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祥: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心灵
张万祥
一,为什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班主任工作性质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班主任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他说:“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我们应该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因何而精彩。是的,可以说,班主任因爱心而精彩,班主任因奉献而精彩,班主任因勤奋而精彩,班主任因人格而精彩,班主任因科研而精彩,班主任因读书而精彩,班主任因艺术而精彩,班主任因激情而精彩;可以说班主任因诗意而精彩,班主任因思考而精彩,班主任因生命而精彩,班主任因创新而精彩,班主任因追求而精彩;还可以说班主任因网络而精彩。班主任因后进生而精彩,班主任因终身学习而精彩……但是,我觉得核心之一是:班主任因走进学生的心灵而精彩。
教师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教师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青少年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这是至关重要的。
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是理念上的走进,还是实践中的走进?是走近,还是走进?是持之以恒地走进,还是有时有会儿地走进?是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灵,还是只走进一部分学生的心灵?是浅尝辄止的走进,还是入木三分地走进?这里面大有学问,值得我们探讨。
讲一个典型性的故事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以证明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举足轻重的。
故事大概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座小镇,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毒,有人进过少年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拿他们没有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先给孩子们一个下马威,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 、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无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然而菲拉的答案却令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都认为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最能造福人类的人,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孩子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都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做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正是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其中的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的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那个个子最矮的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今天已经成为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菲拉老师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突出的问题确实震撼了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像过去他们所得到的棍棒、皮鞭只能触及他们的皮肉。触及心灵的才有效。
再讲一个发生在我国一个小学校的故事。这所小学有一个班级的不少学生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骂街现象十分严重。刚接班的班主任不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而是开展了一个活动。这位班主任在讲桌上摆了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说:“从今天开始,每当有人骂街说脏话时,就在这苹果上刻一刀。”第一天,苹果上刻了一刀又一刀,第二天,第三天……苹果上伤痕累累。班主任捧着苹果痛心地说:“它原来可是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啊!可如今被伤害成这个样子。我们每个同学就是一个苹果,一个鲜艳的苹果,我们不应该彼此伤害。”过了一周,老师在讲桌上又放上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这个苹果始终鲜艳、没有一点伤痕。同学们开始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这位老师借用一个苹果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当今青少年的思想现状需要走进心灵 , 以切实解决心灵问题
不容置疑,当今青少年在思想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1、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的异化。有记者问几位中学生,有谁崇拜雷锋、刘胡兰、张海迪,他们都摇头;记者又问,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呢?其中的一个中学生毫不迟疑地说:“他们太累了。我们学不了。”升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能赚大钱,能享受生活……成了许多青少年的“远大”而唯一的理想。
