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天又入海,旧兽所舍安在哉?(古代神兽搜集)
古代神兽以上古六神白虎 玄武 朱雀 青龙 勾陈 腾蛇最为著名,资料也较为详尽,便以此介绍为先,再逐一而道后之兽。
此六兽在中国的占卜术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奇门遁甲及六爻两门术数。
【青龙】
青龙是上古四大神兽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青龙的方位是东,左青龙,左代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的总称。开光青龙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宿的形状极似龙形,从字义上即可看出,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龙心为大火,跟晴雨有关。青龙属木,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传说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性情高傲,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青龙是四灵之首,操控九天神雷之力,属木,为东方护兽,镇守东宫星宿,其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能隐能显。在宗教风水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许多有关青龙的传说。五行家们根据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龙位于东方,五行属木,也因青色属木,东方色青,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
青龙起源:
龙虽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物,但牠由始至终都只是人们心中的幻想,根本就未有人能证实有此生物。而牠成为神灵的原因是基于古代的图腾文化。早于五千年前,因为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未能认识,为了安全,她们便以「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及各种动物」当作她们氏族的象征,作为精神上的寄托。而人们亦供奉它,希望借助它们保护自己的氏族。这便是图腾文化。但对于龙的图腾起源却众说纷云,最可信的理由是说龙是由当时多过氏族的图腾合成的。盖当时常有氏族兼併的现象,而当一个氏族兼併掉另一个氏族时,同时也把另一个氏族的图腾中最厉害的部份加入原本的图腾身上,从而综合成一幅更有力量的图腾。故龙的图腾,一般都认为是西方诸多部落合併而成
【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 、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白虎起源:
白虎如前两者壹样,都是起自图腾文化。而白虎是起自比龙更西的地方,大家都称这个部族為神虎族。而这个说法亦可以反映人对动物的崇拜。话说,西王母是西方女神,据【山海经】中云:她是壹个半人半兽的怪神,虽然有人的模样,但是满口虎牙,还有壹条豹的尾巴,而且善於咆哮。因此,西王母本身就是个虎豹之神,可是,到了后来,西王母的形象越来越美,成為壹个美丽的女神。而道教兴起后,奉西王母為神,成為王母娘娘,亦即神界第壹夫人。於是,西王母壹变而為雍容华贵的女仙领袖。这样壹来,白虎只能降格,成為西王母的使者兼坐骑。道书上还说:「金方白虎之神乃王母之使,非王母之真形也。」这样壹来,由於王母的升格,使白虎接管了西方,成為代表西方的神兽。
【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玄鸟、朱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为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亦称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朱雀。
近代由于受到西方不死鸟浴火重生的神话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华人在翻译与认知上也有把不死鸟当成朱雀的情况。事实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并无朱雀会浴火重生的说法,凤凰涅槃也只是郭沫若先生借鉴西方不死鸟的传说所创作的诗词而已,同样,朱雀也不是凤凰。
朱雀起源:
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玄武】
玄武是龟和蛇的混合体,其外貌通常是一条蛇盘缠着一只大龟。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五逸《九怀章句》说:“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属性,颇为民间重视和信仰。
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龟蛇合体的形状出现,更被古人看作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标志。
龟在古代是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并能导引咽气,再者,北宫玄武七宿之第一宿斗宿,又称南斗。拜南斗可以增寿。因而玄武又被人们视作司命之神。
玄武起源:
玄武的形象是蛇龟的合併,然而在最初的时候,玄武只是龟。玄武的本意是玄冥。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而龟的背是黑色,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询问祖先,以卜卦的形式显示世人。故玄武最初只是龟。以后,玄武的含意不断扩大。由于龟生活在海边,因此玄武成了水神、而龟长寿,玄武又成了长生不死的象征、另外,最初的冥间位于北方(据专家考证,原来四象中北方的玄武以前不是乌龟和蛇,而是鹿。出土的春秋初年虢国青铜镜上是左虎右龙(背面看),上鹿下鸟。但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故玄冥又成了北方之神。
