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风琴的即兴演奏-沈凡秀
即兴演奏是管风琴演奏中的古老传统,为管风琴演奏者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同时也最能迸发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巴赫(1685-1750)在管风琴上的即兴演奏所创造的巅峰,至今无人逾越,为音乐史和管风琴演奏史上的奇迹。
自从管风琴融入教堂,成为礼拜仪式的一部分以后,乐师们就经常将进行即兴发挥,形成即兴演奏的传统。到现代,管风琴的即兴演奏不仅仅局限于圣乐演奏过程中,在管风琴音乐会上,几乎所有的演奏家都要有一段即兴演奏曲目,在自由发挥中显示出演奏家驾御硕大无朋的乐器巨无霸能力。
这次德国斯图加特修道院管风琴家凯•约翰森(Kay Johannsen)来中国巡演,节目单的最后一项注明为“自由即兴曲”(Freie Improvisation)。他在演出前的讲解中,回忆了自己5岁开始学习钢琴时,不愿意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演奏,总爱在键盘上不受约束地自由驰骋,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当然这种自由发挥不是没有规则,而是严格按照千百年来流传下了的规则之上的自由发挥。对于管风琴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台管风琴能与其他地方的管风琴相一致,也就是说每个管风琴都是各不相同的孤品,即兴演奏能够让演奏者根据世界各地千差万别的独特管风琴上进行独一无二的发挥。
5月16日在德国使馆举行的欢迎会上,凯•约翰森进行了根据德国民歌而来即兴演奏。他强调这个曲子在德国家喻户晓。之后我向他建议,次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管风琴音乐会上,他的即兴演奏最好选择中国老百姓熟悉的曲子进行即兴演奏,当然选择中国作品进行即兴演奏效果会更好。但是他说作为德国人还是要演他们德国作品,不过曲目一定是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名曲。
在使馆欢迎会结束时,按照我们俩的约定,我向在场的观众介绍说,明天大剧院凯•约翰森要演奏的即兴曲将给大家一个惊喜。从网友给我的博客留言上得知,朋友们听出了那天凯•约翰森在国家大剧院最后一个演出曲目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主题的即兴演奏!
凯•约翰森管风琴音乐会上还有几个小插曲。考虑到音乐会为纯管风琴作品演奏,曲目从巴赫开始,涉及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和法国作品,还有为复兴巴赫做出贡献的门德尔松和雷格尔作品,最后是法国管风琴交响乐派大师维埃纳的著名作品,但大剧院的工作人员担心这么长时间的欣赏,观众会产生疲劳,所以邀请我来做节目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管风琴及其作品。可是我一想,算起来我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普及性质的管风琴音乐会有近百场,许多热爱管风琴音乐的观众早都对我的介绍了如指掌,所以不如让凯•约翰森自己来介绍,我来翻译,这样能够拉近他与观众的距离。这一效果非常好,凯•约翰森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把演奏曲目的历史背景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让观众一目了然。
在为凯•约翰森翻译完最后他要演奏的即兴曲后,我就找了一排边上的空位子坐下欣赏他的演奏。这时一位观众猫腰轻步走到我面前,小声跟我讲,能否让凯•约翰森加演一首中国作品。这下让我犯难了,因为外籍人士来华演出的曲目是经过报批的,不能随意更改,所以无能为力了。不过这也提醒音乐会的组织者在今后的曲目安排中,还真要考虑适当增加中国作品的即兴演奏。