2、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众多青少年不知父母的生日;双下岗职工的孩子不少佩带高档手机。我觉得有的青少年或是对地球上的动物,或是对自己的小伙伴,甚至是对精心呵护自己的母亲,乃至对自己的生命,多的是冷漠、仇恨、冷酷,少的是亲情、温情、同情、友情、爱情;他们的心中缺乏爱,缺乏美,缺乏善良,更缺乏生活的激情。他们的心灵中没有争鸣的百鸟,没有斗艳的鲜花,没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没有清澈碧透的清泉 ……甚至没有一丝绿色,是一片寸草难生的荒漠。这就是亟待我们根治的青少年情感荒漠化。
日本道德教育专家金井肇说:“如今的青少年普遍感染了一种叫‘无力感动’的疾病,他们对感人的故事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拒绝感动,更排斥流泪。”
在2007年3月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感恩教育,诸如“孝敬父母”、“记取他人对自己的奉献”“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等,代表委员们提醒说,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否则我们的社会可能失去起码的良心。
3、缺乏信念支撑,精神的软化。每年的中考前夕、高考前夕,一些中学生到大悲院烧香许愿,祈祷神灵保佑,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
4、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见于报端,我们要说现在的青少年怎么啦?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上,有学者就指出,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呈低龄化趋势,最小的仅9岁。
二、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讲求工作艺术性
(一)为什么要讲求工作艺术性
1 、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
2 、当今青少年的特殊性
具有“三不”的特点――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
(二)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界定
1 、关于教育艺术的格言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 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德)第斯多惠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的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苏霍姆林斯基
2 、班主任工作艺术之定义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工作,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令班主任棘手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艺术具体来讲,就是善于调动青少年的主动性能动性,善于发动其主体作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暴十寒为细水长流,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3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①兴趣点;②兴奋点;③情感点;④求异点;⑤变化点;⑥荣辱点;⑦利益点;⑧低潮点;⑨矛盾点;⑩敏感点;⑾闪光点;⑿共鸣点 ……
(三)怎样实践艺术性
1 、政治导向,为青少年成长的航船拨正航向
一次,我在班里搞了次问卷调查,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最崇拜的人是哪一位?”结果答卷中最集中的周恩来也仅有11票,19位世界名人各自只拥有一个崇拜者——真够寂寞的。全班46个学生共提出24个崇拜对象:既有革命领袖,又有资产阶级改良派;既有古代的军事家,又有当今的企业家;既有名闻遐迩的科学家、文学巨匠,又有红极一时的球星、歌星、影星……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的学生竟然崇拜希特勒、秦桧。我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在某重点中学召开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上,有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宣称自己崇拜希特勒竟赢得部分学生热烈掌声的情景。我想:青年学生崇拜为人民唾弃的千古罪人委实荒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拨正心灵的航向。我又想:解决思想问题,采用管、卡、压的老一套是行不通的,应该在“巧”字上作文章。
精心准备后,班会上,开头我并未提出如何崇拜偶像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给全班同学讲了一则历史轶事:秦桧的一个孙子一次与朋友同游西湖,游到岳飞庙,看到呈跪态的秦桧夫妇塑像为千夫所指为万人唾骂的情景,不禁吟出两句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趁机提出问题:“秦桧屈膝投降,丧权辱国,为虎作伥,陷害忠良,是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现在我命令你崇拜他,你干不干?”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干!”我又逗趣地说:“人家秦桧的后代都为自己的前人感到无地自容,我们和秦桧不沾亲不带故,为什么要立誓继承他的衣钵,甘心代他挨骂呢?”题诗-廖沫沙为汤阴岳飞纪念馆题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千古奇冤昭雪尽,子孙万代莫重温。
