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浪迹
一个人为什么而流浪——这里指躯体的流浪和灵魂的流浪……没有尽头的游荡,曲折艰难的历程,这一切都缘何而生?听不到确切的回答,听不到无欺的回答。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流浪,这一点都不过分。人无法回避走向一片苍茫、不知终点和尽头的那样一种感觉。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囊括在这种奇妙的流浪之中。这或许是凄凉而美好的。它给人带来了真正的痛苦和真正的欢乐,唯独很少伤感。
伤感常常是不属于流浪者的。
德国诗人黑塞对自己的流浪有过一段真实的记录。他回忆,他曾经常常去一家饭店里聚会——这回忆是他背上背囊,在山村旅行的路途上开始的。他承认他常常去那儿,是因为那个饭店里“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坐”。他这样描绘她:“浅金色的头发,两颊红晕。”他说:“我同她没说一句话。你啊,天使!看着她既是享受,又是痛苦。我在那整整一小时里是多么爱她!我又成了十八岁的青年。” “为了她,我感谢上帝——因为她活着,因为我可以见到她。为了她,我将写一首歌,并且用红葡萄酒灌醉我自己”。
“那整整一小时”,谁也比不上我那么爱你,谁也不曾像我那样给予你那么多的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可是这一个钟头的爱恋,由于发生在一个真正多情和能够爱的生命身上,就可以无限地闪回和延长,可以化为他浪迹山村的动力,成为一点可以追忆的、不为世人所知的隐秘。他爱着,深深地爱着,品咂着那种爱,并不需要其他人去理解。在他那“只为爱本身而去爱着”的这一类人那儿,也许仅有这些也就足够了。他可以从诸种美好的事物当中寻找到同一种灵魂和生命。这才是他爱的本质。
黑塞在散文《村庄》里写道:“在这没有尽头的流浪当中,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角落里活动着的流浪者,各式各样的流浪者,实质上都不过是在渴望着一次艳遇。”
大胆而真实的假设使人怦然心动。遇到什么?遇到一个美好、一个真实、一点感激、一点怀念和一次沉湎……在他看来,一个流浪者“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恰恰为了爱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去培育爱的愿望”,他们正在把“本该属于女人的那种爱”,“分给村庄和山峦、湖泊和峡谷,分给路旁的儿童、桥头的乞丐、牧场上的牛,以及鸟儿与蝴蝶。我们把爱同对象分开,我们只需要爱本身就足够了。一如我们在流浪中从不寻找目的地,而仅仅享受着流浪本身——永远在路上。”
我们在今天不断可以看到那些鄙视流浪的人。由于他们自己没有勇气去流浪,没有被一种爱力所推动,所以既没有身躯的流浪,又没有精神的流浪。他们在一个被物欲折磨的角落里苟延残喘。也因为庸俗的寂寞和嫉妒,他们要截断所有流浪者的去路。他们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憎恨,把仇恨的诅咒散布在气流之中,让它们织成一张羁绊之网,包围所有的流浪者(爱者)。
当人类第一次有了流浪的渴念,懂得为什么而流浪的时候,大概人类才真正从动物群落里脱颖而出。流浪者迈出的第一步,也就是向着人类自己的方向所进发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能够去为爱而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能够动手驱除狼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完美的自我的世界、人的世界。旅途上的人应该是多情的,人应该行进在旅途上。人是流浪者,而不是其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倍加珍视这刚刚获得的启迪。我想说,风雪、严寒、披凌挂雪的山岭,都不能阻隔流浪者思维的触觉和流血的双脚。他翻山越岭走向远方,去迎接那一片灿烂的春阳。爱是无以名状的,一如旅途的遥无目的、茫茫苍苍。爱因此而变得开阔、无敌,变得无所不在和没有尽头。这就是“仅仅是因为爱而爱”的人生。
严冬里,爱是无所不在的阳光。
作者:陈炜
《冬天的阅读》读书笔记
朱迪 配图(更多关于流浪的图片见相册)
读后感:这是我读过最美的关于“流浪”的散文,非常喜爱这位作者。有时,读到一些好的作品,会让我心里很温暖,也会让我感动得落泪。因为作者写出了我内心想表达的思想……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哲理作家。像昆德拉一样,让笔下的主人公跨越自己所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台北大学附近的一家书店,店主把书棒给我时,对我亲切地说:“读书,会让人温暖的哟……”
