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
今天早些的时候,我,我妈,和我姥姥一家因为有点事情去了一下位于平山县的古中山陵园。整个过程其实没有那么有趣,但是也并不是无聊的快令人发疯,终究,这是一次家族之旅,而我这个晚辈能做的除了少说话就是多跑腿;这两件我能做的事正好都是我一直乐此不疲的爱好,于是一上午的时间很快的就过去了。当我们从山上下来后,长辈们站在我们一开始上山的出发点在讨论一些事情,我就倍感无聊的往远处的常青树林那里走去。这时,一只猫突然从我的右边冲了出来,跑到了一棵常青树后面。在平时,我总是无聊至极的试图和在路上遇到的野猫野狗对话,方法就是拙劣的去学几声“喵”或者“汪”,并期望他们也能像我一样闲的令人发中指的回敬几句。现实是,各位,那些野生的,自给自足的动物都很忙。它们什么时候能够无聊到学几句人话,然后厚颜无耻的向它们遇见的第一个人类来炫耀它们并不熟悉的语言?通常那些猫猫狗狗要么根本把我当成路边的石头,然后面无表情的走过去,要么就回头鄙夷的看我一眼,然后面无表情的走过去,去忙着生存,并把我这个无所事事的有浪费生命之嫌的人类甩在身后。
虽然如此,我的恶习依旧未改。我小声的对着常青树的方向“喵”的叫了一声, 并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一只双腿站立,直立行走,假装友好其实是无聊的令人发中指的猫。那只猫停住了。这是在我多年向猫猫狗狗搭讪生涯中从来没遇到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那只猫正好刚睡完午觉也闲的发慌的想找什么东西玩玩或者被什么东西玩。于是我一鼓作气,又贱兮兮的叫了几声。那只猫竟然回应了。没错,我没听错,那只猫也喵喵的冲我这边叫了几句。我感觉这太好玩了,我就蹲下来,看见了那只站在常青树后面的那只猫。
不煽情地说,这只猫仅从外形上就像极了我原来养过的第二只猫。略大的身躯,背上有褐色的和黑色的斑点,瘦瘦的,友好的,羞涩的。她又叫了几声,两只猫眼看着我。我于是就回应着她。我们这样不知所云的对话持续了大概二十秒,然后她开始向我这边走来,慢悠悠的踩着猫步。我觉得这一切太奇妙了。这是我,第一次用另外一个物种的语言把这个物种勾引过来。重要的是,这只猫好像还听懂了。重要的是,在我们对话的过程中,她的两只猫眼一直看着我,似乎要传达什么信息。可惜的是,我没有看懂。于是那只猫决定走过来。她走过来,用身体蹭了蹭我的左小腿,又蹭了蹭我的右小腿。猫光滑的皮毛,猫摇摆的尾巴,猫像水晶一样的眼睛。我想起了一只在安妮宝贝的小说里出现过的得了皮肤饥渴症的狗。我慢慢伸出手去摸她。她把眼睛眯起来,仰起头看我。她在我身边卧下,然后我就试着把她的毛捋顺。这时候我妈叫了我一声,我就跟着家人去到了一个不远处的一个办公大厅里。到了办公厅,我仍然为刚才自己刚学会的和猫交流的能力而震惊,然后我觉得我可以去接着和我刚认识的朋友再聊会儿复习一下。我就出去,走向我刚才看见那只猫的地方。可是猫不见了。我四周看了一圈,没有。那只猫就这么不见了。我想起孟烦了的那句话,我是我认识的最晦气的人。
我养过的第一只猫,是一只棕褐色的,像狸猫的猫。关于这只猫的记忆我实在是不多。我记得我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从奶奶家抱回了这只几个月大的,不喜欢叫的小猫。然后就没了。我现在苦笑着想,我只记住了我得到这只猫的那一天,和失去这只猫的那一天,而中间猫的成长,嬉闹,可爱等等记忆则完全消失了。我还是想谢谢那个拿着橡皮擦的人或者上帝,没有擦去猫的死去这个记忆,这样我就可以,在以后的日子中认真的观察身边的猫,聆听他们,并祈求他们不要突然离我而去。
那只猫到后来,就是他的晚年,硕大的身体变的非常虚弱。后来,我妈妈告诉我他应该是把塑料袋吃下去了。我只记得我当时在上小学,我爷爷骑着三轮车接我回来,我就看见那只猫躺在院子中央。那不是那种懒洋洋的晒太阳,而是周身无力的瘫在那里。是那种每一个毛孔都敞开着,每一根皮毛都散开着,每一块肌肉都塌下来的那种瘫痪。我需要把他挪开,因为车轱辘都快轧到他了他仍然那样躺着,只是他的头。他的头。他的头就像,那种到了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的老年人的一只手,无力,虚弱,但是竟然一直在颤抖。那不是雨水压过花朵的颤抖,不是麻雀起飞时翅膀的颤抖,不是,这种颤抖没有一点诗意,没有,有的只是对生命快流失已尽的恐惧和对周遭环境的深深的不信任。