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的记忆
家暴一般分两种,言语冷暴力和肉体惩罚。
我小的时候,经历的都是混合型,即精神肉体双惩罚。
家长怕把我打出毛病,所以一般在动手方面比较有顾虑,通常都只是在肉厚的部位掐几下,或使用广受欢迎的笤帚疙瘩招呼几下屁股就草草了事。
但如果这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他们就会动用终极惩戒办法,这个办法是我称之为惩戒三部曲的最后一个步骤。
惩戒三部曲如下:
一:口头责备,类似foreplay或热身,按闯祸大小和愤怒指数A决定时间长短。
设闯祸程度为P,责备时长为t1,则有A*P反比于t1,即闯祸程度越高,口头责备时长越短。
二:肉体惩罚,同样,P大小决定肉体惩罚轻重值H(P正比于H),以及惩戒执行人,由强到弱依次为 父上>母上>外祖母大人。当然如条件不满足父上或母上存在于事件内,那么执行人随机。此处与一不同,执行时间t2与P成正比。
三:终极惩戒办法, 鉴于本人性别女,施加于身体上的惩罚值H与t2不能超过特定范围,e.g t2>1 hour,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逆后果。
故当P,A值过大,执行最后办法:推出家门,锁门任被惩罚者门外嚎哭,并加以诸如:不要你了;我们家没你这样丢脸的人;滚吧;你哭吧,让邻居都好好听听...一类威胁性语言。若此时恰有他人路过,效果更佳。
总结:三部曲惩罚法,可有效的使被惩罚人深刻意识到自身错误可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羞辱以及强大的社会心理学压力--暴露其错误及隐私于陌生或熟悉人群的威胁,从而达到持续一段时间积极的惩戒效果。至于消极效果,惩戒人选择性忽略不计。
最后叙述一个具体案例,这件事情其实让我越想越难以理解,尤其是青少年后期以及成年期出国之后。由于受的刺激比较大,具体细节可以比较清晰的记住。
小学三年级暑假某天,7月下旬,时间:下午到傍晚,大约从3,4点左右到6,7点。
主要人物,我;我姐(非亲属);我姐朋友,从加拿大回国过暑假,比我小一两岁。
那天天气很热,我正在院子里玩,由于天气很热只穿着跨栏背心和短裤(不是内衣,但是是男孩童装,深紫色),碰到我姐,她跟我玩了一会,然后那个从加拿大回来的孩子在楼上看到了我们。她下楼,跟我们玩了一会。然后那个加拿大孩子提议说,今天其实是她的生日,她已经邀请我姐参见她的生日party(当时肯定没人说party这个词),后来看见我也在场,索性也带我一个。
我这时才知道我姐来我家附近的原因,她虽不住在我家附近,但她姥姥家在,加拿大女孩的姥姥和我姐姐的姥姥住一个单元楼。
我本不想参加,由于衣服的关系,而且快到饭点了。但这个时候那女孩的母亲和其他的孩子也出现了,由于她母亲的邀请,成人的权威性,且承诺给我家打电话告知,我才同意。于是我上楼跟他们吃了饭和蛋糕,玩了一会,大约六七点左右(天没黑)我比较高兴的回到家里。
然后,令我很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家里三个大人在吃饭,看见我回来,就都停下来。(这里声明一下,他们的原话恕我只能记个大概,毕竟年代久远)我妈首先发难,问我去哪了,我说你们不是知道吗。然后她接着说:你看你那个样子,丢不丢人,要不要脸,穿成这样也有脸去别人家蹭吃蹭喝。然后我看看我外婆,因为我自觉无辜,不是我主动要去得,她似乎没有要劝架的意思。
然后我辩解了一下,这时候我爸突然开始咆哮,跟我妈指责的问题一样,主要就是我给他们丢人现眼了。衣着不整去蹭饭云云。然后他开始打我,劈头盖脸的巴掌,我妈似乎也参与了。这时候我姥姥似乎也责怪我不懂事。然后问题很突然的升级了,我的解释嚎哭似乎让他们更愤怒,于是我被推出家门,在防盗门外的走廊里大哭。
我当时的心态是非常委屈的,我觉得自己似乎是有错,但是错不至此,不该受这种惩罚。
后续思考:长大以后尤其出国后,参与家庭或者朋友举办的party,也目睹过小孩的party,似乎孩子的穿着绝对不会构成一件很严重的社交事件,尤其是一个十岁一下的儿童。
那么这件事情的成因就不是家人口头上说得那么简单了。在那件事情过去不久后我得知,我父母应该认识那个孩子的家长。由于这是一个大学职工家属区,大家应该都彼此熟悉到三辈以内,我的父母也许和他们有某种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我只好这么猜测。在我没回来之前这三个家长的心理活动我实在无法得知。