教室里一片笑声。我又把话题引到希特勒身上:“希特勒是哪位同学的海外亲属?(学生笑)是的话,可千万别六亲不认呀!(学生大笑)看来咱们中间没有。咱们与希特勒更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要自作多情地崇拜人家呢?” 学生笑声更高。在一阵阵的笑声中,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时常会产生的戒备心理悄无声息地解除了。看到火候到了,我沉默了一会儿,严肃地指出:“崇拜谁,每个人都有自由,但是有自由不等于不要原则。我们的原则就是看这个人对历史对人民的态度。反对人民、阻碍历史前进的是千古罪人,即使他有某方面的才能,也万万不能崇拜!”讲到这里,我又列举历史事实、具体数字揭露希特勒的滔天罪行-—希特勒是杀人狂,屠杀了600万波兰人、400万苏联人、50万吉卜赛人……他连本国同胞也不放过,1939年9月1日签署了在德国清除病员及残疾人的指令,一年间 10 万德国人被杀戮……听到希特勒这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崇拜希特勒的学生的目光初则迷茫,后来越来越清澈了。我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把难开的锁打开了。最后,我又总结道:“偶像崇拜是一种心态,是心有所属的精神寄托。健康的偶像崇拜使人获得精神力量,受益终身;不健康的偶像崇拜,则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精神意志的颓丧,误人一时或一生。同学们,我们千万不要做希特勒的信徒、秦桧的孝子贤孙;我们要以周总理、爱迪生、 居里夫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为榜样,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点头,我仿佛看到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已拨正航向,扬帆远航了。
2 、树立志向,让伟大的志向为孩子们的心灵插上腾飞的翅膀
海伦·凯勒:“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
(1)引“诺贝尔”招(略)
诺贝尔奖颁奖简况:1900年成立了“诺贝尔奖基金会”,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奖。从1901年到1998年,共有450余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日本5个,德国61个,英国66个,美国175个……李政道、杨振宁1957年获奖,丁肇中1976年获奖,李远哲1986年获奖,朱棣文1997年获奖,崔琦1998年获奖,皆为美籍华人。
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建国后一般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苏联 39年,捷克斯洛伐克41年,波兰46年 ……
(2)引进“微软”招(略)
①比尔·盖茨照片,他20岁领导“微软”,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岁成为美国首富, 39岁成为世界首富。
②材料:比尔·盖茨是富翁,更是绅士,是精神贵族。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他为印度捐款1亿美元,帮助印度预防和治疗爱滋病;迄今为止,他为国际健康事业捐款250亿美元;他将自己财产的绝大部分捐献给慈善事业,只给子女留下个零头。
③传统榜样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榜样教育有四大缺陷:第一,榜样形象呆板,缺乏现代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榜样种类单一,无法反映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要;第三,教育方法陈旧,难以激起青少年的共鸣和参与;第四,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抛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榜样的学习要求整齐划一,置青少年于被动境地,难以对榜样产生心理认同。
对榜样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认为主要原因:第一,榜样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刻板、空洞、政治色彩浓、造成学生反感(40.82%)第二,榜样形象过于完美,不切合实际,缺乏感召力(36.73%);第三,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差异太大(16.33%)。
④材料: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
( 3 )嵌名诗——献给1998届二班(略)
( 01 )东西南北( 27 )垂柳婀娜( 53 )尚奎尚忠( 79 )守住国门
( 02 )暑热寒凉( 28 )美哉池塘( 54 )父辈希望( 80 )和平保障
( 03 )春夏秋冬( 29 )桂花飘香( 55 )刀剑之锷( 81 )威武不屈
( 04 )雨露风霜( 30 )人杰兴旺( 56 )凛凛寒光( 82 )德馨流芳
( 05 )气象万千( 31 )千里霓虹( 57 )国之松柏( 83 )芸芸众生
( 06 )诱人神往( 32 )万道剑光( 58 )参天栋梁( 84 )读书朗朗
( 07 )巍巍昆仑( 33 )金波银浪( 59 )不做浮萍( 85 )拂晓攻关
( 08 )浩浩长江( 34 )津门水上( 60 )随风飘荡( 86 )敏捷酣畅
( 09 )泰山神秀( 35 )潮涨潮落( 61 )圣人伟人( 87 )史地外语
( 10 )云海苍茫( 36 )江浙钱塘( 62 )抛却肮脏( 88 )了如指掌
( 11 )欣欣向荣( 37 )渤海之滨( 63 )远景如虹( 89 )谚语俗语
( 12 )历尽沧桑( 38 )战鼓擂响( 64 )千钧力量( 90 )华美文章
( 13 )神州大地( 39 )兴旺发达( 65 )光明磊落( 91 )数理化生
( 14 )人间天堂( 40 )人强马壮( 66 )心胸坦荡( 92 )耳熟能详
( 15 )朝阳冉冉( 41 )士气高昂( 67 )无私无畏( 93 )健全体魄
( 16 )瑞霞呈祥( 42 )昌盛无双( 68 )心明眼亮( 94 )提高修养
( 17 )晨光熹微( 43 )神珠宝钥( 69 )宁静致远( 95 )脱颖而出
( 18 )心花怒放( 44 )熠熠闪光( 70 )落落大方( 96 )意气昂扬
( 19 )莺歌燕舞( 45 )如林强手( 71 )宏图伟业( 97 )建设祖国
( 20 )微风送爽( 46 )自立自强( 72 )气宇轩昂( 98 )扬帆远航
( 21 )云霞绚丽( 47 )巨树擎天( 73 )文韬武略( 99 )健全人格
( 22 )杜鹃鸣唱( 48 )层峦叠嶂( 74 )填海移江( 100 )乘风破浪
( 23 )雾若玉带( 49 )苍松翠柏( 75 )洪涛呼啸( 101 )继续长征
( 24 )轻拂江上( 50 )坚贞如钢( 76 )固若金汤( 102 )平生理想
( 25 )银楼金阁( 51 )唯美唯贤( 77 )精神抖擞( 103 )四有新人
( 26 )雕栋画廊( 52 )纯净思想( 78 )意气洋洋( 104 )再创辉煌
3 、建立正确舆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添加燃料
(1)借助往届的艺术
借往届学生的书法、绘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一定的高度激励下再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样板,使同学们在往届大哥哥大姐姐的高度上起步,而不是平地起步
谢凡同学的化学笔记和归纳的化学元素一览表,激励学生刻苦有心地学习
(2)口号鼓动的艺术
“不要忘记母亲企盼的目光!”“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开!”“奋斗就是幸福,辛勤才能成功!”
