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姥姥——因友邻的一篇日记而想到
友邻的一篇日记,说不是穿了名牌的女人才是高贵的女人。这让我想起我的姥姥。在那个年代,她当然与名牌无关。但在我的眼里,她却是高贵的。
我现在一想到她,脑子里就是那一副梳着整齐的长发、穿一袭旗袍,和几个姐妹一起照的照片。当年,她曾经告诉我,这是当年在后方(重庆)和几位官太太照的。我姥姥不是官太太,只是一位抗日受伤士官(姥爷)的夫人。在这张照片里,官太太都气度优雅,我的姥姥居然也丝毫不逊色。
姥姥曾经说,当年在重庆,就陪着官太太一起打牌,摆龙门阵。这算是上层社会的生活。如果只能锦衣玉食,那就不能算得高贵的女人。抗战胜利后,又打内战,那一年本来可以顺着大江去宝岛,但姥爷执意要回中原老家。姥姥就跟着回来。一路上定是颠沛流离,听她说,因为路上关卡检查,她曾想把银元缝在被子里带回老家,以备不时之需,但性格耿介的姥爷不屑于此种做法,竟然作罢。
回来之后,老家的乡党见我姥姥这打扮,说,这样的女人怎么能长久在咱这地方呆得住?是啊,我姥姥一米六七的个子,长发披肩,一口蜀地口音,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在这穷乡僻壤住下去?可是,她不但住了下去,并且一直住到八十多岁死在这里。
下地干活,她不会,那就学,割麦子镰刀刮到腿,剥玉米手上起燎泡;别人说话她听不懂,她说话别人也不懂。在乡人异样的目光里,她似乎成了个地道的农村妇女。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姥爷在那场风暴中受到打击,有人陷害,有人同情,有人帮忙。这些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很淡然地讲给我听。有恩的,她总惦记着,说谁谁是个好人哪;有仇的,她也没忘,几乎老死不相往来,但背地里决不说人家一句恶毒的话。
我从出生就和姥姥姥爷在一起,跟爷爷奶奶见面倒少。在我三岁那年,姥爷患癌症不治,弥留之际,叫我至床前(这可能是我人生最初的记忆了),说了一句话:我不在了,你要听姥姥的话。
在我小的时候,最让我难忘的,是姥姥给一个叔叔送饭。这个叔叔素不相识,就在我所在的乡村小学门口卖冰棍。他可能家在外乡,中午回不了家,又正是卖冰棍的好时候,所以就吃不上午饭。我家离学校很近,姥姥见了,就经常给她送面条。也不是施舍,也没有任何的心机,姥姥就是觉得,这个人离家远,吃不上饭不行。这个叔叔总是会给我一些快要化了的冰棍,算是对姥姥的善意的一种报答吧。
我小时候比较执拗,家人让我去商店买东西,我只去一次,如果连续去买,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买东西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借东西了。所以偶尔家里急用什么,让我借去,我从来不去。父母觉得我这样是脸皮薄,但姥姥却不这么看。姥姥说,这孩子饿死都不跟人家要东西,有骨气。
姥姥一定是高抬我了。但是,我总在想,这个目不识丁的女人,为什么她的识见、她的气度总在那些看似跟她一样的女人之上?为什么她总显得那么从从容容、干干净净?为什么在这风风雨雨、变幻莫测的几十年里仍然保持着那么一种纯粹?
后来姥姥越来越驼背,让人无法想象她年轻时候的亭亭玉立。这可能跟她抽烟有关。在我的印象中,她虽然抽的不多,但总会偷着抽一些。她的支气管炎就由此而伴随了她的后半生。每到冬天,就咳嗽,喘不上气,到最后那几年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住院一次。
在这过程中我父亲出力甚大。实际上,在平日里我父亲对她的孝顺也是有口皆碑。但我爸也总监视她抽烟,也总因为揍我和她发生矛盾。过了1998年春节,她就开始时而清醒时而混沌,有一天她微弱但是坚定地对我爸说,你是个好人。我爸听到之后怔了一下,然后就又恢复了玩笑的口气(为了逗她开心):这么多年你才知道我是个好人?
