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的扬州行
正所谓“烟花三月下扬州”,那是怎样一种景致?烟雨朦胧里远山含黛,柳絮纷飞间花影重叠。扬州,是多少人精致的梦里故乡。和着三月风,四月天光忙碌着与扬州相关的事,也有着乐此不疲的舒畅。近日翻出了一篇在校时改写姜夔的《扬州慢》的小文,趁春的脚步还未走远,自娱自乐一番。
前头不远,便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了。现夜雪初霁,已日暮黄昏,正好到这历代文人骚客青睐称颂之城歇脚。我带着一丝欣喜地想着。一日的旅途疲惫早已烟消云散。晚风徐来,更携着一股婉约的江南气息,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思:
如一曲婉约的水调,扬州总给人轻盈秀丽之感。让人不禁意间便联想起柳絮轻扬,红药弄姿,舞榭飞袖,歌台暖唱……
一阵寒风吹散了我飘飞的思绪,眼前萧条之景将我拉回现实。寒风中,池水战栗;暮色里,戍角悲鸣;抬眼望,荠麦青青!这难道就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之都么?这难道就是杜郎“豆蔻词”“青楼梦”的故乡么?眼前的这番凄凉景象,扰得我这样一个初来者心都生痛。
是战争,战争!使得这富庶繁华的扬州变得荒凉不堪,宛如空城!可恶,可憎!想必杜郎重游,也定惊异万分。
夜幕已降,我,一个扬州的匆匆过客,一个扬州的痴者,怀着沉痛惆怅的情愫,抵着寒风登上斑驳的石桥。此时冷月高悬于空,水声淅沥回荡于身下。百感交集之下再一次忆起杜郎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昔日月下玉人教吹箫之景已荡然无存,不禁使人再生感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前头不远,便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的扬州了。现夜雪初霁,已日暮黄昏,正好到这历代文人骚客青睐称颂之城歇脚。我带着一丝欣喜地想着。一日的旅途疲惫早已烟消云散。晚风徐来,更携着一股婉约的江南气息,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思:
如一曲婉约的水调,扬州总给人轻盈秀丽之感。让人不禁意间便联想起柳絮轻扬,红药弄姿,舞榭飞袖,歌台暖唱……
一阵寒风吹散了我飘飞的思绪,眼前萧条之景将我拉回现实。寒风中,池水战栗;暮色里,戍角悲鸣;抬眼望,荠麦青青!这难道就是“春风十里扬州路”的繁华之都么?这难道就是杜郎“豆蔻词”“青楼梦”的故乡么?眼前的这番凄凉景象,扰得我这样一个初来者心都生痛。
是战争,战争!使得这富庶繁华的扬州变得荒凉不堪,宛如空城!可恶,可憎!想必杜郎重游,也定惊异万分。
夜幕已降,我,一个扬州的匆匆过客,一个扬州的痴者,怀着沉痛惆怅的情愫,抵着寒风登上斑驳的石桥。此时冷月高悬于空,水声淅沥回荡于身下。百感交集之下再一次忆起杜郎词:“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可如今,早已物是人非,昔日月下玉人教吹箫之景已荡然无存,不禁使人再生感慨: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
附: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