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类型片的流光溢彩-----《落日车神》视听语言简析
《落日车神(Drive)》是丹麦知名导演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在2011年的一部复古犯罪片力作。影片帮助导演获得了一座戛纳最佳导演的奖杯,主演瑞恩·高斯林也凭借在此片中的上佳表现在事业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突破。
其实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也很俗套,讲诉了仅仅是一个以修车为主业,协助罪犯离开现场为副业的车手如何为心爱的女人得罪黑帮杀出一条血路的故事。与常规好莱坞导演将如此类型的犯罪片发挥为一味刺激肾上腺素的飙车游戏时(例:速度与激情),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另辟蹊径,用自己独具匠心高度风格化的视听手法,化腐朽为神奇,献上了一部歌剧般优美的上乘之作。可以说,这部片子处处都是雷弗恩妙手的影子,《落日车神》的成功与他可谓息息相关。
影片的开头雷弗恩便以一场精彩的追车戏很好地调动起了观众的胃口。与寻常电影高节奏的追车戏分不同,雷弗恩非常克己地控制住了这场戏的节奏。在摄影与剪辑上,非常罕见的是这样的追逐场景竟然一个没有展现飙车全景的镜头来营造激烈的氛围,也没有来自警察角度的镜头交待对方的行动,来回切换的一直都是主角的正侧面特写和主角的视野,在我看来这种技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叙事的累赘,侧重更多地是对主角心理活动的刻画,一系列的主观镜头将这个主角的谨慎机警,隐忍又果敢的性格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这种交待方式给予信息不足的问题,雷弗恩在片中通过对音画关系教材书级别的运用非常完美将其解决了。主角护送罪犯抢劫的行动刚开始,主角便打开了对讲机,往音轨中加入了警方的通话,警方通话不断地在开头的反复出现,很好地完整了剧情,也不会喧宾夺主把观众注意力从主角身上剥离开来。电影开场主角在缓缓开车以俟良机与猛踩油门恣意驱驰中自如切换,与此相对应的是追逐戏背景音中的是一个低调鼓点声的反复回响,这一做法很好地点缀了满是张力的剧情,同时影片还通过背景音的渐渐高昂一步步地将观众心中紧张的情绪调动。还有一个更加隐蔽但同样反复出现的声音一场NBA球赛的评论音轨,球赛的直播声音与追逐的场景貌似非常不搭调,但随着赛事白热化,影片协调一致着也达到了高潮,并在一声"Three. Two. One. The Los Angeles Clippers won the ball game!"后车手成功地逃了警察的围追堵截到了安全处所,开头的追逐戏份迎来了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软着陆。
影片中从始至终都焕发出十足魅力的一个特质就是光影的出色运用。从电影一开场追逐戏中导演就引入了许多侧脸光(图1)与只照明眼睛的带状光(图2),这样的光线运用配合大量的特写镜头在这场电影中不仅仅起到了反复地强调了故事阴暗冷峻特质的作用,协助勾画了人物的形象,也为了本片贴上了雷弗恩个人化的标签。
提到本片的光线运用,观众们感受最直观的想必是电梯间的一场戏。这场戏几乎仅靠光线变化一己之力就将情绪的变化和高潮进行了一番淋漓尽致的渲染。刚紧随女主角踏上电梯,男主就敏锐地意识电梯上陌生男子来意不善。正在紧张情绪铺张开来的时候,随着男主角慢镜头将女主揽至身后,开始来自人物头顶打满的主光源突然减弱并消失,电梯内壁上的灯变成了唯一光源(图3)。这时观众可以注意到灯光以逆光的形式打在人物脸上,简笔画一般勾勒除了人物的轮廓,给人一种简约却饱含情感力量的立体感,随着一阵非常舒缓悠扬的风琴声,男主女主阴影交叠在一起,献上了一个让观者不禁屏住呼吸的长吻,两人间先前一直缓慢细腻铺垫起来的情感终于迎来了一场爆发。
灯光逐渐恢复,男主转身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正把枪支掏出口袋的酱油龙套,女主惊恐地走出电梯,满身是血的男主默默看着渐渐合上的电梯门把两人分隔开来。浪漫暴力交相达到高潮的一场戏结束。
