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游记——我不是文艺青年
“五一”前几日,凤冈镇政府同事问我上不上井冈山一游,顺便带上小孩看一看红色根据地。我说考虑一下,回家征求女儿意见,女儿欢喜雀跃。
4月29日,天蒙蒙亮我们就赶到凤冈镇政府门口集合,包括小孩一共有45人,差不多6点30分大家坐上旅游大巴开始出发了。唉,真倒霉,沿途的风景我是啥也没关注到,因为我是一路上吐着到井冈山,那滋味难受极了。到了景点才差不多好一点儿,也才开始认真的听了导游对井冈山的一些介绍。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毛泽东提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一草一木都是巨大的财富,所以对于林木相对于密集的井冈山而言简直是“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井冈山全程沥青双向高级公路,所有旅游团到达井冈山脚下停车场都要下车穿过街地道到服务站换成景区环保车,导游介绍这是井冈山景区实施的“红色景区、绿色家园”政策。
我们第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笔架山,因为全身吐得没力气,所以我没上去,让姐妹们带着我的女儿上山了。在山下的景点介绍处大概了解到笔架山的一些基本情况----笔架山位于茨坪西南二十公里处,因峰峦的十七个峰次排列,形同笔架,故而得名。景区内以扬眉峰为中心,以险峰、奇石、古松和杜鹃等景观为特色,以云海和日出为奇观,来此一游,可大饱眼福。特别是在这里可以观赏罕见的“十里杜鹃林”,它绵亘在这17里的山峰的峰脊上,每年暮春初夏,群花怒放。笔架山索道----吊仓能乘坐8名游客,全封闭吊仓,索道架设在海拨800米的崇山峻岭中,非常惊险非常刺激,坐在里面看下面的风景那真是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女儿在笔架山打电话说我没上笔架山太遗憾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些后悔。
参观完笔架山,大巴又把我们带到吃饭的地方,唉,那饭菜真是不大好吃,兴许是我没胃口吧。吃完饭导游把我们带到井冈山竹产品展销馆,先是推销员介绍产品的用途及效果,那个锦上添花说的是维妙维肖,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口舌。接着就让我们自行挑东西,大家在那里看得眼花缭乱,几乎都是竹纤维制品,价格的确不菲。女人们呀可真够大方的,眼都不眨大包小包的东西往袋子里装;男人们也不吝啬,床上用的,保健用的也立马买下来。
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状态好了许多。参观的景点是黄洋界,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的景观让你不觉的在人间。导游小姐一路上给我们讲了贺子珍和毛泽东的爱情故事,那个年代那个场合的革命爱情既是那么的轰轰烈烈又是那么悠怨凄美。黄洋界的弯也够多的,从海拔最高处可以清晰看到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山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那景色真是雄奇壮美。导游小姐一路上给我们唱了几首红歌,委婉悠扬的歌曲把我们载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好多人都被转晕了,一下车就跑到路旁去吐,而我竟还好。在黄洋界里参观了炮台、战壕及纪念碑(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黄洋界哨口上筑了2座纪念碑),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这首名词,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著名诗句。在黄洋界展厅大家和毛泽东扮演者合照了一张相,接着看了立体电影(每人50元),不幸的是我的朋友在这里丢了手机,而且是新买的品牌手机,我打她的手机竟关机了,那捡到手机的家伙关机的速度真是惊人,我笑说这年代活雷锋真是鲜见。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龙潭五大瀑布的第一个---青龙潭瀑布(有70多米的落差,倾注的瀑布像一条洁白的哈达),使我不禁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我们是步行下来参观瀑布的,后来坐缆车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又徒步走上去,那可真累,就当作是锻炼身体吧。后来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旧址,从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夺取全中国胜利曾走过的坎坷历程。
最后参观的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井冈山上的茨坪,1959年建成开放,里面有有7个展厅和一个影视厅,展示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几十年来,馆内陈列先后作过四次修改。该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60件,复制品2000多件。珍贵文物有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基本陈列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陈列形式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2005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中宣部直属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
1965年5月,在阔别井冈山38年后,毛泽东同志重上经历血与火洗炼的井冈山,感慨万千地告诫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我总在想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多少人能保持这种高风亮节的胸怀,还有多少人能保持心中的那一份清明?
最后一餐我们吃得特丰富,导游小姐还特意送给我们每桌一瓶红酒,在返程车上的一段路程,我们为导游小姐这二日来的辛苦及热心报以最美的赞扬和最热烈的鼓掌,临别时她深情的为我们唱了一首“十送红军”的歌曲。
徐志摩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我想说“挥一挥衣袖,带走全部风彩”。再见了,井冈山;井冈山,再见!
