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08 抱怨和幸福之不能并行
题一:关于抱怨
在我印象中,国人爱抱怨,不信,你出门看看。
走在大街上,就会看到有老头老太太在隔街骂架,一问原因,过马路时不小心撞了对方。
去乘公交车,车子一来,大家争先恐后的往上挤,挤上去的说:“别挤了,已经满了,”没挤上去的在下面下骂娘,车门关不上,司机不耐烦的说:“车门那边的快下去,不关门走不了。”于是车上的人一致讨伐门口的人,“快下去,乘下一辆。”等门口那倒霉的人磨磨蹭蹭的下了车,车子好不容易开了,车上有一中年肥女人(为什么每次都有个中年肥女人?)和一中年男人因为座位吵起来了,女人一边骂娘,一边说这座位是我先把手放上面的,男人说,是我的屁股先挨着座的,女人说,快给老娘让开,女人边说还边用屁股去挤那男人,就这样,两个人一边吵,一边挤在一个座位上,好戏演了一路。
去乘出租车,司机第一句话是骂前面抢他道的那车,第二句话骂现在的市委书记,上海的骂陈良语,北京的骂______ (请北京的填空),第三句话骂自己的本行,说干出租太累,太辛苦。
你再回家瞧瞧。
丈夫嫌工作累,回家更累,没劲。
老婆嫌家务重,带孩子累,老公不体贴,没意思。
小孩说整天就是作业,考试,我好无聊我好累。
丈母娘对女儿说(其实是说给女婿听的),你们小时候,我累死累活把你们拉扯大…………..(此处血泪史省略一万字),现在你们长大了,换别人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却还要给你们带孩子?”言语中有比窦娥还沉重的委屈。
似乎这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满意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现实却是付出的更多。那么为什么没有人采取行动,比如说嫌累,就放下不做,嫌委屈,就不要再求全?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继续沿着目前的轨迹生活?既然选择继续,可不可以换个态度继续呢?比如说积极的应对自己应当承担的事情和责任,而不是推给其它人?
题二:幸福是什么?
在很多国人心中,幸福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痒了有人给挠痒,累了有人给锤背;这种心理是洗脚店兴起的深层原因。如果不是这种心理在作崇,我认为光一个足疗治百病的广告语不能打动这么多国人。那么这样真的幸福吗?我只知道这样时间长了,脂肪会越积越多,百病会缠上身。
幸福是什么?
幸福不是等待:很多当妈妈都会说:“等你们都长大了…...”或者“等你考上大学了再…….”这话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当时是有激励作用的,可等孩子长大或考上大学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因为妈妈给自己的目标有限定时间,过了这个限定时间,又具备了条件,那么该幸福了啊,可这幸福生活该如何度过呢?不知道,只知道妈妈那一种生活模式,就是等待、忍耐、抱怨…….却惟独没有幸福。幸福和抱怨不能并行。
幸福不是依赖:现在家喻户晓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经典故事,结局是恶毒的王后死了,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故事嘎然而止,婚后生活只字不提。这个故事应该对至少50%的离婚人群负责,它导致了很多年轻女孩以貌取人以及对爱情过于失实的幻想。我估计安徒生的人生并不幸福,否则他一定会将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将王子公主婚后,爱情在婚姻里继续成长的故事写出来,而且可以写好几个版本的,一个是生了一堆小孩的,一个是只有一个小孩的,一个是没有生孩子两个人一直过二人世界的(在此征求文笔优美的作者,不妨一续,续集必火)。现实中,更多的是在大学里爱的死去活来的,工作没两年,两个人就分手了。第二多的是,老婆总嫌自己老公没本事,别人的升官的升高,发财的发财,只有自己老公原封不动。这老婆当年嫁时,可是觉得自己老公老实才嫁的啊,为什么反悔了呢?既然看中的是老实,不会干坏事,那么任何事情有好处必有坏处,坏处就是升官发财估计都和自己老公无缘了。
幸福是一种态度:是可以从当下开始练就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在憧憬未来,正是对未来的憧憬使我们致力于当下的生活,使我们奋斗不止,可你有没有发现,未来从来不来,我们过的永远是今天。既然未来永远不会到达今天,那么未来的幸福也永远不会来。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累死累活的把整个行程都搞得很辛苦,然后为的就是那吃不到口的未来某一天的幸福呢?为什么不换个方式,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幸福,然后带着这幸福开始这整个行程?或许,等未来那一天到来时,你不会由于希望过大而失落,也不会由于获得而狂欢,因为你一直很幸福,这足以置换任何成就了。
幸福是一种自我的认可:很多人抱怨天抱怨地,他会嫌弃自己的父母太穷,他嫌弃自己就读的学校太烂,最后他说,就是这一切让我这么失败!晕,都是别人的错!他惟独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如果认真去审视自己的话,他与自己的关系也会是一种抱怨的关系。他会觉得自己不够高,不够帅,不够富。他骨子里会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本领和别人竞争。为什么不挺起胸,举起拳头:“肉体是爸妈给的,没办法了。本领是可以再学习的,作为一个堂堂大丈夫,在动物世界没力气,在人群里还学不会这点功夫吗?”认可自己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努力,快乐的生活,这不是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吗?
