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整理笔记(五)
终于在五月的最后一天,整理完了一部目前尽我最大能力集成的2000-2012年诗歌作品集。脚下的土地松软软的似乎可以重新种上稻子或者玫瑰花。一片稻田或者一座花园。当我拉开窗户,望向远方,拿起手机,此刻最希望拨通的是天堂的电话。北京刚刚下了一场雨。夜色如海。如果我走下去,踏进这片温柔的海洋,我心的这叶孤舟,能飘摇到那片星空照耀下蓝色的港湾吗?在那白色贝壳闪耀的海岸上,我与大海有过一次持续很长时间的对话。我看到大海的沉睡。直到天空的醒来。水与火交织的天空之火以及天上之水。渴念的大地之子和热望的夜之子。夏天的树蓊郁葱茏。树下的露珠和草地都散发出阳光的芬芳。林荫幽暗。小路沉寂。飞鸟如梦的乐章。在锦绣的大地之上,像果实一般地栖息、安眠。故乡的热风,远方的热风,带着古老季节深情的凉意和温暖……问候人生……
老D这么多年竟然还等着看这本诗集。问起了其中的几个篇章。很好,每个字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安慰。老M这么多年读了不少书,让他猜一猜最后的定名。说如果猜中了,送你两本再加十本。一本仅供阅读,一本我亲自作注。另外十本给你作砖头用。脑海里自动跳出一个“自注本”。现在还没法估量这个工程量到底有多大。但从产生这个想法开始,我就知道眼下静悄悄的夜,将意味着以后会发生什么。可能性。很意外地发现,2008年的选本保留了大量的原作和逸品,认真和细心的程度让我惊讶;2010年选本所搭建的框架,至今没有被完全打破。自己被自己所决定,高度被高度所超拔。让人徒然汗颜。深感造化机运之深切。唯有一步步的进取与超越,镂雕出通透而光明的心灵,才在一首首新作中得到妥帖而适宜的抚慰。
老朋友,老记忆,老照片……许多都散佚了,手机、电脑里所存的世界,每一次翻新都是一次“洪流”。最后所剩下的自己,在无数个失眠夜里就像一具空空作响的木雕。碰撞到每一首诗的笔迹,都听到旷野里一尊因久受风雨侵蚀而生锈的大钟,在遥远的夜空下独自发出遥远的嗡鸣。那是过去的岁月里,用一双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手,一笔一划,逐字逐句,从心灵的深处打捞的富产的光阴……面对这些诗,感到自己竟在无意中不知不觉成为了世界上那个最贫穷的人。此时开始,看到水岸的边上,无数的“壑舟”重新挂上了“云帆”……
有两部大型“诗剧”,在这个12年中冥冥起动了。自那一刻起就一直没能放下。直到这部12年诗集的集成,在字词句中看到那不断得到加强的钟声。自一个遥远的未来的深处传来。当我按照时间的线路摸索过去,看到晨雾渐散的渡口。我知道,那一夜夜守在渡口,频频招手的人们,是在呼唤其最终的归来。目前已完成几个部分的诗剧没有收录入这部诗集。因为现在看起来已经有些“超重”了。而诗剧的那种重是和这首尾相连、一气呵成的重不一样的。所以选择了另一种自己刚好能承受的轻。想到这里,却是温馨无比。前年秋天开始的这些深藏大地的呼唤,将在哪一年的秋天里听到自己的回音呢?我知道,这也决定于这部12年集成的最终的启示与激励。就这样,诗集、诗注、诗剧,三个世界将同归于一。我静候佳音。
一些仿佛在山洞里幽居的作品,几乎没有见过阳光,更没见过人,我写出来后也再没见过面。在这次结集中,邀请了很多这些山涧精灵的加入。这些作品的纯粹,比起其它作品的明亮,别有一番新的味道。在我看来,那些从诸多手稿中发掘出的作品,往往就像远古丽人一般让人砰然心动,一见倾心,她们似乎要求自己永远就这么年轻,在任何时代都要居于时尚之巅。比如辛追,比如埃及艳后……万没想到的是,我真的看见她们曾经徜徉于我的诗中,恍恍惚惚,甚至莫名其妙……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新鲜的记忆,让其他一些目前可见的诗得以重新呼吸。这是一座新的森林,不同于但丁的“在人生中途”的“黑森林”,给予我一种全新活力的表征。我曾经跟着自己的诗走,一步步紧跟,然后看到自己被圈在自己作品可能出现的诸多的误解中,直到不能动弹。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直到我重新发现了回到森林里的路。那里有一座小木屋。对这些作品必然的思索和感激,让我见到诗之歌重新舒展的羽翅。同样仿佛就是一首新诗刚刚诞生,在前方不远处等待着我的跟紧,只是隔着一层薄薄的由时间的历程所织造的神秘的面纱。却是来自同一个世界。我知道,跟上去,我将发现一个从来没有松散开和掉过队的雁群。这是新的词语。候鸟的承诺。对太阳的感恩。生命的朝圣之旅。