文章来源:合肥旅行社
4月29日,天蒙蒙亮我们就赶到凤冈镇政府门口集合,包括小孩一共有45人,差不多6点30分大家坐上旅游大巴开始出发了。唉,真倒霉,沿途的风景我是啥也没关注到,因为我是一路上吐着到井冈山,那滋味难受极了。到了景点才差不多好一点儿,也才开始认真的听了导游对井冈山的一些介绍。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毛泽东提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一草一木都是巨大的财富,所以对于林木相对于密集的井冈山而言简直是“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井冈山全程沥青双向高级公路,所有旅游团到达井冈山脚下停车场都要下车穿过街地道到服务站换成景区环保车,导游介绍这是井冈山景区实施的“红色景区、绿色家园”政策。
我们第一个游览的景点是笔架山,因为全身吐得没力气,所以我没上去,让姐妹们带着我的女儿上山了。在山下的景点介绍处大概了解到笔架山的一些基本情况----笔架山位于茨坪西南二十公里处,因峰峦的十七个峰次排列,形同笔架,故而得名。景区内以扬眉峰为中心,以险峰、奇石、古松和杜鹃等景观为特色,以云海和日出为奇观,来此一游,可大饱眼福。特别是在这里可以观赏罕见的“十里杜鹃林”,它绵亘在这17里的山峰的峰脊上,每年暮春初夏,群花怒放。笔架山索道----吊仓能乘坐8名游客,全封闭吊仓,索道架设在海拨800米的崇山峻岭中,非常惊险非常刺激,坐在里面看下面的风景那真是有点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女儿在笔架山打电话说我没上笔架山太遗憾了,现在想想还真是有些后悔。
参观完笔架山,大巴又把我们带到吃饭的地方,唉,那饭菜真是不大好吃,兴许是我没胃口吧。吃完饭导游把我们带到井冈山竹产品展销馆,先是推销员介绍产品的用途及效果,那个锦上添花说的是维妙维肖,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口舌。接着就让我们自行挑东西,大家在那里看得眼花缭乱,几乎都是竹纤维制品,价格的确不菲。女人们呀可真够大方的,眼都不眨大包小包的东西往袋子里装;男人们也不吝啬,床上用的,保健用的也立马买下来。
睡了一个晚上,第二天状态好了许多。参观的景点是黄洋界,黄洋界位距茨坪西北面十七公里,是人文和自然景观相结合的景区,黄洋界山顶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际。黄洋界气候多变、风大、雾多、云奇。那妖娆的迷雾和翻滚的密云一眼望去如同奔腾的大海,呈现出的景观让你不觉的在人间。导游小姐一路上给我们讲了贺子珍和毛泽东的爱情故事,那个年代那个场合的革命爱情既是那么的轰轰烈烈又是那么悠怨凄美。黄洋界的弯也够多的,从海拔最高处可以清晰看到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山上林木茂盛,郁郁葱葱,那景色真是雄奇壮美。导游小姐一路上给我们唱了几首红歌,委婉悠扬的歌曲把我们载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不觉到了目的地---好多人都被转晕了,一下车就跑到路旁去吐,而我竟还好。在黄洋界里参观了炮台、战壕及纪念碑(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 黄洋界哨口上筑了2座纪念碑),为纪念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欣然挥笔写下了《西江月 井冈山》这首名词,写下了黄洋界上炮声隆的著名诗句。在黄洋界展厅大家和毛泽东扮演者合照了一张相,接着看了立体电影(每人50元),不幸的是我的朋友在这里丢了手机,而且是新买的品牌手机,我打她的手机竟关机了,那捡到手机的家伙关机的速度真是惊人,我笑说这年代活雷锋真是鲜见。
接着我们又游览了龙潭五大瀑布的第一个---青龙潭瀑布(有70多米的落差,倾注的瀑布像一条洁白的哈达),使我不禁想到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句。我们是步行下来参观瀑布的,后来坐缆车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又徒步走上去,那可真累,就当作是锻炼身体吧。后来我们还参观了井冈山革命旧址,从中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夺取全中国胜利曾走过的坎坷历程。
最后参观的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位于江西省井冈山上的茨坪,1959年建成开放,里面有有7个展厅和一个影视厅,展示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几十年来,馆内陈列先后作过四次修改。该馆馆藏文物近3000件,其中原件860件,复制品2000多件。珍贵文物有当年毛泽东撰写《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时用过的油灯、砚台和朱德在井冈山挑粮用过的扁担,基本陈列反映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历史,陈列形式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2005年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被评为中宣部直属的红色旅游一号工程。
1965年5月,在阔别井冈山38年后,毛泽东同志重上经历血与火洗炼的井冈山,感慨万千地告诫我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我总在想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还有多少人能保持这种高风亮节的胸怀,还有多少人能保持心中的那一份清明?
最后一餐我们吃得特丰富,导游小姐还特意送给我们每桌一瓶红酒,在返程车上的一段路程,我们为导游小姐这二日来的辛苦及热心报以最美的赞扬和最热烈的鼓掌,临别时她深情的为我们唱了一首“十送红军”的歌曲。
徐志摩说“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而我想说“挥一挥衣袖,带走全部风彩”。再见了,井冈山;井冈山,再见!
文章来源:合肥旅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