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电影你说不出它哪里好,就是觉得它很妙
今天看了《杀妻总动员》。
首先吐槽一下片名。我不喜欢这个中文片名,我不喜欢什么“xxx总动员”之类的片名。是不是从《玩具总动员》开始,之后冒出了《汽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偷懒!《杀妻总动员》这个名字有点标题党的意思。虽然电影里的确有一个人想杀老婆,但不是重点。片子是那种段子电影,一共有杀妻、鸟爸、盗贼、广告女、杀手和翻译这5个部分构成,彼此之间有若有若无的关系。英文名叫《Survive Style 5+》,和杀妻有一点关系。
我得说,这两个小时的电影,大部分的时间都让我有点摸不到头脑。那5个故事也没有多大的交集。不是像《两杆大烟枪》那样的,你很明确的知道这几伙人最后肯定能碰到一起。但是它又牵挂着你坚持看到最后,你的疑惑,你感到的无聊,到最后都一一化解,变成了一丝丝的温暖和感动。
这是一部有点“变态”的电影。
杀妻部分。一个住在森林里的男人,杀他老婆杀了五次。一开始就是埋尸的镜头,没说明为什么要杀妻,一直都没说!我猜测可能是激情退去吧。但是很奇怪的是,他老婆每次都能复活过来。第一次复活回来还给他做了好多好吃的,接下来就是大打出手。但是,你在他们的打杀中,感觉不到他们之间有多大的恨意。男人好像只是想逃避女人,女人一直都是一副冰山脸。在圣诞节的那次复活时,男人和女人和好了,还一起看天空。颇有点相爱相杀的意思。只是在前几天,男人委托了一个杀手来杀女人。杀手当时以为自己杀死女人了,在杀手要离开日本时还特地来感谢男人给他了生意,没想到看到了复活回来的女人。杀手觉得自己没完成好任务,就又把女人给杀了。男人在那时已经和女人和好了,他舍不得女人了,可惜这回女人真的死了。(这里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女人这次就真的死了)
以前男人每次埋女人的镜头,剪辑都是干净利落。拖尸、入土、填土、开车走人。这最后一次,他是用手一点一点抔起土,埋葬女人。在回到家后,男人走到女人之前复活时出现的房间——浴室、卧室、书房等地方,女人这次没出现。他不甘心,又回到了埋女人的林地。他又扒开土,希望没看到女人的尸体。可惜,扒开土,是女人苍白的脸。女人真的死了。
你以为不爱了,你一直想甩掉她,而她还对你恋恋不舍。当你又爱了,世事弄人,她却不在了。
鸟爸的故事有点像《变形记》。一个典型的日本职员,在一次催眠之后以为自己是一只鸟。从此行为就是一只鸟了,不会说人话了,只会“嘟嘟”的鸟叫。家里还有妻子、女儿、儿子。妻子和女儿很悲伤,只有小儿子坦然接受了鸟爸。他说,
“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有个鸟爸爸是好是坏,关键在我们如何对待。爸爸变为一只鸟,我们也要随之变化。鸟爸爸有鸟爸爸的好处,我们不能永久忧愁,应该同鸟爸爸一起寻找开心,人生是短暂的。从此我不再吃鸟肉,还有那些凡是带羽毛的。”鸟爸在一个草坪上学飞翔,每次都从坡上滚下去。儿子先只是在一边看鸟爸,后来他和鸟爸一起滚草坪,还很快乐。
这里说一个细节,我在看影评的时候看到的。鸟爸还是正常人的时候,告诉家人一起去看那个催眠大师的表演。但是那个门票很贵,妻子就问鸟爸了。鸟爸说是他的一个客户给的,妻子却记不起哪个客户了。 这里有网友说可能是鸟爸怕妻子心疼买票的钱,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鸟爸的故事比《变形记》要温馨多了。虽然妻子女儿不如小儿子能做到“随遇而安”,但他们并没有抛弃鸟爸。当科研人员想把鸟爸当做实验样品留在科研所的时候,妻子果断的说了“不行”
广告女的故事,我没有太大的感触。
盗贼的故事,有点搞基的,不过结局也很温暖。
杀手和翻译,是线索人物,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杀手的经典台词是“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
电影看完了,心情不错。
我觉得有种电影,你说不出它哪里好,就是觉得它很妙。这种段子电影,看过的有《重庆森林》
、《破事儿》,都挺喜欢的。这些电影把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放大细节,加上演员自然的表演,往往能撩人心弦。它的故事讲完了,你觉得意犹未尽。它没有很明确的主题,没有很鲜明的价值取向。就像生活一样,充满了各种意外、各种不确定,你爱吃咸,我爱吃甜。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在影片结束之后,cast 滚动出来,你还在想着最后一幕,回味着那几帧的画面。好电影就该是这样的,开放的主题,让观者可以“不求甚解”地去理解,去想象。只是有时候,那种被感动的细节,那种情愫,因为很难表达,就被锁在心中,倒是让人有点不快了。所以还是要锤炼文字表达的功力啊。