“为了明天欢乐的泪,今天须洒苦涩的汗!”“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
“美好的青春,只有在艰苦的追求中才有光彩!”“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超人的代价!”
“勿躁,勿骄,勿慌;务稳,务实,务搏!”
“忆往昔鲲鹏展翅壮志凌云奏凯歌已露峥嵘,瞻前程青春胜火众志成城谱新曲再闯雄关!”
4 、借助德育资料,让德育温馨地走进青少年的心灵
我曾经编辑出版了《新课标德育资料库》一书,我将自己几十年间搜集的资料精选荟粹,近30万字。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仁慈与怜悯;学会聆听始终是人类前进动力的奉献、感恩、宽容、同情、自尊、自信 …… 这些美好的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爱情 …… 这些美好的感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借助德育故事。
我主张:班主任应该牢记一百个――承载英才睿智,启迪学子感悟,盈溢世人情感,饱含生活哲理,揭示成功真谛,歌颂理想信念的德育故事。
班主任的胸怀 — 它是最宽广的,它含古今中外,它纳天文地理,它拥东西南北,它瞰上下方圆,它容得下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年万载、千沟万壑。
班主任要立志做学者型的班主任、专家型的班主任,要敢于走出学校、走向全区、走向全市、走向全国,勇于做名闻天下的班主任,谱写出最美的心灵之歌。
张万祥
一,为什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班主任工作性质要求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班主任能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用自己的高尚思想品德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品德,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用自己的意志调节学生的意志,用自己的个性影响学生的个性,用自己的心灵呼应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灵魂塑造学生的灵魂,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青春谱写着辉煌的教育诗篇,以自己的忠诚和执著维系着绵长的文化繁衍,以自己的希冀和神往描绘着斑斓的成长手记,以自己的理念和憧憬铸造着坚强的未来人杰……
班主任首要的任务是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让青少年“成人”。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任务首先是了解孩子,而为了了解孩子,就应该不断地观察、研究。不了解孩子,不深刻注意发生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复杂活动,我们的教育就是盲目的,因此也就是没有意义的。”他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具有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他说:“我十分坚信,确实有那么一些精神品质,一个缺少了它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教育者,而其中首要的便是深入儿童精神世界的本领。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他还告诫说:“别让任何一次心灵振荡不知不觉地从您身边掠过。要成为学生雪中送炭的帮助者,心灵创伤的医治者。”
我们应该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班主任因何而精彩。是的,可以说,班主任因爱心而精彩,班主任因奉献而精彩,班主任因勤奋而精彩,班主任因人格而精彩,班主任因科研而精彩,班主任因读书而精彩,班主任因艺术而精彩,班主任因激情而精彩;可以说班主任因诗意而精彩,班主任因思考而精彩,班主任因生命而精彩,班主任因创新而精彩,班主任因追求而精彩;还可以说班主任因网络而精彩。班主任因后进生而精彩,班主任因终身学习而精彩……但是,我觉得核心之一是:班主任因走进学生的心灵而精彩。
教师注定一辈子平平凡凡、默默无闻、为人作嫁,但教师关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青少年的心灵,是宇宙万物最神圣、最神秘、最具活力的对象。教师的劳动成就了学生,他“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懦弱的体魄强壮起来,使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他让愚昧走向智慧,让弱小走向强大”……培养青少年求真向善趋美的心灵,引导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壮地成长,这既是班主任的责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人的心灵是一个极其宽广、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孩子,怎样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找到属于他们的那片沃土,播下适宜他们成长的那粒种子,这是至关重要的。
