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西红柿面
先打卡:早上6点10分起来,学习了一点,下午学习了一点PM(这两点还有待改善和调整);晚上看了《教学设计》2节,运动40分钟(大概3kl),等下去看书。
今天想说的是,其实用心也能做好饭,哈哈。中午懒得跑,就吃了食堂的炒面,卖相不好,味道相对也一般的炒面,分量比较足,但只吃了半碗,没办法,食堂的饭菜总有这个能力。所以晚上回家就饿了。对于晚餐,过去的习惯就是外面吃,可是最喜欢的一家茶餐厅倒闭后,我对村子里面的餐馆都没有什么兴趣,而且既然要好好的学习,首先就要好好生活,吃好喝好锻炼好,所以还是决定回家自己做饭了。
对于晚餐,我也不想太费心思,毕竟时间很有限,所以就决定做我擅长的西红柿鸡蛋面,这个经我多年实践,自信还是有一定水准的,所以回家后很麻利的拿出西红柿和鸡蛋,开始准备。先洗干净西红柿,然后切小块,注意要把西红柿把附件的硬块切掉,然后打鸡蛋在一个小碗,放一点盐,稍微打散(不要太散,否则颜色没有那么好看),然后开火倒油烧直冒烟,油要多放一点,因为炒蛋需要多一点油,将打散的鸡蛋再随意打一下倒入,稍微翻炒即可乘出,然后再放一点油(比炒蛋略少),然后放西红柿,放盐,翻炒片刻,倒入鸡蛋,翻炒一下后,倒入开水(在炒蛋前已经在烧水,同时进行,减少时间),然后放入面条,拿筷子巴拉一下,再煮几分钟,加盐即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鸡蛋面就好啦,全部大概一刻钟一切搞定,算一下成本:人民币5元(西红柿3块,一旦1块,油1块)。奉上图片一张:)
对于我这种没有做饭天赋的人来说,经过长期实践也能做出一碗还算美味的食物也是一件喜事啊。也充分说明只要努力,总会有所成果的:)
-----------------------------学习笔记-------------------------------------------
今天看完《教学设计》,下楼快步走的时候梳理内容,想把我的经验也融合进去,成为实际应用的规程,最后总结如下:
1、先确定课程策略,主要是目标和授课风格,结构。这个过程可以采用PASS原则(P:purpose,A:audience,S:structure,S;style),先明确课程的目标,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目的需要结合受众来确定,根据受众的特点确定讲解的内容和风格,这些是大的方面,必须在做课件前就要确定下来。
2、根据总体策略进行知识结构梳理,也就是分解知识点。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3个问题来梳理思路,梳理时要注意分解到无穷,相互独立(MECE,金字塔原理的核心)
3、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定性: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属于什么样的内容,应该怎么去讲解,验证,比如为什么一般都是事实性的知识,而操作技能是技能类,需要操作
4、对知识点进行重要性判断,那些是重点,一定要讲的,那些是次重要,哪些再次。。。这样根据时间安排,可以灵活组合,把重点突出。主要的东西无论多长时间都要讲,把知识结构进行层次化。
5、对知识点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比如项目管理里面的项目定义,是事实性的知识,可以采取讲解,特别强调其特点,然后根据特点进行讲解,再结合案例进行辨析,强化概念;对于操作型的知识点,则先讲解定义,然后示范,再让学员参与。。。
5、估算每个知识点讲解时间,根据目标、策略,对知识点进行时间安排
6、课件制作(PPT,学员手册,讲师手册)
7、演练,调整
实际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案例,确定好策略后,用mindmanger来梳理思路,逐步将思路贯穿下去。
另外,学习还是沿着记忆--理解--应用这个方式的,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如果能直接到理解了那么记忆则不是问题,同样的,如果能灵活应用了,前2者也不是问题。而教学设计的初衷也就是希望能用各种方式来使受众记忆--理解--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很多的内容,但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不可被其中繁杂的理论掩盖住,找不到路径,那就麻烦了,这些是我的个人体会。
