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首潜7000米级海试
6月15日,工作人员为"蛟龙"号解除吊缆。当日,"蛟龙"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试验区进行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目标是验证潜水器5000米级海试后各系统改进的技术状态,为更大深度的下潜奠定基础。新华社记者 罗沙 摄
新华社"向阳红09"船6月15日电(记者罗沙)北京时间15日10时整,"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区域进行的7000米级海试第一次下潜试验中突破了6000米深度,创中国载人深潜新记录。
北京时间当日早晨7时,"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现场指挥部宣布下潜试验开始。7时12分,"蛟龙"号被布放入水,7时22分开始注水下潜,试航员为叶聪、崔维成和杨波。
据海试现场指挥部发布的信息,8时37分,"蛟龙"号下潜深度超过3000米。9时40分,潜水器打破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创造的5188米纪录。10时整,潜水器下潜深度超过6000米并继续下潜。目前,"蛟龙"号正在开启各项设备进行检验检测,人员、设备状态均良好。
受今年第四号热带风暴"古超"影响,14日试验海域海况无法满足潜水器下潜条件,原定于14日进行的第一次下潜试验推迟到15日进行。
海试现场副总指挥崔维成此前介绍,第一次下潜试验的设想目标是达到去年5000米级海试时的整体技术状态,同时全面验证潜水器的功能和性能,检验潜水器经过技术改进后的状态,最终目标是突破7000米深度。海试的前几次下潜试验主要目标并不是冲击深度,而是检验潜水器性能、找出并排除故障
"第一次下潜试验的不确定性很大,潜水器必须在甲板检查、水面检查确认一切正常的前提下才能下潜",崔维成说,"试验结果可能会有很多种,对此海试团队准备了各种预备方案。如果达到预定目标时潜水器状态良好,我们也会下潜得更深一些。"
海试现场副总指挥崔维成表示,海试的最终目标肯定是要突破7000米深度。但对于海试的前几次下潜试验来说,主要目的并不是冲击深度,而是检验潜水器性能,找出并排除故障。"海试是对潜水器的一场大考,深度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考题"。
在下潜试验过程中,海试现场指挥部将择机召开现场新闻发布会,及时发布下潜试验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