班主任应该认真思考,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是理念上的走进,还是实践中的走进?是走近,还是走进?是持之以恒地走进,还是有时有会儿地走进?是走进了每个学生的心灵,还是只走进一部分学生的心灵?是浅尝辄止的走进,还是入木三分地走进?这里面大有学问,值得我们探讨。
讲一个典型性的故事一道激起心灵震撼的选择题――以证明走进学生的心灵是举足轻重的。
故事大概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新泽西州市郊一座小镇,一个由26个孩子组成的班级。他们中所有的人都有过不光彩的历史,有人吸毒,有人进过少年管教所,有一个女孩子甚至在一年之内堕过三次胎。家长拿他们没有办法,老师和学校也几乎放弃了他们。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菲拉的女教师接了这个班。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菲拉没有像以前的老师那样整顿纪律,先给孩子们一个下马威,而是出了一道选择题:
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 、笃信巫医,有两个情妇,有多年的吸烟史,而且嗜酒如命;
B 、曾经两次被赶出办公室,每天要到中午才起床,每晚都要喝大约一公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有过吸食鸦片的记录;
C 、曾是国家的战斗英雄,一直保持素食的习惯,不吸烟,偶尔喝点酒,但大都只是喝一点啤酒,年轻时从未做过违法的事。
菲拉要求大家从中选出一位在后来能够造福人类的人。无庸置疑,孩子们都选择了C。然而菲拉的答案却令人大吃一惊:“孩子们,我知道你们一定都认为只有最后一个才是最能造福人类的人,然而你们错了。这三个人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是二战时期的著名人物: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身残志坚连任四届美国总统。B是温斯顿·丘吉尔,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C的名字大家也很熟悉,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恶魔。”孩子们都呆呆地瞅着菲拉,他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
“孩子们,”菲拉接着说,“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过去的荣誉和耻辱都只能代表过去,真正能代表一个人一生的是他的现在和将来的所作所为。从过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吧,从现在开始,努力做自己一生中做想做的事情,你们都将成为了不起的人才……”
正是菲拉的这番话,改变了26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如今这些孩子都已长大成人,其中的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了骄人的成绩,有的做了心理医生,有的做的法官,有的做了飞机驾驶员。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那个个子最矮的也最爱捣乱的学生罗伯特·哈里森,今天已经成为华尔街上最年轻的基金经理人。
菲拉老师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灵,突出的问题确实震撼了他们的心灵,而不是像过去他们所得到的棍棒、皮鞭只能触及他们的皮肉。触及心灵的才有效。
再讲一个发生在我国一个小学校的故事。这所小学有一个班级的不少学生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丑,骂街现象十分严重。刚接班的班主任不是喋喋不休地讲道理,而是开展了一个活动。这位班主任在讲桌上摆了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说:“从今天开始,每当有人骂街说脏话时,就在这苹果上刻一刀。”第一天,苹果上刻了一刀又一刀,第二天,第三天……苹果上伤痕累累。班主任捧着苹果痛心地说:“它原来可是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啊!可如今被伤害成这个样子。我们每个同学就是一个苹果,一个鲜艳的苹果,我们不应该彼此伤害。”过了一周,老师在讲桌上又放上一个鲜艳的、没有一点伤痕的苹果。第一天过去了,第二天过去了……这个苹果始终鲜艳、没有一点伤痕。同学们开始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了。这位老师借用一个苹果打动了孩子们的心灵。
(二)当今青少年的思想现状需要走进心灵 , 以切实解决心灵问题
不容置疑,当今青少年在思想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
1、缺乏远大理想,理想的异化。有记者问几位中学生,有谁崇拜雷锋、刘胡兰、张海迪,他们都摇头;记者又问,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呢?其中的一个中学生毫不迟疑地说:“他们太累了。我们学不了。”升学,考大学,找个好工作,能赚大钱,能享受生活……成了许多青少年的“远大”而唯一的理想。
