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最好的,就很难再回头
这次新加坡日落马被大狗兄招待了猫山王和太原,后来跟另一新加坡朋友逛街聊天,才知道榴莲的品种竟然有那么多,而他也是个榴莲嗜好者。臭味相投,于是给我转了这篇东东来解我的馋,其实是勾我的魂儿哦 ~~~~(>_<)~~~~
=================================================
难得的经验—捡榴梿
文/摄影 郭永秀
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味道甜美、没有季节性,常年都可在市面上找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在水果摊上,却很少看到。即使有看到,也特别贵,比起平日,价格贵了近一倍?
榴梿季节到,木瓜灭迹
原来榴梿季节一到,从马来西亚专运水果来的罗里车,都改运了榴梿,不运木瓜。道理很简单,因为改运榴梿的经济效益比较大。
六月假期,王先生带领我们一群同事、朋友,一行4辆车,浩浩荡荡向东甲出发。
东甲是一个小城镇,从马六甲到东甲,只有20分钟的车程;从新加坡到东甲,约有200百多公里。我们早上8时多启程,11时左右,就到了东甲位于惹兰巴雅马士(LC. 439,Jalan Payamas)蔡金彬先生的家—也是他的店面。
蔡金彬先生一看到我们到来,非常高兴。他具有乡村地区人民的典型特色:纯朴、和善与好客。他一边招呼我们,一边叫他的儿子开榴梿。蔡先生年约50多岁,双目炯炯有光;皮肤因长年暴露在阳光中而显得黝黑发亮;个子中等、肌肉结实、显得略为廋削,具有这个年龄的人所羡慕的超棒身材。
榴梿当午餐
他撬开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榴梿,如:猫山王、金凤、牛奶瓶、D13等,都是上等货,是早上四点多钟刚从榴梿园中捡出来的。我们十多个人吃得不亦乐乎,露出了平日看不到的馋相。好多人以吃榴梿当午餐,再也吃不下其他东西了。蔡先生坚持不肯收钱,说在他的店中吃不算钱,载回新加坡的才算。几年的交往,大家感情早己超越了卖主和顾客的关系,成了好朋友。
我们告诉蔡先生,朋友们想参观榴梿园,同时尝一尝捡榴梿的味道。他一口答应了。但他说必须在天明之前:明早4点多左右。我们说没有问题。晚上蔡先生请我们吃晚餐,我们还吃到许多平日没有机会吃到的,他在榴梿园中猎到的野味。
出产的榴梿多达50多种
我们一行人在东甲靠近蔡先生家的旅店住下。第二天早上,天未亮,蔡先生的大儿子凯政就用小卡车把我们载走了。一路上凉风习习,空气格外新鲜。我们坐在卡车上,感受山路高高低低的颠簸,看着黑黝黝的四周,感觉非常兴奋,纺佛已经闻到榴梿浓浓的香味。
蔡金彬先生的榴梿园占地100英亩(1公顷=1,000平方米=2.5英亩),共分5片园地。拥有大约3000株成长的榴梿树。据他说,每株榴梿树最理想的产量是100颗至200颗。除了他自己和凯正亲自看管之外,还顾用了一些来自印尼的外劳。一般顾用4人,丰收季节时增加至8人。
我们跟着凯政,拿着手电筒四处照射。只见每株榴梿树下都多多少少掉了几颗榴梿,我们小心翼翼地拾起,放入背上的竹筐中。然后集中在小卡车上。
会被落下的榴梿砸到头吗?