至于对于龟蛇的结合,稍后详述。现在先说明蛇在古代的含意。对于蛇的崇拜,在古代是十份普遍的。蛇细长、圆形的身躯,常常被比拟为男性的生殖器。而它在地下生活,以及强大的生命力、繁殖力,又使它成为女性和土地的象征。而冬眠和蜕皮又使蛇被认为有再生的能力,从而成为生死和轮回窆象征。但自从众灵之长「龙」的出现后,蛇的身价不断下降,最后只能挤入玄武之中,与龟凑成一灵。
对于它们的结合,有以下的一个传说:相传雄龟缺乏生殖力,因而只好任由雌龟与蛇交配,以便繁衍后代。生出的小龟就成了龟蛇的合体,加上龟蛇本身的含意,就把这生物叫做玄武。而古人对这种说法是深信不疑的。
看来好像很荒谬。但这说法是有其合理性,对于古人,龟蛇结合的着眼点在于它们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因此,玄武崇拜集中体现出上古时代中国人的生命观和反映出她们对长寿和多子多孙的祈求。
【勾陈】(资料甚少)
禀西方之金,为凶恶刚猛之神。性好杀,司兵戈争斗杀伐病死。
上古六神之中,与腾蛇同属土。《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腾蛇之将,职附勾陈,游巡于前,权司己日。盖火神而配土德以行也。” 还有说法:勾陈为山海经中神兽天马。
勾陈来源:
相传是龙与牛之子,其星宿为麒麟,所以相貌有两说,一便是麒麟,二是人形。
PS:故而我图片选的是麒麟,说起来,麒麟真的很像是龙与牛的结合啊。
【腾蛇】
螣蛇星是隶属于北方七宿的星官。在造父五星之南,由22颗星所组成。五行分阴阳,而螣蛇则为火阴性图腾。 龙之同类,能兴云雾而游。
腾蛇来源:
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在《后汉书·张衡传》中载张衡所作《思玄赋》,当中有“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之句。曹操著名诗作《龟虽寿》中亦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之句。
然而,另有“蛇修千年成滕 ,螣过天劫成神龙”“螣蛇善水,其能不差于天龙,应龙。过天劫则直飞八荒。”这一说, 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位居中央,色尚黄。
上古六神综上所述,接下便是仅次于上古六神的十大上古神兽(此间区别在于神与神兽),待我逐一道来。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山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 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
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
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精怪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 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无白泽图,妖怪自消除。”
白泽来源:
“白泽”之名,源于我国远古神话。“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渊鉴类函》卷432兽部白泽条引古本《山海经》,按今本《山海经》不载)这条资料颇重要,它不仅说明白泽是一种能说话的神兽,而且古本《山海组》的记载至少能说明白泽的神话来自公元前汉初甚至先秦的传闻,因为《山海经》产生的上限是在那时,故它是远古民向神话信仰的反映。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白泽”之名,源于我国远古神话。“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
白泽神兽是大名鼎鼎黄帝的神兽,《云笈七签》卷100引王钦若《先天记·轩辕本纪》、《渊鉴棠函》卷432白泽条引《黄帝内传》、《宋书·符瑞志》的“白泽图”、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引《开元占经》的六朝梁孙柔之《瑞应图》这些文献将白泽神兽的作用表露无遗:
第一,白泽神兽的神通广大,它能和神人说话,并且聪明睿智,能知道从古到今天下一切鬼神之事。
第二,它是一种祥瑞的神兽,能辟除民向一切邪气,把把鬼神之间不利于人民的事情预先说出来,“以戒于民,为时除害”。
第三,它遵照黄帝的嘱托,把自已知道的精怪之事,一万多种全画成图,加上注解,这就是《白泽精怪图》的来历。但是,敦煌本白泽精怪图,原记有精怪只有199种,而无10000种,现在写本的残缺,又不足此数,所失去的我们再也无从知道,这是十分可惜的事。总之,由上所述,很明显白泽是一种远古人民所信仰的象征着辟邪与求福的神兽。
又有一说白泽就是独角兽,当年朱雀连同苍龙,白虎,玄武逞凶作乱,女娲娘娘与另外四只灵兽麒麟、白矖、腾蛇、白泽(独角兽)的帮助下,战败以朱雀为首的四大神兽,最后白泽被废除法力,流落凡间,据说白泽全身是宝,有令人起死回生的疗效。
PS:敦煌文献《白泽精怪图》确是留下两号,且也有文字和图片,记载了不少精怪,但太长了,所以就不一一搬来,有兴趣的可见:http://www.douban.com/note/106725126/。
【夔】
出生于东海流波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载: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夔来源: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以上是第一只,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亦有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
PS:虽然夔外形是牛是龙颇有争议,但我还是选了牛作图示。
