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踪》文摘44
《禅踪》文摘44
无 缝 塔(上)
距四祖寺西北边大约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个石塔,当地人叫它众生塔,这是个由里层的无缝塔和外层的鲁班亭两部分组合起来的全石建筑。去考察它的时候它被村民当做柴房,堆满了烧火木柴,四周好多牛粪。
经过考察可以确定无缝塔的主人是栽松道人,依据是无缝塔基的须弥座上刻有“塔接栽松”的字样,所以可以认定它是栽松道人的舍利塔。经典里记载:昔日栽松道人向四祖求道。四祖言:“倘若再来,吾可迟汝。”栽松道人回去,即投胎入化。这座塔就是栽松道人的舍利塔。后来栽松道人转世亲侍四祖成为禅宗五祖。现在正在对这座塔重新修整,从埋在深层的地下发现还有更大更漂亮的基座,也许从中能获得到更多详实的资料。
这件事情使我想起无缝塔的公案。以前看过无缝塔公案后是一头雾水,但是又特别的感兴趣,所以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想去搞明白,结果是自己钻进无缝塔里出不来。现在有机会亲自看到让我爬进去,出不来的无缝塔的原貌,既亲切又无奈。(我想可能这个建筑群并不为外人所知,要不也不会有后来肃宗皇帝和忠国师的无缝塔公案,)。这个公案是这样:
肃宗帝问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
国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
帝曰:“请师塔样?”
国师良久云:“会么?”
帝云:“不会。”
国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
后帝诏耽源问:“此意如何?”
源良久云:“会么?”
帝云:“不会。”
源云:“湘之南,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舡。琉璃殿上无知识。”
忠国师是六祖慧能的弟子,而耽源是马祖手下的强将,他跟随忠国师身边当侍者多年,深得忠国师的认可。后来仰山从耽源处得个入处,在伪山处得个用处,那是后话了。我们还是先看这个无缝塔公案。
肃宗帝问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这在世俗里是人之常情;在肃宗帝则是理所当然,也是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机会;在禅师眼里却是多此一举。不管怎么说它的可能性,肃宗帝的这一问的本来意思只有去问肃宗帝,而事实上肃宗帝也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禅宗的不立文字,因为文字表达不了。
忠国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弘法利生的机会,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回答说:“与老僧作个无缝塔。”来为难肃宗帝或者说是考验肃宗帝。无缝塔是什么样的?怎么造?肃宗帝一定是没有听说过,既然如此那应该是皇帝身边没有人知道的了。忠国师的这一回答就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去下馆子,主人问到:“今天想吃什么菜?”而客人却说:“随便!”天底下那有“随便”这道菜?又那一道菜不是“随便?!”这很契和六祖慧能的:“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肃宗帝在自己的老师前面很诚实就说:“请师塔样?”这也就是象主人问客人:“随便这道菜怎么做?”或者说:“你要怎么样的随便?”这也说明肃宗帝没有什么智慧,只能被忠国师拉着绳头走。或者说肃宗帝更精明,把皮球踢回到忠国师那里,对国师进行逼拶。不管是那一个是事实,我们研究这一公案的后人是最笨的了,被人拉着鼻子跑。
无 缝 塔(上)
距四祖寺西北边大约两三百米的地方有个石塔,当地人叫它众生塔,这是个由里层的无缝塔和外层的鲁班亭两部分组合起来的全石建筑。去考察它的时候它被村民当做柴房,堆满了烧火木柴,四周好多牛粪。
经过考察可以确定无缝塔的主人是栽松道人,依据是无缝塔基的须弥座上刻有“塔接栽松”的字样,所以可以认定它是栽松道人的舍利塔。经典里记载:昔日栽松道人向四祖求道。四祖言:“倘若再来,吾可迟汝。”栽松道人回去,即投胎入化。这座塔就是栽松道人的舍利塔。后来栽松道人转世亲侍四祖成为禅宗五祖。现在正在对这座塔重新修整,从埋在深层的地下发现还有更大更漂亮的基座,也许从中能获得到更多详实的资料。
这件事情使我想起无缝塔的公案。以前看过无缝塔公案后是一头雾水,但是又特别的感兴趣,所以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想去搞明白,结果是自己钻进无缝塔里出不来。现在有机会亲自看到让我爬进去,出不来的无缝塔的原貌,既亲切又无奈。(我想可能这个建筑群并不为外人所知,要不也不会有后来肃宗皇帝和忠国师的无缝塔公案,)。这个公案是这样:
肃宗帝问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
国师云:“与老僧作个无缝塔。”
帝曰:“请师塔样?”
国师良久云:“会么?”
帝云:“不会。”
国师云:“吾有付法弟子耽源却谙此事。”
后帝诏耽源问:“此意如何?”
源良久云:“会么?”
帝云:“不会。”
源云:“湘之南,谭之北,中有黄金充一国。
无影树下合同舡。琉璃殿上无知识。”
忠国师是六祖慧能的弟子,而耽源是马祖手下的强将,他跟随忠国师身边当侍者多年,深得忠国师的认可。后来仰山从耽源处得个入处,在伪山处得个用处,那是后话了。我们还是先看这个无缝塔公案。
肃宗帝问忠国师:“百年后所须何物?”这在世俗里是人之常情;在肃宗帝则是理所当然,也是学生向老师学习的机会;在禅师眼里却是多此一举。不管怎么说它的可能性,肃宗帝的这一问的本来意思只有去问肃宗帝,而事实上肃宗帝也无法把自己的想法全部用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禅宗的不立文字,因为文字表达不了。
忠国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弘法利生的机会,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回答说:“与老僧作个无缝塔。”来为难肃宗帝或者说是考验肃宗帝。无缝塔是什么样的?怎么造?肃宗帝一定是没有听说过,既然如此那应该是皇帝身边没有人知道的了。忠国师的这一回答就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去下馆子,主人问到:“今天想吃什么菜?”而客人却说:“随便!”天底下那有“随便”这道菜?又那一道菜不是“随便?!”这很契和六祖慧能的:“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肃宗帝在自己的老师前面很诚实就说:“请师塔样?”这也就是象主人问客人:“随便这道菜怎么做?”或者说:“你要怎么样的随便?”这也说明肃宗帝没有什么智慧,只能被忠国师拉着绳头走。或者说肃宗帝更精明,把皮球踢回到忠国师那里,对国师进行逼拶。不管是那一个是事实,我们研究这一公案的后人是最笨的了,被人拉着鼻子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