另一场让我印象深刻的片中灯光运用是二号头目穷途末路的一场戏。在车子被撞下公路,司机下车未发现情况异常准备继续启动车辆的时候,在头目身旁窗户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道刺眼白光(图4),毫无心理准备的二号头目被撞落山崖葬身海中。
在这段追杀戏份中当车子被撞下公路后,影片没有着急着开始一鼓作气冲上高潮,反而是通过让司机下车检查状况,将情绪暂时缓和。等到观众紧绷的心情终于被挑拨得按捺不住时,远处主人公座驾的前灯突然打开,如松绑的猛虎般,暴力一瞬间爆发了。
撞落山崖二号头目意志坚强地钻出损毁严重的车辆,意图逃脱。但在昏暗光线下因带上头套毫无面部表情,身影也因处于昏暗光线映照下而显得无比冷峻的男主角(图5)步步紧逼中,头目慌乱地跑向大海,葬身波涛中。镜头缓缓拉远,男主和他手下猎物的身影渐渐湮没在大海中。
在影片中,对音乐使用来烘托情绪也非常到位。开头追逐戏份结束后片头字幕开始弹出,与之相对的是孤寂的车手在深夜默默开车回家,此时铺满音轨的是一首以电子配乐为背景的男女声交替独唱,开头至此一直面无表情的车手此时身形在这映衬下显现得格外落寞,独行客的身份被点明。
另外在二头目追杀戏前一场的情节是男主角发现自己的经纪人老板兼朋友被残忍地杀害了。双眼噙满泪水,男主终于来到了爆发的边缘,一个正在唱着歌剧的女声在这个非常恰当的时机加入了进来。男主头戴人皮面罩,来到二头目据点门口,随着镜头逐渐拉近头戴面罩主角面无表情的脸部,室内的灯光陡然消失只剩海岸照射灯若隐若现照亮主角侧脸(图6),歌曲达到了高潮,悲壮的气氛瞬间把人紧紧慑住,情绪一下子就起来了。
此外,片中精致完美到近乎偏执程度的摄影和构图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落日车神》片中运用了不少长镜头为影片带入了一阵沉稳有有张力的气势,而一系列无可挑剔的构图不仅仅给影片加入了一股静态的美感,更成为了影片叙事的助力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如说男主前往脱衣舞夜店寻找小喽啰严刑逼供的一场戏(图7)。男主角手持榔头,威胁着喽啰将头目的信息供出来。周围的脱衣女郎们此时非常配合地静静坐在一旁,摆成了一个完美的环形,而男主和他威胁的对象此时就恰好处在这个环形的正中央,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舞台感,双方间这种强烈冲突被以这种戏剧化的方式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这个背景中大量出现的镜子也扩展了场景空间,在表现上产生了同样有效的成果。
同样为本片大大加分的是在常规娴熟运用之余又有积极创新的剪辑技巧。除了上文反复提及的追逐戏份,片中妙手刀工随处可见。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片中对凌厉快速剪辑和舒缓的交叉叠化的混合运用。与其他的电影类似,前者在快节奏的暴力场景中对气氛进行了层层烘托,帮助情绪一步步达到高潮;而至于叠化这种爆米花式好莱坞电影中运用较少的剪辑手法,雷弗恩在影片中运用得不少,这种手法很好地交待了很多场景下人物的心理和动机,同时在场景切换中也很好地转换了影片情绪,给予了影片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一处是男主最终与大头目对峙时的场景切换。除了在男主与头目的侧脸镜头中来回切换外,雷弗恩还往其中插入了会面结束大头目随车手前去取赃款的场景,打破了常规线性叙事的壁垒,以一种非常特异独行的方式为会面的场景注入了悬念与紧张的对峙感,整个故事也在这种残忍冷酷的叙述方式迎来了尾声。
《落日车神》这部片子在我眼中其实也存在着剧本太俗套,结尾处理地太暧昧不明晰等等缺憾,但瑕不掩瑜,片中高度注重细节与铺陈的叙事方式配合着一系列精彩的视听手法,《落日车神》可谓是2011年影坛最精彩的一抹亮色,雷弗恩赢得的不仅仅是戛纳的青眼相待,更是观众们对长久不思进取类型片的崭新期望。