这真是个难忘的经验。大家兴致勃勃到处捡拾榴梿,也开始学习分别榴梿的品种。但心中不免有些担心—榴梿会不会突然间从树上掉下,砸到我们的头呢?问蔡凯正,他微笑说:“一般榴梿都在半夜落下,天亮就不掉了”。虽然如此,偶而我们还是可听到一、两声榴梿落地的声音。
接近清晨6点钟时,收集榴梿告一段落。大家把所有榴梿以车载到园中一间小屋旁,这时其他捡榴梿的车也到了。许多外劳开始以刷子刷去贴在榴梿外壳尖刺上的枯叶、泥土,再分门別类、颗粒大小,等待大辆的榴梿车,运载到市场上、马来西亚各地或新加坡售卖。
榴梿园中也建了水池,收集雨水。一来可用以灌溉果树,还养了许多淡水鱼如巴丁鱼、苏丹鱼等,具有颇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就在小屋旁四处游览,看到了百多年的老榴梿树以及其他许多不同果树。榴梿是有季节性的,在榴梿尚未成熟的时候,也种植一些其他农作物如可可、香蕉、Langsat、黄姜等。
从事榴梿的种植40多年
东甲蔡金彬先生的榴梿,味道非常浓郁香醇。他从13岁开始,就爱上了榴梿。从事榴梿的种植也已经有40多年了。由于他只种植上等品种,自己又懂得搞研究,然后接枝、改良,因此他的榴梿可说粒粒味道皆好。偶而一两粒还生虫害,这也印证了他说的:他的榴梿树决不在根部及土壤喷洒那些对人体危害至大的杀虫剂。因为这种杀虫剂直接由根部吸收,进入主干并流入支干、叶片、果花及果实中。
我们发觉园中许多榴梿树,都挂着一盏发出淡蓝色光的灯,灯下有一个小水洼,水中密密麻麻浮动着许多昆虫的尸体。原来这就是蔡先生用以杀灭虫害的方法。
据蔡金彬先生说,他出产的榴梿多达50多种。下面是他比较著名的品种:
1. 猫山王(坤玉)— 可说是果王之王,形状硕大、刺粗,看来有点像泰国榴梿,但味道却不可同日而语。当日发现这个品种时,因其肉色带黄,有如黄姜的颜色。马来人称黄姜为Kunyi,取其译音,因而称之为坤玉。开腔之后浓香扑鼻、肉厚味浓、核小、味道甜中带苦。虽然食之易饱,还是让人吃了还想再吃。价格偏高,是老饕们的最爱。
2. 金凤—别看这个品种个子小,开腔之后,壳薄肉多。而且淡黄色的果肉中只有细小的果核,俗称“脱核”;味道甜美如蜜,偶而带点微苦、口感极佳。称它为果王之后一点也不为过。市场价格比一般榴梿还要贵一倍所上。据知可跟据果实的大小分为大凤、中凤和小凤。
这种榴梿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当初蔡先生培植出此新品种后,苦于不知如何取名。后来见此榴梿体形娇小、味道甜美,较女性化,因此以其表姐之名金凤命之,成为榴梿中的极品。
3. D13 —出产地是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13英里处,因而得名。当时的榴梿母株被发现时,原属
于一马来人。蔡先生向他买下这个品种,再以接枝的方法创造了这个新品种。早年前总理吴作栋在国庆演讲中提到的D24,曾经风行一时。比起D13,D24的颗粒较大,但味道还差一截。
4. 红虾 —这个品种外表帯有一层灰白色,开腔之后,果肉呈红色,且有些形状弯曲如虾。味比其他品种甜。
5. 金瓜—样子颇大,有点像我们食用的金瓜或南瓜。外壳有明显的分瓣(约5、6瓣),果肉呈橙红色。初开时味道颇浓,但隔太久则转淡。因此不适合外销。
8. 牛奶瓶—这是蔡先生的独家品种,市面上找不到。外形有如一弯曲的牛奶瓶。味甜、果核细小或扁扁的形状,果肉长形;带着奇妙的牛奶味和乳油味,口感极佳;是小孩子的最爱。论味道可能是最美味的一种,缺点是壳厚且不容易打开。打开后要看运气,有时果肉稀少,只得两、三颗,但少核或“脱核”,值得期待。