我一直觉得他不只是吃了塑料袋,他一定是得了什么病。不然他的头不会一直摇晃的那么厉害。每一次我从他的身边经过,他抬起他那猛烈颤抖的头,虚弱至极的向我叫。我实在不想用绝望来形容那种叫声。让我现在感到绝望的是,当时家里人没有一个人关心那只猫,哪怕他快死了。我们没有说去让他看医生,没有多给他喂好的食物,什么也没做。我当时在上小学,但是我每次看见这只猫时,只有两个字在我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死亡。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死亡。我恐惧的从猫的身边跑开,在他浑浊的目光注视下。死亡。
几天过后,猫躺在地上不动了。他的头不再颤抖,反而很平静,平静的就像院子里那棵站在阳光下沉默的香椿树。
第二天,当我爷爷骑着三轮把我送回家的时候,我推开门,看向院子里。阳光落在猫原来躺的地方,异常刺眼。后来这个场景一直印在我心里。
我养的第二只猫,和我在中古山陵园遇见的那只基本一模一样。背上有棕褐色和黑色的斑点,肚子的部分是纯白的。和第一只猫一样,关于第二只猫的记忆也是少之又少,我甚至都记不清我是怎么得到这只猫的。我问了我妈妈,她连有过这只猫都不记得了。这是有原因的。这只猫突然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又突然的离开我们的生活。而人类是习惯遗忘的动物。
这第二只猫,我也记不清性别,性情对第一只来说比较活泼。他喜欢通过叫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情绪。尽管如此,他也是有安静的一面。我那时已经开始学钢琴,当我练琴的时候,他会安静的走过来卧在钢琴的一角,把尾巴卷起来,头埋在身体里听我弹琴。有时候他就把头放在身体上或地板上,有时候就那么睡着了。有时候我停下休息的时候,低头会看见猫蜷在那里,靠着钢琴睡着了。香椿树的影子在地上不停的来来回回,像极了那在天上逍遥自在的云,和云下来来回回永不停止的夏天。
那天我在学校参加期末考试。虽然小学离我家不算近,但是我有好几个可以作伴的小伙伴,所以我们都是走回家。快走到家门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站在门前等着我。她指着我家旁边的路说,咪咪在路边吃了老鼠药,死了。我吃惊的走向她指的方向,看见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猫。猫的姿态不是很僵硬,他好像又是听着钢琴的声音睡着了。我走过去,看着全无生命气息的猫,那种恐惧的感觉又慢慢袭来,我用尽全身力气跑回家里。想哭却哭不出来。死亡。
第二只猫在我家生活应该还不到一年。
我养的那两只猫都没有名字。
猫不应该有名字。
虽然如此,我的恶习依旧未改。我小声的对着常青树的方向“喵”的叫了一声, 并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只猫,一只双腿站立,直立行走,假装友好其实是无聊的令人发中指的猫。那只猫停住了。这是在我多年向猫猫狗狗搭讪生涯中从来没遇到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那只猫正好刚睡完午觉也闲的发慌的想找什么东西玩玩或者被什么东西玩。于是我一鼓作气,又贱兮兮的叫了几声。那只猫竟然回应了。没错,我没听错,那只猫也喵喵的冲我这边叫了几句。我感觉这太好玩了,我就蹲下来,看见了那只站在常青树后面的那只猫。
不煽情地说,这只猫仅从外形上就像极了我原来养过的第二只猫。略大的身躯,背上有褐色的和黑色的斑点,瘦瘦的,友好的,羞涩的。她又叫了几声,两只猫眼看着我。我于是就回应着她。我们这样不知所云的对话持续了大概二十秒,然后她开始向我这边走来,慢悠悠的踩着猫步。我觉得这一切太奇妙了。这是我,第一次用另外一个物种的语言把这个物种勾引过来。重要的是,这只猫好像还听懂了。重要的是,在我们对话的过程中,她的两只猫眼一直看着我,似乎要传达什么信息。可惜的是,我没有看懂。于是那只猫决定走过来。她走过来,用身体蹭了蹭我的左小腿,又蹭了蹭我的右小腿。猫光滑的皮毛,猫摇摆的尾巴,猫像水晶一样的眼睛。我想起了一只在安妮宝贝的小说里出现过的得了皮肤饥渴症的狗。我慢慢伸出手去摸她。她把眼睛眯起来,仰起头看我。她在我身边卧下,然后我就试着把她的毛捋顺。这时候我妈叫了我一声,我就跟着家人去到了一个不远处的一个办公大厅里。到了办公厅,我仍然为刚才自己刚学会的和猫交流的能力而震惊,然后我觉得我可以去接着和我刚认识的朋友再聊会儿复习一下。我就出去,走向我刚才看见那只猫的地方。可是猫不见了。我四周看了一圈,没有。那只猫就这么不见了。我想起孟烦了的那句话,我是我认识的最晦气的人。