其实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也很俗套,讲诉了仅仅是一个以修车为主业,协助罪犯离开现场为副业的车手如何为心爱的女人得罪黑帮杀出一条血路的故事。与常规好莱坞导演将如此类型的犯罪片发挥为一味刺激肾上腺素的飙车游戏时(例:速度与激情),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另辟蹊径,用自己独具匠心高度风格化的视听手法,化腐朽为神奇,献上了一部歌剧般优美的上乘之作。可以说,这部片子处处都是雷弗恩妙手的影子,《落日车神》的成功与他可谓息息相关。
影片的开头雷弗恩便以一场精彩的追车戏很好地调动起了观众的胃口。与寻常电影高节奏的追车戏分不同,雷弗恩非常克己地控制住了这场戏的节奏。在摄影与剪辑上,非常罕见的是这样的追逐场景竟然一个没有展现飙车全景的镜头来营造激烈的氛围,也没有来自警察角度的镜头交待对方的行动,来回切换的一直都是主角的正侧面特写和主角的视野,在我看来这种技巧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叙事的累赘,侧重更多地是对主角心理活动的刻画,一系列的主观镜头将这个主角的谨慎机警,隐忍又果敢的性格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
![]() |
图1-雷弗恩在片中频繁地运用了特写镜头来展现人物心理,高司令也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演技 |
至于这种交待方式给予信息不足的问题,雷弗恩在片中通过对音画关系教材书级别的运用非常完美将其解决了。主角护送罪犯抢劫的行动刚开始,主角便打开了对讲机,往音轨中加入了警方的通话,警方通话不断地在开头的反复出现,很好地完整了剧情,也不会喧宾夺主把观众注意力从主角身上剥离开来。电影开场主角在缓缓开车以俟良机与猛踩油门恣意驱驰中自如切换,与此相对应的是追逐戏背景音中的是一个低调鼓点声的反复回响,这一做法很好地点缀了满是张力的剧情,同时影片还通过背景音的渐渐高昂一步步地将观众心中紧张的情绪调动。还有一个更加隐蔽但同样反复出现的声音一场NBA球赛的评论音轨,球赛的直播声音与追逐的场景貌似非常不搭调,但随着赛事白热化,影片协调一致着也达到了高潮,并在一声"Three. Two. One. The Los Angeles Clippers won the ball game!"后车手成功地逃了警察的围追堵截到了安全处所,开头的追逐戏份迎来了一个让人意犹未尽的软着陆。
影片中从始至终都焕发出十足魅力的一个特质就是光影的出色运用。从电影一开场追逐戏中导演就引入了许多侧脸光(图1)与只照明眼睛的带状光(图2),这样的光线运用配合大量的特写镜头在这场电影中不仅仅起到了反复地强调了故事阴暗冷峻特质的作用,协助勾画了人物的形象,也为了本片贴上了雷弗恩个人化的标签。
![]() |
图2-雷弗恩这种对光线超现实的运用贯彻始终为电影蒙上了一层黑色电影的质感 |
提到本片的光线运用,观众们感受最直观的想必是电梯间的一场戏。这场戏几乎仅靠光线变化一己之力就将情绪的变化和高潮进行了一番淋漓尽致的渲染。刚紧随女主角踏上电梯,男主就敏锐地意识电梯上陌生男子来意不善。正在紧张情绪铺张开来的时候,随着男主角慢镜头将女主揽至身后,开始来自人物头顶打满的主光源突然减弱并消失,电梯内壁上的灯变成了唯一光源(图3)。这时观众可以注意到灯光以逆光的形式打在人物脸上,简笔画一般勾勒除了人物的轮廓,给人一种简约却饱含情感力量的立体感,随着一阵非常舒缓悠扬的风琴声,男主女主阴影交叠在一起,献上了一个让观者不禁屏住呼吸的长吻,两人间先前一直缓慢细腻铺垫起来的情感终于迎来了一场爆发。
![]() |
图3-情感的高潮在对灯光天马行空的运用中到来了 |
灯光逐渐恢复,男主转身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正把枪支掏出口袋的酱油龙套,女主惊恐地走出电梯,满身是血的男主默默看着渐渐合上的电梯门把两人分隔开来。浪漫暴力交相达到高潮的一场戏结束。
另一场让我印象深刻的片中灯光运用是二号头目穷途末路的一场戏。在车子被撞下公路,司机下车未发现情况异常准备继续启动车辆的时候,在头目身旁窗户远处突然出现了一道刺眼白光(图4),毫无心理准备的二号头目被撞落山崖葬身海中。