2、不懂得感激生活、感激父母,情感的荒漠化。众多青少年不知父母的生日;双下岗职工的孩子不少佩带高档手机。我觉得有的青少年或是对地球上的动物,或是对自己的小伙伴,甚至是对精心呵护自己的母亲,乃至对自己的生命,多的是冷漠、仇恨、冷酷,少的是亲情、温情、同情、友情、爱情;他们的心中缺乏爱,缺乏美,缺乏善良,更缺乏生活的激情。他们的心灵中没有争鸣的百鸟,没有斗艳的鲜花,没有潺潺流动的小溪,没有清澈碧透的清泉 ……甚至没有一丝绿色,是一片寸草难生的荒漠。这就是亟待我们根治的青少年情感荒漠化。
日本道德教育专家金井肇说:“如今的青少年普遍感染了一种叫‘无力感动’的疾病,他们对感人的故事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他们拒绝感动,更排斥流泪。”
在2007年3月间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十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上,代表委员们指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感恩教育,诸如“孝敬父母”、“记取他人对自己的奉献”“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等,代表委员们提醒说,千万不要让孩子成为“冷漠的一代”,否则我们的社会可能失去起码的良心。
3、缺乏信念支撑,精神的软化。每年的中考前夕、高考前夕,一些中学生到大悲院烧香许愿,祈祷神灵保佑,他们把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灵身上。
4、性格脆弱,心理的贫瘠化。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见于报端,我们要说现在的青少年怎么啦?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上,有学者就指出,自杀已经成为中国青少年非正常死亡的第一原因,而且呈低龄化趋势,最小的仅9岁。
二、如何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走进学生的心灵,必须讲求工作艺术性
(一)为什么要讲求工作艺术性
1 、教师是特殊形式的艺术家
由于教师所面临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根据具体的教育对象、教育情境和教育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搬,它需要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
2 、当今青少年的特殊性
具有“三不”的特点――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
(二)班主任工作艺术性的界定
1 、关于教育艺术的格言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 ——(法)卢 梭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舞。(德)第斯多惠
●造成教育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的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期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感到有人在教育他们。——苏霍姆林斯基
2 、班主任工作艺术之定义
班主任工作的艺术性,就是在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科学原理的基础上,在准确把握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班主任的聪明才智,抓准教育契机,运用教育技巧,调动艺术手段,坚持巧妙疏导,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工作,恰如其分、独具匠心地处理各种令班主任棘手的问题。
班主任工作艺术具体来讲,就是善于调动青少年的主动性能动性,善于发动其主体作用。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要善于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变围追堵截为巧妙疏导,变一暴十寒为细水长流,变简单粗暴为精雕细刻,变急风暴雨为和风细雨,变操之过急为循序渐进,变耳提面命为拨动心弦,变生硬呆板为循循善诱,以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代替逆耳的训斥。
3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①兴趣点;②兴奋点;③情感点;④求异点;⑤变化点;⑥荣辱点;⑦利益点;⑧低潮点;⑨矛盾点;⑩敏感点;⑾闪光点;⑿共鸣点 ……
(三)怎样实践艺术性
1 、政治导向,为青少年成长的航船拨正航向
