唬烂三国志(6)
0
上回我们预约了舌战群儒。
于是这回我们来讲讲三国中的精兵。
这充分证明了笔者是一个毫无节操的男人。
请啪啪啪我。
1
说到三国强兵,近年来翻案最凶的有两队,其一乃是吕布麾下第二猛将高顺的陷阵营。
高顺的七百陷阵营在热衷三国的人当中可谓声名显赫了,以至于《三国杀》都出了高顺的角色……
说的人多了,就没什么好谈了,引用下典籍吧。
《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将众整齐,每战必克。
不过《三国志》里是没提到的陷阵营的。高顺FAN失望了吧?
别担心,裴松之援引《英雄记》里倒是提到了,“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支部队之强悍,我觉得我也没必要多说了。
连百科这货都有,没什么好谈的,显得我不博学。
2
翻案第二兵就是虎豹骑。
这货《三国演义》里没提,倒是《三国志》频繁出场。陈某在他的鸿篇巨制《火凤燎原》里对陷阵营和虎豹骑大加笔墨,导致现在这两支精兵的粉丝无穷多。
此处笔者自己打个广告。
笔者正在写的一篇自娱之作里就提到了虎豹骑。
“虎豹骑乃是曹操最具战斗力的部队。曹操狭天子后设立霸府以指挥诸军,将各军分为三大部,一为州郡守军的地方部队,归郡守统领;二是驻扎边防的屯田部队,归驻将统领;三即中央部队,又分内外两军;外军驻守在外,但由曹操直接统领;内军即中军,又称武卫营,是许都及皇宫的禁卫军,乃曹操的直属部队;而中军中最负勇名也是最核心的精锐,就是这个虎豹骑,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另一部分则负责保护曹操以及霸府。最初曹操组建虎豹骑时是由曹仁负责统领,建安之后,曹仁统兵之日增多,曹操便将虎豹骑交予曹纯统领。至建安十年,曹操攻南皮,曹纯率虎豹骑出征,于追击中斩杀袁绍之子袁谭,从此虎豹骑被称为“天下骁骑”。再至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曹纯率虎豹骑助张辽冲阵,刀锋所向势如破竹,阵斩蹋顿单于,立下赫赫战功。又至建安十三年,即此战前夕,曹纯又率五千虎豹骑,日行三百里追击刘备,缴获辎重无数及刘备两个女儿,并急袭江陵,为曹操尽快做好赤壁之战的准备立下功劳。”
顺便说下,这些也是我偷懒,直接从百科改的。
后来的战绩还有:建安十六年大破以马超,建安二十三年破吴兰。
之所以虎豹骑这么勇猛,援引《三国志·魏书》中所言,“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意思是,百中选一,所率精兵都是将校之才。不过打完赤壁后没多久曹纯就死了,虎豹骑就归入曹休和曹真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虎豹骑渐渐废了,最后连编制都找不到了……
3
以上两兵大家只要稍微搜索一下就都能找到很多内容,一步一骑,作为翻案兵实在很有噱头。
接下来我们讲下混装部队。
说当年徐州刺史陶谦为了笼络刘备对抗曹操,将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四千精兵都送给了大耳贼。这支部队就是三国南部地区战力之罪的丹阳兵。
丹阳兵是步骑皆有的。准确来说,并不是说这是一个系统的部队,而是在说丹阳人作战勇猛。
作为一个地域兵种,丹阳子弟善战之风姿,可谓遍布三国全局。首先是它于建宁二年的初登场,陈夤以丹阳精兵击败造反的山越。山越是古越族的后裔,民风彪悍,好习武,战力也很强。后来黄巾起义,丹阳兵也很活跃,陶谦就是凭借丹阳兵平定徐州的。曹操也曾派遣夏侯惇、曹洪去丹阳征兵,得两千余人,后军中造反,曹操除叛,这两千丹阳兵只剩一千,就成了曹操的起家之本。故而后来曹操打徐州之时,还有那么点丹阳对丹阳的味道。
不过也就是因为曹操打徐州,大耳贼才会得到四千的丹阳精兵。没这四千兵,刘备后来也不会建立基业。当然,同样也是因为丹阳兵,刘备丢掉了徐州。
其时刘备去打袁术,镇守徐州的是张飞。丹阳人许耽就造反了,拥立吕布为主。为什么许耽要造反呢?因为吕布手下有一员战将叫曹豹的,也是丹阳人,相处许耽的父母和曹豹的父母关系很好,在两人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订下了娃娃亲,孰料生出来的是两个男孩……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搞基的人很多嘛。
另外孙策收复江东也有依靠丹阳兵的力量。后来周瑜资助孙策,也是送他丹阳兵。这样看来,丹阳兵就跟定情信物似的,爱他,就送他丹阳兵吧!真是搞基利器。太不科学了。
但是丹阳这块地方的人喜欢造反。这估计和他们战斗力强不无关系,因为经常打架。到了三国后期,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就非要平定丹阳郡。这家伙其实蛮有本事的,就是太骄横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最后才会被灭三族……
诸葛恪就任丹阳太守后平定山越,得了四万精兵,这才使得吴国有了和魏国叫板的资本。当然,成也元逊败也元逊,他自己得来的兵最后都给他自己败掉了。绳命,就是乳刺的井猜!
