庄稼生长。小山坡上唯一的小片平地,都要充分地利用,但是必须从山下抽水灌溉土地。
![]() |
《推车叫卖水果的大妈》
烈日下,人迹消弭,唯有推车叫卖水果的大妈和她那特色的陕北高音穿行于巷道之间,三十七八度的气温已使我汗流浃背
![]() |
《城老了!人老了!》
![]() |
《孩子们在捉迷藏》
![]() |
《学校门口》
我都等着按快门了,小点的孩子还一个劲儿地招呼同伴过来一起照相
![]() |
《和睦的老,中,青三代人》
![]() |
《对话的青年》
虽然听不清他们的谈话内容,但从表情和眼神,猜测他们可能是一对小情侣。如果我的想象不错的话,那么像这样漂亮的女孩和平凡的小伙子的爱情,也只有在这片质朴的土地上,才能看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