自国家大剧院管风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外管风琴演奏家一展技能,但清一色都是在移动演奏台演出。惟独凯•约翰森是第一位在固定演奏台上演奏的外国演奏家。他特别强调演奏巴赫等巴洛克时期作品,必须在机械演奏台上进行,机械传动触键感觉可以让演奏者与巴赫对话。演奏法国交响乐派管风琴作品就可以到移动演奏台上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交流。当然在移动演奏台上也可以演奏巴洛克时期作品,只不过触键感觉就与机械传动的质感有差距。
作为一切键盘乐器鼻祖的管风琴,其演奏法则深刻地影响着后来出现的羽管键琴、钢琴和电子琴,当然在这些键盘乐器中即兴演奏也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挥。
自从管风琴融入教堂,成为礼拜仪式的一部分以后,乐师们就经常将进行即兴发挥,形成即兴演奏的传统。到现代,管风琴的即兴演奏不仅仅局限于圣乐演奏过程中,在管风琴音乐会上,几乎所有的演奏家都要有一段即兴演奏曲目,在自由发挥中显示出演奏家驾御硕大无朋的乐器巨无霸能力。
这次德国斯图加特修道院管风琴家凯•约翰森(Kay Johannsen)来中国巡演,节目单的最后一项注明为“自由即兴曲”(Freie Improvisation)。他在演出前的讲解中,回忆了自己5岁开始学习钢琴时,不愿意按照老师教授的方法演奏,总爱在键盘上不受约束地自由驰骋,这个习惯保持到现在。当然这种自由发挥不是没有规则,而是严格按照千百年来流传下了的规则之上的自由发挥。对于管风琴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台管风琴能与其他地方的管风琴相一致,也就是说每个管风琴都是各不相同的孤品,即兴演奏能够让演奏者根据世界各地千差万别的独特管风琴上进行独一无二的发挥。
5月16日在德国使馆举行的欢迎会上,凯•约翰森进行了根据德国民歌而来即兴演奏。他强调这个曲子在德国家喻户晓。之后我向他建议,次日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的管风琴音乐会上,他的即兴演奏最好选择中国老百姓熟悉的曲子进行即兴演奏,当然选择中国作品进行即兴演奏效果会更好。但是他说作为德国人还是要演他们德国作品,不过曲目一定是全世界人民都熟悉的名曲。
在使馆欢迎会结束时,按照我们俩的约定,我向在场的观众介绍说,明天大剧院凯•约翰森要演奏的即兴曲将给大家一个惊喜。从网友给我的博客留言上得知,朋友们听出了那天凯•约翰森在国家大剧院最后一个演出曲目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主题的即兴演奏!
凯•约翰森管风琴音乐会上还有几个小插曲。考虑到音乐会为纯管风琴作品演奏,曲目从巴赫开始,涉及到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和法国作品,还有为复兴巴赫做出贡献的门德尔松和雷格尔作品,最后是法国管风琴交响乐派大师维埃纳的著名作品,但大剧院的工作人员担心这么长时间的欣赏,观众会产生疲劳,所以邀请我来做节目主持人,给大家介绍一下管风琴及其作品。可是我一想,算起来我在国家大剧院举行普及性质的管风琴音乐会有近百场,许多热爱管风琴音乐的观众早都对我的介绍了如指掌,所以不如让凯•约翰森自己来介绍,我来翻译,这样能够拉近他与观众的距离。这一效果非常好,凯•约翰森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把演奏曲目的历史背景信手拈来,娓娓道出,让观众一目了然。
在为凯•约翰森翻译完最后他要演奏的即兴曲后,我就找了一排边上的空位子坐下欣赏他的演奏。这时一位观众猫腰轻步走到我面前,小声跟我讲,能否让凯•约翰森加演一首中国作品。这下让我犯难了,因为外籍人士来华演出的曲目是经过报批的,不能随意更改,所以无能为力了。不过这也提醒音乐会的组织者在今后的曲目安排中,还真要考虑适当增加中国作品的即兴演奏。
自国家大剧院管风琴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有不少国外管风琴演奏家一展技能,但清一色都是在移动演奏台演出。惟独凯•约翰森是第一位在固定演奏台上演奏的外国演奏家。他特别强调演奏巴赫等巴洛克时期作品,必须在机械演奏台上进行,机械传动触键感觉可以让演奏者与巴赫对话。演奏法国交响乐派管风琴作品就可以到移动演奏台上进行,这样可以更好地与观众交流。当然在移动演奏台上也可以演奏巴洛克时期作品,只不过触键感觉就与机械传动的质感有差距。
作为一切键盘乐器鼻祖的管风琴,其演奏法则深刻地影响着后来出现的羽管键琴、钢琴和电子琴,当然在这些键盘乐器中即兴演奏也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