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瑣記7
這兩日的研究生活還算順利,李師太的論著讀得漸入佳境,或許同是中國人把握大問題的思維方式大體相當吧。作為一個閉門造車在北外研讀了三年古語的人,李師太高瞻遠矚的視野,入門三分的筆力以及嚴謹活潑的敘述方式自然已臻我輩難及的境地。除了膜拜還有什麽話好說呢?
東大文學博士里有兩個優秀的中國人,張競和李師太。兩位的成功有一個共性,就是都順著另闢蹊徑的狹路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張競放眼于自《詩經》至徐志摩陸小曼的戀愛文明史,其實把整個華夏文明收攏到戀愛部列里感性地強調絕對的精神至上並不容易,畢竟中國文學的非虛構性無容置喙,且國內的泛政治化已由腠理病入骨髓,學術界也疑神疑鬼,仿佛不走某主義某教條的路線就無法立足,所以,唯有立足于日本文學受容這塊他山之石巧妙選取角度方可有主客觀的條件得窺全豹,被主流價值觀所認同並且擊節讚賞,從而成為文化交流的端口。張競很有巧勁。而李師太的成功則更重於某種精明果敢,近乎百煉成金時那一瞬的升格——難道初唐四傑帶來朗勁清風之後,隨著詩格的成熟,六朝餘韵的宮體詩侍宴詩就真的一蹶不振了嗎?捕捉住唐日交錯的歷史節點進行比較,著目于中宗時代的文學沙龍,並以“風流”一詞在語學上的歧義和嬗變將這段犬牙交錯的受容觸變連珠成串,細微深處,力運千鈞,如今讀到唐日試帖詩的比較發現,更覺清晰。
關於昨天考慮的二十四小時的分割問題,覺得晚上的時間可以大用,明天試試看買個麵包當晚飯,這樣可以聚攏閒雜無謂的時間集中精力,然後坐八點半的車回來,回來大可慢慢地休息磨蹭,一天的效率和容量也就提升了。
東大文學博士里有兩個優秀的中國人,張競和李師太。兩位的成功有一個共性,就是都順著另闢蹊徑的狹路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張競放眼于自《詩經》至徐志摩陸小曼的戀愛文明史,其實把整個華夏文明收攏到戀愛部列里感性地強調絕對的精神至上並不容易,畢竟中國文學的非虛構性無容置喙,且國內的泛政治化已由腠理病入骨髓,學術界也疑神疑鬼,仿佛不走某主義某教條的路線就無法立足,所以,唯有立足于日本文學受容這塊他山之石巧妙選取角度方可有主客觀的條件得窺全豹,被主流價值觀所認同並且擊節讚賞,從而成為文化交流的端口。張競很有巧勁。而李師太的成功則更重於某種精明果敢,近乎百煉成金時那一瞬的升格——難道初唐四傑帶來朗勁清風之後,隨著詩格的成熟,六朝餘韵的宮體詩侍宴詩就真的一蹶不振了嗎?捕捉住唐日交錯的歷史節點進行比較,著目于中宗時代的文學沙龍,並以“風流”一詞在語學上的歧義和嬗變將這段犬牙交錯的受容觸變連珠成串,細微深處,力運千鈞,如今讀到唐日試帖詩的比較發現,更覺清晰。
關於昨天考慮的二十四小時的分割問題,覺得晚上的時間可以大用,明天試試看買個麵包當晚飯,這樣可以聚攏閒雜無謂的時間集中精力,然後坐八點半的車回來,回來大可慢慢地休息磨蹭,一天的效率和容量也就提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