幸福是一种满足:人类对物质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这在目前的国人中间表现的尤为突出。利益决定了所有的关系,有利则是朋友,无利则为路人。可据心理学专业机构研究表明,金钱到达一定程度(也就是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还能稍微有点余量的程度),是对人的幸福感有帮助的,等超过了,金钱的积累就只是数字的变化,对人的幸福不再有帮助,如果这人眼里还只有钱的话,反倒会破坏他的生活,使他的幸福感下降。所以,不管你目前挣多少钱,都不要把钱看得比命重,也不要拿自己挣的钱和别人比,毕竟别人的一切条件都和你的不一样,干嘛和别人比呢?只和自己的昨天比,这样你就会感觉更满足,也更幸福。想起青蛙妈妈的故事:话说小青蛙回到家,对他妈妈说:“妈妈,我看到有头牛的肚子非常非常大。”他妈妈一听,来劲了,鼓起她自己的肚皮问:“有没有这么大?”小青蛙说:“比这个大。”他妈妈继续把肚子鼓得更大些问:“有没有这么大?”小青蛙说:“比这个大。”他妈妈继续把肚子鼓得更大些问:“有没有这么大?”小青蛙还没等回答呢,只听“砰”的一声,青蛙妈妈的肚皮撑破了………世人皆知青蛙妈妈之傻,殊不知自己总和别人比的行为也如青蛙妈妈一样呢?
在我印象中,国人爱抱怨,不信,你出门看看。
走在大街上,就会看到有老头老太太在隔街骂架,一问原因,过马路时不小心撞了对方。
去乘公交车,车子一来,大家争先恐后的往上挤,挤上去的说:“别挤了,已经满了,”没挤上去的在下面下骂娘,车门关不上,司机不耐烦的说:“车门那边的快下去,不关门走不了。”于是车上的人一致讨伐门口的人,“快下去,乘下一辆。”等门口那倒霉的人磨磨蹭蹭的下了车,车子好不容易开了,车上有一中年肥女人(为什么每次都有个中年肥女人?)和一中年男人因为座位吵起来了,女人一边骂娘,一边说这座位是我先把手放上面的,男人说,是我的屁股先挨着座的,女人说,快给老娘让开,女人边说还边用屁股去挤那男人,就这样,两个人一边吵,一边挤在一个座位上,好戏演了一路。
去乘出租车,司机第一句话是骂前面抢他道的那车,第二句话骂现在的市委书记,上海的骂陈良语,北京的骂______ (请北京的填空),第三句话骂自己的本行,说干出租太累,太辛苦。
你再回家瞧瞧。
丈夫嫌工作累,回家更累,没劲。
老婆嫌家务重,带孩子累,老公不体贴,没意思。
小孩说整天就是作业,考试,我好无聊我好累。
丈母娘对女儿说(其实是说给女婿听的),你们小时候,我累死累活把你们拉扯大…………..(此处血泪史省略一万字),现在你们长大了,换别人该是享福的时候了,却还要给你们带孩子?”言语中有比窦娥还沉重的委屈。
似乎这世间没有一个人是满意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的更多,现实却是付出的更多。那么为什么没有人采取行动,比如说嫌累,就放下不做,嫌委屈,就不要再求全?是什么在支撑着我们继续沿着目前的轨迹生活?既然选择继续,可不可以换个态度继续呢?比如说积极的应对自己应当承担的事情和责任,而不是推给其它人?
题二:幸福是什么?
在很多国人心中,幸福就是什么事情都不干,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痒了有人给挠痒,累了有人给锤背;这种心理是洗脚店兴起的深层原因。如果不是这种心理在作崇,我认为光一个足疗治百病的广告语不能打动这么多国人。那么这样真的幸福吗?我只知道这样时间长了,脂肪会越积越多,百病会缠上身。
幸福是什么?