一次,我在班里搞了次问卷调查,其中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最崇拜的人是哪一位?”结果答卷中最集中的周恩来也仅有11票,19位世界名人各自只拥有一个崇拜者——真够寂寞的。全班46个学生共提出24个崇拜对象:既有革命领袖,又有资产阶级改良派;既有古代的军事家,又有当今的企业家;既有名闻遐迩的科学家、文学巨匠,又有红极一时的球星、歌星、影星……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有的学生竟然崇拜希特勒、秦桧。我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在某重点中学召开的“模拟新闻发布会”上,有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宣称自己崇拜希特勒竟赢得部分学生热烈掌声的情景。我想:青年学生崇拜为人民唾弃的千古罪人委实荒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拨正心灵的航向。我又想:解决思想问题,采用管、卡、压的老一套是行不通的,应该在“巧”字上作文章。
精心准备后,班会上,开头我并未提出如何崇拜偶像这一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给全班同学讲了一则历史轶事:秦桧的一个孙子一次与朋友同游西湖,游到岳飞庙,看到呈跪态的秦桧夫妇塑像为千夫所指为万人唾骂的情景,不禁吟出两句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趁机提出问题:“秦桧屈膝投降,丧权辱国,为虎作伥,陷害忠良,是民族的罪人、历史的罪人。现在我命令你崇拜他,你干不干?”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干!”我又逗趣地说:“人家秦桧的后代都为自己的前人感到无地自容,我们和秦桧不沾亲不带故,为什么要立誓继承他的衣钵,甘心代他挨骂呢?”题诗-廖沫沙为汤阴岳飞纪念馆题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千古奇冤昭雪尽,子孙万代莫重温。
教室里一片笑声。我又把话题引到希特勒身上:“希特勒是哪位同学的海外亲属?(学生笑)是的话,可千万别六亲不认呀!(学生大笑)看来咱们中间没有。咱们与希特勒更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要自作多情地崇拜人家呢?” 学生笑声更高。在一阵阵的笑声中,学生在被动接受教育时常会产生的戒备心理悄无声息地解除了。看到火候到了,我沉默了一会儿,严肃地指出:“崇拜谁,每个人都有自由,但是有自由不等于不要原则。我们的原则就是看这个人对历史对人民的态度。反对人民、阻碍历史前进的是千古罪人,即使他有某方面的才能,也万万不能崇拜!”讲到这里,我又列举历史事实、具体数字揭露希特勒的滔天罪行-—希特勒是杀人狂,屠杀了600万波兰人、400万苏联人、50万吉卜赛人……他连本国同胞也不放过,1939年9月1日签署了在德国清除病员及残疾人的指令,一年间 10 万德国人被杀戮……听到希特勒这些令人发指的罪行,崇拜希特勒的学生的目光初则迷茫,后来越来越清澈了。我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把难开的锁打开了。最后,我又总结道:“偶像崇拜是一种心态,是心有所属的精神寄托。健康的偶像崇拜使人获得精神力量,受益终身;不健康的偶像崇拜,则使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导致精神意志的颓丧,误人一时或一生。同学们,我们千万不要做希特勒的信徒、秦桧的孝子贤孙;我们要以周总理、爱迪生、 居里夫人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杰出的科学家为榜样,为社会的进步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点头,我仿佛看到他们在人生的长河中已拨正航向,扬帆远航了。
2 、树立志向,让伟大的志向为孩子们的心灵插上腾飞的翅膀
海伦·凯勒:“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
(1)引“诺贝尔”招(略)
诺贝尔奖颁奖简况:1900年成立了“诺贝尔奖基金会”,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奖。从1901年到1998年,共有450余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其中,日本5个,德国61个,英国66个,美国175个……李政道、杨振宁1957年获奖,丁肇中1976年获奖,李远哲1986年获奖,朱棣文1997年获奖,崔琦1998年获奖,皆为美籍华人。
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国家,建国后一般不超过50年就会产生诺贝尔奖得主:巴基斯坦29年,印度30年,苏联 39年,捷克斯洛伐克41年,波兰46年 ……
(2)引进“微软”招(略)
①比尔·盖茨照片,他20岁领导“微软”,31岁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37岁成为美国首富, 39岁成为世界首富。
②材料:比尔·盖茨是富翁,更是绅士,是精神贵族。他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他为印度捐款1亿美元,帮助印度预防和治疗爱滋病;迄今为止,他为国际健康事业捐款250亿美元;他将自己财产的绝大部分捐献给慈善事业,只给子女留下个零头。
