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选修课论文
艺术欣赏《卡门》
对于能在音乐选修课上听到比才的音乐,我又是失望,又是欣喜。失望的是我对它是如此熟悉,如果改放我没听过的音乐能增长些知识。欣喜的是我能再一次感受它每一个音符里饱含的情感。
在初中时每星期六晚电台放的古典音乐世界中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接触到比才,当时用空带录了卡门第一和第二组曲,于是它就成了我每天晚上做作业时的背景音乐。后来收了一张比才24BIT数位+高解真音色的纯黑CD。斯洛伐克爱乐乐团演奏,安东尼•布拉莫尔指挥,英国企鹅评鉴为两星半。
有这么一句诗我是很喜欢的“听说喝意大利咖啡康宝蓝时/最好用的汤匙是舌头/听说听古典音乐时的愉悦/发生在每只自由的耳朵与心灵一起参与演出时/且让我们邀请你来参加这场音乐会的演出/演出人员包括你专心的脑袋与奔放的情绪/以及家中那台电唱机/在这场音乐盛宴中/你将见到每一首曲子的特殊面容/这种面容是独特的,只专属于你/只有你这样的人生才能创造出那样独特的面容。”
哲学家尼采曾是《卡门》最热心的赞赏者之一,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你相信吗?昨天我第二十次听了比才的杰作。我怀着同样的崇敬之情再一次到场倾听。这样一部作品使人快乐之至!它的音乐显示出高超的技艺,精炼优雅,妙不可言,同时又保持了通俗的特色。它具有一个民族而不是个人的精心制作的精神。比起以往从舞台上所听到的音调,这部作品的音调难道不是更令人痛苦、更悲伤吗?真不知道这些音调是如何得来的!毫无勉强作态,毫无任何虚伪做作。命运与这部作品联系在一起。它所描述的幸福是短暂的、突然的、不给任何宽限的。我羡慕比才有勇气去表达如此敏感的事情,这在迄今为止的欧洲高尚音乐中从来没有表现过。”
虽然我没看过现场,也没有看过完整的歌剧,但每当我把CD放入光驱,加大音量,调重低音。在音符中,声调中,节奏中,那或轻盈,或凝重,或欢快,或沉稳,或热烈的舞步仍能在我的耳膜上跳动。
在这我不想提比才的生平,事迹;不想拿他和什么人做比较;也不想提《阿莱城姑娘》、《采珠者》什么的。我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剖析。我只对CD中几首乐曲讲述我的感受。
提琴发出不详的颤音,鼓点缓慢,低沉,而不安。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演奏主题,音调越升越高,悲伤恐怖的情绪已达到最高点,最后突然一声巨响鼓弦俱寂。在短暂的前奏曲中就已经暗示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定音鼓那沉重的一击正如刺入卡门体内的尖刀。作为CD的第一首曲子,它虽然达到了点题这个目的,但却不够完满。它作为命运主题以各种变奏方式出现,无论是一句或半句,或只是一组和弦,贯穿于整部歌剧中,把它单独拉出来,未免现得有些生硬。我听过它与斗牛士的主题尖锐地交织在一起的最后一幕。斗牛士之歌在前,但是每一乐句中断之际,命运主题隐隐浮现,渐渐的,命运主题在斗牛士之歌的句子中间切入,渐趋庞大。这好像两组力量并行,相互拉扯,这两种力量争夺着音乐空间,同时也织出一首更复杂的曲子。斗牛士杀死牛,场内响起欢呼之声时,恰好是唐郝塞杀死卡门之时, 两首曲子此刻已合而为一。此处讽刺性十分明显,卡门对斗牛士之爱 情,卡门对自由的追求,正好带来她死亡的命运,像是那头被放入竞 技场的野牛一般,她的命运早被注定。
第二首《阿拉贡舞曲》在欢快,热烈的的音乐中开始了,轻柔主旋律是以管乐体现的,恰到好处地揉进细微,清脆的铃声,和时而温和,时而尖锐的弦乐。起先音乐若隐若现,又不时以提琴和鼓掀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活泼的高潮。到了中段提琴把音乐拉进了充满激情,又有些悲伤的氛围中。接着回到主旋律,渐轻渐弱,直至结束。它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间奏曲》悠扬的长笛和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的竖琴先把那温文祥和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有如树上的小鸟正在为鲜花而歌唱。接着第二只笛子接进来,饱含脉脉的温情。弦乐又来推波助澜,将情绪拉高,又缓缓地放下。这样浪漫主义的音乐在全剧中大概只出现了这么一次,却也是我最喜欢的乐曲之一。