【凤凰】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传说中的四灵(龙、凤凰、麒麟、龟)之一。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常用来像征祥瑞。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种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是祥鸟。
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其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传说中共有五类,分别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凤凰来源:
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天下一统时,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这只大鸟就是凤凰。
与《韩诗外传》记载相近的,亦有相传,黄帝一统时,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便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 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也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造字的仓颉替这两只大鸟取名叫 “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在日本依然如此)。
汉许慎《说文解字》十及段玉裁注释,其外部形状是,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麒麟照片集锦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麒麟来源:
麒麟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地上的,常伴神灵出现,是神的座骑,属火系属天仙。一般不会飞,不过成年的麒麟是会飞的。成年的麒麟能大能小,平时较慈祥,发怒时异常凶猛。主聪慧,祥瑞。
麒麟每次出现都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据记载,伏羲,舜,孔子等都伴有麒麟出现,并带来神的指示,最终指引胜利。明 赵震元《为袁石(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靖两河以安天下,画熊兆獬豸之祥;冠八枢而奠中原,夹鹿犬麒麟之瑞。”
【梼杌】(这是个凶兽,并无任何祥瑞,我不明白它为何会成为十大神兽之一)
《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梼杌来源: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獬豸】
也称解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被称为“法兽”
獬豸来源:
《说文解字》释为“灋fǎ,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繁体“灋fǎ ”中的“廌”(读志音)是一种神兽,其形似麒麟,青毛独角,体态刚健,极有灵性。“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谢志音);二曰独角兽;三曰神羊。各种史籍都指出,獬豸是一种能辨曲直的神兽。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ze音责,咬、啃的意思)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别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它会用犀利之角触去理曲之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还有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PS:獬豸与麒麟颇为相像,但最为不同便是獬豸头顶多了一根角。
【犼】
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犼来源:
犼的来源很是奇异,有三说:
说法一,说是龙子之一。
说法二,《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 所以佛骑着它,用这种方法来镇压龙。
说法三,则认为它是“魃”的一种,属于一种僵尸的类别。尸体最初变成旱魃,旱魃再变就是犼。
PS:其实这个资料令我有点小激动,尽管我是胆小不看鬼片党,但是小时候看的僵尸片实在太印象深刻,所以说犼是僵尸的一种时,我特别搜索了一下中国僵尸,发现僵尸有六个级别,而第六级最强就是犼。
【重明鸟】
神鸟之一,其形似鸡,鸣声如凤,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
重明鸟来源:
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
禽兽鬼怪往往趁重明鸟不在时出来危害人,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安放在门户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不敢来捣乱。
后来,人们在过大年时,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铜铸、有的用纸剪,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用重明鸟驱降邪恶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毕方】
据古书记载,毕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毕方来源:
《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 即是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助战,还有说正是这只鸟,将黄帝征讨四方时杀死的敌军封锁在泰山之中。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是说毕方是天帝身边的童子,当时大地还未有火,大雪寒冷降临人间一片凄惶,毕方不忍心人类就此而灭亡。在天帝睡觉的时候。毕方把火种偷了出来。悄悄的带下了大地。从此,有火的地方就有毕方的足迹,毕方为人类带来了火花带来了温暖。
PS:毕方那个传说马上让我想到了普罗米修斯。东西方传说真的很多相似。
【饕餮】
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上古四大凶兽之一。
饕餮来源: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PS:饕餮的实际性资料其实并无多少,唉....东拼西凑还是这一些。
和饕餮吻合的图片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拿迥异于前面配图的青铜像了,见谅。
此六兽在中国的占卜术中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奇门遁甲及六爻两门术数。
![]() |
【青龙】
青龙是上古四大神兽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青龙的方位是东,左青龙,左代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东方七星的总称。开光青龙亦名苍龙,苍龙的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宿的形状极似龙形,从字义上即可看出,角是龙的角,亢是颈项,氐是本,而是颈根,房是膀,是胁,心是心脏,尾是尾,箕是尾末。龙心为大火,跟晴雨有关。青龙属木,是木星当年的年太岁。
传说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性情高傲,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青龙是四灵之首,操控九天神雷之力,属木,为东方护兽,镇守东宫星宿,其春分时登天,秋分时潜渊,能隐能显。在宗教风水五行学说盛行的年代里,慢慢的也开始流传着许多有关青龙的传说。五行家们根据阴阳五行给东南西北中配上五种颜色,而每种颜色又配上一个神兽与一个神灵。龙位于东方,五行属木,也因青色属木,东方色青,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之说。
青龙起源:
龙虽为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灵物,但牠由始至终都只是人们心中的幻想,根本就未有人能证实有此生物。而牠成为神灵的原因是基于古代的图腾文化。早于五千年前,因为人们对各种自然现象未能认识,为了安全,她们便以「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及各种动物」当作她们氏族的象征,作为精神上的寄托。而人们亦供奉它,希望借助它们保护自己的氏族。这便是图腾文化。但对于龙的图腾起源却众说纷云,最可信的理由是说龙是由当时多过氏族的图腾合成的。盖当时常有氏族兼併的现象,而当一个氏族兼併掉另一个氏族时,同时也把另一个氏族的图腾中最厉害的部份加入原本的图腾身上,从而综合成一幅更有力量的图腾。故龙的图腾,一般都认为是西方诸多部落合併而成
![]() |
【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 、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白虎起源:
白虎如前两者壹样,都是起自图腾文化。而白虎是起自比龙更西的地方,大家都称这个部族為神虎族。而这个说法亦可以反映人对动物的崇拜。话说,西王母是西方女神,据【山海经】中云:她是壹个半人半兽的怪神,虽然有人的模样,但是满口虎牙,还有壹条豹的尾巴,而且善於咆哮。因此,西王母本身就是个虎豹之神,可是,到了后来,西王母的形象越来越美,成為壹个美丽的女神。而道教兴起后,奉西王母為神,成為王母娘娘,亦即神界第壹夫人。於是,西王母壹变而為雍容华贵的女仙领袖。这样壹来,白虎只能降格,成為西王母的使者兼坐骑。道书上还说:「金方白虎之神乃王母之使,非王母之真形也。」这样壹来,由於王母的升格,使白虎接管了西方,成為代表西方的神兽。
![]() |
【朱雀】
朱雀又可说是玄鸟、朱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为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为鸟形,亦称玄鸟。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朱雀。
近代由于受到西方不死鸟浴火重生的神话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华人在翻译与认知上也有把不死鸟当成朱雀的情况。事实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并无朱雀会浴火重生的说法,凤凰涅槃也只是郭沫若先生借鉴西方不死鸟的传说所创作的诗词而已,同样,朱雀也不是凤凰。
朱雀起源:
玄鸟的说法就是从《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它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中,就是殷商说的后代说自己的先袓-契是由玄鸟生下来的,建立强大的商朝。因此玄鸟就成了商人的始袓了。《史记.殷本记》也记了这段历史:‘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除了殷商之外,战国时的秦,满清的始袓和朝鲜新罗的始袓也是和仙女吞食玄鸟卵有关的。不论玄鸟或是凤凰,都是随道教的发展,而把它由一只雀鸟,或孔雀或山鸡等等…先变成一个半人半禽的、传人兵法的仙女到完全是人的仙女,都是随道教的发展的。
![]() |
【玄武】
玄武是龟和蛇的混合体,其外貌通常是一条蛇盘缠着一只大龟。