首先吐槽一下片名。我不喜欢这个中文片名,我不喜欢什么“xxx总动员”之类的片名。是不是从《玩具总动员》开始,之后冒出了《汽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偷懒!《杀妻总动员》这个名字有点标题党的意思。虽然电影里的确有一个人想杀老婆,但不是重点。片子是那种段子电影,一共有杀妻、鸟爸、盗贼、广告女、杀手和翻译这5个部分构成,彼此之间有若有若无的关系。英文名叫《Survive Style 5+》,和杀妻有一点关系。
我得说,这两个小时的电影,大部分的时间都让我有点摸不到头脑。那5个故事也没有多大的交集。不是像《两杆大烟枪》那样的,你很明确的知道这几伙人最后肯定能碰到一起。但是它又牵挂着你坚持看到最后,你的疑惑,你感到的无聊,到最后都一一化解,变成了一丝丝的温暖和感动。
这是一部有点“变态”的电影。
杀妻部分。一个住在森林里的男人,杀他老婆杀了五次。一开始就是埋尸的镜头,没说明为什么要杀妻,一直都没说!我猜测可能是激情退去吧。但是很奇怪的是,他老婆每次都能复活过来。第一次复活回来还给他做了好多好吃的,接下来就是大打出手。但是,你在他们的打杀中,感觉不到他们之间有多大的恨意。男人好像只是想逃避女人,女人一直都是一副冰山脸。在圣诞节的那次复活时,男人和女人和好了,还一起看天空。颇有点相爱相杀的意思。只是在前几天,男人委托了一个杀手来杀女人。杀手当时以为自己杀死女人了,在杀手要离开日本时还特地来感谢男人给他了生意,没想到看到了复活回来的女人。杀手觉得自己没完成好任务,就又把女人给杀了。男人在那时已经和女人和好了,他舍不得女人了,可惜这回女人真的死了。(这里可以探讨一下,为什么女人这次就真的死了)
以前男人每次埋女人的镜头,剪辑都是干净利落。拖尸、入土、填土、开车走人。这最后一次,他是用手一点一点抔起土,埋葬女人。在回到家后,男人走到女人之前复活时出现的房间——浴室、卧室、书房等地方,女人这次没出现。他不甘心,又回到了埋女人的林地。他又扒开土,希望没看到女人的尸体。可惜,扒开土,是女人苍白的脸。女人真的死了。
你以为不爱了,你一直想甩掉她,而她还对你恋恋不舍。当你又爱了,世事弄人,她却不在了。
鸟爸的故事有点像《变形记》。一个典型的日本职员,在一次催眠之后以为自己是一只鸟。从此行为就是一只鸟了,不会说人话了,只会“嘟嘟”的鸟叫。家里还有妻子、女儿、儿子。妻子和女儿很悲伤,只有小儿子坦然接受了鸟爸。他说,
“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有个鸟爸爸是好是坏,关键在我们如何对待。爸爸变为一只鸟,我们也要随之变化。鸟爸爸有鸟爸爸的好处,我们不能永久忧愁,应该同鸟爸爸一起寻找开心,人生是短暂的。从此我不再吃鸟肉,还有那些凡是带羽毛的。”鸟爸在一个草坪上学飞翔,每次都从坡上滚下去。儿子先只是在一边看鸟爸,后来他和鸟爸一起滚草坪,还很快乐。
这里说一个细节,我在看影评的时候看到的。鸟爸还是正常人的时候,告诉家人一起去看那个催眠大师的表演。但是那个门票很贵,妻子就问鸟爸了。鸟爸说是他的一个客户给的,妻子却记不起哪个客户了。 这里有网友说可能是鸟爸怕妻子心疼买票的钱,就编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鸟爸的故事比《变形记》要温馨多了。虽然妻子女儿不如小儿子能做到“随遇而安”,但他们并没有抛弃鸟爸。当科研人员想把鸟爸当做实验样品留在科研所的时候,妻子果断的说了“不行”
广告女的故事,我没有太大的感触。
盗贼的故事,有点搞基的,不过结局也很温暖。
杀手和翻译,是线索人物,起穿针引线的作用。杀手的经典台词是“what's your function in your life?”
电影看完了,心情不错。
我觉得有种电影,你说不出它哪里好,就是觉得它很妙。这种段子电影,看过的有《重庆森林》
、《破事儿》,都挺喜欢的。这些电影把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放大细节,加上演员自然的表演,往往能撩人心弦。它的故事讲完了,你觉得意犹未尽。它没有很明确的主题,没有很鲜明的价值取向。就像生活一样,充满了各种意外、各种不确定,你爱吃咸,我爱吃甜。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在影片结束之后,cast 滚动出来,你还在想着最后一幕,回味着那几帧的画面。好电影就该是这样的,开放的主题,让观者可以“不求甚解”地去理解,去想象。只是有时候,那种被感动的细节,那种情愫,因为很难表达,就被锁在心中,倒是让人有点不快了。所以还是要锤炼文字表达的功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