生命的每一刻,都让我温暖,哪怕是在失落的时候。
如果说人生就是一场流浪,这一点都不过分。人无法回避走向一片苍茫、不知终点和尽头的那样一种感觉。生命的全部奥秘就囊括在这种奇妙的流浪之中。这或许是凄凉而美好的。它给人带来了真正的痛苦和真正的欢乐,唯独很少伤感。
伤感常常是不属于流浪者的。
德国诗人黑塞对自己的流浪有过一段真实的记录。他回忆,他曾经常常去一家饭店里聚会——这回忆是他背上背囊,在山村旅行的路途上开始的。他承认他常常去那儿,是因为那个饭店里“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在坐”。他这样描绘她:“浅金色的头发,两颊红晕。”他说:“我同她没说一句话。你啊,天使!看着她既是享受,又是痛苦。我在那整整一小时里是多么爱她!我又成了十八岁的青年。” “为了她,我感谢上帝——因为她活着,因为我可以见到她。为了她,我将写一首歌,并且用红葡萄酒灌醉我自己”。
![]() |
In Arcachon, France (Black & White) 摄于法国阿卡雄(近波尔多),黑白片 |
“那整整一小时”,谁也比不上我那么爱你,谁也不曾像我那样给予你那么多的权力,不受制约的权力。可是这一个钟头的爱恋,由于发生在一个真正多情和能够爱的生命身上,就可以无限地闪回和延长,可以化为他浪迹山村的动力,成为一点可以追忆的、不为世人所知的隐秘。他爱着,深深地爱着,品咂着那种爱,并不需要其他人去理解。在他那“只为爱本身而去爱着”的这一类人那儿,也许仅有这些也就足够了。他可以从诸种美好的事物当中寻找到同一种灵魂和生命。这才是他爱的本质。
黑塞在散文《村庄》里写道:“在这没有尽头的流浪当中,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上所有角落里活动着的流浪者,各式各样的流浪者,实质上都不过是在渴望着一次艳遇。”
大胆而真实的假设使人怦然心动。遇到什么?遇到一个美好、一个真实、一点感激、一点怀念和一次沉湎……在他看来,一个流浪者“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恰恰为了爱的愿望不能实现而去培育爱的愿望”,他们正在把“本该属于女人的那种爱”,“分给村庄和山峦、湖泊和峡谷,分给路旁的儿童、桥头的乞丐、牧场上的牛,以及鸟儿与蝴蝶。我们把爱同对象分开,我们只需要爱本身就足够了。一如我们在流浪中从不寻找目的地,而仅仅享受着流浪本身——永远在路上。”
![]() |
摄于瑞士Zurich,黑白片 (我最喜欢自己的图片之一) |
我们在今天不断可以看到那些鄙视流浪的人。由于他们自己没有勇气去流浪,没有被一种爱力所推动,所以既没有身躯的流浪,又没有精神的流浪。他们在一个被物欲折磨的角落里苟延残喘。也因为庸俗的寂寞和嫉妒,他们要截断所有流浪者的去路。他们以此来发泄自己的憎恨,把仇恨的诅咒散布在气流之中,让它们织成一张羁绊之网,包围所有的流浪者(爱者)。
当人类第一次有了流浪的渴念,懂得为什么而流浪的时候,大概人类才真正从动物群落里脱颖而出。流浪者迈出的第一步,也就是向着人类自己的方向所进发的第一步。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能够去为爱而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能够动手驱除狼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完美:完美的自我的世界、人的世界。旅途上的人应该是多情的,人应该行进在旅途上。人是流浪者,而不是其他。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我倍加珍视这刚刚获得的启迪。我想说,风雪、严寒、披凌挂雪的山岭,都不能阻隔流浪者思维的触觉和流血的双脚。他翻山越岭走向远方,去迎接那一片灿烂的春阳。爱是无以名状的,一如旅途的遥无目的、茫茫苍苍。爱因此而变得开阔、无敌,变得无所不在和没有尽头。这就是“仅仅是因为爱而爱”的人生。
严冬里,爱是无所不在的阳光。
作者:陈炜
《冬天的阅读》读书笔记
![]() |
In Arcachon, France (Black & White) 摄于法国阿卡雄(近波尔多),黑白片 |
朱迪 配图(更多关于流浪的图片见相册)
读后感:这是我读过最美的关于“流浪”的散文,非常喜爱这位作者。有时,读到一些好的作品,会让我心里很温暖,也会让我感动得落泪。因为作者写出了我内心想表达的思想……相信有那么一天,我也能成为一个哲理作家。像昆德拉一样,让笔下的主人公跨越自己所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台北大学附近的一家书店,店主把书棒给我时,对我亲切地说:“读书,会让人温暖的哟……”
生命的每一刻,都让我温暖,哪怕是在失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