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北方属水,故北方神即是水神,五逸《九怀章句》说:“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玄武,水神之名”。《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属性,颇为民间重视和信仰。
中国古代素将伟大的神力和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现象相类比,崇拜生殖的神力。蛇本身就是生殖和繁衍的象征,玄武以龟蛇合体的形状出现,更被古人看作雌雄交配、生殖繁衍的标志。
龟在古代是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并能导引咽气,再者,北宫玄武七宿之第一宿斗宿,又称南斗。拜南斗可以增寿。因而玄武又被人们视作司命之神。
玄武起源:
玄武的形象是蛇龟的合併,然而在最初的时候,玄武只是龟。玄武的本意是玄冥。玄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而龟的背是黑色,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询问祖先,以卜卦的形式显示世人。故玄武最初只是龟。以后,玄武的含意不断扩大。由于龟生活在海边,因此玄武成了水神、而龟长寿,玄武又成了长生不死的象征、另外,最初的冥间位于北方(据专家考证,原来四象中北方的玄武以前不是乌龟和蛇,而是鹿。出土的春秋初年虢国青铜镜上是左虎右龙(背面看),上鹿下鸟。但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故玄冥又成了北方之神。
至于对于龟蛇的结合,稍后详述。现在先说明蛇在古代的含意。对于蛇的崇拜,在古代是十份普遍的。蛇细长、圆形的身躯,常常被比拟为男性的生殖器。而它在地下生活,以及强大的生命力、繁殖力,又使它成为女性和土地的象征。而冬眠和蜕皮又使蛇被认为有再生的能力,从而成为生死和轮回窆象征。但自从众灵之长「龙」的出现后,蛇的身价不断下降,最后只能挤入玄武之中,与龟凑成一灵。
对于它们的结合,有以下的一个传说:相传雄龟缺乏生殖力,因而只好任由雌龟与蛇交配,以便繁衍后代。生出的小龟就成了龟蛇的合体,加上龟蛇本身的含意,就把这生物叫做玄武。而古人对这种说法是深信不疑的。
看来好像很荒谬。但这说法是有其合理性,对于古人,龟蛇结合的着眼点在于它们的生命力和繁殖力。因此,玄武崇拜集中体现出上古时代中国人的生命观和反映出她们对长寿和多子多孙的祈求。
![]() |
【勾陈】(资料甚少)
禀西方之金,为凶恶刚猛之神。性好杀,司兵戈争斗杀伐病死。
上古六神之中,与腾蛇同属土。《易冒》:“勾陈之象,实名麒麟,位居中央,权司戊日。盖仁兽而以土德为治也…腾蛇之将,职附勾陈,游巡于前,权司己日。盖火神而配土德以行也。” 还有说法:勾陈为山海经中神兽天马。
勾陈来源:
相传是龙与牛之子,其星宿为麒麟,所以相貌有两说,一便是麒麟,二是人形。
PS:故而我图片选的是麒麟,说起来,麒麟真的很像是龙与牛的结合啊。
![]() |
【腾蛇】
螣蛇星是隶属于北方七宿的星官。在造父五星之南,由22颗星所组成。五行分阴阳,而螣蛇则为火阴性图腾。 龙之同类,能兴云雾而游。
腾蛇来源:
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在《后汉书·张衡传》中载张衡所作《思玄赋》,当中有“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之句。曹操著名诗作《龟虽寿》中亦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之句。
然而,另有“蛇修千年成滕 ,螣过天劫成神龙”“螣蛇善水,其能不差于天龙,应龙。过天劫则直飞八荒。”这一说, 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位居中央,色尚黄。
上古六神综上所述,接下便是仅次于上古六神的十大上古神兽(此间区别在于神与神兽),待我逐一道来。
![]() |
【白泽】
昆仑山上的神兽,著名的山兽,浑身雪白,能说人话,通万物之情,很少出没,除非 当时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书而至。
它知道天下所有鬼怪的名字、形貌和驱除的方术,所以从很早开始,就被当做驱鬼的神和祥瑞来供奉。
尤其到了中古时期,对白泽的尊崇更是隆重。
当时《白泽图》(又称《白泽精怪图》)一书非常流行,到了几乎家手一册的程度, 书中记有各种神怪的名字、相貌和驱除的方法,并配有神怪的图画,人们一旦遇到怪物,就会按图索骥加以查找。 在禅宗语录中,也常见有“家无白泽图,妖怪自消除。”
白泽来源:
“白泽”之名,源于我国远古神话。“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渊鉴类函》卷432兽部白泽条引古本《山海经》,按今本《山海经》不载)这条资料颇重要,它不仅说明白泽是一种能说话的神兽,而且古本《山海组》的记载至少能说明白泽的神话来自公元前汉初甚至先秦的传闻,因为《山海经》产生的上限是在那时,故它是远古民向神话信仰的反映。
《轩辕本纪》有神兽白泽的故事:“(黄)帝巡狩,东至海,登桓山,于海滨得白泽神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因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白泽”之名,源于我国远古神话。“东望山有兽,名曰白泽,能言语,王者有德,明照幽远则至。”
白泽神兽是大名鼎鼎黄帝的神兽,《云笈七签》卷100引王钦若《先天记·轩辕本纪》、《渊鉴棠函》卷432白泽条引《黄帝内传》、《宋书·符瑞志》的“白泽图”、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引《开元占经》的六朝梁孙柔之《瑞应图》这些文献将白泽神兽的作用表露无遗:
第一,白泽神兽的神通广大,它能和神人说话,并且聪明睿智,能知道从古到今天下一切鬼神之事。
第二,它是一种祥瑞的神兽,能辟除民向一切邪气,把把鬼神之间不利于人民的事情预先说出来,“以戒于民,为时除害”。
第三,它遵照黄帝的嘱托,把自已知道的精怪之事,一万多种全画成图,加上注解,这就是《白泽精怪图》的来历。但是,敦煌本白泽精怪图,原记有精怪只有199种,而无10000种,现在写本的残缺,又不足此数,所失去的我们再也无从知道,这是十分可惜的事。总之,由上所述,很明显白泽是一种远古人民所信仰的象征着辟邪与求福的神兽。