4
青州兵。
如果是一千丹阳兵是曹操起家之本,那么三十万青州兵就是曹操壮大的果实。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无条件向曹操投降,据说是折服于曹操那个穷矮挫的个人魅力。其后曹操得青州人口百万,其中三十万精壮合并为青州军,成为其相当强的一股战力。
当然,这个三十万水分太大了,和他打江东时号称百万一样,都是扯淡。三国时代各诸侯可谓穷兵黩武,当时北方诸侯合起来能达到三十万就很了不起了。笔者看来,曹操这货就是爱吹牛,贼爱装逼了,除以十还差不多。
不过青州兵和丹阳兵比起来,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忠诚。
也就是说,他们只认曹操一人,连曹操的儿子曹丕都不认。曹操一死,青州兵就解散了,导致当时魏国国内大乱,多亏曹氏三朝名臣贾逵贾梁道处置得当,才没有酿成大祸。
不过这个处置得当,也就是破拆消灾啦,国库一下子就空了,嘤嘤嘤。
也是因为青州兵,我才一直坚持,曹魏是孟德一人之曹魏,多少文臣武将骑步甲士是折服于他的个人魅力。曹操一死,曹魏的雄风立减啊。
当然,也和他手下一票良将都死了有关系。否则也没有司马懿那货什么事了。
话说司马懿也真是能忍。老乌龟类型的……
5
说了太多魏国的事了,而且也说了吴国——毕竟丹阳兵后来成为了吴国的专属精兵。
现在我们来说下蜀国三精锐。
蜀国三精锐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资料,不过我《蜀书》看得不细,也不是很喜欢蜀国,所以懒得考证。略讲讲吧。
蜀国三精锐乃是马超的西凉铁骑、王平的无当飞军、陈到的白眊兵。
马超自不用讲,西凉铁骑乃是董卓西凉军之后裔,战力强悍,杀得曹孟德丢盔弃甲割须弃袍,不过入蜀后只落得个镇守边疆的下场。之前我就说过了,马孟起是个很可悲的人,他的前半生是杀人如麻的大魔王,他的后半生是郁郁寡欢的边城守将。马儿的辉煌还是在他作为独立部队的时候是特别的——井猜!
王平的无当飞军则是少数民族部队,是诸葛亮南征之后编制的。这支部队最大的特色就是奇装异服……还有特别能跑。跟猴子似的,翻山越岭完全不在话下。以战斗力的角度来看,往往越落后、越欠发达的地方的人民就越能打。没办法,抢钱抢粮抢女人才是当时的人生目标啊。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王平,丫也是个能打的文盲。这货天生阴沉脸,跟马谡那个健谈的货完全没办法交流。想象一下吧,当你和你的心上人聊天时,她不断用哦来回复你你是什么感受?所以你们应当理解一下马谡的痛苦,自己在那风花雪月,那边王平跟个木头似的。所以才说诸葛亮不会用人,把这两货派一起领兵,不仅性生活不和谐,还丢了街亭。丞相你没有爱呀!
最后来说陈到的白眊兵。白眊兵的典故只能从陈寿编辑的《诸葛亮集》中找到。这个《诸葛亮集》是什么东西呢?大概就相当于毛选邓论三代这样的东西,都是些书、表、教的东西,很烦的。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然后就没了。据说这支部队是刘备的亲卫队,而他们的指挥官陈到官拜征西将军。征西将军是什么货呢?当时的赵云官拜征南将军,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哦对了,这句话我是杨戏说的,杨戏就是那个写文章调戏全部蜀将的多嘴公,陈寿是说他“以忠勇称”,跟赵云一样的属性,毫无萌点好吗!
6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回我们预约下三国美人志。
我这么好色的人,这回怎么可能食言呢!