9. 一点红—当初蔡先生培植出新品种,一时无以命名,便以红色喷溙喷上红点作记号,因而称为一点红。色香味俱全,肉呈金黄色、带粘性。从花开花谢、结果至收成大约只有80天左右,属于早落品种。是蔡先生的独家品种。
10. XO (Extra Old) — 这种榴梿的形状有点像洋酒中的XO那带有曲线的瓶子。开腔后不止浓香扑鼻,食用之后,尤有余甘,而且舌尖有种麻麻的感觉,有如饮了醇酒之后的感觉。
11. 101 —大颗、红肉。味道比较普通。刺特别的尖,是马来同胞最爱品种之一。
12. AP — 产于Air Panas,因而得名。这种榴梿刚刚落地后,立刻打开食用,肉质松软、味道浓郁。但不能保存太久。存太久打开食用,味道变淡。因此新加坡的老饕没有机会品尝到它的美味。此过时品种,早已被淘汰。
13. 竹脚(KK)— 稀有品种,产量极少。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沒有大量生产。体型较大,外呈青黄色、刺尖、很难开。味道香浓、口感特佳,可与猫山王(坤玉)相提并论。幸运的老饕才有机会品尝。
14. 过江龙 — 果肉白色而干、带粘性。味道甘香带苦。早落品种。树龄越老,味道越好。
15. 太原 — 椭圆、两端稍尖。皮厚,肉白而幼细、带乳油味、口感黏滑,接近牛奶瓶,是坤玉以外的另一佳选。
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和故事
我们也品尝了一株100多年老树的榴梿。这种未经改良的品种,核很大,果肉只有薄薄的一层,但味道甜美香醇,咬之富有韱维的感觉。
果园内养了十多条狗,在争食那些太熟且已经开了口的榴梿,这真是一群最有福气的狗。因为它们所吃的都是一般人无法吃到的上等榴梿啊!
一般人吃榴梿,只知道品尝榴梿味道的好坏,却不知道原来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和故事。我们庆幸能够结识蔡金彬先生,听到那么多有关榴梿有趣的故事,也真正了解到“行行出状元”的意义。
走在大街上,我们已经不为榴梿摊传来的香味所动。因为吃过最好的,就很难再回头。
=================================================
难得的经验—捡榴梿
文/摄影 郭永秀
木瓜是一种热带水果,味道甜美、没有季节性,常年都可在市面上找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在水果摊上,却很少看到。即使有看到,也特别贵,比起平日,价格贵了近一倍?
榴梿季节到,木瓜灭迹
原来榴梿季节一到,从马来西亚专运水果来的罗里车,都改运了榴梿,不运木瓜。道理很简单,因为改运榴梿的经济效益比较大。
六月假期,王先生带领我们一群同事、朋友,一行4辆车,浩浩荡荡向东甲出发。
东甲是一个小城镇,从马六甲到东甲,只有20分钟的车程;从新加坡到东甲,约有200百多公里。我们早上8时多启程,11时左右,就到了东甲位于惹兰巴雅马士(LC. 439,Jalan Payamas)蔡金彬先生的家—也是他的店面。
蔡金彬先生一看到我们到来,非常高兴。他具有乡村地区人民的典型特色:纯朴、和善与好客。他一边招呼我们,一边叫他的儿子开榴梿。蔡先生年约50多岁,双目炯炯有光;皮肤因长年暴露在阳光中而显得黝黑发亮;个子中等、肌肉结实、显得略为廋削,具有这个年龄的人所羡慕的超棒身材。
榴梿当午餐