《塞吉利亚舞曲》表现的是卡门引诱唐郝塞时边歌边舞。开场也是以笛子引出,弦乐反复地拉奏着犹如狐步舞一起一伏的节奏。管乐与提琴配合,交错,结合,纠缠,分开。暧昧,微妙气氛慢慢扩散开来。接着提琴迂回曲折,缠绕绵延,被卡门的毒液一般的魅力卷得完全没了方向。之后的音乐明丽活泼,卡门成功后的扬扬自得,唐郝塞的飘飘欲仙表露无疑。
《阿尔卡拉龙骑兵》,军鼓那列队前进的节奏,并没显出肃穆,庄严。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反而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再以短笛清亮的音色加入其间,不仅活泼,更使大管多了几分诙谐。
《斗牛士进行曲》是《卡门》中最著名的曲子。它开始呈示快板主题。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高潮反复时提高八度,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聆听时我已不能在去仔细分辨它的节奏,构成,变化。只知道亢奋,激动人心,血往脑袋上冲。我完全能看到欢呼的人群,斗牛士身着华丽的马甲,抖动着鲜红的斗篷,骄傲地高高挺起胸脯,优雅的移动着步子让公牛发疯似地一次次向他冲过来。他把花标枪插得斗牛满身是血。以及那直刺头颅的致命而有力的一击。不,这不仅仅是属于斗牛士的音乐。它也可以是凯旋士兵的音乐,也可以是竞技得胜者的音乐。它属于每一个勇敢的人,勇敢的心。
《走私贩进行曲》长笛吹出似是轻松的旋律,大提琴短促的背景乐就像他们紧张,快速前进的脚步。中提琴时而和长笛配合表现欢快,时而又和大提琴配合表现不安。接着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凶猛,仿佛已被人发现走私行为。再接着中提琴慢慢降低音调,如一片叶子飘落。虚惊一场,一切都恢复安全了,于是又欢快得前进。
《哈巴涅拉》我的最爱。不但是因为我爱它充满暧昧,挑逗和诱惑,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弹奏它,我可以在吉他那六根弦上拨出它的旋律。可仅仅一把吉他太显单薄。大提琴重复着慑人魂魄的背景音乐,迷离,朦胧,浑厚,饶有深味。跟随而来的弦乐和大管如一层层包裹的丝滑的巧克力,清脆的摇铃好像那层层包裹的巧克力上又撒上了香甜的榛子粒。它是那样得浓得化不开,那样得包裹住我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包裹住我的所思所想。即使尝完了,空气里还到处都是它的芳香。于是我的记忆中就有些东西再也无法忘掉了,它能在其中盘旋,游荡。它在我体内就这么乱窜,使我每一个细胞都变成和它一样的颜色,一样的气味,像它那样既温婉,又是如此地躁动不安。闭上眼睛,我能感受到她猩红如血般的裙边轻轻掀起,滑过我的脸。我的两颊感觉到她冰凉又带有一丝暖意的温度,我的鼻尖能触到她皮肤里散出来的迷香,它搔动着我的所有感官,我的眼珠转动着睁不开眼睛。我伸手想抓住点什么,她乌黑的头发,玫瑰色的指甲,足尖蹦跳的舞鞋,那飘动的群摆。可她一转身,走了,还留下一个意味深长了微笑,和似水一般漾过来的眼神,以及无限的幻想。那就是它《哈巴涅拉》,那也是她——卡门。
《夜曲》管乐的沉静,弦乐的舒缓,是悲伤,思考,也是希望。节奏如此之慢,欲言又止,如泪珠含在眼了,却不让它滚下来。
尽管《卡门》作为一部民间歌剧而极为流行,但它却被专业人士看作是一部“赝品”。它当然不是假的杰作。虽然它广泛地采用了西班牙流行音乐的风格,但它毕竟不是由西班牙人写的西班牙音乐。正如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并不是一部日本的民间歌剧,而是一部描述日本题材的意大利歌剧。又如小野丽莎唱着法国爵士时,是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她剽窃的。这只是风格的借鉴,而这些真正美妙的旋律,是从这些天才般的艺术家令人不可思议的大脑中流淌出来的。