上回我们预约了舌战群儒。
于是这回我们来讲讲三国中的精兵。
这充分证明了笔者是一个毫无节操的男人。
请啪啪啪我。
1
说到三国强兵,近年来翻案最凶的有两队,其一乃是吕布麾下第二猛将高顺的陷阵营。
高顺的七百陷阵营在热衷三国的人当中可谓声名显赫了,以至于《三国杀》都出了高顺的角色……
说的人多了,就没什么好谈了,引用下典籍吧。
《后汉书·刘焉袁术吕布列传》:将众整齐,每战必克。
不过《三国志》里是没提到的陷阵营的。高顺FAN失望了吧?
别担心,裴松之援引《英雄记》里倒是提到了,“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支部队之强悍,我觉得我也没必要多说了。
连百科这货都有,没什么好谈的,显得我不博学。
2
翻案第二兵就是虎豹骑。
这货《三国演义》里没提,倒是《三国志》频繁出场。陈某在他的鸿篇巨制《火凤燎原》里对陷阵营和虎豹骑大加笔墨,导致现在这两支精兵的粉丝无穷多。
此处笔者自己打个广告。
笔者正在写的一篇自娱之作里就提到了虎豹骑。
“虎豹骑乃是曹操最具战斗力的部队。曹操狭天子后设立霸府以指挥诸军,将各军分为三大部,一为州郡守军的地方部队,归郡守统领;二是驻扎边防的屯田部队,归驻将统领;三即中央部队,又分内外两军;外军驻守在外,但由曹操直接统领;内军即中军,又称武卫营,是许都及皇宫的禁卫军,乃曹操的直属部队;而中军中最负勇名也是最核心的精锐,就是这个虎豹骑,一部分常年留守皇宫,另一部分则负责保护曹操以及霸府。最初曹操组建虎豹骑时是由曹仁负责统领,建安之后,曹仁统兵之日增多,曹操便将虎豹骑交予曹纯统领。至建安十年,曹操攻南皮,曹纯率虎豹骑出征,于追击中斩杀袁绍之子袁谭,从此虎豹骑被称为“天下骁骑”。再至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曹纯率虎豹骑助张辽冲阵,刀锋所向势如破竹,阵斩蹋顿单于,立下赫赫战功。又至建安十三年,即此战前夕,曹纯又率五千虎豹骑,日行三百里追击刘备,缴获辎重无数及刘备两个女儿,并急袭江陵,为曹操尽快做好赤壁之战的准备立下功劳。”
顺便说下,这些也是我偷懒,直接从百科改的。
后来的战绩还有:建安十六年大破以马超,建安二十三年破吴兰。
之所以虎豹骑这么勇猛,援引《三国志·魏书》中所言,“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意思是,百中选一,所率精兵都是将校之才。不过打完赤壁后没多久曹纯就死了,虎豹骑就归入曹休和曹真的时代。这个时代的虎豹骑渐渐废了,最后连编制都找不到了……
3
以上两兵大家只要稍微搜索一下就都能找到很多内容,一步一骑,作为翻案兵实在很有噱头。
接下来我们讲下混装部队。
说当年徐州刺史陶谦为了笼络刘备对抗曹操,将自己从老家带来的四千精兵都送给了大耳贼。这支部队就是三国南部地区战力之罪的丹阳兵。
丹阳兵是步骑皆有的。准确来说,并不是说这是一个系统的部队,而是在说丹阳人作战勇猛。
作为一个地域兵种,丹阳子弟善战之风姿,可谓遍布三国全局。首先是它于建宁二年的初登场,陈夤以丹阳精兵击败造反的山越。山越是古越族的后裔,民风彪悍,好习武,战力也很强。后来黄巾起义,丹阳兵也很活跃,陶谦就是凭借丹阳兵平定徐州的。曹操也曾派遣夏侯惇、曹洪去丹阳征兵,得两千余人,后军中造反,曹操除叛,这两千丹阳兵只剩一千,就成了曹操的起家之本。故而后来曹操打徐州之时,还有那么点丹阳对丹阳的味道。
不过也就是因为曹操打徐州,大耳贼才会得到四千的丹阳精兵。没这四千兵,刘备后来也不会建立基业。当然,同样也是因为丹阳兵,刘备丢掉了徐州。
其时刘备去打袁术,镇守徐州的是张飞。丹阳人许耽就造反了,拥立吕布为主。为什么许耽要造反呢?因为吕布手下有一员战将叫曹豹的,也是丹阳人,相处许耽的父母和曹豹的父母关系很好,在两人还在肚子里的时候就订下了娃娃亲,孰料生出来的是两个男孩……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搞基的人很多嘛。
另外孙策收复江东也有依靠丹阳兵的力量。后来周瑜资助孙策,也是送他丹阳兵。这样看来,丹阳兵就跟定情信物似的,爱他,就送他丹阳兵吧!真是搞基利器。太不科学了。
但是丹阳这块地方的人喜欢造反。这估计和他们战斗力强不无关系,因为经常打架。到了三国后期,诸葛亮的侄子、诸葛瑾的长子诸葛恪就非要平定丹阳郡。这家伙其实蛮有本事的,就是太骄横不肯承认自己的失败,最后才会被灭三族……
诸葛恪就任丹阳太守后平定山越,得了四万精兵,这才使得吴国有了和魏国叫板的资本。当然,成也元逊败也元逊,他自己得来的兵最后都给他自己败掉了。绳命,就是乳刺的井猜!
