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北京的冬天是不怎么友好的。
冬天的北京,不是友好的城市。
我不太喜欢用城市这个词,大概是因为在这么现代化的地方,自己显得太过乡土吧。当然并不是自卑,只是没归属感。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ELF》,圣诞精灵。
片子本身其实是挺乏味的,某个人类婴儿被装进圣诞老人的袋子里带回了精灵村庄,然后被一直当做精灵抚养,某天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便要回到亲人身边,肯定会有很多麻烦,闹了很多笑话,结局是皆大欢喜。
如果是在节日或者假期,全家人或者情侣,或者朋友也可以吧,原谅我没法想象那些三五好友一起去看电影的场面,我觉得围在一起吃涮羊肉更适合。总之,就这样的人的集合,去电影院或者在自己房间里,抱着暖暖的小炉火,喝红茶或者咖啡,柠檬水也行,这些不重要。这样的氛围,然后看些这种喜剧片,隔几分钟爆发出一阵阵大笑。
很温暖很有爱的场景。
不需要什么深刻的东西,现在我已经很少在其他的地方寻找深刻了,我更喜欢一些轻松的,戏剧的,有趣的东西。现实的深刻让我有些畏惧。
但是就这么一个很三俗的片子,还是触及到了我某些敏感的地方。
问题不在片子,而在于我过于敏感的小情绪。
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相反,一直以来让我非常纠结。无责任的揣测下,和我有类似感觉的人,肯定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纠结吧。
缺乏归属感,没有存在感。
我可以把这十个字演绎出很多很多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过的情况,但这么做并没什么意义,我不想说服别人让他们觉得和我一样,我懒得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就这样,爱信不信,爱听不听,爱咋咋地。
这可真是一种危险的情绪啊。啧啧,人是群居动物,脱离群体普遍都没什么好下场的。
我不清楚这是否一种伪善,想做些事情,给别人提供帮助。藉由旁人的感谢来加强自己存在的感觉,进而感觉生存的意义。
关于更进一步的话题,我经常会想到,可是不习惯暴露。
没有安全感,这也算一个特征吧。
那么就此打住。
北京是座宽容的城市,虽然非主流的年轻人哪里都有,但是还好他们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成为主流。
可大多数情况下,我需要的不是这样西方式的宽容。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宽容才是这样的城市,甚至所有人类社会需要的。我也知道,当我真的可以接触到我需要的那种宽容的时候,我也会不假思索的拒绝。
所谓的叶公好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一方面渴求温暖,陌生人的关怀。另一方面,却害怕灼伤,甚至拒绝透露真实的想法。
伪装出一幅无懈可击的样子。
这当然不是我的风格,这样的文字跟人的感觉,好像是个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有车有房,有话语权,跃层复式的成功人士,渴求某些感性上缺失的部分。
而我,应该总是伪装出一副娓娓道来,不骄不躁的样子,看似挺能装13,甚至以为是牛13,但稍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穷困潦倒的文艺青年本质。
我想这是季节的原因。
冬天一直是我比较讨厌的季节,原因很多。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她好像可以放大自己的脆弱。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有人看出来我一副落魄的样子,很可能我并没落魄到那个程度。
至少现在的我,还可以想喝红茶喝红茶,想喝咖啡喝咖啡,每天还有拉面和米饭吃,心情好的时候还能吃顿肉。
不计较两个月以后的话,应该也算是衣食无忧。
很遗憾我的身边并没有“老家伙们”以供我啰唣,厄,啰唣的意思对我来说就是啰嗦……
其实可能是有的,但是,实在不想麻烦别人。尤其是特定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让别人担心,总是让我有负罪感,唔,虽然这样的话别人可能会更担心。可是,抱歉我最好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或者看到的人们,可以尝试下恶心?
所以我只能这样词不达意,遮遮掩掩的倾诉。“倾诉”应该是表示可以很透彻的谈,用在这里并不合适。幸运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们都不上豆瓣,即使他们上了,也认不出这个是我。我用在这里,只是很鲁迅的表示下自己的矛盾。
或者我需要一个倾听者?