今天想说的是,其实用心也能做好饭,哈哈。中午懒得跑,就吃了食堂的炒面,卖相不好,味道相对也一般的炒面,分量比较足,但只吃了半碗,没办法,食堂的饭菜总有这个能力。所以晚上回家就饿了。对于晚餐,过去的习惯就是外面吃,可是最喜欢的一家茶餐厅倒闭后,我对村子里面的餐馆都没有什么兴趣,而且既然要好好的学习,首先就要好好生活,吃好喝好锻炼好,所以还是决定回家自己做饭了。
对于晚餐,我也不想太费心思,毕竟时间很有限,所以就决定做我擅长的西红柿鸡蛋面,这个经我多年实践,自信还是有一定水准的,所以回家后很麻利的拿出西红柿和鸡蛋,开始准备。先洗干净西红柿,然后切小块,注意要把西红柿把附件的硬块切掉,然后打鸡蛋在一个小碗,放一点盐,稍微打散(不要太散,否则颜色没有那么好看),然后开火倒油烧直冒烟,油要多放一点,因为炒蛋需要多一点油,将打散的鸡蛋再随意打一下倒入,稍微翻炒即可乘出,然后再放一点油(比炒蛋略少),然后放西红柿,放盐,翻炒片刻,倒入鸡蛋,翻炒一下后,倒入开水(在炒蛋前已经在烧水,同时进行,减少时间),然后放入面条,拿筷子巴拉一下,再煮几分钟,加盐即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鸡蛋面就好啦,全部大概一刻钟一切搞定,算一下成本:人民币5元(西红柿3块,一旦1块,油1块)。奉上图片一张:)
对于我这种没有做饭天赋的人来说,经过长期实践也能做出一碗还算美味的食物也是一件喜事啊。也充分说明只要努力,总会有所成果的:)
![]() |
-----------------------------学习笔记-------------------------------------------
今天看完《教学设计》,下楼快步走的时候梳理内容,想把我的经验也融合进去,成为实际应用的规程,最后总结如下:
1、先确定课程策略,主要是目标和授课风格,结构。这个过程可以采用PASS原则(P:purpose,A:audience,S:structure,S;style),先明确课程的目标,达到什么目的,这个目的需要结合受众来确定,根据受众的特点确定讲解的内容和风格,这些是大的方面,必须在做课件前就要确定下来。
2、根据总体策略进行知识结构梳理,也就是分解知识点。可以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3个问题来梳理思路,梳理时要注意分解到无穷,相互独立(MECE,金字塔原理的核心)
3、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定性: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属于什么样的内容,应该怎么去讲解,验证,比如为什么一般都是事实性的知识,而操作技能是技能类,需要操作
4、对知识点进行重要性判断,那些是重点,一定要讲的,那些是次重要,哪些再次。。。这样根据时间安排,可以灵活组合,把重点突出。主要的东西无论多长时间都要讲,把知识结构进行层次化。
5、对知识点进行教学策略设计,比如项目管理里面的项目定义,是事实性的知识,可以采取讲解,特别强调其特点,然后根据特点进行讲解,再结合案例进行辨析,强化概念;对于操作型的知识点,则先讲解定义,然后示范,再让学员参与。。。
5、估算每个知识点讲解时间,根据目标、策略,对知识点进行时间安排
6、课件制作(PPT,学员手册,讲师手册)
7、演练,调整
实际过程中,可以用一个案例,确定好策略后,用mindmanger来梳理思路,逐步将思路贯穿下去。
另外,学习还是沿着记忆--理解--应用这个方式的,是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如果能直接到理解了那么记忆则不是问题,同样的,如果能灵活应用了,前2者也不是问题。而教学设计的初衷也就是希望能用各种方式来使受众记忆--理解--应用,在这个过程中衍生出很多的内容,但都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不可被其中繁杂的理论掩盖住,找不到路径,那就麻烦了,这些是我的个人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