他撬开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榴梿,如:猫山王、金凤、牛奶瓶、D13等,都是上等货,是早上四点多钟刚从榴梿园中捡出来的。我们十多个人吃得不亦乐乎,露出了平日看不到的馋相。好多人以吃榴梿当午餐,再也吃不下其他东西了。蔡先生坚持不肯收钱,说在他的店中吃不算钱,载回新加坡的才算。几年的交往,大家感情早己超越了卖主和顾客的关系,成了好朋友。
我们告诉蔡先生,朋友们想参观榴梿园,同时尝一尝捡榴梿的味道。他一口答应了。但他说必须在天明之前:明早4点多左右。我们说没有问题。晚上蔡先生请我们吃晚餐,我们还吃到许多平日没有机会吃到的,他在榴梿园中猎到的野味。
出产的榴梿多达50多种
我们一行人在东甲靠近蔡先生家的旅店住下。第二天早上,天未亮,蔡先生的大儿子凯政就用小卡车把我们载走了。一路上凉风习习,空气格外新鲜。我们坐在卡车上,感受山路高高低低的颠簸,看着黑黝黝的四周,感觉非常兴奋,纺佛已经闻到榴梿浓浓的香味。
蔡金彬先生的榴梿园占地100英亩(1公顷=1,000平方米=2.5英亩),共分5片园地。拥有大约3000株成长的榴梿树。据他说,每株榴梿树最理想的产量是100颗至200颗。除了他自己和凯正亲自看管之外,还顾用了一些来自印尼的外劳。一般顾用4人,丰收季节时增加至8人。
我们跟着凯政,拿着手电筒四处照射。只见每株榴梿树下都多多少少掉了几颗榴梿,我们小心翼翼地拾起,放入背上的竹筐中。然后集中在小卡车上。
会被落下的榴梿砸到头吗?
这真是个难忘的经验。大家兴致勃勃到处捡拾榴梿,也开始学习分别榴梿的品种。但心中不免有些担心—榴梿会不会突然间从树上掉下,砸到我们的头呢?问蔡凯正,他微笑说:“一般榴梿都在半夜落下,天亮就不掉了”。虽然如此,偶而我们还是可听到一、两声榴梿落地的声音。
接近清晨6点钟时,收集榴梿告一段落。大家把所有榴梿以车载到园中一间小屋旁,这时其他捡榴梿的车也到了。许多外劳开始以刷子刷去贴在榴梿外壳尖刺上的枯叶、泥土,再分门別类、颗粒大小,等待大辆的榴梿车,运载到市场上、马来西亚各地或新加坡售卖。
榴梿园中也建了水池,收集雨水。一来可用以灌溉果树,还养了许多淡水鱼如巴丁鱼、苏丹鱼等,具有颇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就在小屋旁四处游览,看到了百多年的老榴梿树以及其他许多不同果树。榴梿是有季节性的,在榴梿尚未成熟的时候,也种植一些其他农作物如可可、香蕉、Langsat、黄姜等。
从事榴梿的种植40多年
东甲蔡金彬先生的榴梿,味道非常浓郁香醇。他从13岁开始,就爱上了榴梿。从事榴梿的种植也已经有40多年了。由于他只种植上等品种,自己又懂得搞研究,然后接枝、改良,因此他的榴梿可说粒粒味道皆好。偶而一两粒还生虫害,这也印证了他说的:他的榴梿树决不在根部及土壤喷洒那些对人体危害至大的杀虫剂。因为这种杀虫剂直接由根部吸收,进入主干并流入支干、叶片、果花及果实中。
我们发觉园中许多榴梿树,都挂着一盏发出淡蓝色光的灯,灯下有一个小水洼,水中密密麻麻浮动着许多昆虫的尸体。原来这就是蔡先生用以杀灭虫害的方法。
据蔡金彬先生说,他出产的榴梿多达50多种。下面是他比较著名的品种:
1. 猫山王(坤玉)— 可说是果王之王,形状硕大、刺粗,看来有点像泰国榴梿,但味道却不可同日而语。当日发现这个品种时,因其肉色带黄,有如黄姜的颜色。马来人称黄姜为Kunyi,取其译音,因而称之为坤玉。开腔之后浓香扑鼻、肉厚味浓、核小、味道甜中带苦。虽然食之易饱,还是让人吃了还想再吃。价格偏高,是老饕们的最爱。