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不打算就这个问题在去纠结我的家人,虽然它一直困惑着我。我长到这个岁数,也很能理解父母的某些苦衷,但是我实在不能赞同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加诸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以上就是看了女神一篇文章所回想起的一些事情。
我小的时候,经历的都是混合型,即精神肉体双惩罚。
家长怕把我打出毛病,所以一般在动手方面比较有顾虑,通常都只是在肉厚的部位掐几下,或使用广受欢迎的笤帚疙瘩招呼几下屁股就草草了事。
但如果这还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他们就会动用终极惩戒办法,这个办法是我称之为惩戒三部曲的最后一个步骤。
惩戒三部曲如下:
一:口头责备,类似foreplay或热身,按闯祸大小和愤怒指数A决定时间长短。
设闯祸程度为P,责备时长为t1,则有A*P反比于t1,即闯祸程度越高,口头责备时长越短。
二:肉体惩罚,同样,P大小决定肉体惩罚轻重值H(P正比于H),以及惩戒执行人,由强到弱依次为 父上>母上>外祖母大人。当然如条件不满足父上或母上存在于事件内,那么执行人随机。此处与一不同,执行时间t2与P成正比。
三:终极惩戒办法, 鉴于本人性别女,施加于身体上的惩罚值H与t2不能超过特定范围,e.g t2>1 hour,否则可能产生不可逆后果。
故当P,A值过大,执行最后办法:推出家门,锁门任被惩罚者门外嚎哭,并加以诸如:不要你了;我们家没你这样丢脸的人;滚吧;你哭吧,让邻居都好好听听...一类威胁性语言。若此时恰有他人路过,效果更佳。
总结:三部曲惩罚法,可有效的使被惩罚人深刻意识到自身错误可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羞辱以及强大的社会心理学压力--暴露其错误及隐私于陌生或熟悉人群的威胁,从而达到持续一段时间积极的惩戒效果。至于消极效果,惩戒人选择性忽略不计。
最后叙述一个具体案例,这件事情其实让我越想越难以理解,尤其是青少年后期以及成年期出国之后。由于受的刺激比较大,具体细节可以比较清晰的记住。
小学三年级暑假某天,7月下旬,时间:下午到傍晚,大约从3,4点左右到6,7点。
主要人物,我;我姐(非亲属);我姐朋友,从加拿大回国过暑假,比我小一两岁。
那天天气很热,我正在院子里玩,由于天气很热只穿着跨栏背心和短裤(不是内衣,但是是男孩童装,深紫色),碰到我姐,她跟我玩了一会,然后那个从加拿大回来的孩子在楼上看到了我们。她下楼,跟我们玩了一会。然后那个加拿大孩子提议说,今天其实是她的生日,她已经邀请我姐参见她的生日party(当时肯定没人说party这个词),后来看见我也在场,索性也带我一个。
我这时才知道我姐来我家附近的原因,她虽不住在我家附近,但她姥姥家在,加拿大女孩的姥姥和我姐姐的姥姥住一个单元楼。
我本不想参加,由于衣服的关系,而且快到饭点了。但这个时候那女孩的母亲和其他的孩子也出现了,由于她母亲的邀请,成人的权威性,且承诺给我家打电话告知,我才同意。于是我上楼跟他们吃了饭和蛋糕,玩了一会,大约六七点左右(天没黑)我比较高兴的回到家里。
然后,令我很震惊的一幕发生了。家里三个大人在吃饭,看见我回来,就都停下来。(这里声明一下,他们的原话恕我只能记个大概,毕竟年代久远)我妈首先发难,问我去哪了,我说你们不是知道吗。然后她接着说:你看你那个样子,丢不丢人,要不要脸,穿成这样也有脸去别人家蹭吃蹭喝。然后我看看我外婆,因为我自觉无辜,不是我主动要去得,她似乎没有要劝架的意思。
然后我辩解了一下,这时候我爸突然开始咆哮,跟我妈指责的问题一样,主要就是我给他们丢人现眼了。衣着不整去蹭饭云云。然后他开始打我,劈头盖脸的巴掌,我妈似乎也参与了。这时候我姥姥似乎也责怪我不懂事。然后问题很突然的升级了,我的解释嚎哭似乎让他们更愤怒,于是我被推出家门,在防盗门外的走廊里大哭。
我当时的心态是非常委屈的,我觉得自己似乎是有错,但是错不至此,不该受这种惩罚。
后续思考:长大以后尤其出国后,参与家庭或者朋友举办的party,也目睹过小孩的party,似乎孩子的穿着绝对不会构成一件很严重的社交事件,尤其是一个十岁一下的儿童。
那么这件事情的成因就不是家人口头上说得那么简单了。在那件事情过去不久后我得知,我父母应该认识那个孩子的家长。由于这是一个大学职工家属区,大家应该都彼此熟悉到三辈以内,我的父母也许和他们有某种人际关系上的问题,我只好这么猜测。在我没回来之前这三个家长的心理活动我实在无法得知。
十多年过去了,我现在不打算就这个问题在去纠结我的家人,虽然它一直困惑着我。我长到这个岁数,也很能理解父母的某些苦衷,但是我实在不能赞同他们把自己的情绪加诸到无辜的孩子身上。
以上就是看了女神一篇文章所回想起的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