我养过的第一只猫,是一只棕褐色的,像狸猫的猫。关于这只猫的记忆我实在是不多。我记得我是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从奶奶家抱回了这只几个月大的,不喜欢叫的小猫。然后就没了。我现在苦笑着想,我只记住了我得到这只猫的那一天,和失去这只猫的那一天,而中间猫的成长,嬉闹,可爱等等记忆则完全消失了。我还是想谢谢那个拿着橡皮擦的人或者上帝,没有擦去猫的死去这个记忆,这样我就可以,在以后的日子中认真的观察身边的猫,聆听他们,并祈求他们不要突然离我而去。
那只猫到后来,就是他的晚年,硕大的身体变的非常虚弱。后来,我妈妈告诉我他应该是把塑料袋吃下去了。我只记得我当时在上小学,我爷爷骑着三轮车接我回来,我就看见那只猫躺在院子中央。那不是那种懒洋洋的晒太阳,而是周身无力的瘫在那里。是那种每一个毛孔都敞开着,每一根皮毛都散开着,每一块肌肉都塌下来的那种瘫痪。我需要把他挪开,因为车轱辘都快轧到他了他仍然那样躺着,只是他的头。他的头。他的头就像,那种到了帕金森综合症晚期的老年人的一只手,无力,虚弱,但是竟然一直在颤抖。那不是雨水压过花朵的颤抖,不是麻雀起飞时翅膀的颤抖,不是,这种颤抖没有一点诗意,没有,有的只是对生命快流失已尽的恐惧和对周遭环境的深深的不信任。我一直觉得他不只是吃了塑料袋,他一定是得了什么病。不然他的头不会一直摇晃的那么厉害。每一次我从他的身边经过,他抬起他那猛烈颤抖的头,虚弱至极的向我叫。我实在不想用绝望来形容那种叫声。让我现在感到绝望的是,当时家里人没有一个人关心那只猫,哪怕他快死了。我们没有说去让他看医生,没有多给他喂好的食物,什么也没做。我当时在上小学,但是我每次看见这只猫时,只有两个字在我脑子里反反复复的出现:死亡。那是我第一次了解了什么是死亡。我恐惧的从猫的身边跑开,在他浑浊的目光注视下。死亡。
几天过后,猫躺在地上不动了。他的头不再颤抖,反而很平静,平静的就像院子里那棵站在阳光下沉默的香椿树。
第二天,当我爷爷骑着三轮把我送回家的时候,我推开门,看向院子里。阳光落在猫原来躺的地方,异常刺眼。后来这个场景一直印在我心里。
我养的第二只猫,和我在中古山陵园遇见的那只基本一模一样。背上有棕褐色和黑色的斑点,肚子的部分是纯白的。和第一只猫一样,关于第二只猫的记忆也是少之又少,我甚至都记不清我是怎么得到这只猫的。我问了我妈妈,她连有过这只猫都不记得了。这是有原因的。这只猫突然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又突然的离开我们的生活。而人类是习惯遗忘的动物。
这第二只猫,我也记不清性别,性情对第一只来说比较活泼。他喜欢通过叫来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情绪。尽管如此,他也是有安静的一面。我那时已经开始学钢琴,当我练琴的时候,他会安静的走过来卧在钢琴的一角,把尾巴卷起来,头埋在身体里听我弹琴。有时候他就把头放在身体上或地板上,有时候就那么睡着了。有时候我停下休息的时候,低头会看见猫蜷在那里,靠着钢琴睡着了。香椿树的影子在地上不停的来来回回,像极了那在天上逍遥自在的云,和云下来来回回永不停止的夏天。
那天我在学校参加期末考试。虽然小学离我家不算近,但是我有好几个可以作伴的小伙伴,所以我们都是走回家。快走到家门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站在门前等着我。她指着我家旁边的路说,咪咪在路边吃了老鼠药,死了。我吃惊的走向她指的方向,看见了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猫。猫的姿态不是很僵硬,他好像又是听着钢琴的声音睡着了。我走过去,看着全无生命气息的猫,那种恐惧的感觉又慢慢袭来,我用尽全身力气跑回家里。想哭却哭不出来。死亡。
第二只猫在我家生活应该还不到一年。
我养的那两只猫都没有名字。
猫不应该有名字。
Anthony
(Minneapolis, United States)
Surely your goodness and love will follow me all the days of my lif...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