又有一说白泽就是独角兽,当年朱雀连同苍龙,白虎,玄武逞凶作乱,女娲娘娘与另外四只灵兽麒麟、白矖、腾蛇、白泽(独角兽)的帮助下,战败以朱雀为首的四大神兽,最后白泽被废除法力,流落凡间,据说白泽全身是宝,有令人起死回生的疗效。
PS:敦煌文献《白泽精怪图》确是留下两号,且也有文字和图片,记载了不少精怪,但太长了,所以就不一一搬来,有兴趣的可见:http://www.douban.com/note/106725126/。
![]() |
【夔】
出生于东海流波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神魔志异·灵兽篇》记载:上古奇兽,状如青牛,三足无角,吼声如雷。久居深海,三千年乃一出世,出世则风雨起,雷电作,世谓之雷神坐骑。
夔来源:
《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灰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以上是第一只,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亦有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
PS:虽然夔外形是牛是龙颇有争议,但我还是选了牛作图示。
![]() |
【凤凰】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传说中的四灵(龙、凤凰、麒麟、龟)之一。和龙一样为汉族的民族图腾。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常用来像征祥瑞。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意思是山中有一种鸟,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一出现,天下就会太平,是祥鸟。
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其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传说中共有五类,分别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凤凰来源:
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黄帝天下一统时,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这只大鸟就是凤凰。
与《韩诗外传》记载相近的,亦有相传,黄帝一统时,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便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 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也仿照黄帝制定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对漂亮华丽的大鸟。造字的仓颉替这两只大鸟取名叫 “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
![]() |
【麒麟】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是神的坐骑,古人把麒麟当作仁兽﹑瑞兽。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明代郑和下西洋带来了长颈鹿后,又用来代指长颈鹿(在日本依然如此)。
汉许慎《说文解字》十及段玉裁注释,其外部形状是,集龙头、鹿角、狮眼、虎背、熊腰、蛇鳞、麒麟照片集锦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鹿;尾巴像牛;蹄子像马;圆的头顶,有一对角。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麒麟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
麒麟来源:
麒麟是天上的神物,不是地上的,常伴神灵出现,是神的座骑,属火系属天仙。一般不会飞,不过成年的麒麟是会飞的。成年的麒麟能大能小,平时较慈祥,发怒时异常凶猛。主聪慧,祥瑞。
麒麟每次出现都将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期。据记载,伏羲,舜,孔子等都伴有麒麟出现,并带来神的指示,最终指引胜利。明 赵震元《为袁石(袁可立子)复开封太府》:“靖两河以安天下,画熊兆獬豸之祥;冠八枢而奠中原,夹鹿犬麒麟之瑞。”
![]() |
【梼杌】(这是个凶兽,并无任何祥瑞,我不明白它为何会成为十大神兽之一)
《神异经》注道:“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一名傲狠,一名难训。”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传说为远古“四凶”之一,是鲧死后的怨气所化。
梼杌来源:
梼杌是北方天帝颛顼的儿子,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
《左传》文公十八年道:“舜臣尧,宾于四门,流四凶族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以御魑魅。”敦同沌。此谓舜流放四凶,以梼杌况鲧。鲧,禹父。
![]() |
【獬豸】
也称解廌或解豸,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
它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纠纷的时候,独角兽能用角指向无理的一方,甚至会将罪该万死的人用角抵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栗。
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被称为“法兽”
獬豸来源:
《说文解字》释为“灋fǎ,解廌兽也,似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者”。繁体“灋fǎ ”中的“廌”(读志音)是一种神兽,其形似麒麟,青毛独角,体态刚健,极有灵性。“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谢志音);二曰独角兽;三曰神羊。各种史籍都指出,獬豸是一种能辨曲直的神兽。汉代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ze音责,咬、啃的意思)不正者。”意思是说,獬豸能别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它会用犀利之角触去理曲之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东汉时期的杰出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了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还有一个历史传说:春秋战国时期,齐庄公有个叫壬里国的臣子,与另一位叫中里缴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为案情难以判断,齐庄公就让“廌”,即神兽獬豸,来听他二人自读诉状。结果壬里国的诉状读完,獬豸没有什么表示,而中里缴的诉状还没有读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顶翻了他。于是,齐庄公判决壬里国胜诉。
PS:獬豸与麒麟颇为相像,但最为不同便是獬豸头顶多了一根角。
![]() |
【犼】
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据《偃曝馀谈》记载,犼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犼溺着体即腐。华表柱顶之蹬龙(即朝天吼)对天咆哮,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又有文献记载,观音菩萨的坐骑即为“朝天吼”。
据说犼是一种极有灵性的动物,它每天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两只面南而座的犼是专门守候皇帝出巡的,每当皇帝久出不归,荒淫作乐时,它们就会呼唤皇帝:“国君快回来料理国事吧,我们盼望你回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归”。位于城楼后华表上的的两只面北而座的犼则是监视皇帝在宫中的举动的,如果皇帝久居宫中,不理政事,它们便会催促皇帝:“国君快出宫体察民情吧,不要总呆在宫中享乐,我们盼望你出来,眼睛都快望穿了。”于是人们称这两只犼为“望君出”。
犼来源:
犼的来源很是奇异,有三说:
说法一,说是龙子之一。
说法二,《述异记》中描写的是,犼乃是以龙为食,相传是麒麟的祖宗。 所以佛骑着它,用这种方法来镇压龙。
说法三,则认为它是“魃”的一种,属于一种僵尸的类别。尸体最初变成旱魃,旱魃再变就是犼。
PS:其实这个资料令我有点小激动,尽管我是胆小不看鬼片党,但是小时候看的僵尸片实在太印象深刻,所以说犼是僵尸的一种时,我特别搜索了一下中国僵尸,发现僵尸有六个级别,而第六级最强就是犼。
![]() |
【重明鸟】
神鸟之一,其形似鸡,鸣声如凤,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
重明鸟来源:
据晋代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睛,言又眼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
禽兽鬼怪往往趁重明鸟不在时出来危害人,人们就用木头或铜铁铸成重明鸟的形状,安放在门户间,这样,禽兽鬼怪见了,也会害怕,躲得远远的,不敢来捣乱。
后来,人们在过大年时,有的用木刻、有的用铜铸、有的用纸剪,做成鸡的样子,挂在门窗上,据说这就是从那时用重明鸟驱降邪恶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 |
【毕方】
据古书记载,毕方是火神,也是木神,居住在树木中。毕方的外形像丹顶鹤,但是只有一条腿(一说为只有一只翅膀),身体为蓝色,有红色的斑点,喙为白色。毕方不吃谷物,吞吃火焰,据说毕方的出现预示着大火。。《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毕方来源:
《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 即是黄帝在泰山聚集鬼神之时,乘坐着蛟龙牵引的战车,而毕方则伺候助战,还有说正是这只鸟,将黄帝征讨四方时杀死的敌军封锁在泰山之中。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是说毕方是天帝身边的童子,当时大地还未有火,大雪寒冷降临人间一片凄惶,毕方不忍心人类就此而灭亡。在天帝睡觉的时候。毕方把火种偷了出来。悄悄的带下了大地。从此,有火的地方就有毕方的足迹,毕方为人类带来了火花带来了温暖。
PS:毕方那个传说马上让我想到了普罗米修斯。东西方传说真的很多相似。
![]() |
【饕餮】
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
上古四大凶兽之一。
饕餮来源:
传说轩辕黄帝大战蚩尤,蚩尤被斩,其首落地化为饕餮。《山海经·北山经》有云:“钩吾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有兽焉,其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鸮,是食人。”根据晋代郭璞对《山海经》的注解,这里说的狍鸮即是指饕餮。《神异经·西荒经》中有云:“饕餮,兽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PS:饕餮的实际性资料其实并无多少,唉....东拼西凑还是这一些。
和饕餮吻合的图片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只能拿迥异于前面配图的青铜像了,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