2012.5.31 夜
老D这么多年竟然还等着看这本诗集。问起了其中的几个篇章。很好,每个字都得到了很好的照料。安慰。老M这么多年读了不少书,让他猜一猜最后的定名。说如果猜中了,送你两本再加十本。一本仅供阅读,一本我亲自作注。另外十本给你作砖头用。脑海里自动跳出一个“自注本”。现在还没法估量这个工程量到底有多大。但从产生这个想法开始,我就知道眼下静悄悄的夜,将意味着以后会发生什么。可能性。很意外地发现,2008年的选本保留了大量的原作和逸品,认真和细心的程度让我惊讶;2010年选本所搭建的框架,至今没有被完全打破。自己被自己所决定,高度被高度所超拔。让人徒然汗颜。深感造化机运之深切。唯有一步步的进取与超越,镂雕出通透而光明的心灵,才在一首首新作中得到妥帖而适宜的抚慰。
老朋友,老记忆,老照片……许多都散佚了,手机、电脑里所存的世界,每一次翻新都是一次“洪流”。最后所剩下的自己,在无数个失眠夜里就像一具空空作响的木雕。碰撞到每一首诗的笔迹,都听到旷野里一尊因久受风雨侵蚀而生锈的大钟,在遥远的夜空下独自发出遥远的嗡鸣。那是过去的岁月里,用一双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手,一笔一划,逐字逐句,从心灵的深处打捞的富产的光阴……面对这些诗,感到自己竟在无意中不知不觉成为了世界上那个最贫穷的人。此时开始,看到水岸的边上,无数的“壑舟”重新挂上了“云帆”……
有两部大型“诗剧”,在这个12年中冥冥起动了。自那一刻起就一直没能放下。直到这部12年诗集的集成,在字词句中看到那不断得到加强的钟声。自一个遥远的未来的深处传来。当我按照时间的线路摸索过去,看到晨雾渐散的渡口。我知道,那一夜夜守在渡口,频频招手的人们,是在呼唤其最终的归来。目前已完成几个部分的诗剧没有收录入这部诗集。因为现在看起来已经有些“超重”了。而诗剧的那种重是和这首尾相连、一气呵成的重不一样的。所以选择了另一种自己刚好能承受的轻。想到这里,却是温馨无比。前年秋天开始的这些深藏大地的呼唤,将在哪一年的秋天里听到自己的回音呢?我知道,这也决定于这部12年集成的最终的启示与激励。就这样,诗集、诗注、诗剧,三个世界将同归于一。我静候佳音。
一些仿佛在山洞里幽居的作品,几乎没有见过阳光,更没见过人,我写出来后也再没见过面。在这次结集中,邀请了很多这些山涧精灵的加入。这些作品的纯粹,比起其它作品的明亮,别有一番新的味道。在我看来,那些从诸多手稿中发掘出的作品,往往就像远古丽人一般让人砰然心动,一见倾心,她们似乎要求自己永远就这么年轻,在任何时代都要居于时尚之巅。比如辛追,比如埃及艳后……万没想到的是,我真的看见她们曾经徜徉于我的诗中,恍恍惚惚,甚至莫名其妙……对于我个人而言,这些新鲜的记忆,让其他一些目前可见的诗得以重新呼吸。这是一座新的森林,不同于但丁的“在人生中途”的“黑森林”,给予我一种全新活力的表征。我曾经跟着自己的诗走,一步步紧跟,然后看到自己被圈在自己作品可能出现的诸多的误解中,直到不能动弹。空气稀薄。呼吸困难。直到我重新发现了回到森林里的路。那里有一座小木屋。对这些作品必然的思索和感激,让我见到诗之歌重新舒展的羽翅。同样仿佛就是一首新诗刚刚诞生,在前方不远处等待着我的跟紧,只是隔着一层薄薄的由时间的历程所织造的神秘的面纱。却是来自同一个世界。我知道,跟上去,我将发现一个从来没有松散开和掉过队的雁群。这是新的词语。候鸟的承诺。对太阳的感恩。生命的朝圣之旅。
2012.5.31 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