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糕得很?第二个故事
我有一个好基友。
每个人对好基友的定义也许有点儿微妙的不同,我这个好基友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一辈子只会有这样一个心心相印无声自通三观相似有相同神经病史一起从北四环走到过三里屯当初说好10年后还在一起其中已经过了5年了”的超级好基友。
这位好基友同学,在兜兜转转了一圈以后,终于踏上梦想的旅途,从一个林业学毕业的低龄大学生,成为了一个编剧。
编剧这个职业具体是怎样的,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每次要去拍戏了我担心着“人家是不是其实有很多保密条款” “我要是问了她告诉我了岂不是很不好” 表示不感兴趣。我只是知道,她很累,很辛苦,比我还常加班,并且常常将生命消耗在等待中。
比起这些,更糟糕的是,她正在为每天要面对“逐渐变成不喜欢的自己”的现实,心力交瘁。
所谓的好基友多半是有些心灵相通的。转过来先说我自己的情况。
08年底我即将大学毕业,拿到一份薪水想当不错的offer。其过程千难万险,四次面试,层层晋级,最后进入一个一周的集中营,全国几千应聘者选出二十来个,做执行力、体力、智力、管理竞争的集中营。最后2个人拿到offer,其中,我被要求立即上班。
做实习生的日子小心翼翼。但是我也很快意识到,我所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08年的冬天,能找到工作已是不易,何况还是高薪的offer。但我面对可能要对员工撒谎(一开始是做外籍员工的HR)、面临各种奇形怪状的勾心斗角、行业的下坡路和内部管理的混乱,我离开了。
遭到了无数人的批评。
后来我去了一家央企,一年期间做起来三个项目。后来离开。遭到了无数人的嘲笑。
最后我拿着低薪,到了一家NGO,励志要为改变世界奋斗终生的时候,更是面对了很多无言以对的表情。
这么轴的原因无非是我自恋而已。
我喜欢自己,我也愿意永远是那个自己满意的模样。
扯了那么远也只是为了绕回来说好基友的故事。她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第一天,上司答应客户给客户传一份资料。当时客户的usb有问题,没法考走,于是说好事后发送。
第二天,上司后悔了,不愿意给了。要求基友同学想个辙,跟人说就不给了。
基友同学陷入了深深的不能撒谎、不愿意撒谎的纠结漩涡中。
倒数第二天,上司跟基友同学说:明天我们和客户的PR公司开会,那个资料能不能给他们,要PR公司决定。
基友领旨,觉得此是如此解决也还算圆满。
最后一天,基友化好妆准备去开会了,才发现这个传说中的会议根本不存在。
为此,她哭了一场,生气了很久。然而这件小事儿对她,以及听说了这件事的我的震动,我却不以为大多数人可以明了。
在我的身边,除了我和这位基友同学,我还不知道和谁能有这样强烈的共情:
我们,只是想成为一个讨自己喜欢的人。
这是巨大的奢侈,也涉及难堪的牺牲。
我不是任何二代,但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决定支持我兜兜转转一小会儿,找到自己想走的路。这个“想”字,和上一代人比起来,已经算是无比奢侈的事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相信什么样的事,走哪一条路,变成了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改变和成长更让人愉悦、安稳。
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我以为人类本身最舒服的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平静。我讨厌纠结。憎恨矛盾。对人生的最高追求,只是寻找一点Inner Peace。
这平静,实则不易。
喜欢坚守自我的平静,自己对对错这件事瞬间判断并坚持执行的平静,想要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的平静,只做喜欢的自己的平静,处于繁复的世界之中,有自己坚定的小岛的平静。
我想我一辈子都会是这样的人。
每个人对好基友的定义也许有点儿微妙的不同,我这个好基友加上定语的话,应该是“一辈子只会有这样一个心心相印无声自通三观相似有相同神经病史一起从北四环走到过三里屯当初说好10年后还在一起其中已经过了5年了”的超级好基友。
这位好基友同学,在兜兜转转了一圈以后,终于踏上梦想的旅途,从一个林业学毕业的低龄大学生,成为了一个编剧。
编剧这个职业具体是怎样的,说实话我也不太清楚。每次要去拍戏了我担心着“人家是不是其实有很多保密条款” “我要是问了她告诉我了岂不是很不好” 表示不感兴趣。我只是知道,她很累,很辛苦,比我还常加班,并且常常将生命消耗在等待中。
比起这些,更糟糕的是,她正在为每天要面对“逐渐变成不喜欢的自己”的现实,心力交瘁。
所谓的好基友多半是有些心灵相通的。转过来先说我自己的情况。
08年底我即将大学毕业,拿到一份薪水想当不错的offer。其过程千难万险,四次面试,层层晋级,最后进入一个一周的集中营,全国几千应聘者选出二十来个,做执行力、体力、智力、管理竞争的集中营。最后2个人拿到offer,其中,我被要求立即上班。
做实习生的日子小心翼翼。但是我也很快意识到,我所做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08年的冬天,能找到工作已是不易,何况还是高薪的offer。但我面对可能要对员工撒谎(一开始是做外籍员工的HR)、面临各种奇形怪状的勾心斗角、行业的下坡路和内部管理的混乱,我离开了。
遭到了无数人的批评。
后来我去了一家央企,一年期间做起来三个项目。后来离开。遭到了无数人的嘲笑。
最后我拿着低薪,到了一家NGO,励志要为改变世界奋斗终生的时候,更是面对了很多无言以对的表情。
这么轴的原因无非是我自恋而已。
我喜欢自己,我也愿意永远是那个自己满意的模样。
扯了那么远也只是为了绕回来说好基友的故事。她讲一个简单的故事:
第一天,上司答应客户给客户传一份资料。当时客户的usb有问题,没法考走,于是说好事后发送。
第二天,上司后悔了,不愿意给了。要求基友同学想个辙,跟人说就不给了。
基友同学陷入了深深的不能撒谎、不愿意撒谎的纠结漩涡中。
倒数第二天,上司跟基友同学说:明天我们和客户的PR公司开会,那个资料能不能给他们,要PR公司决定。
基友领旨,觉得此是如此解决也还算圆满。
最后一天,基友化好妆准备去开会了,才发现这个传说中的会议根本不存在。
为此,她哭了一场,生气了很久。然而这件小事儿对她,以及听说了这件事的我的震动,我却不以为大多数人可以明了。
在我的身边,除了我和这位基友同学,我还不知道和谁能有这样强烈的共情:
我们,只是想成为一个讨自己喜欢的人。
这是巨大的奢侈,也涉及难堪的牺牲。
我不是任何二代,但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决定支持我兜兜转转一小会儿,找到自己想走的路。这个“想”字,和上一代人比起来,已经算是无比奢侈的事情: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相信什么样的事,走哪一条路,变成了自己可以决定的事情。
没有什么比自己的改变和成长更让人愉悦、安稳。
作为一个抑郁症患者,我以为人类本身最舒服的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平静。我讨厌纠结。憎恨矛盾。对人生的最高追求,只是寻找一点Inner Peace。
这平静,实则不易。
喜欢坚守自我的平静,自己对对错这件事瞬间判断并坚持执行的平静,想要改变世界就先改变自己的平静,只做喜欢的自己的平静,处于繁复的世界之中,有自己坚定的小岛的平静。
我想我一辈子都会是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