还是算了,这样的方式或者也不错。既然以前可以,以后应该也可以吧。
夜了。
为被标题晃点进来的人致歉。实际上我并不想写这么长的,也不想写成这样自己一觉醒来就弄不明白这是什么,但是 ……
原因的话,还是归咎于天气吧。
冬天的北京,不是友好的城市。
我不太喜欢用城市这个词,大概是因为在这么现代化的地方,自己显得太过乡土吧。当然并不是自卑,只是没归属感。
昨天看了一部电影。《ELF》,圣诞精灵。
片子本身其实是挺乏味的,某个人类婴儿被装进圣诞老人的袋子里带回了精灵村庄,然后被一直当做精灵抚养,某天得知了自己的真实身世,便要回到亲人身边,肯定会有很多麻烦,闹了很多笑话,结局是皆大欢喜。
如果是在节日或者假期,全家人或者情侣,或者朋友也可以吧,原谅我没法想象那些三五好友一起去看电影的场面,我觉得围在一起吃涮羊肉更适合。总之,就这样的人的集合,去电影院或者在自己房间里,抱着暖暖的小炉火,喝红茶或者咖啡,柠檬水也行,这些不重要。这样的氛围,然后看些这种喜剧片,隔几分钟爆发出一阵阵大笑。
很温暖很有爱的场景。
不需要什么深刻的东西,现在我已经很少在其他的地方寻找深刻了,我更喜欢一些轻松的,戏剧的,有趣的东西。现实的深刻让我有些畏惧。
但是就这么一个很三俗的片子,还是触及到了我某些敏感的地方。
问题不在片子,而在于我过于敏感的小情绪。
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东西,相反,一直以来让我非常纠结。无责任的揣测下,和我有类似感觉的人,肯定也会经常遇到类似的纠结吧。
缺乏归属感,没有存在感。
我可以把这十个字演绎出很多很多在很多人身上都存在过的情况,但这么做并没什么意义,我不想说服别人让他们觉得和我一样,我懒得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就这样,爱信不信,爱听不听,爱咋咋地。
这可真是一种危险的情绪啊。啧啧,人是群居动物,脱离群体普遍都没什么好下场的。
我不清楚这是否一种伪善,想做些事情,给别人提供帮助。藉由旁人的感谢来加强自己存在的感觉,进而感觉生存的意义。
关于更进一步的话题,我经常会想到,可是不习惯暴露。
没有安全感,这也算一个特征吧。
那么就此打住。
北京是座宽容的城市,虽然非主流的年轻人哪里都有,但是还好他们在什么地方都没有成为主流。
可大多数情况下,我需要的不是这样西方式的宽容。虽然我知道,这样的宽容才是这样的城市,甚至所有人类社会需要的。我也知道,当我真的可以接触到我需要的那种宽容的时候,我也会不假思索的拒绝。
所谓的叶公好龙,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一方面渴求温暖,陌生人的关怀。另一方面,却害怕灼伤,甚至拒绝透露真实的想法。
伪装出一幅无懈可击的样子。
这当然不是我的风格,这样的文字跟人的感觉,好像是个衣食无忧,生活富足,有车有房,有话语权,跃层复式的成功人士,渴求某些感性上缺失的部分。
而我,应该总是伪装出一副娓娓道来,不骄不躁的样子,看似挺能装13,甚至以为是牛13,但稍有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穷困潦倒的文艺青年本质。
我想这是季节的原因。
冬天一直是我比较讨厌的季节,原因很多。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她好像可以放大自己的脆弱。也就是说,现在如果有人看出来我一副落魄的样子,很可能我并没落魄到那个程度。
至少现在的我,还可以想喝红茶喝红茶,想喝咖啡喝咖啡,每天还有拉面和米饭吃,心情好的时候还能吃顿肉。
不计较两个月以后的话,应该也算是衣食无忧。
很遗憾我的身边并没有“老家伙们”以供我啰唣,厄,啰唣的意思对我来说就是啰嗦……
其实可能是有的,但是,实在不想麻烦别人。尤其是特定的某个人或者某些人。让别人担心,总是让我有负罪感,唔,虽然这样的话别人可能会更担心。可是,抱歉我最好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或者看到的人们,可以尝试下恶心?
所以我只能这样词不达意,遮遮掩掩的倾诉。“倾诉”应该是表示可以很透彻的谈,用在这里并不合适。幸运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们都不上豆瓣,即使他们上了,也认不出这个是我。我用在这里,只是很鲁迅的表示下自己的矛盾。
或者我需要一个倾听者?
还是算了,这样的方式或者也不错。既然以前可以,以后应该也可以吧。
夜了。
为被标题晃点进来的人致歉。实际上我并不想写这么长的,也不想写成这样自己一觉醒来就弄不明白这是什么,但是 ……
原因的话,还是归咎于天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