2. 金凤—别看这个品种个子小,开腔之后,壳薄肉多。而且淡黄色的果肉中只有细小的果核,俗称“脱核”;味道甜美如蜜,偶而带点微苦、口感极佳。称它为果王之后一点也不为过。市场价格比一般榴梿还要贵一倍所上。据知可跟据果实的大小分为大凤、中凤和小凤。
这种榴梿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当初蔡先生培植出此新品种后,苦于不知如何取名。后来见此榴梿体形娇小、味道甜美,较女性化,因此以其表姐之名金凤命之,成为榴梿中的极品。
3. D13 —出产地是马来西亚柔佛州麻坡13英里处,因而得名。当时的榴梿母株被发现时,原属
于一马来人。蔡先生向他买下这个品种,再以接枝的方法创造了这个新品种。早年前总理吴作栋在国庆演讲中提到的D24,曾经风行一时。比起D13,D24的颗粒较大,但味道还差一截。
4. 红虾 —这个品种外表帯有一层灰白色,开腔之后,果肉呈红色,且有些形状弯曲如虾。味比其他品种甜。
5. 金瓜—样子颇大,有点像我们食用的金瓜或南瓜。外壳有明显的分瓣(约5、6瓣),果肉呈橙红色。初开时味道颇浓,但隔太久则转淡。因此不适合外销。
8. 牛奶瓶—这是蔡先生的独家品种,市面上找不到。外形有如一弯曲的牛奶瓶。味甜、果核细小或扁扁的形状,果肉长形;带着奇妙的牛奶味和乳油味,口感极佳;是小孩子的最爱。论味道可能是最美味的一种,缺点是壳厚且不容易打开。打开后要看运气,有时果肉稀少,只得两、三颗,但少核或“脱核”,值得期待。
9. 一点红—当初蔡先生培植出新品种,一时无以命名,便以红色喷溙喷上红点作记号,因而称为一点红。色香味俱全,肉呈金黄色、带粘性。从花开花谢、结果至收成大约只有80天左右,属于早落品种。是蔡先生的独家品种。
10. XO (Extra Old) — 这种榴梿的形状有点像洋酒中的XO那带有曲线的瓶子。开腔后不止浓香扑鼻,食用之后,尤有余甘,而且舌尖有种麻麻的感觉,有如饮了醇酒之后的感觉。
11. 101 —大颗、红肉。味道比较普通。刺特别的尖,是马来同胞最爱品种之一。
12. AP — 产于Air Panas,因而得名。这种榴梿刚刚落地后,立刻打开食用,肉质松软、味道浓郁。但不能保存太久。存太久打开食用,味道变淡。因此新加坡的老饕没有机会品尝到它的美味。此过时品种,早已被淘汰。
13. 竹脚(KK)— 稀有品种,产量极少。不符合经济效益,因此沒有大量生产。体型较大,外呈青黄色、刺尖、很难开。味道香浓、口感特佳,可与猫山王(坤玉)相提并论。幸运的老饕才有机会品尝。
14. 过江龙 — 果肉白色而干、带粘性。味道甘香带苦。早落品种。树龄越老,味道越好。
15. 太原 — 椭圆、两端稍尖。皮厚,肉白而幼细、带乳油味、口感黏滑,接近牛奶瓶,是坤玉以外的另一佳选。
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和故事
我们也品尝了一株100多年老树的榴梿。这种未经改良的品种,核很大,果肉只有薄薄的一层,但味道甜美香醇,咬之富有韱维的感觉。
果园内养了十多条狗,在争食那些太熟且已经开了口的榴梿,这真是一群最有福气的狗。因为它们所吃的都是一般人无法吃到的上等榴梿啊!
一般人吃榴梿,只知道品尝榴梿味道的好坏,却不知道原来其中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学问和故事。我们庆幸能够结识蔡金彬先生,听到那么多有关榴梿有趣的故事,也真正了解到“行行出状元”的意义。
走在大街上,我们已经不为榴梿摊传来的香味所动。因为吃过最好的,就很难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