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帷幕下的人类命运 ——读《枪炮、病菌与钢铁》有感
第一次听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以为它所写的将是关于近代欧洲人对美洲、澳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的侵略历史。然而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之前的想法是多么肤浅,作者旨在回答关于现在的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不平等问题,然而却不仅仅在近代几百年的历史进行讨论,而是从公元前历史讨论起,纵观各个大洲的发展史,以此来分析如今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差距。最令我惊奇的是,作者并不是只在人文社科类的概念里来探究那些历史,而是以一种完全科学的视角来评析与阐释,多次采取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区别于随处可见的历史研究书籍,作者所写的话并非只是出自个人的主观想法,而是试图以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来分析事实,尽量避免掺杂个人的情感观念。这使得这本书的说服力大大提升,它更像一份严谨的研究报告,而不是简单的思想宣传读物。我想这大概也是很多学者缺乏的一点吧,如何避免个人情感对研究的影响,如何做到真正客观理性的研究,这将是每一个学者都需要的思考。而这本书可以成为一个绝佳的典范。或许也是因为这本书独特的叙述角度与冷静的思考方式才使它得以脱颖而出获得1998年的普利策奖。
本书以耶利的问题作为前言开始了叙述,试图解释自冰河期结束以来的13000年内,为什么各个大陆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如此不同这一现状。作者完全抛弃了所谓种族差距的观念,提出“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在作者的笔下,各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对粮食生产、人口发展、政治组织的形成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了枪炮、病菌和钢铁成为了欧洲人的利器而不是土著人的盾牌。本书自始至终一直对所谓民族本身的智力差距持反对态度,努力破除一些人因为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而产生的针对其他民族的优越感,这一点是让人欣赏的。同时,作者利用众多学科的知识来解释环境对民族发展的影响,将现在的所存在的差距定性为由客观条件导致的结果。诚然,我认为历史确实是有其规律可循而非人为主观创造的,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但是,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终归是让人遗憾的,但是这并不掩盖其已经具有的光华,毕竟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建立在客观环境的基础之上。
面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状况,不同的生态环境,各个民族在同样为着生存而奋斗。最后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那些差距并不意味着一些民族比其他民族低下。相反,对于那些能够在如此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下生活着的人们,我认为我们应当抱着敬意去尊重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即使那些成果在你看来早已过时。然而仍有很多人沉浸在自己的优越感中不能清醒,总认为自己的民族高高在上。正如作者所言,“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来形成现代世界的。这些冲突产生了回响,而这些回响在经过许多世纪之后仍然没有消失,并且在今天世界上的某些最混乱的地区仍在活跃地继续。”在人类社会,这些冲突始终在我们身边此起彼伏,上演着历史帷幕里的一出出剧目。这些使我们的历史趋于血腥和紧张,而和平也就更加弥足珍贵。但是,倘若我们始终为历史所局限,便永远无法走出侵略—反侵略—崛起—侵略这样的怪圈,将我们所拥有的较好的客观条件变成了有一天助纣为虐的帮凶。
在历史的帷幕下,是每一个应该平等的民族的命运。人类是一个整体,只是被分在了不同地区,而不是像某些人所想那样,现在的发展优势就代表了你注定不同于他人,事实上,你所引以为傲的东西只是这个客观环境,和你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历史的帷幕之上,人类的命运反复浮沉,总是在动荡中不安,偶尔的平静却也掩盖不了种种矛盾。而在历史帷幕之下,那只是我们身为人类不断奋斗的历程,不管在与什么样的苦难做着斗争,都总是我们生存的过程。人类在历史帷幕之下的命运是没有区别没有高低贵贱的,我们只是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的同一个整体。总有一天,在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人类才真正明白其之所以为人类,才真正成其为人类,将人类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命运伸展于阳光之下。
本书以耶利的问题作为前言开始了叙述,试图解释自冰河期结束以来的13000年内,为什么各个大陆人类文明的发展会如此不同这一现状。作者完全抛弃了所谓种族差距的观念,提出“不同民族的历史遵循不同的道路前进,其原因是民族环境的差异,而不是民族自身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在作者的笔下,各个地区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诸多因素对粮食生产、人口发展、政治组织的形成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了枪炮、病菌和钢铁成为了欧洲人的利器而不是土著人的盾牌。本书自始至终一直对所谓民族本身的智力差距持反对态度,努力破除一些人因为现有的社会发展水平而产生的针对其他民族的优越感,这一点是让人欣赏的。同时,作者利用众多学科的知识来解释环境对民族发展的影响,将现在的所存在的差距定性为由客观条件导致的结果。诚然,我认为历史确实是有其规律可循而非人为主观创造的,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史观。但是,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终归是让人遗憾的,但是这并不掩盖其已经具有的光华,毕竟人的所作所为也是建立在客观环境的基础之上。
面对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状况,不同的生态环境,各个民族在同样为着生存而奋斗。最后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那些差距并不意味着一些民族比其他民族低下。相反,对于那些能够在如此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条件下生活着的人们,我认为我们应当抱着敬意去尊重他们的努力和成果,即使那些成果在你看来早已过时。然而仍有很多人沉浸在自己的优越感中不能清醒,总认为自己的民族高高在上。正如作者所言,“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来形成现代世界的。这些冲突产生了回响,而这些回响在经过许多世纪之后仍然没有消失,并且在今天世界上的某些最混乱的地区仍在活跃地继续。”在人类社会,这些冲突始终在我们身边此起彼伏,上演着历史帷幕里的一出出剧目。这些使我们的历史趋于血腥和紧张,而和平也就更加弥足珍贵。但是,倘若我们始终为历史所局限,便永远无法走出侵略—反侵略—崛起—侵略这样的怪圈,将我们所拥有的较好的客观条件变成了有一天助纣为虐的帮凶。
在历史的帷幕下,是每一个应该平等的民族的命运。人类是一个整体,只是被分在了不同地区,而不是像某些人所想那样,现在的发展优势就代表了你注定不同于他人,事实上,你所引以为傲的东西只是这个客观环境,和你自身并没有太大关系。历史的帷幕之上,人类的命运反复浮沉,总是在动荡中不安,偶尔的平静却也掩盖不了种种矛盾。而在历史帷幕之下,那只是我们身为人类不断奋斗的历程,不管在与什么样的苦难做着斗争,都总是我们生存的过程。人类在历史帷幕之下的命运是没有区别没有高低贵贱的,我们只是在这个地球上生活的同一个整体。总有一天,在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人类才真正明白其之所以为人类,才真正成其为人类,将人类隐藏在历史帷幕下的命运伸展于阳光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