她去世前的那一周,我在学校寝食难安,总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晚上我在宿舍放声痛哭。果然等周六回到家里,已是白幡挂起。我扑到她的面前,顿足捶胸。
我现在一想到她,脑子里就是那一副梳着整齐的长发、穿一袭旗袍,和几个姐妹一起照的照片。当年,她曾经告诉我,这是当年在后方(重庆)和几位官太太照的。我姥姥不是官太太,只是一位抗日受伤士官(姥爷)的夫人。在这张照片里,官太太都气度优雅,我的姥姥居然也丝毫不逊色。
姥姥曾经说,当年在重庆,就陪着官太太一起打牌,摆龙门阵。这算是上层社会的生活。如果只能锦衣玉食,那就不能算得高贵的女人。抗战胜利后,又打内战,那一年本来可以顺着大江去宝岛,但姥爷执意要回中原老家。姥姥就跟着回来。一路上定是颠沛流离,听她说,因为路上关卡检查,她曾想把银元缝在被子里带回老家,以备不时之需,但性格耿介的姥爷不屑于此种做法,竟然作罢。
回来之后,老家的乡党见我姥姥这打扮,说,这样的女人怎么能长久在咱这地方呆得住?是啊,我姥姥一米六七的个子,长发披肩,一口蜀地口音,这样的女人,怎么能在这穷乡僻壤住下去?可是,她不但住了下去,并且一直住到八十多岁死在这里。
下地干活,她不会,那就学,割麦子镰刀刮到腿,剥玉米手上起燎泡;别人说话她听不懂,她说话别人也不懂。在乡人异样的目光里,她似乎成了个地道的农村妇女。
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姥爷在那场风暴中受到打击,有人陷害,有人同情,有人帮忙。这些她都记得清清楚楚,后来很淡然地讲给我听。有恩的,她总惦记着,说谁谁是个好人哪;有仇的,她也没忘,几乎老死不相往来,但背地里决不说人家一句恶毒的话。
我从出生就和姥姥姥爷在一起,跟爷爷奶奶见面倒少。在我三岁那年,姥爷患癌症不治,弥留之际,叫我至床前(这可能是我人生最初的记忆了),说了一句话:我不在了,你要听姥姥的话。
在我小的时候,最让我难忘的,是姥姥给一个叔叔送饭。这个叔叔素不相识,就在我所在的乡村小学门口卖冰棍。他可能家在外乡,中午回不了家,又正是卖冰棍的好时候,所以就吃不上午饭。我家离学校很近,姥姥见了,就经常给她送面条。也不是施舍,也没有任何的心机,姥姥就是觉得,这个人离家远,吃不上饭不行。这个叔叔总是会给我一些快要化了的冰棍,算是对姥姥的善意的一种报答吧。
我小时候比较执拗,家人让我去商店买东西,我只去一次,如果连续去买,就会觉得不好意思;买东西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借东西了。所以偶尔家里急用什么,让我借去,我从来不去。父母觉得我这样是脸皮薄,但姥姥却不这么看。姥姥说,这孩子饿死都不跟人家要东西,有骨气。
姥姥一定是高抬我了。但是,我总在想,这个目不识丁的女人,为什么她的识见、她的气度总在那些看似跟她一样的女人之上?为什么她总显得那么从从容容、干干净净?为什么在这风风雨雨、变幻莫测的几十年里仍然保持着那么一种纯粹?
后来姥姥越来越驼背,让人无法想象她年轻时候的亭亭玉立。这可能跟她抽烟有关。在我的印象中,她虽然抽的不多,但总会偷着抽一些。她的支气管炎就由此而伴随了她的后半生。每到冬天,就咳嗽,喘不上气,到最后那几年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住院一次。
在这过程中我父亲出力甚大。实际上,在平日里我父亲对她的孝顺也是有口皆碑。但我爸也总监视她抽烟,也总因为揍我和她发生矛盾。过了1998年春节,她就开始时而清醒时而混沌,有一天她微弱但是坚定地对我爸说,你是个好人。我爸听到之后怔了一下,然后就又恢复了玩笑的口气(为了逗她开心):这么多年你才知道我是个好人?
她去世前的那一周,我在学校寝食难安,总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晚上我在宿舍放声痛哭。果然等周六回到家里,已是白幡挂起。我扑到她的面前,顿足捶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