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今天,想起看的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在异乡,想起了爸爸。
爸爸是50,60年代的人。那些电视剧里演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也许也是发生在爸爸身上的事。
爸爸不是什么军区大院的子弟,爷爷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警察,有着一点点资本家的后代的背景。
爸爸生在西城,长在南城。
现在的爸爸没有那些年代人身上所有的放荡不羁的个性。也许那个年代的人现在同样也没有着他们原本的个性。
但是感觉爸爸在那个年代应该也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吧,只是从平时的只言片语中,清晰的感觉到电视剧里的人物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爸爸的发小有一次指着他眼角的深深的疤痕告诉我,你是你爸戳的,我看着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爸爸,冷静的告诉叔叔,哦我不信。
我不信,就是不信,当时。
后来慢慢的接触爸爸年轻的那个年代,知道了那个年代的疯狂。可我依旧不信,会写诗,会画画,会雕刻,会摄影的爸爸,是那些疯狂的青年。
然后,又一次和奶奶聊起爸爸,奶奶说,你爸爸是你爷爷打的长大的。游野泳,打人,逃课,打老师,奶奶说害怕以后爸爸长大了就得进监狱,就让爸爸接了爷爷的班当了警察。你现在这么乖,幸好没随了你爸。
奶奶说的话没错,肯定没错。文质彬彬的爸爸就此不复存在了。
记得又一次,春节我点爆竹怕泵到自己,离的远远的,不敢点,爸爸把他抽的半根烟换了我手中长长的香,说这孩子怎么越大越抽抽,女孩子怎么了,照样给我胆大点,以后能干什么事啊,我小时候,拿着二踢脚隔着街对轰,也没看我现在缺胳膊少腿。。。
爸爸的话,爸爸的形象彻底颠覆了。
那个春节,我17.
有些东西,在爸爸身上是矛盾的。
爸爸讨厌我的北京腔,每次都很刻意的板我说话。说我说的话像女流氓。可他自己是或真价值的老北京,以至于现在在外地上学,被别人认为我要么是河北的,要么是浙江的。更有甚的班主任到现在认为我是上海的,奶奶的。姐姐我是北京人。这是爸爸害的。
爸爸不喜欢我稳不下来的性格,我不喜欢弹琴,不喜欢画画,不喜欢雕刻,不喜欢一切静的东西。每天拉拉塔塔,不喜欢打扮,爸爸每次都说,那点像女孩。
爸爸讨厌我的情绪化。说急救急,急了就骂,上手就打,在谁面前都一样。爷爷奶奶面前还收敛点。爸爸妈妈面前,照旧。
我觉得,这是那个年轻的爸爸身上所有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点没错。我像你。你是我爸爸。我是你闺女。这改不了。
这些矛盾的东西,现在的爸爸身上依然存在。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在开车的时候,破口大骂:丫这孙子,开鸡巴车这么他妈老慢。下车就跟那人干架。吓得我们同学说你爸是警察?我说,我记的是。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文质彬彬的,穿这西服出没与各个高级场所。跟各种人打交道。说着各种成语。
戴着眼镜的爸爸,回偶尔抱怨一下生活的艰辛。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天天满足于生活的知足。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去画展,书法展,什么的。
戴着眼镜的爸爸,也会穿着大裤衩子,跟菜市场的小商贩讨价还价。为了几毛钱。
长大的我,越来越理解爸爸。
在那个年代,有一天,他们的理想主义轰然倒塌,爸爸默默的服从了生活的安排,屈服于命运的决定。静静的饮这生活的酒,无论是伏特加,还是xo,还是二锅头,还是普京。
那个艺术家的人,是我爸爸。
那个市井小民的人,是我爸爸。
那个文质彬彬的人,是我爸爸。
那个京油子的人,同样是我爸爸。
在异乡,想起了爸爸。
爸爸是50,60年代的人。那些电视剧里演的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故事,也许也是发生在爸爸身上的事。
爸爸不是什么军区大院的子弟,爷爷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警察,有着一点点资本家的后代的背景。
爸爸生在西城,长在南城。
现在的爸爸没有那些年代人身上所有的放荡不羁的个性。也许那个年代的人现在同样也没有着他们原本的个性。
但是感觉爸爸在那个年代应该也是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吧,只是从平时的只言片语中,清晰的感觉到电视剧里的人物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爸爸的发小有一次指着他眼角的深深的疤痕告诉我,你是你爸戳的,我看着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爸爸,冷静的告诉叔叔,哦我不信。
我不信,就是不信,当时。
后来慢慢的接触爸爸年轻的那个年代,知道了那个年代的疯狂。可我依旧不信,会写诗,会画画,会雕刻,会摄影的爸爸,是那些疯狂的青年。
然后,又一次和奶奶聊起爸爸,奶奶说,你爸爸是你爷爷打的长大的。游野泳,打人,逃课,打老师,奶奶说害怕以后爸爸长大了就得进监狱,就让爸爸接了爷爷的班当了警察。你现在这么乖,幸好没随了你爸。
奶奶说的话没错,肯定没错。文质彬彬的爸爸就此不复存在了。
记得又一次,春节我点爆竹怕泵到自己,离的远远的,不敢点,爸爸把他抽的半根烟换了我手中长长的香,说这孩子怎么越大越抽抽,女孩子怎么了,照样给我胆大点,以后能干什么事啊,我小时候,拿着二踢脚隔着街对轰,也没看我现在缺胳膊少腿。。。
爸爸的话,爸爸的形象彻底颠覆了。
那个春节,我17.
有些东西,在爸爸身上是矛盾的。
爸爸讨厌我的北京腔,每次都很刻意的板我说话。说我说的话像女流氓。可他自己是或真价值的老北京,以至于现在在外地上学,被别人认为我要么是河北的,要么是浙江的。更有甚的班主任到现在认为我是上海的,奶奶的。姐姐我是北京人。这是爸爸害的。
爸爸不喜欢我稳不下来的性格,我不喜欢弹琴,不喜欢画画,不喜欢雕刻,不喜欢一切静的东西。每天拉拉塔塔,不喜欢打扮,爸爸每次都说,那点像女孩。
爸爸讨厌我的情绪化。说急救急,急了就骂,上手就打,在谁面前都一样。爷爷奶奶面前还收敛点。爸爸妈妈面前,照旧。
我觉得,这是那个年轻的爸爸身上所有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点没错。我像你。你是我爸爸。我是你闺女。这改不了。
这些矛盾的东西,现在的爸爸身上依然存在。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在开车的时候,破口大骂:丫这孙子,开鸡巴车这么他妈老慢。下车就跟那人干架。吓得我们同学说你爸是警察?我说,我记的是。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文质彬彬的,穿这西服出没与各个高级场所。跟各种人打交道。说着各种成语。
戴着眼镜的爸爸,回偶尔抱怨一下生活的艰辛。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天天满足于生活的知足。
戴着眼镜的爸爸,会去画展,书法展,什么的。
戴着眼镜的爸爸,也会穿着大裤衩子,跟菜市场的小商贩讨价还价。为了几毛钱。
长大的我,越来越理解爸爸。
在那个年代,有一天,他们的理想主义轰然倒塌,爸爸默默的服从了生活的安排,屈服于命运的决定。静静的饮这生活的酒,无论是伏特加,还是xo,还是二锅头,还是普京。
那个艺术家的人,是我爸爸。
那个市井小民的人,是我爸爸。
那个文质彬彬的人,是我爸爸。
那个京油子的人,同样是我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