幸福不是等待:很多当妈妈都会说:“等你们都长大了…...”或者“等你考上大学了再…….”这话对孩子们来说,可能当时是有激励作用的,可等孩子长大或考上大学后,他们会发现自己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因为妈妈给自己的目标有限定时间,过了这个限定时间,又具备了条件,那么该幸福了啊,可这幸福生活该如何度过呢?不知道,只知道妈妈那一种生活模式,就是等待、忍耐、抱怨…….却惟独没有幸福。幸福和抱怨不能并行。
幸福不是依赖:现在家喻户晓的白雪公主和白马王子的经典故事,结局是恶毒的王后死了,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故事嘎然而止,婚后生活只字不提。这个故事应该对至少50%的离婚人群负责,它导致了很多年轻女孩以貌取人以及对爱情过于失实的幻想。我估计安徒生的人生并不幸福,否则他一定会将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将王子公主婚后,爱情在婚姻里继续成长的故事写出来,而且可以写好几个版本的,一个是生了一堆小孩的,一个是只有一个小孩的,一个是没有生孩子两个人一直过二人世界的(在此征求文笔优美的作者,不妨一续,续集必火)。现实中,更多的是在大学里爱的死去活来的,工作没两年,两个人就分手了。第二多的是,老婆总嫌自己老公没本事,别人的升官的升高,发财的发财,只有自己老公原封不动。这老婆当年嫁时,可是觉得自己老公老实才嫁的啊,为什么反悔了呢?既然看中的是老实,不会干坏事,那么任何事情有好处必有坏处,坏处就是升官发财估计都和自己老公无缘了。
幸福是一种态度:是可以从当下开始练就的感觉。我们每个人都在憧憬未来,正是对未来的憧憬使我们致力于当下的生活,使我们奋斗不止,可你有没有发现,未来从来不来,我们过的永远是今天。既然未来永远不会到达今天,那么未来的幸福也永远不会来。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还要累死累活的把整个行程都搞得很辛苦,然后为的就是那吃不到口的未来某一天的幸福呢?为什么不换个方式,从现在就开始学习幸福,然后带着这幸福开始这整个行程?或许,等未来那一天到来时,你不会由于希望过大而失落,也不会由于获得而狂欢,因为你一直很幸福,这足以置换任何成就了。
幸福是一种自我的认可:很多人抱怨天抱怨地,他会嫌弃自己的父母太穷,他嫌弃自己就读的学校太烂,最后他说,就是这一切让我这么失败!晕,都是别人的错!他惟独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如果认真去审视自己的话,他与自己的关系也会是一种抱怨的关系。他会觉得自己不够高,不够帅,不够富。他骨子里会很自卑,觉得自己没本领和别人竞争。为什么不挺起胸,举起拳头:“肉体是爸妈给的,没办法了。本领是可以再学习的,作为一个堂堂大丈夫,在动物世界没力气,在人群里还学不会这点功夫吗?”认可自己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积极的努力,快乐的生活,这不是更好的一种生活方式吗?
幸福是一种满足:人类对物质有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这在目前的国人中间表现的尤为突出。利益决定了所有的关系,有利则是朋友,无利则为路人。可据心理学专业机构研究表明,金钱到达一定程度(也就是解决温饱问题之后,还能稍微有点余量的程度),是对人的幸福感有帮助的,等超过了,金钱的积累就只是数字的变化,对人的幸福不再有帮助,如果这人眼里还只有钱的话,反倒会破坏他的生活,使他的幸福感下降。所以,不管你目前挣多少钱,都不要把钱看得比命重,也不要拿自己挣的钱和别人比,毕竟别人的一切条件都和你的不一样,干嘛和别人比呢?只和自己的昨天比,这样你就会感觉更满足,也更幸福。想起青蛙妈妈的故事:话说小青蛙回到家,对他妈妈说:“妈妈,我看到有头牛的肚子非常非常大。”他妈妈一听,来劲了,鼓起她自己的肚皮问:“有没有这么大?”小青蛙说:“比这个大。”他妈妈继续把肚子鼓得更大些问:“有没有这么大?”小青蛙说:“比这个大。”他妈妈继续把肚子鼓得更大些问:“有没有这么大?”小青蛙还没等回答呢,只听“砰”的一声,青蛙妈妈的肚皮撑破了………世人皆知青蛙妈妈之傻,殊不知自己总和别人比的行为也如青蛙妈妈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