4
青州兵。
如果是一千丹阳兵是曹操起家之本,那么三十万青州兵就是曹操壮大的果实。
初平三年,青州黄巾军无条件向曹操投降,据说是折服于曹操那个穷矮挫的个人魅力。其后曹操得青州人口百万,其中三十万精壮合并为青州军,成为其相当强的一股战力。
当然,这个三十万水分太大了,和他打江东时号称百万一样,都是扯淡。三国时代各诸侯可谓穷兵黩武,当时北方诸侯合起来能达到三十万就很了不起了。笔者看来,曹操这货就是爱吹牛,贼爱装逼了,除以十还差不多。
不过青州兵和丹阳兵比起来,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忠诚。
也就是说,他们只认曹操一人,连曹操的儿子曹丕都不认。曹操一死,青州兵就解散了,导致当时魏国国内大乱,多亏曹氏三朝名臣贾逵贾梁道处置得当,才没有酿成大祸。
不过这个处置得当,也就是破拆消灾啦,国库一下子就空了,嘤嘤嘤。
也是因为青州兵,我才一直坚持,曹魏是孟德一人之曹魏,多少文臣武将骑步甲士是折服于他的个人魅力。曹操一死,曹魏的雄风立减啊。
当然,也和他手下一票良将都死了有关系。否则也没有司马懿那货什么事了。
话说司马懿也真是能忍。老乌龟类型的……
5
说了太多魏国的事了,而且也说了吴国——毕竟丹阳兵后来成为了吴国的专属精兵。
现在我们来说下蜀国三精锐。
蜀国三精锐在网上可以查到很多资料,不过我《蜀书》看得不细,也不是很喜欢蜀国,所以懒得考证。略讲讲吧。
蜀国三精锐乃是马超的西凉铁骑、王平的无当飞军、陈到的白眊兵。
马超自不用讲,西凉铁骑乃是董卓西凉军之后裔,战力强悍,杀得曹孟德丢盔弃甲割须弃袍,不过入蜀后只落得个镇守边疆的下场。之前我就说过了,马孟起是个很可悲的人,他的前半生是杀人如麻的大魔王,他的后半生是郁郁寡欢的边城守将。马儿的辉煌还是在他作为独立部队的时候是特别的——井猜!
王平的无当飞军则是少数民族部队,是诸葛亮南征之后编制的。这支部队最大的特色就是奇装异服……还有特别能跑。跟猴子似的,翻山越岭完全不在话下。以战斗力的角度来看,往往越落后、越欠发达的地方的人民就越能打。没办法,抢钱抢粮抢女人才是当时的人生目标啊。更重要的是,这支部队的指挥官王平,丫也是个能打的文盲。这货天生阴沉脸,跟马谡那个健谈的货完全没办法交流。想象一下吧,当你和你的心上人聊天时,她不断用哦来回复你你是什么感受?所以你们应当理解一下马谡的痛苦,自己在那风花雪月,那边王平跟个木头似的。所以才说诸葛亮不会用人,把这两货派一起领兵,不仅性生活不和谐,还丢了街亭。丞相你没有爱呀!
最后来说陈到的白眊兵。白眊兵的典故只能从陈寿编辑的《诸葛亮集》中找到。这个《诸葛亮集》是什么东西呢?大概就相当于毛选邓论三代这样的东西,都是些书、表、教的东西,很烦的。其中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叫做:“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眊,西方上兵也。”然后就没了。据说这支部队是刘备的亲卫队,而他们的指挥官陈到官拜征西将军。征西将军是什么货呢?当时的赵云官拜征南将军,陈寿在《三国志》中说“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哦对了,这句话我是杨戏说的,杨戏就是那个写文章调戏全部蜀将的多嘴公,陈寿是说他“以忠勇称”,跟赵云一样的属性,毫无萌点好吗!
6
好了,说了这么多,下回我们预约下三国美人志。
我这么好色的人,这回怎么可能食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