③传统榜样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榜样教育有四大缺陷:第一,榜样形象呆板,缺乏现代人的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榜样种类单一,无法反映当今社会多元化的需要;第三,教育方法陈旧,难以激起青少年的共鸣和参与;第四,忽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抛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榜样的学习要求整齐划一,置青少年于被动境地,难以对榜样产生心理认同。
对榜样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部分教师认为主要原因:第一,榜样形式过于单一:内容刻板、空洞、政治色彩浓、造成学生反感(40.82%)第二,榜样形象过于完美,不切合实际,缺乏感召力(36.73%);第三,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与教育者树立的榜样差异太大(16.33%)。
④材料: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与未来同行》。
( 3 )嵌名诗——献给1998届二班(略)
( 01 )东西南北( 27 )垂柳婀娜( 53 )尚奎尚忠( 79 )守住国门
( 02 )暑热寒凉( 28 )美哉池塘( 54 )父辈希望( 80 )和平保障
( 03 )春夏秋冬( 29 )桂花飘香( 55 )刀剑之锷( 81 )威武不屈
( 04 )雨露风霜( 30 )人杰兴旺( 56 )凛凛寒光( 82 )德馨流芳
( 05 )气象万千( 31 )千里霓虹( 57 )国之松柏( 83 )芸芸众生
( 06 )诱人神往( 32 )万道剑光( 58 )参天栋梁( 84 )读书朗朗
( 07 )巍巍昆仑( 33 )金波银浪( 59 )不做浮萍( 85 )拂晓攻关
( 08 )浩浩长江( 34 )津门水上( 60 )随风飘荡( 86 )敏捷酣畅
( 09 )泰山神秀( 35 )潮涨潮落( 61 )圣人伟人( 87 )史地外语
( 10 )云海苍茫( 36 )江浙钱塘( 62 )抛却肮脏( 88 )了如指掌
( 11 )欣欣向荣( 37 )渤海之滨( 63 )远景如虹( 89 )谚语俗语
( 12 )历尽沧桑( 38 )战鼓擂响( 64 )千钧力量( 90 )华美文章
( 13 )神州大地( 39 )兴旺发达( 65 )光明磊落( 91 )数理化生
( 14 )人间天堂( 40 )人强马壮( 66 )心胸坦荡( 92 )耳熟能详
( 15 )朝阳冉冉( 41 )士气高昂( 67 )无私无畏( 93 )健全体魄
( 16 )瑞霞呈祥( 42 )昌盛无双( 68 )心明眼亮( 94 )提高修养
( 17 )晨光熹微( 43 )神珠宝钥( 69 )宁静致远( 95 )脱颖而出
( 18 )心花怒放( 44 )熠熠闪光( 70 )落落大方( 96 )意气昂扬
( 19 )莺歌燕舞( 45 )如林强手( 71 )宏图伟业( 97 )建设祖国
( 20 )微风送爽( 46 )自立自强( 72 )气宇轩昂( 98 )扬帆远航
( 21 )云霞绚丽( 47 )巨树擎天( 73 )文韬武略( 99 )健全人格
( 22 )杜鹃鸣唱( 48 )层峦叠嶂( 74 )填海移江( 100 )乘风破浪
( 23 )雾若玉带( 49 )苍松翠柏( 75 )洪涛呼啸( 101 )继续长征
( 24 )轻拂江上( 50 )坚贞如钢( 76 )固若金汤( 102 )平生理想
( 25 )银楼金阁( 51 )唯美唯贤( 77 )精神抖擞( 103 )四有新人
( 26 )雕栋画廊( 52 )纯净思想( 78 )意气洋洋( 104 )再创辉煌
3 、建立正确舆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添加燃料
(1)借助往届的艺术
借往届学生的书法、绘画,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在一定的高度激励下再进一步提高素质,树立样板,使同学们在往届大哥哥大姐姐的高度上起步,而不是平地起步
谢凡同学的化学笔记和归纳的化学元素一览表,激励学生刻苦有心地学习
(2)口号鼓动的艺术
“不要忘记母亲企盼的目光!”“勤奋即天才,功到茅塞开!”“奋斗就是幸福,辛勤才能成功!”
“为了明天欢乐的泪,今天须洒苦涩的汗!”“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
“美好的青春,只有在艰苦的追求中才有光彩!”“要想取得超人的成绩,就要付出超人的代价!”
“勿躁,勿骄,勿慌;务稳,务实,务搏!”
“忆往昔鲲鹏展翅壮志凌云奏凯歌已露峥嵘,瞻前程青春胜火众志成城谱新曲再闯雄关!”
4 、借助德育资料,让德育温馨地走进青少年的心灵
我曾经编辑出版了《新课标德育资料库》一书,我将自己几十年间搜集的资料精选荟粹,近30万字。我们要让青少年学会体验高尚与尊严,善良与真诚,仁慈与怜悯;学会聆听始终是人类前进动力的奉献、感恩、宽容、同情、自尊、自信 …… 这些美好的品质;学会感受人间的真情、亲情、友情、同情、爱情 …… 这些美好的感情。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可以借助德育故事。
我主张:班主任应该牢记一百个――承载英才睿智,启迪学子感悟,盈溢世人情感,饱含生活哲理,揭示成功真谛,歌颂理想信念的德育故事。
班主任的胸怀 — 它是最宽广的,它含古今中外,它纳天文地理,它拥东西南北,它瞰上下方圆,它容得下千军万马、千山万水、千年万载、千沟万壑。
班主任要立志做学者型的班主任、专家型的班主任,要敢于走出学校、走向全区、走向全市、走向全国,勇于做名闻天下的班主任,谱写出最美的心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