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焦——从Sherlock壁炉场景谈起
Sherlock S2E2巴斯克维尔的猎犬,有一个令观众难忘,令编剧称道的场景——夏洛克和华生在十字键旅馆壁炉边的对话。除了夏洛克那段长达六页的推理台词,就是下面这个多少有些诡异的画面:
略有摄影常识的人都知道,想增加画面景深,需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这是深焦摄影的常用办法。但是如上图这样的景深,已经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一下正常情况下的景深就知道了。
如下图所示,正常拍摄时,华生和夏洛克的脸不可能都清楚,即,一个人实焦,一个人虚焦。而且当时室内只有壁炉里的火光,光线很暗,这样就完全不可能使用小光圈来扩大景深,所以下图的光圈很大,导致前景中夏洛克的脸失焦。
两个人的影像都清晰——如DVD评论音轨和麦哥在访谈中提到的——是因为使用了裂焦滤镜(split-focus diopter)。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摄像机主透镜前加盖半个透镜,如同人戴了半片眼镜一样。使用时就如下图所示:
这半个会聚透镜,能使摄像机主透镜的一半变得更加“近视”,因此,主透镜一侧能聚焦背景中的一个平面——上图中华生的脸,同时另一侧(透过裂焦滤镜)能聚焦前景中另一个平面——上图中夏洛克的脸,从而实现焦平面的分裂。
裂焦滤镜并不能创建真正的大景深画面,只是大景深的幻象(illusion)。区别真实的大景深画面和裂焦画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裂焦画面在清晰的前景和背景中间会有一片失焦的模糊地带,即,景深不连续。
这一特征在sherlock壁炉场景中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导演巧妙的将失焦的中间地带,用没有画面细节的纯黑色填充,所以不至于太失真。
一般的对话场景拍摄,会采用变焦来切换人物,说话的人正焦,倾听的人失焦。如sherlockS1E3中一个镜头,焦平面在前景中的馆长和夏洛克之间切换(如下图)。
但S2E2壁炉场景中的两人对话,华生发言时,夏洛克作为倾听角色完全处于正焦。这一裂焦处理真是神来之笔!在一个对话场景中,既照顾到发言者华生,又用裂焦放大的侧脸极大的突出了倾听者夏洛克当时的恐惧——恐惧,不就是这一集的主题吗?
裂焦摄影,诚如麦哥在访谈中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电影拍摄技法。八十年代后,电影中的对话场景更喜欢用多机位覆盖的近摄特写,镜头移动也更加频繁。采用固定机位,画面囊括了所有对话人物的深焦镜头越来越少。
不过我的看法是,拍摄技法不是固定的,正如拍摄内容的千差万别。在需要的时候,一个不流行的技法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sherlock的壁炉场景,就是个完美的例子。
S2E2中还有几个裂焦镜头,截图如下,前景和背景人物中间都能看到明显虚焦的地带:
下边欣赏下其他电影中的裂焦镜头。
下图出自1941年的黑白电影《公民凯恩》:Susan服用安眠药后的一个场景。可以看出,前景中玻璃杯和背景中的门都是正焦,中间地带的Susan虚焦。
1979年,星际迷航系列第一部电影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也采用了裂焦滤镜。如下图,左右两边的人物都是正焦,而中间部分失焦。
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中提供的List,里边有深焦摄影的著名实例,我这篇日记也是参考了其中Split-focus diopter的内容。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ep_focus
————The End————
![]() |
景深大得不可思议的sherlock壁炉场景 |
略有摄影常识的人都知道,想增加画面景深,需要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使用尽可能小的光圈,这是深焦摄影的常用办法。但是如上图这样的景深,已经大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为什么这么说呢?看一下正常情况下的景深就知道了。
如下图所示,正常拍摄时,华生和夏洛克的脸不可能都清楚,即,一个人实焦,一个人虚焦。而且当时室内只有壁炉里的火光,光线很暗,这样就完全不可能使用小光圈来扩大景深,所以下图的光圈很大,导致前景中夏洛克的脸失焦。
![]() |
sherlock壁炉场景的正常景深 |
两个人的影像都清晰——如DVD评论音轨和麦哥在访谈中提到的——是因为使用了裂焦滤镜(split-focus diopter)。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摄像机主透镜前加盖半个透镜,如同人戴了半片眼镜一样。使用时就如下图所示:
![]() |
裂焦滤镜的使用示意 |
这半个会聚透镜,能使摄像机主透镜的一半变得更加“近视”,因此,主透镜一侧能聚焦背景中的一个平面——上图中华生的脸,同时另一侧(透过裂焦滤镜)能聚焦前景中另一个平面——上图中夏洛克的脸,从而实现焦平面的分裂。
裂焦滤镜并不能创建真正的大景深画面,只是大景深的幻象(illusion)。区别真实的大景深画面和裂焦画面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裂焦画面在清晰的前景和背景中间会有一片失焦的模糊地带,即,景深不连续。
这一特征在sherlock壁炉场景中还是很明显的,但是导演巧妙的将失焦的中间地带,用没有画面细节的纯黑色填充,所以不至于太失真。
![]() |
景深不连续,是裂焦摄影的显著特征 |
一般的对话场景拍摄,会采用变焦来切换人物,说话的人正焦,倾听的人失焦。如sherlockS1E3中一个镜头,焦平面在前景中的馆长和夏洛克之间切换(如下图)。
![]() |
对话场景拍摄的常用手段:变焦 |
但S2E2壁炉场景中的两人对话,华生发言时,夏洛克作为倾听角色完全处于正焦。这一裂焦处理真是神来之笔!在一个对话场景中,既照顾到发言者华生,又用裂焦放大的侧脸极大的突出了倾听者夏洛克当时的恐惧——恐惧,不就是这一集的主题吗?
裂焦摄影,诚如麦哥在访谈中说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流行的电影拍摄技法。八十年代后,电影中的对话场景更喜欢用多机位覆盖的近摄特写,镜头移动也更加频繁。采用固定机位,画面囊括了所有对话人物的深焦镜头越来越少。
不过我的看法是,拍摄技法不是固定的,正如拍摄内容的千差万别。在需要的时候,一个不流行的技法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sherlock的壁炉场景,就是个完美的例子。
S2E2中还有几个裂焦镜头,截图如下,前景和背景人物中间都能看到明显虚焦的地带:
![]() |
![]() |
![]() |
话说虚焦的中间地带是镜子右边那一条,我开始还以为是玻璃太脏了 |
下边欣赏下其他电影中的裂焦镜头。
下图出自1941年的黑白电影《公民凯恩》:Susan服用安眠药后的一个场景。可以看出,前景中玻璃杯和背景中的门都是正焦,中间地带的Susan虚焦。
![]() |
《公民凯恩》中的裂焦镜头 |
1979年,星际迷航系列第一部电影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也采用了裂焦滤镜。如下图,左右两边的人物都是正焦,而中间部分失焦。
![]() |
星际迷航I中的裂焦镜头 |
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感兴趣的亲们可以参考以下链接中提供的List,里边有深焦摄影的著名实例,我这篇日记也是参考了其中Split-focus diopter的内容。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ep_focus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