对于能在音乐选修课上听到比才的音乐,我又是失望,又是欣喜。失望的是我对它是如此熟悉,如果改放我没听过的音乐能增长些知识。欣喜的是我能再一次感受它每一个音符里饱含的情感。
在初中时每星期六晚电台放的古典音乐世界中我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接触到比才,当时用空带录了卡门第一和第二组曲,于是它就成了我每天晚上做作业时的背景音乐。后来收了一张比才24BIT数位+高解真音色的纯黑CD。斯洛伐克爱乐乐团演奏,安东尼•布拉莫尔指挥,英国企鹅评鉴为两星半。
有这么一句诗我是很喜欢的“听说喝意大利咖啡康宝蓝时/最好用的汤匙是舌头/听说听古典音乐时的愉悦/发生在每只自由的耳朵与心灵一起参与演出时/且让我们邀请你来参加这场音乐会的演出/演出人员包括你专心的脑袋与奔放的情绪/以及家中那台电唱机/在这场音乐盛宴中/你将见到每一首曲子的特殊面容/这种面容是独特的,只专属于你/只有你这样的人生才能创造出那样独特的面容。”
哲学家尼采曾是《卡门》最热心的赞赏者之一,他在给朋友的信中写道:“你相信吗?昨天我第二十次听了比才的杰作。我怀着同样的崇敬之情再一次到场倾听。这样一部作品使人快乐之至!它的音乐显示出高超的技艺,精炼优雅,妙不可言,同时又保持了通俗的特色。它具有一个民族而不是个人的精心制作的精神。比起以往从舞台上所听到的音调,这部作品的音调难道不是更令人痛苦、更悲伤吗?真不知道这些音调是如何得来的!毫无勉强作态,毫无任何虚伪做作。命运与这部作品联系在一起。它所描述的幸福是短暂的、突然的、不给任何宽限的。我羡慕比才有勇气去表达如此敏感的事情,这在迄今为止的欧洲高尚音乐中从来没有表现过。”
虽然我没看过现场,也没有看过完整的歌剧,但每当我把CD放入光驱,加大音量,调重低音。在音符中,声调中,节奏中,那或轻盈,或凝重,或欢快,或沉稳,或热烈的舞步仍能在我的耳膜上跳动。
在这我不想提比才的生平,事迹;不想拿他和什么人做比较;也不想提《阿莱城姑娘》、《采珠者》什么的。我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剖析。我只对CD中几首乐曲讲述我的感受。
提琴发出不详的颤音,鼓点缓慢,低沉,而不安。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演奏主题,音调越升越高,悲伤恐怖的情绪已达到最高点,最后突然一声巨响鼓弦俱寂。在短暂的前奏曲中就已经暗示悲剧性的结局。最后定音鼓那沉重的一击正如刺入卡门体内的尖刀。作为CD的第一首曲子,它虽然达到了点题这个目的,但却不够完满。它作为命运主题以各种变奏方式出现,无论是一句或半句,或只是一组和弦,贯穿于整部歌剧中,把它单独拉出来,未免现得有些生硬。我听过它与斗牛士的主题尖锐地交织在一起的最后一幕。斗牛士之歌在前,但是每一乐句中断之际,命运主题隐隐浮现,渐渐的,命运主题在斗牛士之歌的句子中间切入,渐趋庞大。这好像两组力量并行,相互拉扯,这两种力量争夺着音乐空间,同时也织出一首更复杂的曲子。斗牛士杀死牛,场内响起欢呼之声时,恰好是唐郝塞杀死卡门之时, 两首曲子此刻已合而为一。此处讽刺性十分明显,卡门对斗牛士之爱 情,卡门对自由的追求,正好带来她死亡的命运,像是那头被放入竞 技场的野牛一般,她的命运早被注定。
第二首《阿拉贡舞曲》在欢快,热烈的的音乐中开始了,轻柔主旋律是以管乐体现的,恰到好处地揉进细微,清脆的铃声,和时而温和,时而尖锐的弦乐。起先音乐若隐若现,又不时以提琴和鼓掀起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活泼的高潮。到了中段提琴把音乐拉进了充满激情,又有些悲伤的氛围中。接着回到主旋律,渐轻渐弱,直至结束。它表现的是两个吉普赛女郎在酒店跳舞时纵情欢乐的场面,跳跃性的节奏和隐约的人声烘托出酒店里喧闹的气氛。