在这段追杀戏份中当车子被撞下公路后,影片没有着急着开始一鼓作气冲上高潮,反而是通过让司机下车检查状况,将情绪暂时缓和。等到观众紧绷的心情终于被挑拨得按捺不住时,远处主人公座驾的前灯突然打开,如松绑的猛虎般,暴力一瞬间爆发了。
![]() |
图4-突然亮起的灯光仿佛预示着二号头目的末日 |
撞落山崖二号头目意志坚强地钻出损毁严重的车辆,意图逃脱。但在昏暗光线下因带上头套毫无面部表情,身影也因处于昏暗光线映照下而显得无比冷峻的男主角(图5)步步紧逼中,头目慌乱地跑向大海,葬身波涛中。镜头缓缓拉远,男主和他手下猎物的身影渐渐湮没在大海中。
![]() |
图5-偶尔掠过的海边探照灯把被逼迫爆发的男主身影刻画得像是下凡的死神 |
在影片中,对音乐使用来烘托情绪也非常到位。开头追逐戏份结束后片头字幕开始弹出,与之相对的是孤寂的车手在深夜默默开车回家,此时铺满音轨的是一首以电子配乐为背景的男女声交替独唱,开头至此一直面无表情的车手此时身形在这映衬下显现得格外落寞,独行客的身份被点明。
另外在二头目追杀戏前一场的情节是男主角发现自己的经纪人老板兼朋友被残忍地杀害了。双眼噙满泪水,男主终于来到了爆发的边缘,一个正在唱着歌剧的女声在这个非常恰当的时机加入了进来。男主头戴人皮面罩,来到二头目据点门口,随着镜头逐渐拉近头戴面罩主角面无表情的脸部,室内的灯光陡然消失只剩海岸照射灯若隐若现照亮主角侧脸(图6),歌曲达到了高潮,悲壮的气氛瞬间把人紧紧慑住,情绪一下子就起来了。
![]() |
图6-在歌剧般音乐的配合下这一场戏给观众产生了悲壮的观感 |
此外,片中精致完美到近乎偏执程度的摄影和构图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落日车神》片中运用了不少长镜头为影片带入了一阵沉稳有有张力的气势,而一系列无可挑剔的构图不仅仅给影片加入了一股静态的美感,更成为了影片叙事的助力器。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比如说男主前往脱衣舞夜店寻找小喽啰严刑逼供的一场戏(图7)。男主角手持榔头,威胁着喽啰将头目的信息供出来。周围的脱衣女郎们此时非常配合地静静坐在一旁,摆成了一个完美的环形,而男主和他威胁的对象此时就恰好处在这个环形的正中央,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舞台感,双方间这种强烈冲突被以这种戏剧化的方式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这个背景中大量出现的镜子也扩展了场景空间,在表现上产生了同样有效的成果。
![]() |
图7-处在边缘的脱衣女围成的环形让主角身处的场景有了一阵冲突强烈的舞台感 |
同样为本片大大加分的是在常规娴熟运用之余又有积极创新的剪辑技巧。除了上文反复提及的追逐戏份,片中妙手刀工随处可见。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片中对凌厉快速剪辑和舒缓的交叉叠化的混合运用。与其他的电影类似,前者在快节奏的暴力场景中对气氛进行了层层烘托,帮助情绪一步步达到高潮;而至于叠化这种爆米花式好莱坞电影中运用较少的剪辑手法,雷弗恩在影片中运用得不少,这种手法很好地交待了很多场景下人物的心理和动机,同时在场景切换中也很好地转换了影片情绪,给予了影片一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感。
一处是男主最终与大头目对峙时的场景切换。除了在男主与头目的侧脸镜头中来回切换外,雷弗恩还往其中插入了会面结束大头目随车手前去取赃款的场景,打破了常规线性叙事的壁垒,以一种非常特异独行的方式为会面的场景注入了悬念与紧张的对峙感,整个故事也在这种残忍冷酷的叙述方式迎来了尾声。
《落日车神》这部片子在我眼中其实也存在着剧本太俗套,结尾处理地太暧昧不明晰等等缺憾,但瑕不掩瑜,片中高度注重细节与铺陈的叙事方式配合着一系列精彩的视听手法,《落日车神》可谓是2011年影坛最精彩的一抹亮色,雷弗恩赢得的不仅仅是戛纳的青眼相待,更是观众们对长久不思进取类型片的崭新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