《间奏曲》悠扬的长笛和微弱得几乎无法察觉的竖琴先把那温文祥和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有如树上的小鸟正在为鲜花而歌唱。接着第二只笛子接进来,饱含脉脉的温情。弦乐又来推波助澜,将情绪拉高,又缓缓地放下。这样浪漫主义的音乐在全剧中大概只出现了这么一次,却也是我最喜欢的乐曲之一。
《塞吉利亚舞曲》表现的是卡门引诱唐郝塞时边歌边舞。开场也是以笛子引出,弦乐反复地拉奏着犹如狐步舞一起一伏的节奏。管乐与提琴配合,交错,结合,纠缠,分开。暧昧,微妙气氛慢慢扩散开来。接着提琴迂回曲折,缠绕绵延,被卡门的毒液一般的魅力卷得完全没了方向。之后的音乐明丽活泼,卡门成功后的扬扬自得,唐郝塞的飘飘欲仙表露无疑。
《阿尔卡拉龙骑兵》,军鼓那列队前进的节奏,并没显出肃穆,庄严。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反而奏出洒脱而富活力的主旋律。再以短笛清亮的音色加入其间,不仅活泼,更使大管多了几分诙谐。
《斗牛士进行曲》是《卡门》中最著名的曲子。它开始呈示快板主题。牛士上场时的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坚定有力的节奏和威武雄壮的曲调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高潮反复时提高八度,使情绪显得更为高昂。聆听时我已不能在去仔细分辨它的节奏,构成,变化。只知道亢奋,激动人心,血往脑袋上冲。我完全能看到欢呼的人群,斗牛士身着华丽的马甲,抖动着鲜红的斗篷,骄傲地高高挺起胸脯,优雅的移动着步子让公牛发疯似地一次次向他冲过来。他把花标枪插得斗牛满身是血。以及那直刺头颅的致命而有力的一击。不,这不仅仅是属于斗牛士的音乐。它也可以是凯旋士兵的音乐,也可以是竞技得胜者的音乐。它属于每一个勇敢的人,勇敢的心。
《走私贩进行曲》长笛吹出似是轻松的旋律,大提琴短促的背景乐就像他们紧张,快速前进的脚步。中提琴时而和长笛配合表现欢快,时而又和大提琴配合表现不安。接着越来越急促,越来越凶猛,仿佛已被人发现走私行为。再接着中提琴慢慢降低音调,如一片叶子飘落。虚惊一场,一切都恢复安全了,于是又欢快得前进。
《哈巴涅拉》我的最爱。不但是因为我爱它充满暧昧,挑逗和诱惑,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弹奏它,我可以在吉他那六根弦上拨出它的旋律。可仅仅一把吉他太显单薄。大提琴重复着慑人魂魄的背景音乐,迷离,朦胧,浑厚,饶有深味。跟随而来的弦乐和大管如一层层包裹的丝滑的巧克力,清脆的摇铃好像那层层包裹的巧克力上又撒上了香甜的榛子粒。它是那样得浓得化不开,那样得包裹住我的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包裹住我的所思所想。即使尝完了,空气里还到处都是它的芳香。于是我的记忆中就有些东西再也无法忘掉了,它能在其中盘旋,游荡。它在我体内就这么乱窜,使我每一个细胞都变成和它一样的颜色,一样的气味,像它那样既温婉,又是如此地躁动不安。闭上眼睛,我能感受到她猩红如血般的裙边轻轻掀起,滑过我的脸。我的两颊感觉到她冰凉又带有一丝暖意的温度,我的鼻尖能触到她皮肤里散出来的迷香,它搔动着我的所有感官,我的眼珠转动着睁不开眼睛。我伸手想抓住点什么,她乌黑的头发,玫瑰色的指甲,足尖蹦跳的舞鞋,那飘动的群摆。可她一转身,走了,还留下一个意味深长了微笑,和似水一般漾过来的眼神,以及无限的幻想。那就是它《哈巴涅拉》,那也是她——卡门。
《夜曲》管乐的沉静,弦乐的舒缓,是悲伤,思考,也是希望。节奏如此之慢,欲言又止,如泪珠含在眼了,却不让它滚下来。
尽管《卡门》作为一部民间歌剧而极为流行,但它却被专业人士看作是一部“赝品”。它当然不是假的杰作。虽然它广泛地采用了西班牙流行音乐的风格,但它毕竟不是由西班牙人写的西班牙音乐。正如普契尼的《蝴蝶夫人》并不是一部日本的民间歌剧,而是一部描述日本题材的意大利歌剧。又如小野丽莎唱着法国爵士时,是不会有人站出来指责她剽窃的。这只是风格的借鉴,而这些真正美妙的旋律,是从这些天才般的艺术家令人不可思议的大脑中流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